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國最恐怖的一座墓地:160人自願殉葬,僅發掘就耗時長達十年

眾所周知, 在古代中國曾有一段時間盛行厚葬之風, 在其影響下很多權勢貴族死後都會有殉人。 目前主流的觀點認為人殉制度最早出現在原始社會,

當時是以妻妾開端的。 帝王的殉葬者, 絕大多數都是生前寵倖過的妃嬪。 史籍記載, 人殉興盛于殷商衰於西漢。 如果小編要問大家迄今為止我國發掘的墓地中殉人最多的墓地是哪個,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了。

據司馬遷在《史記•秦本紀》裡記載,

“二十年, 武公卒, 葬雍平陽。 初以人從死, 從死者六十六人。 ”從這段文字中我們可以知道, 當年秦武公死後, 有66人殉葬。 但是秦武公死後的殉人數不是最多的, 目前已知的發掘出現最多殉人的是秦穆公墓地, 即秦公一號大墓。

秦公一號大墓指的是位於陝西寶雞市鳳翔縣春秋晚期秦始皇第14代先祖秦穆公四世孫秦景公的墓地,

當年這個墓地已經發掘就震驚了整個考古界, 考古人員共發現了186具殉人。 秦穆公墓地呈倒金字塔結構, 因此也被人們稱為“東方倒金字塔”。

這座規模巨大的墓地前後發掘用時十年,

是迄今中國發掘的最大墓葬, 創下了中國考古史上的五個“之最”:迄今中國發掘的最大墓葬;西周以來殉人最多的墓地;出土的石磬是中國發現最早刻有銘文的石磬;槨室的柏木“黃腸題湊”槨具是迄今發掘的周秦時代最高等級的葬具;槨室兩壁外側的“木碑”是中國墓葬史上最早的實物例證。

但是秦公一號大墓的殉人數量令人觸目驚心, 雖然《史記》和《詩經》記載秦穆公死後曾殉人達到177人之多, 但在沒發掘之前畢竟還是文字記載, 沒人最直觀的認識。 然而當秦公一號墓地發掘後, 其186據殉人屍骨的出現更是讓考古現場呈現一種恐懼氣氛。 這些屍骨根據人生前的地位不同分為兩種殉葬方式, 匣殉和箱殉。

根據殉葬位置及葬具,殉人可分為三大類:一是環繞主棺槨的箱殉,共 72具,為姬妾、近臣;二是匣殉,共 94具,可判斷為生前為秦王製作各類工具的工匠;三類是在填土中發現的,沒有任何葬具的 20具骸骨,他們有可能是戰俘、奴隸。

可能很多人認為秦公一號大墓的186名殉人都是被迫給秦穆公殉葬的,其實不然。據考古人員研究發現,其中160名殉人是自願赴死的,而剩餘的殉人他們生前可能是戰俘或者奴隸,當年秦公一號大墓封埋時被砍殺用以祭祀,從發掘時展現的淩亂屍骨情況,可知當時的場景是何等血腥殘忍。

根據殉葬位置及葬具,殉人可分為三大類:一是環繞主棺槨的箱殉,共 72具,為姬妾、近臣;二是匣殉,共 94具,可判斷為生前為秦王製作各類工具的工匠;三類是在填土中發現的,沒有任何葬具的 20具骸骨,他們有可能是戰俘、奴隸。

可能很多人認為秦公一號大墓的186名殉人都是被迫給秦穆公殉葬的,其實不然。據考古人員研究發現,其中160名殉人是自願赴死的,而剩餘的殉人他們生前可能是戰俘或者奴隸,當年秦公一號大墓封埋時被砍殺用以祭祀,從發掘時展現的淩亂屍骨情況,可知當時的場景是何等血腥殘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