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社會派推理改編的影視劇亮點多多

今年夏天, 作為接檔《河神》的超級網劇《無證之罪》憑藉良好的口碑、精良的製作、媲美電影的質感, 受到了觀眾和影評人的青睞。 同時, 隨著網劇的成功播出, 也引起了更多人對原著同名小說《無證之罪》的關注。 這部曾力奪2012年度天涯文學“十大作者”和“十佳作品”雙榜首的超級IP, 最終完成了它的影視化改編。 近年來, 由網路小說改編成電視劇的案例不占少數, 而《無證之罪》作為今年最成功的I P改編, 對原著小說做了很大的改動。 其中, 最大的改動就是由小說的本格派風格向社會派風格的轉變。 無論是從故事背景的發生地以及人物關係的組織,

都體現了影片對社會問題的關注, 而不僅限於原著小說的懸疑推理和高智商犯罪。

故事背景改變反映社會現實

首先, 劇版《無證之罪》最大的改動是將原著小說的故事背景從杭市搬到了哈松市。 從小說中的描述大致可以猜出, 杭市就是杭州, 哈松市就是哈爾濱。 這已經不是第一部將哈爾濱描述成“罪惡之都”的影視作品了。 在此前2014年上映的《白日焰火》和2016年上映的《嫌疑人X的獻身》中, 同樣將故事背景設置在了這裡。 這可能是與北國極寒的氣候和蕭瑟沒落的氣氛有很大的關聯, 這樣能給影視劇的觀眾有更直接的感官刺激, 也能讓故事更加立體。 同時也與哈爾濱這座城市曾經所經受的歷史變遷有著很大的關係。

建國之後, 國家對東北地區進行重點扶持, 作為東北地區的中心城市, 哈爾濱成為國家重要的工業基地, 一些大的工廠企業拔地而起, 人們享受著體制內帶來的特有福利, 然而隨著改革開放與市場經濟的到來,

東北地區由於國有經濟比例過大、產業比例失調嚴重, 而導致大量傳統產業衰退, 失業問題也越發突出。 南方經濟迅速發展, 而東北經濟卻陷入了停滯。 雖然隨著2004年“振興東北”戰略的提出, 現在的老工業基地逐漸恢復了生機和活力, 但是曾經迅速衰落後的滿目瘡痍還是隨處可見, 呈現出頹敗的氣勢。 將電視劇的故事背景設置在曾經的老工業基地, 也體現了影片對社會問題的另一種關注。

人物設置更貼近現實生活

在渲染故事的環境和氣氛之外, 劇版《無證之罪》對諸多主角的改動, 對人物關係的重新編排也使得故事多了很多人性的思考。

原著中描寫的嚴良, 是浙江大學數學系的博士生導師, 年齡四五十歲, 戴著一副精緻的眼鏡, 完全是高級知識份子的形象。 而劇版《無證之罪》則設置成了一個30多歲的地區片警, 還帶著一點痞氣。 這樣的設定更接地氣, 也更迎合市場所需。 網劇的觀眾有著年輕化、受教育程度不高的特點。 如果將原著中的博導嚴良直接搬到電視劇中,

主角和觀眾有著較大的年齡差距, 觀眾對人物不容易產生代入感和親近感, 吸引力不大, 所以劇版在嚴良的年齡和人物身份上都做了較大的改動。

另外, 原著小說中所描述的嚴良是大學博士生導師, 而不是一個真正的員警。 一個非員警的人物形象在當下的中國介入案件調查, 是不被國家允許的。 因此, 網劇中嚴良變為一個派出所片警的身份, 更加容易通過審查。

影片對另一位主要人物駱聞的改編豐富了這個法醫天才的人物形象。原著中,駱聞的身體狀況良好,網劇中改編成尿毒癥晚期。這種設定,在邏輯上更容易被觀眾接受。駱聞作為一個弱者,也更容易獲得觀眾的同情,使人物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並且駱聞身患絕症的設置, 給觀眾一個明確的死期,在規定期限內,駱聞必須完成他所要完成的任務,也就是為了找出殺害自己妻女的兇手,只好製造殺人案來逼迫警方調查。同時這也增加了故事的緊迫感,加快了故事發展的節奏。

正邪轉變體現社會問題

郭羽在原著中是一個程式師,因為暗戀朱慧如經常在她的砂鍋店吃飯。而在劇版中,則變為了律所實習生,性格內向懦弱,在律所碰到高中時期的初戀情人朱慧如,對朱慧如舊情複燃,為了幫助朱慧如擺脫黑社會的麻煩,找到混混黃毛幫她擺平孫紅運老婆的敲詐,而引發了後面一系列悲劇。郭羽的成長變化在劇版中是非常大的,從正直的律師實習生,在與員警和黑社會的較量和周旋中,逐漸變成了城府極深的律師老闆。這個人物形象的轉變是觀眾之前完全無法想到的,雖然影片中沒有過多描述郭羽內心在經歷了一系列悲劇後,所表現的情感變化,而使得邏輯有些欠缺。但是在細想之後,一個出身底層的小律師,沒有人脈沒有背景,只能任人宰割,而變壞之後,卻可以獲得更多想要的。這非常值得整個社會的反思。

影視劇改編和小說的一大區別就是,小說的人物形象可以一成不變,而電視劇中必須有人物弧線,以及從影片開頭到結尾,表現出人物的成長變化。拿劇版《無證之罪》中,嚴良、駱聞和郭羽這三個人物來說,從原著中的絕對正義到劇版的相對邪惡的轉變,完成了一定的人物成長,人物從正義到邪惡的轉變,其中的原因正是社會派推理作品想要表達的內容。人性本善,但是由於社會問題的壓迫, 而使得人性的轉變,好人變成壞人,才是劇版《無證之罪》真正想要告訴觀眾的。

朱慧如在原著小說中是單純的砂鍋店小妹,而在劇版中, 改編成了為了給哥哥湊齊醫藥費,做了黑社會人物孫紅運的情人,因為駱聞殺害了孫紅運, 而被牽扯進這樁案件的人物。 在影片結尾,朱慧如勸郭羽自首的情節,體現了朱慧如人性的良知,也是影片希望和正義的象徵。

除此之外,劇版《無證之罪》還增加了一些配角,諸如律師老闆金主任、孫紅運老婆華姐。影片通過增加配角組織起了更嚴密的人物關係,增加戲劇性、可看性,強化戲劇衝突, 以及給原著中沒有過多解釋的人物寫了很多前史,介紹人物動機,對犯罪是如何產生的有了更多的思考。

此外,同時期在優酷平臺上播出的《白夜追凶》也引起了觀眾的廣泛熱議,被豆瓣網友打出了9.0分的高分。《無證之罪》和《白夜追凶》同為推理懸疑類,因此也常被拿來做對比。但是兩部影片有著明顯的區別。在故事類型上,《無證之罪》是人物驅動型的故事,《白夜追凶》是情節驅動型的故事。在劇本創作上,《無證之罪》由成功的網路小說改編為影視劇,而《白夜追凶》則由原創劇本擴充為小說,並拍攝成電視劇。但同時,這兩部影片憑藉精良的製作、演員精湛的演技,成為國產電視劇的新標杆,也宣佈了真正的網劇時代的到來。

影片對另一位主要人物駱聞的改編豐富了這個法醫天才的人物形象。原著中,駱聞的身體狀況良好,網劇中改編成尿毒癥晚期。這種設定,在邏輯上更容易被觀眾接受。駱聞作為一個弱者,也更容易獲得觀眾的同情,使人物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並且駱聞身患絕症的設置, 給觀眾一個明確的死期,在規定期限內,駱聞必須完成他所要完成的任務,也就是為了找出殺害自己妻女的兇手,只好製造殺人案來逼迫警方調查。同時這也增加了故事的緊迫感,加快了故事發展的節奏。

正邪轉變體現社會問題

郭羽在原著中是一個程式師,因為暗戀朱慧如經常在她的砂鍋店吃飯。而在劇版中,則變為了律所實習生,性格內向懦弱,在律所碰到高中時期的初戀情人朱慧如,對朱慧如舊情複燃,為了幫助朱慧如擺脫黑社會的麻煩,找到混混黃毛幫她擺平孫紅運老婆的敲詐,而引發了後面一系列悲劇。郭羽的成長變化在劇版中是非常大的,從正直的律師實習生,在與員警和黑社會的較量和周旋中,逐漸變成了城府極深的律師老闆。這個人物形象的轉變是觀眾之前完全無法想到的,雖然影片中沒有過多描述郭羽內心在經歷了一系列悲劇後,所表現的情感變化,而使得邏輯有些欠缺。但是在細想之後,一個出身底層的小律師,沒有人脈沒有背景,只能任人宰割,而變壞之後,卻可以獲得更多想要的。這非常值得整個社會的反思。

影視劇改編和小說的一大區別就是,小說的人物形象可以一成不變,而電視劇中必須有人物弧線,以及從影片開頭到結尾,表現出人物的成長變化。拿劇版《無證之罪》中,嚴良、駱聞和郭羽這三個人物來說,從原著中的絕對正義到劇版的相對邪惡的轉變,完成了一定的人物成長,人物從正義到邪惡的轉變,其中的原因正是社會派推理作品想要表達的內容。人性本善,但是由於社會問題的壓迫, 而使得人性的轉變,好人變成壞人,才是劇版《無證之罪》真正想要告訴觀眾的。

朱慧如在原著小說中是單純的砂鍋店小妹,而在劇版中, 改編成了為了給哥哥湊齊醫藥費,做了黑社會人物孫紅運的情人,因為駱聞殺害了孫紅運, 而被牽扯進這樁案件的人物。 在影片結尾,朱慧如勸郭羽自首的情節,體現了朱慧如人性的良知,也是影片希望和正義的象徵。

除此之外,劇版《無證之罪》還增加了一些配角,諸如律師老闆金主任、孫紅運老婆華姐。影片通過增加配角組織起了更嚴密的人物關係,增加戲劇性、可看性,強化戲劇衝突, 以及給原著中沒有過多解釋的人物寫了很多前史,介紹人物動機,對犯罪是如何產生的有了更多的思考。

此外,同時期在優酷平臺上播出的《白夜追凶》也引起了觀眾的廣泛熱議,被豆瓣網友打出了9.0分的高分。《無證之罪》和《白夜追凶》同為推理懸疑類,因此也常被拿來做對比。但是兩部影片有著明顯的區別。在故事類型上,《無證之罪》是人物驅動型的故事,《白夜追凶》是情節驅動型的故事。在劇本創作上,《無證之罪》由成功的網路小說改編為影視劇,而《白夜追凶》則由原創劇本擴充為小說,並拍攝成電視劇。但同時,這兩部影片憑藉精良的製作、演員精湛的演技,成為國產電視劇的新標杆,也宣佈了真正的網劇時代的到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