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營口詩人:“每當我翻開共和國的詩典,總能讀到令人心動的詩篇”

大美營口

魅力鮁魚圈

堅定文化自信

傳承精神文明

營口市的詩人

用詩歌表達喜悅

用吟誦歌詠家鄉

本次活動由營口市作家協會、鮁魚圈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

鮁魚圈區文化館、營口市詩歌學會承辦。

今天在鮁魚圈區文化館

詩人們朗誦了十五首原創作品

《在鮮紅的黨旗下》這首長詩是一首複調式的交響樂, 作者以飽滿的深情、澄明的語言歌頌共產黨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

把一個民族的渴盼和一個政黨的擔當以某種敘事有機的結合了起來, 如黃鐘大呂, 鏗鏘有力。

《我是營口人》以自述者的形象探溯營口的獨特人文脈絡, 把營口擬人化、意象化, 用多維視角去審視一個城市的發展歷程。

《老犁》通過老犁這一農具溝通起歷史與現代, 思索家族與黑土地的歷史, 以細膩的筆觸表達哲思化的審美, 歷史的回音激蕩夕陽下的老犁, 從而有一種滄桑的深邃。

《我把身心交給了你》作者通過個人視角的獨特敘事, 將自身經歷與鮁魚圈緊密結合, 情緒遞進, 情感內涵不斷深化, 欲揚先抑, 主題表達卻撥雲見日。

在鮮紅的黨旗下

——為喜迎黨的十九大而歌

李秀文

在鮮紅的黨旗下

有這樣一支隊伍

與一連串山的名字有關

走進她, 感受高山仰止

這是大山走出的隊伍

夜暗沉沉, 山雨欲來

在武夷山 在羅霄山

一群智者將陰忍的地火

在黎明前點燃

默默無語的洪都, 第一次

用拉動的槍栓, 作了

激情的“講演”和“宣言”

驟起的槍聲撕破了黑暗的天幕

密集的子彈彙聚成戰鬥的隊形

南昌激越的音符

就這樣

在悅耳的槍聲和子彈的弧線中

美麗的劃過, 亮麗的夜空

亮麗遠方長槍架起的篝火

從此

這支大山走出的隊伍

有了自己的節日

有了握緊的拳頭和站起來

行走的鋼鐵脊樑

一覺醒來

太陽從東方冉冉升起

我佇立在上海興業路

端詳古老的舊址與街面

求證的“七.一”

匆匆路人與滾滾車輪清晰地讀出

煦暖的陽光和錦繡的大地

都是最初理想的延伸

羅霄松柏, 井岡翠竹

風也瑟瑟, 雨也瀟瀟

這是一支托起山魂的隊伍

秋收時節

莊稼熟了

鐮與鐵錘交織在一起

槍聲又一次實踐了“主義”

隊伍在三灣小村轉了個漂亮的彎

官兵校正了“座標”

連隊站穩了腳跟

龍江書院殊途同歸的會師

是大山峋嶙珠聯璧合的豐碑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是傷骨動筋和刻骨銘心的碑文

“朱毛”宛如中國格律詩的平仄

書寫了井岡山、寶塔山、太行山……

一篇篇氣勢磅礴的英雄史詩

哦,山道彎彎

長路漫漫

酣戰有詩

帶著山的呼嘯與水的柔情

射出一支支紅色的箭鏃

自人類從樹上走下 手的舞動

就有了彎弓射雕的高度

俯衝的山鷹

銳目,利爪

狩獵狩獵者的家園

剝奪剝奪者的貪婪

山鷹一般的大山之子

有著一雙特別的手

從來到這個世界,這雙手

就一直享有拉槍栓的權利

手指在軍用地圖按下的地方

正是蔣介石的神經穴位

血色箭頭所指之處

必有鋼鐵撞擊之火

手擎鐵錘,鍛打著

臨流背山的陰冷天空

手握鐮刀,收割者

叢林峻嶺的縷縷陽光

“大別山,難別離

不周山,有情義

鳳凰山,山色美”

他們用獨特的“手語”

講述著一個民族和一座山的傳奇

山高路遠,一支兵馬

晝伏夜出,雁陣霜晨

這是一支熟悉山路的隊伍

練就了一副“穿山甲”的本領

讓所有的彎彎山道

統統成為槍管來福線

讓蟄伏山坳鼓起的胸膛

猶一粒粒緊縮的子彈

瞄準時機

給追兵致命一擊

善走山路的高個子韶山人

堅信山溝裡有“思想”和“主義”

烏雲壓頂 層巒疊嶂

“出”為兩重山

“路”在眾足下

突出重圍 殺出一條血路來

中國革命的路註定與山有關

所以,中國昨天的歷史問題

都能在“山”的詞典裡找到答案

赤水之“赤”烏江之“烏”

夾金山、巴郎雪山周圍耀眼的白和

炊事班長臉上鍋底樣的黑

把腳下的路染成一條彩練

一支大軍,用死去的草織成的鞋子

走出若爾蓋草地

中國革命走出沼澤

那位馬背詩人

吟著“西風烈”和“山”的小令

策馬揚鞭,翻越了六盤山

隨手一擲,系上

第十八條紅飄帶

他一覽眾山 仰天興歎

“不到長城非好漢”

筆鋒一轉十四年,虎踞龍盤

留下壯美下闋,“百萬雄師過大江”

為蔣家王朝“金陵春夢”送葬

用血肉築起新的長城

用喉嚨發出戰鬥的吼聲

這是一支連綴山河的隊伍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讓暴突的血管鼓蕩起民族魂魄

讓胸中烈焰點燃的烽火煙塵

燃燒在廣袤平原,白山黑水

燃燒在巍巍太行,莽莽昆侖

為了祖國,我丟下犁鋤

為了母親,我橫刀立馬

熏黑的山崗,染紅的土地

進犯者猶如“火中取栗 ”

萬千子弟調整戰鬥隊形

“圍剿者”反被包圍

五臺山澗風雨袈裟

沂蒙山道車過轔轔

啊,《論持久戰》教給這個世界太多太多

哀哉,東洋冥頑冥冥之中也沒讀懂山人

這是一支山高水長的隊伍

這是一支十萬大山鑄成的隊伍

你從哪裡來

是瑞金“甜水井”

是延安“南泥灣”

是太行的“母親情”

是沂蒙“紅嫂贊”

群眾交頭接耳

流水竊竊私語…

你說你走在人民的記憶裡

你說你走在祖國的年輪中

這支浩浩蕩蕩的隊伍

一路行走,一路春風

一路高歌,一路光景

唐古喇山揚起生命的高度

三江堤壩留下不屈的身影

豐收大地堆滿母親的笑聲

希望小學傳出朗朗的書聲

啊 每當我翻開共和國的詩典

總能讀到令人心動的詩篇

正是你們,新一代的領路人

把“蘑菇”種上了神聖藍天

把“神舟”駛入太陽屋簷

把和風吹進世界論壇

把祥雲帶到“維和”家園

中國開懷地笑了

世界開懷地笑了

祖國向你們致敬

人民向大山致敬

魅力鮁魚圈

李秀文

曾,極深極久地醞釀

該用怎樣的構思

怎樣的文筆為你,著裝

而其實這種想法

多麼可笑,多麼愚盲

你本就無需刻意粉飾啊

我的愛鄉

單純這湛藍的春海

就足以漫過每個少女的心窗

明淨的夜晚

海浪湧動著歸帆

仿佛一遍遍勸說著

去吧,再邀來繁星和多情的月亮

白沙灣畔,綠枝青蔓,花蔭綿延

如你夢般的秀髮輕揚

仙人島旁,槐林舒散,濃蜜盈香

有無限柔情衣你以裙裳

月亮湖邊,清朗的月光

似流動的清泉

為你于月下殷勤梳妝

更有那望兒的慈母

立于千年山巔

飲多少唐風宋雨

漂洗過的滄桑

而今,在你揮灑的墨痕裡

已是一種文明的滋養......

啊!我愛我鄉

所有的所有

關於你秀慧的色彩

我拙筆怎能夠逐一表白

我只有在這和諧美好的華夏之夢裡

為你深深祝福

深深祈望

李秀文

男,1951年5月出生,遼寧蓋州人,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與大眾傳媒專業,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理事,中國散文協會會員,世界華人詩歌協會會員,遼寧省党的建設研究所特邀研究員,中山文學院客座教授,遼寧省新詩協會副會長,《遼寧詩界》主編,營口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營口市詩歌協會會長。已出版詩集《多情的生活》、《海星》、《初升的太陽》、《彎彎的月亮》、《希望的熱土》;散文集《歲月隨筆》;報告文學集《工筆彩繪‘藍圖’》等著作。其中《歲月隨筆》被評為中山文學獎;《希望的熱土》被評為中國作家創作成果獎。其詩歌作品先後在《詩刊》、《文藝報》、《遼寧日報》、《中國詩人報》、《鴨綠江》、《詩潮》、《中國詩人》、《寧夏文學》等報刊雜誌上發表,並被譯為韓文出版。數年來在國內外報刊雜誌發表作品600餘篇,並多次獲獎。

我把身心交給了你

王瀟慧

命運的遷徙

南北的距離

愛被無奈地平分

白天種植在濱城

夜晚捎去故里

濱城的夜是炫麗的

讓你想起故鄉的晚霞

想起煙花

想起玩伴的花裙子

搖一葉小舟

在渤海灣的臂彎裡閒逛

那一席的波光瀲灩

沉醉了思鄉的惆悵

打撈起美味的鑰匙

烹調鮮香的生活

到處是瓜果飄香

美麗的濱城成為我的第二個家鄉

走在寬闊的馬路

就像走在平原的手掌

紋理是一串串路燈

明亮、溫暖

記得走近你是那年的冬

漁村帶著雪的蓋頭安靜

小小的渡口

在銀色裡蟄伏

踩著吱吱嘎嘎的雪

像我忐忑的心情

模糊的未來

在一場又一場的雪中淹沒

春天,嶄新的春天

像愣頭愣腦的壯小夥

到處打樁、開墾、制新的版圖

恍若一夜間的百花盛開

我也像落地生根的樹

扎實、安穩地生長

駐足母親湖的一隅

仰望那高山上的白髮蒼蒼

如今,我把身心完全交給了你

在騰飛的港口

在經濟工業園

足跡裡留下我的勤勞、智慧

撿拾過去的點滴

鑲嵌城市的皇冠

中間放一顆叫“未來”的明珠

王瀟慧

原籍河北棗強,現居鮁魚圈,遼寧文學院中青年作家暨詩歌創作研修班學員,營口詩歌學會會員,遼寧詩詞學會會員。有作品發表於《詩潮》«海燕»《中國鐵路文藝》《遼河》《營口晚報》《遼寧詩界》、《白天鵝》《情系祁連》等刊物。作品還在《盛京文學》《山丹軍馬場》《中國詩歌網》《中國詩人》《文學與藝術》《溫馨微語》《大西北詩人》《文峰書院》《詩香部落》《大別山詩刊網》«豫苑文風»等微信平臺。榮獲過三等獎和優秀獎。

老 犁

王曉飛

一部黑土地的歷史

無言的沉默

我生命的源頭

便是 靜思於老宅東牆上的

那架老犁

光滑的扶柄

映著祖輩的希冀

幾代人的手

曾在同一處

攥熟了 秋天

目睹著老犁

就構思祖輩的模樣

就咀嚼祖輩用血汗編織的故事

我 可以扛起老犁去耕耘嗎

那抹夕陽

輕撫著牆上的老犁

作古的祖輩就在犁後

一個多顏色的家族

便從那催耕的鞭聲裡

走向今天

王曉飛

男,1965年生於遼寧省今大石橋市。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遼寧省作家協會九代會代表,營口市作家協會副秘書長,詩歌學會副會長,大石橋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政協大石橋市委員。

迄今已在《詩刊》《星星》詩刊《天津文學》《詩潮》《芒種》《鴨綠江》《遼河》《青春詩歌》《遼寧詩界》《中國鐵路文藝》等全國各級文學期刊、廣播電臺、電視臺發表詩歌、散文詩等1000余首(章)。作品入編多種國家級詩選,多次榮獲省級、國家級獎勵,並有作品被拍攝成電視詩歌。著有詩集《魂系大遼河》等四部。有作品收入《<星星>新詩人檔案》。

組詩《熱愛麥稈》榮獲2014年遼寧省作家協會“中國夢”徵文詩歌獎。

組詩《鐮刀和鐵錘的絕唱》榮獲2016年遼寧省作家協會“慶祝建黨95周年” 徵文詩歌獎。

恪守“紮根生活,有情而歌,詩以言志”。

鐮與鐵錘交織在一起

槍聲又一次實踐了“主義”

隊伍在三灣小村轉了個漂亮的彎

官兵校正了“座標”

連隊站穩了腳跟

龍江書院殊途同歸的會師

是大山峋嶙珠聯璧合的豐碑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是傷骨動筋和刻骨銘心的碑文

“朱毛”宛如中國格律詩的平仄

書寫了井岡山、寶塔山、太行山……

一篇篇氣勢磅礴的英雄史詩

哦,山道彎彎

長路漫漫

酣戰有詩

帶著山的呼嘯與水的柔情

射出一支支紅色的箭鏃

自人類從樹上走下 手的舞動

就有了彎弓射雕的高度

俯衝的山鷹

銳目,利爪

狩獵狩獵者的家園

剝奪剝奪者的貪婪

山鷹一般的大山之子

有著一雙特別的手

從來到這個世界,這雙手

就一直享有拉槍栓的權利

手指在軍用地圖按下的地方

正是蔣介石的神經穴位

血色箭頭所指之處

必有鋼鐵撞擊之火

手擎鐵錘,鍛打著

臨流背山的陰冷天空

手握鐮刀,收割者

叢林峻嶺的縷縷陽光

“大別山,難別離

不周山,有情義

鳳凰山,山色美”

他們用獨特的“手語”

講述著一個民族和一座山的傳奇

山高路遠,一支兵馬

晝伏夜出,雁陣霜晨

這是一支熟悉山路的隊伍

練就了一副“穿山甲”的本領

讓所有的彎彎山道

統統成為槍管來福線

讓蟄伏山坳鼓起的胸膛

猶一粒粒緊縮的子彈

瞄準時機

給追兵致命一擊

善走山路的高個子韶山人

堅信山溝裡有“思想”和“主義”

烏雲壓頂 層巒疊嶂

“出”為兩重山

“路”在眾足下

突出重圍 殺出一條血路來

中國革命的路註定與山有關

所以,中國昨天的歷史問題

都能在“山”的詞典裡找到答案

赤水之“赤”烏江之“烏”

夾金山、巴郎雪山周圍耀眼的白和

炊事班長臉上鍋底樣的黑

把腳下的路染成一條彩練

一支大軍,用死去的草織成的鞋子

走出若爾蓋草地

中國革命走出沼澤

那位馬背詩人

吟著“西風烈”和“山”的小令

策馬揚鞭,翻越了六盤山

隨手一擲,系上

第十八條紅飄帶

他一覽眾山 仰天興歎

“不到長城非好漢”

筆鋒一轉十四年,虎踞龍盤

留下壯美下闋,“百萬雄師過大江”

為蔣家王朝“金陵春夢”送葬

用血肉築起新的長城

用喉嚨發出戰鬥的吼聲

這是一支連綴山河的隊伍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讓暴突的血管鼓蕩起民族魂魄

讓胸中烈焰點燃的烽火煙塵

燃燒在廣袤平原,白山黑水

燃燒在巍巍太行,莽莽昆侖

為了祖國,我丟下犁鋤

為了母親,我橫刀立馬

熏黑的山崗,染紅的土地

進犯者猶如“火中取栗 ”

萬千子弟調整戰鬥隊形

“圍剿者”反被包圍

五臺山澗風雨袈裟

沂蒙山道車過轔轔

啊,《論持久戰》教給這個世界太多太多

哀哉,東洋冥頑冥冥之中也沒讀懂山人

這是一支山高水長的隊伍

這是一支十萬大山鑄成的隊伍

你從哪裡來

是瑞金“甜水井”

是延安“南泥灣”

是太行的“母親情”

是沂蒙“紅嫂贊”

群眾交頭接耳

流水竊竊私語…

你說你走在人民的記憶裡

你說你走在祖國的年輪中

這支浩浩蕩蕩的隊伍

一路行走,一路春風

一路高歌,一路光景

唐古喇山揚起生命的高度

三江堤壩留下不屈的身影

豐收大地堆滿母親的笑聲

希望小學傳出朗朗的書聲

啊 每當我翻開共和國的詩典

總能讀到令人心動的詩篇

正是你們,新一代的領路人

把“蘑菇”種上了神聖藍天

把“神舟”駛入太陽屋簷

把和風吹進世界論壇

把祥雲帶到“維和”家園

中國開懷地笑了

世界開懷地笑了

祖國向你們致敬

人民向大山致敬

魅力鮁魚圈

李秀文

曾,極深極久地醞釀

該用怎樣的構思

怎樣的文筆為你,著裝

而其實這種想法

多麼可笑,多麼愚盲

你本就無需刻意粉飾啊

我的愛鄉

單純這湛藍的春海

就足以漫過每個少女的心窗

明淨的夜晚

海浪湧動著歸帆

仿佛一遍遍勸說著

去吧,再邀來繁星和多情的月亮

白沙灣畔,綠枝青蔓,花蔭綿延

如你夢般的秀髮輕揚

仙人島旁,槐林舒散,濃蜜盈香

有無限柔情衣你以裙裳

月亮湖邊,清朗的月光

似流動的清泉

為你于月下殷勤梳妝

更有那望兒的慈母

立于千年山巔

飲多少唐風宋雨

漂洗過的滄桑

而今,在你揮灑的墨痕裡

已是一種文明的滋養......

啊!我愛我鄉

所有的所有

關於你秀慧的色彩

我拙筆怎能夠逐一表白

我只有在這和諧美好的華夏之夢裡

為你深深祝福

深深祈望

李秀文

男,1951年5月出生,遼寧蓋州人,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與大眾傳媒專業,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理事,中國散文協會會員,世界華人詩歌協會會員,遼寧省党的建設研究所特邀研究員,中山文學院客座教授,遼寧省新詩協會副會長,《遼寧詩界》主編,營口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營口市詩歌協會會長。已出版詩集《多情的生活》、《海星》、《初升的太陽》、《彎彎的月亮》、《希望的熱土》;散文集《歲月隨筆》;報告文學集《工筆彩繪‘藍圖’》等著作。其中《歲月隨筆》被評為中山文學獎;《希望的熱土》被評為中國作家創作成果獎。其詩歌作品先後在《詩刊》、《文藝報》、《遼寧日報》、《中國詩人報》、《鴨綠江》、《詩潮》、《中國詩人》、《寧夏文學》等報刊雜誌上發表,並被譯為韓文出版。數年來在國內外報刊雜誌發表作品600餘篇,並多次獲獎。

我把身心交給了你

王瀟慧

命運的遷徙

南北的距離

愛被無奈地平分

白天種植在濱城

夜晚捎去故里

濱城的夜是炫麗的

讓你想起故鄉的晚霞

想起煙花

想起玩伴的花裙子

搖一葉小舟

在渤海灣的臂彎裡閒逛

那一席的波光瀲灩

沉醉了思鄉的惆悵

打撈起美味的鑰匙

烹調鮮香的生活

到處是瓜果飄香

美麗的濱城成為我的第二個家鄉

走在寬闊的馬路

就像走在平原的手掌

紋理是一串串路燈

明亮、溫暖

記得走近你是那年的冬

漁村帶著雪的蓋頭安靜

小小的渡口

在銀色裡蟄伏

踩著吱吱嘎嘎的雪

像我忐忑的心情

模糊的未來

在一場又一場的雪中淹沒

春天,嶄新的春天

像愣頭愣腦的壯小夥

到處打樁、開墾、制新的版圖

恍若一夜間的百花盛開

我也像落地生根的樹

扎實、安穩地生長

駐足母親湖的一隅

仰望那高山上的白髮蒼蒼

如今,我把身心完全交給了你

在騰飛的港口

在經濟工業園

足跡裡留下我的勤勞、智慧

撿拾過去的點滴

鑲嵌城市的皇冠

中間放一顆叫“未來”的明珠

王瀟慧

原籍河北棗強,現居鮁魚圈,遼寧文學院中青年作家暨詩歌創作研修班學員,營口詩歌學會會員,遼寧詩詞學會會員。有作品發表於《詩潮》«海燕»《中國鐵路文藝》《遼河》《營口晚報》《遼寧詩界》、《白天鵝》《情系祁連》等刊物。作品還在《盛京文學》《山丹軍馬場》《中國詩歌網》《中國詩人》《文學與藝術》《溫馨微語》《大西北詩人》《文峰書院》《詩香部落》《大別山詩刊網》«豫苑文風»等微信平臺。榮獲過三等獎和優秀獎。

老 犁

王曉飛

一部黑土地的歷史

無言的沉默

我生命的源頭

便是 靜思於老宅東牆上的

那架老犁

光滑的扶柄

映著祖輩的希冀

幾代人的手

曾在同一處

攥熟了 秋天

目睹著老犁

就構思祖輩的模樣

就咀嚼祖輩用血汗編織的故事

我 可以扛起老犁去耕耘嗎

那抹夕陽

輕撫著牆上的老犁

作古的祖輩就在犁後

一個多顏色的家族

便從那催耕的鞭聲裡

走向今天

王曉飛

男,1965年生於遼寧省今大石橋市。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遼寧省作家協會九代會代表,營口市作家協會副秘書長,詩歌學會副會長,大石橋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政協大石橋市委員。

迄今已在《詩刊》《星星》詩刊《天津文學》《詩潮》《芒種》《鴨綠江》《遼河》《青春詩歌》《遼寧詩界》《中國鐵路文藝》等全國各級文學期刊、廣播電臺、電視臺發表詩歌、散文詩等1000余首(章)。作品入編多種國家級詩選,多次榮獲省級、國家級獎勵,並有作品被拍攝成電視詩歌。著有詩集《魂系大遼河》等四部。有作品收入《<星星>新詩人檔案》。

組詩《熱愛麥稈》榮獲2014年遼寧省作家協會“中國夢”徵文詩歌獎。

組詩《鐮刀和鐵錘的絕唱》榮獲2016年遼寧省作家協會“慶祝建黨95周年” 徵文詩歌獎。

恪守“紮根生活,有情而歌,詩以言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