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現代化國企經濟體系藍圖將現 混改料迎更大突破

曉渝說

經過30多年改革, 國企改革已進入深水區。 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明確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在當前全面深化改革和經濟進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 國資國企改革面臨哪些挑戰和機遇?明年以及未來幾年改革的著力點將聚焦哪些方面?就這些問題, 日前, 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了財政部財科所國有經濟研究室主任文宗瑜、中央企業智庫聯盟秘書長彭建國、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

專家認為, 未來三年, 國企改革將加速、加大力度。 混改勢必有更大突破, 資源能源等領域將成為重點;央企重組則進入第三階段, 軍工、產能過剩等領域仍將有進一步動作;兩類公司將繼續擴圍。 隨著現代化國企經濟體系藍圖出現, 國企進入洗牌階段。 可以預期,

以資本市場為平臺、以國有資本運營為載體、以混改為動力、以並購重組為中樞、以做強做優做大為終極目標的國有企業改革, 將釋放出源源不斷的改革紅利。

迎來五方面發展變化

中國證券報:今年以來, 國企改革已經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未來國企改革將迎來怎樣的發展和變化?

文宗瑜:

未來五年國有企業改革將按照已經完成的頂層設計和已經出臺的一系列相關檔進一步推進。 到2020年, 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國企改革目標能夠基本完成。 從時間點來看, 未來三年, 國企改革將加速、加大力度。

彭建國:

在十九大精神指導下, 未來五年國企改革將迎來巨大的發展和變化。 一是從設計到施工。 深化國企改革的頂層設計已經完成,

現已轉入施工階段。 二是從點到面。 國企改革十項試點在深入推進, 未來試點將逐步擴大, 會把試點經驗在面上複製推廣。 三是從地方到中央。 地方國企改革相對簡單, 會走在前面, 中央企業因規模大、影響大、難度大, 會尾隨其後。 四是從子公司到集團公司。 目前市場化改革方面子孫公司力度較大, 未來市場化改革力度企業層級會逐步向上傳遞。 五是從機制到產權。 國企改革從機制轉換到深層次產權制度創新。

李錦:

預計黨和國家將以更大的力度推動國企改革。 十九大在宏觀層面做出了方向定位與指引, 十九屆三中全會將對新時代的國企改革做出再部署, 對2035年前的國企發展提出新時代的任務。 今後五年,

會出臺更多重大舉措、新的政策, 國有企業要作出更大努力, 滿足人民更多層次、更高水準的需要, 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加上供給側改革, 國資國企改革形成“體制”、“機制”、“結構”三大系統。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 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 努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把提高供給體系品質作為主攻方向, 顯著增強我國經濟品質優勢。 這樣一來,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將是一個新課題, 國有企業將面臨重新洗牌的局面。 隨著現代化經濟體系藍圖的規劃, 國企改革的藍圖也將發生變化。

第三批混改名單有望明確

中國證券報:作為此輪國企改革重要突破口的混改,

未來將如何推進?哪些行業將進一步推進?改革過程中還面臨哪些問題?

文宗瑜:

下一步, 混合所有制企業改革和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都將加快, 資源能源領域比如石油、天然氣、電力等將是明年混改重點, 但年底前混改應該不會有太大亮點。 年底前第三批混改名單有望明確, 為明年混改加快、加速、加大力度做好提前準備。 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建立現代化市場經濟體系, 涉及開放問題, 因此明年很可能將重啟中美雙邊投資協定談判以及中歐雙邊投資協定談判等, 這都會涉及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問題。 因此第一批、第二批和即將公佈的第三批混改試點明年將會有較大進展。

彭建國:

未來五年混改推進方向, 將從一般領域到重點領域,從子孫公司到集團公司,從較少探索員工持股到探索較多員工持股。最適合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有三類企業:充分競爭性企業、規模較小型企業、活力不強類企業,這三類國有企業開展混改根本不用搞試點。只有特殊行業和領域的國有企業混改才需要搞試點,因為這些行業和領域或帶有一定的壟斷性,或帶有一定政策性,或關係到國家產業安全、國計民生,所以需要試點探索。混改試點應注意三點:一是要注意政策資源、壟斷資源、品牌資源等無形資源的價值評估,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二是引入非公有制主體參與國企混改,要做到公開公正公平,防止暗箱操作;三是企業內部員工持股價格應與引入的外部戰略投資者同等對價,確保員工持股的投資性質。此外,壟斷行業混改的重要目的是打破壟斷,而不能是用混合壟斷代替國有壟斷。

李錦:

十九大後國有企業混改勢必有更大突破,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領域會不斷拓寬。此次混改最大看點就是社會資本對於國企的投資,類似聯通、東航等;下一步,應重視國有資本入股非國有企業,通過市場化方式,對發展潛力大、成長性強的非國有企業進行股權投資,類似葛洲壩、晉煤等。葛洲壩集團在前幾年參股30多家環保類民企,使得環保產業快速上升為主要產業。當然大家更為關注的是三批試點,猶如三支突擊隊,發起一輪又一輪衝鋒,勢頭很強。現在,第二批突擊隊黃金珠寶、中糧已經公佈方案,第三批試點方案等待遴選,估計近期便會公佈。地方國企也在第三批混改試點之列。在南方省市開闢局面的基礎上,最近天津、山西、黑龍江、河南等北方各地混合所有制改革出現一些大動作,追趕南方先行省份,混合所有制改革已呈遍地開花之態。上下聯動,南北呼應,有望在今年年底形成國企改革的突破之勢。

兩類公司範圍將擴大

中國證券報: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改革下一步的著力點是什麼?未來國有資本投資公司以及運營公司的設立是否將大量呈現?最終形成怎樣的格局?

文宗瑜:

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改革主要是設立兩類公司,即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未來將繼續穩妥推進。一是具備條件的國企集團總部或總公司轉型為國有資本投資或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在條件成熟時,很可能要通過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設立一些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但推進的速度可能沒有那麼快。未來將形成國有資產管理及國有資本運營的三層架構,一層是國有資產管理的行政層,二是國有資本運營層,三是國有企業的經營層。過去十年,國企管理最大的教訓是國有企業的國有資本運營和產業經營的兩個職能混雜。此次國企改革的基本思路是資企分離,把國有資本運營職能從國有企業剝離出來,由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實行國有資本的專業化運營,加快國有資產證券化;而國有企業則回歸本源從事實體經濟,著重產品開發和科技創新。

彭建國:

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著力點是進一步完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要探索國資委、集團公司及其子公司的授權範圍,探索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業務模式和管控方式,探索兩類公司主業方向、資本運作及相互促進關係。未來五年,兩類公司範圍會擴大,央企最終格局可能是:資本投資公司二三十家,運營公司三五家,其餘均為產業集團。我提出三點建議:一是職能定位,國資委以管資本為主,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運營資本與管資產相結合,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以運營資本為主;二是適合條件的商業一類國有企業可以改組為兩類資本公司,公益類國有企業最好保留為產業集團;三是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最好保留為國有獨資公司。

李錦:

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的改革勢必加快。以管資本為主,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兩類公司的組建將擴圍,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主要做股權或資本管理,通過股權的進退、資本的流動,實現資本價值的保值增值。在此過程中,國資證券化將提速。

央企重組三個方向

中國證券報: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國有經濟佈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實際上,今年以來央企重組的速度明顯加快,目前的98家央企戰略重組未來將如何進一步推進?重點在哪些方面?推進重組過程中將注意哪些問題?

文宗瑜:

國企重組將沿三個方向繼續推進。一是繼續推進強強聯合,二是加快混改,三是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產能過剩領域資不抵債的企業,應加快推進破產重組或清算。強強聯合可能主要涉及國計民生的行業,比如石油、天然氣、煤炭、鋼鐵、電力、鐵路、航空等領域,而破產清算則應主要集中在市場化充分競爭的領域。年底前,重組合並尤其是軍工等行業的合併可能會有進一步動作。在重組過程中,應與債轉股、去產能結合起來,要創造一個公平的市場環境。

李錦:

央企重組進入新階段,也是十八大以來的第三階段,這個時間段為2017年10月到2020年。這個階段的央企重組有五大特徵。第一大特徵是供給側改革,圍繞集中主業,更重視去產能,提高主業核心競爭力,包括推進“僵屍企業”處置和虧損企業治理。第二大特徵是產業鏈條由供給端向消費端過度,包括運用“互聯網+”和建設雙創平臺;第三大特徵是積極推動市場化,按照企業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在重組物件的選擇及執行方面,由過去行政“拉郎配”向“自由戀愛”轉變。在執行方式和手段上更重視市場化運作。第四大特徵是積極穩妥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央企重組,以重組整合為契機深化內部改革和機制創新,也就是重點領域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社會資本和國企“聯姻”,在撬動民間投資、推動國企轉換經營機制、增強企業活力等方面都具有積極意義。第五大特徵是更加強調效益,重視重組的效果和品質。十八大以來的五年,18組34戶央企實施了重組。尤其是2015年下半年以來,重組頻率明顯提升,而且規模和力度都很大。央企進入大企業時代,目前的98家最終重組合並到80家左右只是時間問題。

五措施發力國企降杠杆

中國證券報:下一步在國企降杠杆方面,將如何進一步著力?有哪些具體建議?

文宗瑜:

降低國企杠杆率具體手段有以下幾個方面。

1

第一,加大力度推進國有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以非公資本的增量入股方式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更有利於國有企業尤其是特大型、大型國有企業去杠杆。

2

第二,加快實施國有企業與商業銀行的債轉股操作。

在債轉股的操作中應該是市場化導向,無論是同步的債轉股操作,還是分步的債轉股操作,政府都不應干涉國有企業與債轉股的債權銀行之間的討價還價。

3

第三,加強國有企業去產能、去庫存的約束及監督。

要給國有企業尤其是特大型、大型國有企業確定短中長期的去產能、去庫存目標,去產能、去庫存目標要量化,從而真正把國有企業的去產能、去庫存落到實處。

4

第四,落實國有企業“僵屍企業”清理責任制。

落實國有企業主管部門責任制、國有企業經營班子責任制、商業銀行責任制,要做到責任到人。

5

第五,實行國有企業三級以下子公司連續虧損的破產清算制。

在某種意義上,國有企業對連續虧損的三級以下子公司的破產清算產生的降杠杆效應要高於對“僵屍企業”的清理。

李錦:

今年供給側改革重點是去杠杆,那麼重組與混改必然與去杠杆結合起來考慮。兼併重組、債轉股、混合所有制改革都將助力國企去杠杆。國企營業收入和利潤都有較大幅度增長,現金流的改善對國企去杠杆和債務償還形成有力支撐。同時,隨著國企改革尤其是公司制改制工作的推進,混改的推行,重組的加快,現代企業制度逐步建立,也對國企降低資產負債率形成利好。下一步,在鋼鐵、煤炭、造船、地產、有色、化工出現重組與混改消息,人們就不會感到奇怪了。兼併重組適用於鋼鐵、煤炭、重型裝備、船舶、通信、化工等產能過剩且債務嚴重的行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將適用於民航、電信、鐵路、軍工、重工等壟斷性行業;而債轉股則將適用於鋼鐵和煤炭行業。

中國證券報:國企改革進入深水區,將給資本市場帶來哪些紅利?資本市場又如何更好地為國企改革服務?

文宗瑜:

隨著改革的加速,大型國有企業通過資產重組、資產置換、母子公司吸收合併等方式與資本市場對接,將使得A股市場PE倍數進一步降低。當然,證券市場的融資應重點支援國有實體企業、國有科技創新企業。2014年以來,國企改革已成為證券市場大資金關注的主題,2014年四季度,南北車合併拉開了那一輪A股上漲的序幕;從2016年的底部到目前的3400多點,支持證劵市場指數穩步上漲的仍然是大盤藍籌和國有企業混改、重組等。在某種意義上,更多國企混改、重組的方案陸續公佈及實施時,相關公司股價已經提前透支。因此,繼混改重組概念後,2018年A股市場繼續向好,或許更依賴新舊動能轉換及新動能的驅動;與新動能指數相關聯的科技創新型成長性公司將給資本市場帶來更多活力。

李錦:

國企改革的全面深化給資本市場帶來紅利,勢態基本明確。資本市場是推動國有企業改革、優化國有資本佈局的重要載體。目前,資本市場和金融工具比以往更完善,為推動國資證券化創造了條件。同時,資本從房地產市場退出,證券市場將是部分人士的必然選擇。而國企改革的力度加大,資本活躍的程度隨之加快。特別是今年年底前,全國公司化改制要基本完成,為國資證券化創造了條件。國資證券化,一方面,可以解決誰來買國有資產、誰來盤活國有資產的問題;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公開市場的競價和監督,促進政企分離,有效避免國有資產流失。資本市場應該提高水準,持續增強服務國企改革功能,不斷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將從一般領域到重點領域,從子孫公司到集團公司,從較少探索員工持股到探索較多員工持股。最適合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有三類企業:充分競爭性企業、規模較小型企業、活力不強類企業,這三類國有企業開展混改根本不用搞試點。只有特殊行業和領域的國有企業混改才需要搞試點,因為這些行業和領域或帶有一定的壟斷性,或帶有一定政策性,或關係到國家產業安全、國計民生,所以需要試點探索。混改試點應注意三點:一是要注意政策資源、壟斷資源、品牌資源等無形資源的價值評估,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二是引入非公有制主體參與國企混改,要做到公開公正公平,防止暗箱操作;三是企業內部員工持股價格應與引入的外部戰略投資者同等對價,確保員工持股的投資性質。此外,壟斷行業混改的重要目的是打破壟斷,而不能是用混合壟斷代替國有壟斷。

李錦:

十九大後國有企業混改勢必有更大突破,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領域會不斷拓寬。此次混改最大看點就是社會資本對於國企的投資,類似聯通、東航等;下一步,應重視國有資本入股非國有企業,通過市場化方式,對發展潛力大、成長性強的非國有企業進行股權投資,類似葛洲壩、晉煤等。葛洲壩集團在前幾年參股30多家環保類民企,使得環保產業快速上升為主要產業。當然大家更為關注的是三批試點,猶如三支突擊隊,發起一輪又一輪衝鋒,勢頭很強。現在,第二批突擊隊黃金珠寶、中糧已經公佈方案,第三批試點方案等待遴選,估計近期便會公佈。地方國企也在第三批混改試點之列。在南方省市開闢局面的基礎上,最近天津、山西、黑龍江、河南等北方各地混合所有制改革出現一些大動作,追趕南方先行省份,混合所有制改革已呈遍地開花之態。上下聯動,南北呼應,有望在今年年底形成國企改革的突破之勢。

兩類公司範圍將擴大

中國證券報: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改革下一步的著力點是什麼?未來國有資本投資公司以及運營公司的設立是否將大量呈現?最終形成怎樣的格局?

文宗瑜:

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改革主要是設立兩類公司,即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未來將繼續穩妥推進。一是具備條件的國企集團總部或總公司轉型為國有資本投資或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在條件成熟時,很可能要通過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設立一些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但推進的速度可能沒有那麼快。未來將形成國有資產管理及國有資本運營的三層架構,一層是國有資產管理的行政層,二是國有資本運營層,三是國有企業的經營層。過去十年,國企管理最大的教訓是國有企業的國有資本運營和產業經營的兩個職能混雜。此次國企改革的基本思路是資企分離,把國有資本運營職能從國有企業剝離出來,由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實行國有資本的專業化運營,加快國有資產證券化;而國有企業則回歸本源從事實體經濟,著重產品開發和科技創新。

彭建國:

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著力點是進一步完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要探索國資委、集團公司及其子公司的授權範圍,探索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業務模式和管控方式,探索兩類公司主業方向、資本運作及相互促進關係。未來五年,兩類公司範圍會擴大,央企最終格局可能是:資本投資公司二三十家,運營公司三五家,其餘均為產業集團。我提出三點建議:一是職能定位,國資委以管資本為主,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運營資本與管資產相結合,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以運營資本為主;二是適合條件的商業一類國有企業可以改組為兩類資本公司,公益類國有企業最好保留為產業集團;三是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最好保留為國有獨資公司。

李錦:

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的改革勢必加快。以管資本為主,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兩類公司的組建將擴圍,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主要做股權或資本管理,通過股權的進退、資本的流動,實現資本價值的保值增值。在此過程中,國資證券化將提速。

央企重組三個方向

中國證券報: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國有經濟佈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實際上,今年以來央企重組的速度明顯加快,目前的98家央企戰略重組未來將如何進一步推進?重點在哪些方面?推進重組過程中將注意哪些問題?

文宗瑜:

國企重組將沿三個方向繼續推進。一是繼續推進強強聯合,二是加快混改,三是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產能過剩領域資不抵債的企業,應加快推進破產重組或清算。強強聯合可能主要涉及國計民生的行業,比如石油、天然氣、煤炭、鋼鐵、電力、鐵路、航空等領域,而破產清算則應主要集中在市場化充分競爭的領域。年底前,重組合並尤其是軍工等行業的合併可能會有進一步動作。在重組過程中,應與債轉股、去產能結合起來,要創造一個公平的市場環境。

李錦:

央企重組進入新階段,也是十八大以來的第三階段,這個時間段為2017年10月到2020年。這個階段的央企重組有五大特徵。第一大特徵是供給側改革,圍繞集中主業,更重視去產能,提高主業核心競爭力,包括推進“僵屍企業”處置和虧損企業治理。第二大特徵是產業鏈條由供給端向消費端過度,包括運用“互聯網+”和建設雙創平臺;第三大特徵是積極推動市場化,按照企業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在重組物件的選擇及執行方面,由過去行政“拉郎配”向“自由戀愛”轉變。在執行方式和手段上更重視市場化運作。第四大特徵是積極穩妥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央企重組,以重組整合為契機深化內部改革和機制創新,也就是重點領域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社會資本和國企“聯姻”,在撬動民間投資、推動國企轉換經營機制、增強企業活力等方面都具有積極意義。第五大特徵是更加強調效益,重視重組的效果和品質。十八大以來的五年,18組34戶央企實施了重組。尤其是2015年下半年以來,重組頻率明顯提升,而且規模和力度都很大。央企進入大企業時代,目前的98家最終重組合並到80家左右只是時間問題。

五措施發力國企降杠杆

中國證券報:下一步在國企降杠杆方面,將如何進一步著力?有哪些具體建議?

文宗瑜:

降低國企杠杆率具體手段有以下幾個方面。

1

第一,加大力度推進國有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以非公資本的增量入股方式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更有利於國有企業尤其是特大型、大型國有企業去杠杆。

2

第二,加快實施國有企業與商業銀行的債轉股操作。

在債轉股的操作中應該是市場化導向,無論是同步的債轉股操作,還是分步的債轉股操作,政府都不應干涉國有企業與債轉股的債權銀行之間的討價還價。

3

第三,加強國有企業去產能、去庫存的約束及監督。

要給國有企業尤其是特大型、大型國有企業確定短中長期的去產能、去庫存目標,去產能、去庫存目標要量化,從而真正把國有企業的去產能、去庫存落到實處。

4

第四,落實國有企業“僵屍企業”清理責任制。

落實國有企業主管部門責任制、國有企業經營班子責任制、商業銀行責任制,要做到責任到人。

5

第五,實行國有企業三級以下子公司連續虧損的破產清算制。

在某種意義上,國有企業對連續虧損的三級以下子公司的破產清算產生的降杠杆效應要高於對“僵屍企業”的清理。

李錦:

今年供給側改革重點是去杠杆,那麼重組與混改必然與去杠杆結合起來考慮。兼併重組、債轉股、混合所有制改革都將助力國企去杠杆。國企營業收入和利潤都有較大幅度增長,現金流的改善對國企去杠杆和債務償還形成有力支撐。同時,隨著國企改革尤其是公司制改制工作的推進,混改的推行,重組的加快,現代企業制度逐步建立,也對國企降低資產負債率形成利好。下一步,在鋼鐵、煤炭、造船、地產、有色、化工出現重組與混改消息,人們就不會感到奇怪了。兼併重組適用於鋼鐵、煤炭、重型裝備、船舶、通信、化工等產能過剩且債務嚴重的行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將適用於民航、電信、鐵路、軍工、重工等壟斷性行業;而債轉股則將適用於鋼鐵和煤炭行業。

中國證券報:國企改革進入深水區,將給資本市場帶來哪些紅利?資本市場又如何更好地為國企改革服務?

文宗瑜:

隨著改革的加速,大型國有企業通過資產重組、資產置換、母子公司吸收合併等方式與資本市場對接,將使得A股市場PE倍數進一步降低。當然,證券市場的融資應重點支援國有實體企業、國有科技創新企業。2014年以來,國企改革已成為證券市場大資金關注的主題,2014年四季度,南北車合併拉開了那一輪A股上漲的序幕;從2016年的底部到目前的3400多點,支持證劵市場指數穩步上漲的仍然是大盤藍籌和國有企業混改、重組等。在某種意義上,更多國企混改、重組的方案陸續公佈及實施時,相關公司股價已經提前透支。因此,繼混改重組概念後,2018年A股市場繼續向好,或許更依賴新舊動能轉換及新動能的驅動;與新動能指數相關聯的科技創新型成長性公司將給資本市場帶來更多活力。

李錦:

國企改革的全面深化給資本市場帶來紅利,勢態基本明確。資本市場是推動國有企業改革、優化國有資本佈局的重要載體。目前,資本市場和金融工具比以往更完善,為推動國資證券化創造了條件。同時,資本從房地產市場退出,證券市場將是部分人士的必然選擇。而國企改革的力度加大,資本活躍的程度隨之加快。特別是今年年底前,全國公司化改制要基本完成,為國資證券化創造了條件。國資證券化,一方面,可以解決誰來買國有資產、誰來盤活國有資產的問題;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公開市場的競價和監督,促進政企分離,有效避免國有資產流失。資本市場應該提高水準,持續增強服務國企改革功能,不斷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