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乾隆皇帝寫劇本“招待”英國使者

乾隆一生寫詩4.3萬首, 比全唐詩4.2萬首還多。 除了寫詩, 他還寫劇本, 但知道的人卻不多。

1793年, 馬戛爾尼訪華, 希望與中國建立貿易往來, 乾隆對此高度重視。 此前經過尼布楚之戰, 清軍戰勝了沙俄, 雙方以朝貢的方式, 建立貿易往來, 乾隆希望也用這種方式與英國打交道。

為了讓英國使者目瞪口呆, 乾隆煞費苦心, 叮囑沿途嚴加戒備, 禁止使團人員與百姓接觸, 以給他們一個清朝特別強大的印象。 為威震對方, 特意定圓明園西洋樓為接待場所。 西洋樓是郎世寧設計的, 以西方建築為主體, 既氣派又雄壯, 以此顯示大清無所不有。 然而, 馬戛爾尼到了西洋樓, 並沒覺得特別驚訝, 這讓乾隆感到灰心。

與馬戛爾尼爭論的焦點, 就是要不要行跪拜禮。 其實乾隆並非墨守成規之人, 在接待馬戛爾尼使團前, 曾特別下令俄國使團不必行跪拜禮, 只用俄式禮儀就可以。

他還曾囑咐出使俄國的外交人員, 見沙皇必須三跪九叩。 在乾隆心中, 始終有一種觀念, 認為只要對方表示臣服, 則一切可以寬鬆, 寧可自己姿態低一點兒。 如果對方不臣服, 那麼就要千方百計讓對方臣服。

為了讓馬戛爾尼下跪, 乾隆費盡心思, 終於想到要感化英國蠻夷,

而藝術是最有說服力的。 於是, 他著手編寫了一個昆劇劇本, 名為《四海升平》, 劇中的文昌皇帝、四海龍王、雷公、電母輪番登場, 最後收服了鬧事的海龜。 全劇以眾神的一句念白“果然是萬萬年四海升平也”收場。

這齣戲是賜宴當日所演, 當天共演了8出戲, 耗時5小時。 《四海升平》是壓軸戲, 可馬戛爾尼根本沒看懂, 他看到有很多海上、陸地的動物, 以為是在讚美大陸與海洋聯姻。

乾隆的劇作很多, 比如昆劇《八佾舞於庭》是讚美自己平定西陲的。 他不僅要寫, 而且親自修改, 經常審查民間戲劇, 遇到違禁的詞句就動筆改之。 由於他的劇本寫得不好, 也就鮮為人知。 而那個馬戛爾尼, 自然是不肯磕頭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