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銳參考|揭發性騷擾的這場網路運動,讓西方名人形象接連坍塌

阿麗莎·米拉諾, 好萊塢女演員, 在10月15日下午4時21分, 發送了這樣一條推特:“如果你曾經遭遇性騷擾或者性侵, 回復這條推特, 寫:‘我也是’。 ”

推特發言人說, 24小時內, “我也是”這個話題標籤被推送將近50萬次。 另據美聯社報導, 在臉書上, 這一標籤不到24小時就獲得逾1200萬個帖子和回應。

從政界到娛樂圈, 這個標籤讓他們“不堪一擊”

兩周內, 從北美到歐陸, 從南非到伊朗, 在全球至少85個國家和地區, “我也是”話題標籤在推特上的推送量超過170萬次。 參與者有男有女, 有老有少。 不少國家線民創建了自己的版本。 在義大利, 話題標籤變成“在那個時候”;在法國, “揭發那頭豬”。

繼縱橫好萊塢數十年的金牌製片人哈威·溫斯坦“倒下”之後, 大西洋兩岸, 從政界到娛樂圈, 從文化界到新聞界, 帶著“我也是”話題標籤的控訴, 讓一個又一個有性騷擾劣跡的名人形象坍塌、事業停擺。 而在他們狼狽地道歉之前,

你完全想像不到, 他們會這樣“不堪一擊”。

英國已因此掀起政治風暴。 11月1日, 英國國防大臣邁克爾·法倫因多年前性騷擾女記者引“愧”辭職。 另有多名政客因被指控鹹豬手受到調查。

在美國, 風潮仍在繼續蔓延。 2日, 《尖峰時刻》導演佈雷特·拉特納遭6名女星控訴性騷擾。 《紙牌屋》劇組多人稱遭到過凱文·史派西非禮。 此前一天,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支持(性騷擾)受害者”和“我下次會說點什麼”等針對男性線民的類似話題標籤。 發起者是一個名叫“對男性的呼喚”(A Call to Men)、反對男性暴力的團體, 其創建人特德·邦奇說:“太多男性對女性遭遇性騷擾保持沉默, 而這種沉默, 是性騷擾問題的一部分。 ”

邦奇在解釋他們發起這些話題標籤的緣由時說:“我們實在感到需要回應,

因為(性騷擾在美國)失控了。 並不僅僅是好萊塢把女性視為物品、財產、價值低於男性;而是所有男性, 即便對女性非常友善的男性, 都多少受過這種教導, 又把它傳給子孫。 所以, 這(性騷擾)必然成為男人的問題。 ”

不過, 性騷擾的普遍長期存在, 固然與性別不平等有關, 但更主要的原因, 恐怕是權勢的恃強淩弱。 受害者往往遭遇的不僅是性騷擾, 還有職場處境、職業發展蒙受的威脅, 他們忍氣吞聲、被迫屈服, 也往往因為這一緣故。 權力是最強烈的春藥。

這場運動能否切實帶來社會改變, 仍然需時間檢驗

其實, “我也是”這一話題標籤並非米拉諾首創, 而是源自10年前美國女權活動家塔拉納·布林克的呼籲。

當時, 一個飽受性侵傷害的女孩向布林克傾訴自己的經歷, 布林克說:“在她試著說出她受過什麼罪時, 我無力大聲說出回蕩在腦海的話語, 我甚至不能喃喃低語:我也是。 ”

美國媒體報導說。 “我也是”網路運動沒有行動目標, 只是想讓人們感受到性騷擾問題的普遍存在。 就此而言, 它已相當成功。 如此眾多的女性敢於網路發聲, 男性受害者也紛紛站出來, 這本身就意味著一種社會進步。

只是, 網路風潮, 驟起驟落。 “還有我”話題標籤的風行, 讓人們感受到性騷擾問題的普遍存在, 但能否切實帶來社會改變, 仍然需要時間檢驗。

實際上, 爭議已經出現。 有人認為, “還有我”的標籤被過度使用, 普通辦公室調情也被當成性騷擾;有人認為,

一些才子名流因一時行為不檢而斷送前程, 未免“懲罰過重”。

當然, 反駁的人更多。 畢竟目前曝光的絕大多數性騷擾醜聞裡, “鹹豬手”的作為絕非辦公室調情, 更非“一時不檢”所能開脫。 有美媒甚至認為, “擴大化”有好處。 就像禁煙運動那樣。 曾幾何時, 辦公室內外煙霧騰騰被視為正常;如今, 室內吸煙被普遍認為是不文明行為。

無論如何, 說出來, 讓人們知道, 這是改變的第一步。 “還有我”的話題標籤, 是動員全社會向性騷擾說不的一股力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