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觀點|別刷屏了!樓市沒有大新聞

11月3日, 一南一北發生了兩件所謂的大新聞, 在朋友圈瘋傳。

其一, 北京時隔26月, 再次有地塊流拍;其二, 深圳建行聯合多家房企, 宣稱租房可貸100萬。 不少媒體紛紛頭條重磅突出詳細解讀, 大談特談, 樓市要變天, 要變天, 要變天。

對此, 我懷疑總是有一大群媒體小編天天扒在各個政府機構網站, 尋找各種關於樓市的猛料。

自這一波調控開始, 空方一直很嗨, 各種大殺器, 各種驚雷, 各種放大招, 各種崩盤, 最後房價怎麼樣了?大部分城市還在漲!

9月份一二線, 35個城市只有11個下跌, 35個三四線城市, 只有兩個下跌。

空方一直會錯了意, 總是把消息過度解讀。

調控的目標從來都是房地產行業平穩健康發展。

暴跌怎麼談平穩?

下跌怎麼談健康?

市場萎縮怎麼談發展?

房價防止的是暴漲暴跌, 一個與經濟增長相適應的房價增幅是有益的。

樓市裡面凝聚了全國各大城市的大部分的財富,

不容有失。 房子不但涉及到財富還有人心, 我國房產自有率90%, 沒有哪個人的房子下跌了他還很高興的。

樓市牽涉到大部分人的切身利益, 政府必將呵護備至, 不允許存在大幅度波動的可能, 更不可能主動去加劇波動, 製造波動。

那些所謂的空方以為的大殺器, 都存在聯想過於豐富, 解讀過於一廂情願的現象。

比如一個小地方出讓了一塊地限售20年, 就聯想到全國土地都這樣, 房子要大跌。 後來, 政策推廣得怎麼樣了?

可能是受語文閱讀考試訓練的時間太久的原因, 寫作者總是陷入一個掌管大局的錯覺。

高中語文考試的出題人總是問: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這段話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參考答案balabala一大通文字,

論據充分, 說得好像很在理。

後來一問作者, 作者大驚, “我沒這個意思呀, 我去答題絕對會做錯”。

調控出這麼多措施, 請問小編們:問過作者他的原意了嗎?

可能會說:作者不說呀, 或者找不到作者。

其實作者已經說了:促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

爆漲不是平穩健康發展, 爆跌也不是。

調控讓房價暴跌? 土地流拍讓房價暴跌?租賃市場讓房價暴跌?

這些調控措施, 從空方角度解讀的已經很多了, 那從多方角度思考一下:

限購:需求被壓制, 買筍好機會。

限售:今後賣盤將減少, 房價要漲。

拍地自有資金:大開發商控制市場, 競爭減少。

現房銷售:增加開發商資金成本, 延長供給週期

要求自持比例:增加成本。

增加租賃用地:土地有限, 商品房用地減少。

增加稅收:提高房屋成本。 。 。 。 。 。

當然, 多方解讀不一定正確, 都是站在自身立場上的言論。

對我而言, 不從土地供應, 人口, 信貸方面入手的調控都是空調。

甚至調控樓市最後變成了刺激樓市, 比如成都土拍新政要求超過溢價後競租賃,

最後的拍地的結果是要求30%以上的房屋裝修好免費移交給政府搞租賃。 開發商成本大大增加, 許多地塊真實的樓面價達到了兩萬以上, 購房者坐不住了!

想一下, 如果這麼多公租房不是政府建, 而是開發商拿地配建, 成本不知要高到哪裡去了。

信貸政策全國差別不大, 人口增長刺激房市, 大部分二線都在吸引人口上下功夫, 最後我們把關注點落在土地供應上, 看是不是在真調控。

北京和重慶供地前8個月分別增長700%,161%,是在真調控。

天津供地減少31%、成都供地減少63%,是在假調控。

值得注意的是住建部曾提出,供地要根據存銷比來操作;36-18個月的,要減少供地;12-6個月的,要增加供地;6個月以下的,不僅要顯著增加供地,還要加快供地節奏。

不說各地執行得怎麼樣,但從供地到形成供給需要一年,再加上溢價現房銷售的政策,更拉長了形成供應的時間,現房要兩年以上了。

存銷比已經被扭曲,當前存銷比可能幾年都無改善,如果一直按住建部要求顯著增加供地,當這一大波土地的新房上市後,又將形成新的供需矛盾。

本文的意思是我們沒有必要糾結於某一個短期政策的改變和事件的發生,當看好一個城市,只要基本面沒變,就可以無視這個大消息那個大新聞的影響。

一個政策往往都具有兩面性,多空雙方解讀都可能有理。

從政府層面上,對政策的兩面性也不斷權衡。比如溢價50%必須現房開售,目的可能是為拍地降溫,但延長了開盤時間,不能有效形成快速供應。

所以,杭州在實施半年後,把此政策取消了。

對政策的兩面性,到底是看多的一面發揮作用還是看空的一面發揮作用,要從結果看。

2011年的房產稅放到上海,對上海樓市絲毫不起作用;放到重慶,直到現在重慶的新房房價都受到壓制;如果放到三四線城市,估計市場會崩潰。統一房產稅的出臺估計要很長的路要走。

甚至當一個政策發佈,你根本無法衡量它的效果。因為房價上漲是多重因素疊加的作用。所以,我們也不能把重慶年後傳統旺季的房價上漲的原因反推為出臺了針對三無的房產稅。

但有些異常的情況,比如成都8月淡季的成交量和價格的爆發,倒是可以歸結于成都的人才新政。

所以,無需過多擔心樓市中的大新聞。真正對短期樓市有影響的政策是有的,比如信貸的收緊,限購的實施,但又對樓市愛護有加,其目的也是為了平穩市場。

甚至北京加大了供應也無需擔心,總量就這麼多,賣完就沒有,加大供應也是越供越偏,越供越遠。

樓市,一個穩定甚至向上的市場,卻總是被各種震驚體騷擾,即使猛料頻出的娛樂界,醜聞遍地證券圈都沒有受到如此待遇。

總想震驚樓市,為什麼呢?

長者說的好,“你們呀,有一個好,就是跑得快”,總想搞出個關於樓市的大新聞,把人民群眾驚嚇一番,可惜人民群眾也見識得多了,大家慢慢都知道了:

樓市沒有大新聞。

(文:重慶樓,本文已獲授權)

北京和重慶供地前8個月分別增長700%,161%,是在真調控。

天津供地減少31%、成都供地減少63%,是在假調控。

值得注意的是住建部曾提出,供地要根據存銷比來操作;36-18個月的,要減少供地;12-6個月的,要增加供地;6個月以下的,不僅要顯著增加供地,還要加快供地節奏。

不說各地執行得怎麼樣,但從供地到形成供給需要一年,再加上溢價現房銷售的政策,更拉長了形成供應的時間,現房要兩年以上了。

存銷比已經被扭曲,當前存銷比可能幾年都無改善,如果一直按住建部要求顯著增加供地,當這一大波土地的新房上市後,又將形成新的供需矛盾。

本文的意思是我們沒有必要糾結於某一個短期政策的改變和事件的發生,當看好一個城市,只要基本面沒變,就可以無視這個大消息那個大新聞的影響。

一個政策往往都具有兩面性,多空雙方解讀都可能有理。

從政府層面上,對政策的兩面性也不斷權衡。比如溢價50%必須現房開售,目的可能是為拍地降溫,但延長了開盤時間,不能有效形成快速供應。

所以,杭州在實施半年後,把此政策取消了。

對政策的兩面性,到底是看多的一面發揮作用還是看空的一面發揮作用,要從結果看。

2011年的房產稅放到上海,對上海樓市絲毫不起作用;放到重慶,直到現在重慶的新房房價都受到壓制;如果放到三四線城市,估計市場會崩潰。統一房產稅的出臺估計要很長的路要走。

甚至當一個政策發佈,你根本無法衡量它的效果。因為房價上漲是多重因素疊加的作用。所以,我們也不能把重慶年後傳統旺季的房價上漲的原因反推為出臺了針對三無的房產稅。

但有些異常的情況,比如成都8月淡季的成交量和價格的爆發,倒是可以歸結于成都的人才新政。

所以,無需過多擔心樓市中的大新聞。真正對短期樓市有影響的政策是有的,比如信貸的收緊,限購的實施,但又對樓市愛護有加,其目的也是為了平穩市場。

甚至北京加大了供應也無需擔心,總量就這麼多,賣完就沒有,加大供應也是越供越偏,越供越遠。

樓市,一個穩定甚至向上的市場,卻總是被各種震驚體騷擾,即使猛料頻出的娛樂界,醜聞遍地證券圈都沒有受到如此待遇。

總想震驚樓市,為什麼呢?

長者說的好,“你們呀,有一個好,就是跑得快”,總想搞出個關於樓市的大新聞,把人民群眾驚嚇一番,可惜人民群眾也見識得多了,大家慢慢都知道了:

樓市沒有大新聞。

(文:重慶樓,本文已獲授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