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勇氣不是梁靜茹給的

0

人才在民間。

在網上, 但凡見到一些毀三觀的言論與行為, 線民就會嗤之以鼻, 揶揄嘲諷:

你的勇氣是梁靜茹給的嗎?

這句話的梗, 自然是梁靜茹唱得街知巷聞的那首歌《勇氣》。

勇氣, 當然不是梁靜茹給的。

那, 是誰給的呢?

1

要瞭解勇氣, 首先要瞭解恐懼。

在我看來, 除了真實的恐懼如見到有車子飛奔過來你下意識地躲閃外, 其餘的恐懼大抵因為兩個原因:

其一, 趨利避害:有先天本能, 也有後天習得。

恐懼有人性中趨利避害的本能驅使的, 因為這種本能的、對未知危險的遠離, 我們的生命才得以保全, 並繁衍至今。

如嬰兒聽到巨響被嚇哭, 又如人被針紮會條件反射地跳開, 這都是本能。

人的有一些本能, 會隨著年齡的增長, 經驗的增加, 而漸漸被理性克制, 或取代。

然而, 經驗也不全是好事。

它會啟發我們的想像, 讓一些不必要的YY成為影響我們突破的“不良因數”, 甚至因此而衍生匪夷所思的自我封閉。

例如, 單戀女神一枝花, 卻因為害怕拒絕, 而不敢表白。

又如, 害怕被人笑話, 而不敢為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渴望發聲。

等等。

史蒂芬•阿斯瑪是芝加哥哥倫比亞學院的哲學教授, 他出過一本書就是研究人類恐懼的。

在書中, 他提到:

最可怕的怪物是混合型的怪物。 人類想像出來的很多怪物都是不同的東西混在一起的, 比如古埃及文化裡的獅身人面像。 這種混合的怪物的可怕程度比一般的猛獸要高很多。

史蒂芬•阿斯瑪教授認為人恐懼的來源有兩個:一是生理上的, 二是文化上的。

生理上

——我們很小的時候就會給事物分類, 如人, 如鳥, 如蟲……這樣的分類便於我們建立一種可預測的模式,

以更好地理解世界, 但同時, 也讓我們人為地劃分了“好與不好”, “對與不對”, 當某個事物在我們的認知是屬於不對、不好的時候, 我們就會感到害怕。

文化上

——出於各種文化/教育和政治的需要, 一些抽象的概念被具象化成了“怪物”, 引發我們的厭惡甚至是恐懼。 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引導手段。

當然, 也有兒時父母嚇唬我們的:你再哭!再哭就叫員警叔叔來抓你!!

諸如此類。

久而久之, 這種“經由自己的想像造成的恐懼, 繼而趨吉避凶”的做法, 就形成了我們的習慣, 甚至深入我們的血液, 成為我們思想和行為的桎梏。

——這就是史蒂芬•阿斯瑪教授認為恐懼是人後天習得的理由, 雖然我並不是完全同意。

其二, 一朝被蛇咬, 就把井繩當作了蛇。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 黑人瑞德的故事耐人尋味。

瑞德是男主的獄友, 出獄後, 他跑到零售店打工, 但因為長期被牢獄所困——當然少不了在監獄時因不守規則或者見到別人不守規則而吃盡的苦頭, 因此變得墨守成規——

以至在零食店打工時,

每次要上廁所, 都要主動向店長請示。

即便店長告訴他不必這麼做, 他依然會不由自主地, 一遍遍地, 畢恭畢敬地請示店長。

牢獄中積累的經驗和教訓, 成為瑞德生命的牢籠。 儘管它沒有無形無狀, 但卻真實地困住了他。

過去的教訓讓我們不敢輕舉妄動, 繼而成就了我們的路徑依賴。 哪怕這路徑通向的並不是陽關大道。

古語說“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井繩”, 說的就是這個。

這很難察覺, 但確實存在。

2

要培養勇氣, 首先要學會接受未知與不確定性, 甚至, 勇敢地擁抱它, 把它當作成長的必經之路。

這樣, 你就會勇敢地去嘗試, 去尋找“不試怎麼能知道”的答案。

其次, 忘記過去, 活在當下。

與根治其他情緒一樣, 面對恐懼, 要做的第一步是接納它。

有一句話說,想要克服恐懼,就變成恐懼本身。這話有點繞,但說的道理是一樣的

——只有接納它,你才能改變它:“變成恐懼”本身就是最深層次的接納。

說白了,承認自己的恐懼,不去管它,做你該做的即可。因為大腦不能同時考慮兩件事,當你安於當下,投身於當下的“做”的時候,你根本就沒有空閒去做沒有依據的YY。

至於那些過去的經驗或教訓,也不會再影響到你。

梁靜茹在《勇氣》裡唱的是“我們都需要勇氣來面對流言蜚語”,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戰勝的又豈止流言蜚語,還有詆毀、窘困、懶惰以至生活的各種不易……

而面對它們,我們需要戰勝的,只是我們自己。

在網上看到學誠法師關於恐懼的回答,是這樣的:

網友A:師父,不久就要去面對讓我最害怕的事情了,它會使我遍體鱗傷,我該以一個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望師父開導。

學誠法師:恭喜你,有機會面對“最害怕的事”,那麼它過去之後,人生將再無難事,永無所懼。

網友:我害怕與人競爭,總是怯懦的逃避。我深感自己內心沒有力量,我應如何去尋求心中的力量呢?

學誠法師:不要和別人競爭,要和昨天的自己比較:是我自己要成長,與他人無關。

是的,退縮或跨步,行動或退卻,不過一念間。

當你建立了對恐懼的正確認知,勇氣,就已經在路上。

我是悟恩,共勉。

有一句話說,想要克服恐懼,就變成恐懼本身。這話有點繞,但說的道理是一樣的

——只有接納它,你才能改變它:“變成恐懼”本身就是最深層次的接納。

說白了,承認自己的恐懼,不去管它,做你該做的即可。因為大腦不能同時考慮兩件事,當你安於當下,投身於當下的“做”的時候,你根本就沒有空閒去做沒有依據的YY。

至於那些過去的經驗或教訓,也不會再影響到你。

梁靜茹在《勇氣》裡唱的是“我們都需要勇氣來面對流言蜚語”,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戰勝的又豈止流言蜚語,還有詆毀、窘困、懶惰以至生活的各種不易……

而面對它們,我們需要戰勝的,只是我們自己。

在網上看到學誠法師關於恐懼的回答,是這樣的:

網友A:師父,不久就要去面對讓我最害怕的事情了,它會使我遍體鱗傷,我該以一個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望師父開導。

學誠法師:恭喜你,有機會面對“最害怕的事”,那麼它過去之後,人生將再無難事,永無所懼。

網友:我害怕與人競爭,總是怯懦的逃避。我深感自己內心沒有力量,我應如何去尋求心中的力量呢?

學誠法師:不要和別人競爭,要和昨天的自己比較:是我自己要成長,與他人無關。

是的,退縮或跨步,行動或退卻,不過一念間。

當你建立了對恐懼的正確認知,勇氣,就已經在路上。

我是悟恩,共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