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孟嘗君為什麼要找個名人罵自己?

《戰國策》上記載孟嘗君曾經厚待過一位名叫夏侯章的高人, 這位高人在孟嘗君那裡得到了一百個人的口糧(“百人之食”)的薪水, 並且享受了出門坐四匹馬拉的馬車的待遇。 如果在今天, 即使按照最低生活標準在三線城市維持一個人的基本生活一個月至少需要1000元人民幣, 那麼這位夏侯章先生在孟嘗君那裡每年領到的薪水大概在120萬元人民幣以上, 另外, 出門四馬拉車比今天出門坐賓士更有面子。 《戰國策》沒有解釋為什麼孟嘗君會給夏侯章這樣的待遇, 這位夏侯先生一定是當時的社會名人,

不論他從事什麼專業, 夏侯先生名氣大、面子大、人脈廣是肯定的。 這位夏侯章先生在孟嘗君那裡的工作負荷很輕, 基本處於無所事事的狀態。 光幹活不拿錢鬧心, 光拿錢不幹活也鬧心, 夏侯章先生是一位責任感很強的職業食客, 他絕不允許自己淪落成一個白吃飯、不幹活的廢物。

於是夏侯章就開始利用一切機會詆毀孟嘗君(夏侯章每言未嘗不毀孟嘗君也), 人家是端起碗吃肉、放下碗罵人, 夏侯章先生是一邊吃一邊罵。 有人向孟嘗君彙報了夏侯章這種通常意義中的卑鄙行為, 不過孟嘗君和夏侯章顯然都不是通常意義的普通人, 否則他們就不可能成為青史留名的牛人。

孟嘗君聽到小報告以後並沒有勃然大怒, 而是讓打小報告的人閉嘴, “我有事要請夏侯先生幫忙, 別說了, 我心裡有數”。

後來有一位名叫繁菁的人實在想不通夏侯章的所作所為, 就登門請教夏侯章。 孟嘗君給了夏侯章“四馬百人之食”的待遇, 而且毫無所求。 夏侯章白吃白拿也就罷了, 吃著孟嘗君還罵著孟嘗君,

這人如果不是腦子有問題就是行為藝術家了。

夏侯章說:“孟嘗君雖然地位尊貴, 但是畢竟不是諸侯。 我寸功未立就得到了這樣優厚的待遇, 所以我就用詆毀孟嘗君的方式來報答他。 孟嘗君之所以獲得了德高望重的名聲, 就是因為我詆毀他的緣故。 我就是這樣豁出去了自己來報答孟嘗君(吾以身為孟嘗君), 這還有什麼可解釋的?”(點評:腦洞大開的解釋, 罵你是為了你好。 )

同一種現象在不同的人身上就有不同的效果, 比如智商高、反應快, 放在孩子身上叫“聰明伶俐”;放在美女身上叫“冰雪聰明”;放在員工身上叫“有發展潛質”;放在領導身上叫“睿智”;放在領袖身上就叫“雄才大略”。 給人管飯被人罵, 被人罵了以後還和顏悅色,

這種現象放在普通人身上叫“窩囊”, 放在土財主身上叫“冤枉”, 放在孟嘗君身上就叫“長者之風”。

夏侯章和孟嘗君的這一唱一和, 怎麼看都像唱雙簧炒作, 從後來的效果來看, 孟嘗君在夏侯章身上花的錢一點也不冤枉。 兩千多年以後, 孟嘗君和夏侯章之間這種默契的配合被娛樂界、學術界和社會各界名人和立志成為名人的牛人們發揚光大。 無數案例告訴我們, 找個名人來罵自己是一條效率最高的“成名”捷徑。 如果您不信, 打開網上的名人博客隨便看看就明白了。

“綠帽子”——以天下蒼生為念

如果說孟嘗君和顏悅色地容忍吃著自己罵自己的食客是長者之風, 那麼《戰國策》裡記載的《孟嘗君舍人有與君之夫人相愛者》展現出來孟嘗君特有的開放心態只能用“孟嘗君之風”來形容了。

“孟嘗君舍人”就是食客中被重點培養並安排在孟嘗君身邊工作的人, “與君之夫人相愛者”說文雅一點就是孟嘗君身邊工作的食客跟孟嘗君的老婆發生了一段出軌的感情。 戰國時代的中國人還沒有“柏拉圖精神之戀”的概念,根據《戰國策》的注解,那時候“相愛”並不是像談戀愛或者搞物件那麼純潔,那時候“相愛”又叫“通”,也就是已經發生關係了。孟嘗君在戰國時代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絕不遜於今天的任何政治家或者娛樂巨星,這段緋聞如果曝光,其轟動效應就是戰國版的“豔照門”。

跟自己老闆的老婆偷情如同在鋒利的刀刃上舞蹈,一個技術失誤很可能就是 “一失足成千古恨”。男怕入錯行,更怕上錯床。按理說這位舍人上了自己老闆夫人的床,應該像貪污了鉅款的貪官一樣儘量保持謙虛低調,可是愛情這東西很容易讓人信心爆棚、得意忘形。得意的人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中就進入了狀態,他自己可能覺得自己很謙虛,可是那種眼神和語氣已經溢於言表了。在兩千多年前敢於不遠千里拋家舍業、背井離鄉出來混飯的都不是善茬,孟嘗君的數千食客裡面可謂人才濟濟、魚龍混雜,其中就不乏富有娛樂探索精神的“狗仔隊”。很快這位被老闆夫人滋潤得飄飄然的舍人就露餡了,至少有一位敏感的食客發現了這個驚天秘密。這位具有“狗仔隊”潛質的食客相信自己終於等到了報答孟嘗君的 “有朝一日”,於是他要求單獨面見孟嘗君並向老闆報告自己的重大發現。自己的老婆跟自己身邊工作的屬下出軌了,古今中外,無論這頂“綠帽子”放到誰頭上壓力都可想而知。這事放在其他任何人身上都無異於晴天霹靂,可是放在孟嘗君身上卻是另一個版本,孟嘗君的反應把告密食客震驚得雷聲不絕於耳。

“狗仔食客”說:“身為您的舍人卻和夫人發生不軌的戀情,這種不忠不義的人應該殺掉。”

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孟嘗君有充足的理由和權力幹掉這個敢於給自己戴“綠帽子”的舍人,這樣做不僅合情合理,而且非常合法。“狗仔食客”點破了這個令當事人無地自容的秘密,把殺死姦夫的屠刀遞到了孟嘗君手裡,有句話說得好“殺父之仇、奪妻之恨,不共戴天”,這事即使放在武大郎身上也要去拼命。然而,屠刀在手,揮下去姦夫人頭落地,但是“綠帽子”畢竟已經戴上了;放下屠刀,留下姦夫一條命,那就是天大的人情。

孟嘗君異常平靜地說:“看見美色而心生愛慕是人之常情,算了吧,別再說了。”

讓敏感食客做夢也想不到的是自己的告密並沒有給孟嘗君當頭霹靂,倒是孟嘗君的回答給了敏感食客一個當頭霹靂,徹底摧毀了食客的心理底線,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這個食客被老闆孟嘗君“雷倒了”。

孟嘗君的反應根本不像是在評論自己的老婆紅杏出牆,倒像是在評論鄰居家的小孩偷摘了自己家果樹上的果子,孩子們看見掛滿枝頭的誘人果實,難免會有摘下來啃一口的衝動。從孟嘗君的話來看,這位心態開放的“極品老大”不僅沒有因為手下小弟和自己老婆的不忠而惱羞成怒,反而對自己老婆勾人的姿色頗為得意。據說夫妻在一起生活久了就會有所謂的夫妻相,不過可以想像孟嘗君的老婆應該沒有受到孟嘗君的影響,倘若這位緋聞的女主角也能順應歷史潮流跟孟嘗君夫妻相了,很可能就不會有緋聞了。因為孟嘗君對不起觀眾的形象和他對得起食客的慷慨一樣,都可以在史料中找到充足的證據,很難想像那位舍人會冒著生命危險去和一個長相酷似孟嘗君的女人偷情。當然這種理解只是以男人為中心的男權主義思維,如果以女權主義觀念來解讀這次緋聞,孟嘗君的話也可以解釋成那位舍人是一位傑出的“師奶殺手”,而孟嘗君的老婆很可能不僅長相酷似孟嘗君,而且也和孟嘗君一樣,都有一顆不甘寂寞的心,所以主動追求了一段轟轟烈烈、乾柴烈火的感情。大量的史料證明,在《史記》和《戰國策》記載的那個時代,中國婦女追求感情自由的執著精神和製造緋聞的能力絲毫不遜於今天的新時代女性。(點評:古代的中國保守嗎?那要看是在哪個古代!)

不管怎麼樣,反正孟嘗君不在乎,女人又不是果子,吃了就沒了,孟嘗君的老婆還在那裡,只要孟嘗君自己不在乎,誰也傷害不了那顆堅強的心。

告密者被“雷倒了”,世界清靜了。

令人驚奇的是,後來這位舍人不僅繼續留在孟嘗君身邊工作,而且孟嘗君對他信任依舊。

既然孟嘗君已經知道了這位舍人跟自己分享老婆的秘密,那麼這位舍人應該不會毫無察覺,他也應該不會笨到天真地認為孟嘗君是個把“綠帽子”當聖誕帽的“傻帽兒”。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位元舍人依然堅守崗位,兢兢業業地幹好本職工作,既沒有連夜逃跑,也沒有哀求孟嘗君寬恕自己的情不自禁。我們只能感歎有什麼樣的“老大”就有什麼樣的“小弟”,老祖宗太開放了,讓現代人都有些接受不了。

就這樣又過了若干年。

在這期間這位舍人是否還和孟嘗君老婆保持關係我們不得而知,因為《戰國策》在這裡一筆帶過,扶欄客不便揣測。總之,若干年後,這位心態開放的“老大”決定給那位心理素質超常的舍人一個機會,後來的史實證明這是一個改變歷史的機會。

孟嘗君找到這位與自己分享老婆的舍人談話了,他說:“先生跟著我很久了,大官也沒當上,小官你又看不上。衛國國君和我關係很好,我想送給先生馬車、鹿皮和束帛,推薦先生到衛國國君那裡效力。”敢於衝破封建禮教的束縛和自己老闆的老婆上床本來已經驚世駭俗,事後在明知道老闆已經察覺的情況下還能像什麼事沒發生一樣繼續愛崗敬業,具有這種超常心理素質的人才在人類歷史上能有幾個?人才難得,這樣的人才必須重用。經過多年的考察,孟嘗君決定把這位心理素質超常的舍人作為人才推薦給衛國國君,讓他到齊國的友好鄰邦衛國為自己佈局天下。孟嘗君承諾的馬車、鹿皮和束帛,相當於今天的名車、名牌西服和信用金卡,是當時包裝人才的必要資源。

這位曾經在孟嘗君及其老婆身邊生活和戰鬥過多年的人才到了衛國以後立刻得到了重用,《戰國策》記載:“于衛甚重。”

又過了若干年。

齊國和衛國之間發生了衝突,大戰一觸即發。戰國時代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係比港片裡黑社會組織之間的關係還要混亂和複雜。那時候兩個國家很可能今天還是盟友,一起坐地分贓,明天就有可能反目成仇,血流成河。總之,齊國和衛國翻臉了,衛國準備聯合其他各國一起對齊國動武。

本來衛國只是一個小國,就其自身力量來說對齊國構不成威脅,不過這次衛國聯合了幾個國家組成了多國部隊,這樣一來齊國就比較危險了。這時候那位孟嘗君推薦來的舍人挺身而出,改變了危局。這位舍人聽說了衛國的軍事計畫,立刻要求面見衛國國君。他見到衛國國君以後說:“承蒙孟嘗君錯愛,推薦我到您這裡效力。我聽說齊國和衛國的先王曾經殺馬宰羊結盟,兩國先王發誓:‘齊國和衛國世世代代友好相處,永遠不發生戰爭,如果誰發動戰爭,就像這些馬和羊一樣。’現在大王您聯合各國軍隊進攻齊國,就是背棄了先王的誓言而對不起孟嘗君。我懇請大王放棄進攻齊國的計畫。如果大王能聽從我的勸告最好,如果聽不進去,我只好死在大王面前了!”衛國國君被孟嘗君的前舍人震驚了、“雷倒了”。“老大”發動戰爭是讓別人去拼命,可是現在卻有人要和自己拼命,這就需要重新考慮一下了。

最後,衛國國君放棄了進攻齊國的計畫。孟嘗君用自己的“綠帽子”換來了齊、衛兩國的和平,避免了一場血流成河的戰爭悲劇。這頂“綠帽子”太珍貴了。歷史再次證明,相同的資源配置給不同的人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比如 “綠帽子”,戴在普通男人頭上就是“瞪眼王八”,戴到孟嘗君頭上就是“以天下蒼生為念”。

後來一傳十,十傳百,孟嘗君的“綠帽子”在齊國成了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秘密,齊國人民不僅沒有鄙視孟嘗君,反而對孟嘗君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孟嘗君可語善為事矣,轉禍為功。”孟嘗君的故事告訴我們有時候倒楣的事可能也是一種資源。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孟嘗君的舞臺就是天下。(點評:能忍人所不能忍,必能成人所不能成。)

改造世界,從身邊的人開始《戰國策》當中有一個《孟嘗君讌坐》的故事生動地表述了孟嘗君的人才觀念。

讌坐就是吃喝閑坐,孟嘗君有一天閑坐在家裡無聊,就和三位食客聊天。孟嘗君問三位食客:“請三位先生說說打算怎樣輔佐我。”食客甲是一位血氣方剛的職業殺手,他說:“即使是天下的主宰,如果他冒犯了您,我也會不惜一死和他拼命。”

食客乙是一位品牌專家,他說:“在所有的場合和地方,我都會儘量掩飾您的缺點,宣傳您的優點;即使擁有千乘萬乘軍隊的大國國君和相國也會希望得到您這樣的人才。”

食客丙是一位人力資源專家,他說:“我願意利用您府上的錢財,召集天下的人才,讓他們幫您決策困惑的事情,應付突然發生的變故,就像魏文侯手下的田子方和段幹木一樣。”

事實證明,孟嘗君手下的人才基本上可以按照三位食客的觀點分為三類,而其中傑出的幾位還兼備了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素質。孟嘗君為了激勵這三類食客為自己的事業做出貢獻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史上傑出的“老大”們能豁出去的,孟嘗君都豁出去了;史上傑出的“老大”們有所保留的個人權利,孟嘗君也豁出去了。

孟嘗君雖然心胸豁達到能容忍戴“綠帽子”的程度,不過,是個人都有脾氣,要說手下的幾千食客孟嘗君個個都喜歡那也不現實。有一次,有一個食客不知道因為什麼事惹毛了孟嘗君,孟嘗君是個 “綠帽子 ”戴頭上都不眨眼的人,這個食客居然把孟嘗君惹毛了,可見這位食客也不是一般人。從後面的故事發展來看,這位食客很可能是因為工作能力問題惹毛了孟嘗君。我們知道戰國時代是一個非常現實的時代,那時候的老闆可以容忍脾氣大、個性強的人,也可以容忍沒道德、口碑差的人,甚至可以容忍吃裡爬外、朝三暮四的人,但就是不能容忍沒能力創造價值的人。

尤其讓老闆難以接受的一個貌似頗有利用價值的人經過工作實踐證明只有飯量沒有能量,這就好比一個古董收藏家花了大價錢買進的藏品經過專家鑒定發現是贗品,跟古董不一樣的是贗品古董不用吃飯,而贗品員工不僅需要吃飯還需要領工資。這是一個非常傳統而又現代的人力資源難題,怎樣準確評價並合理利用員工是人類歷史上所有的老闆都必須面對的問題,事實上,老闆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就在於此。孟嘗君也遭遇了這樣的問題,他發現自己手下有這樣一個食客,根本不能化飯量為能量,自己不是沒有給他機會,但是這位食客屢次把自己交代的任務搞砸。孟嘗君對這個食客徹底失望了,他決定把這個食客趕走,要是所有的食客都這樣只能吃不能幹,那麼孟嘗君的事業就會變成慈善事業。

有一位名叫魯連的食客聽說了這件事,堅決反對孟嘗君清理食客隊伍的做法。他這樣勸說孟嘗君:“猿猴離開樹木來到水裡,它們的行動肯定不如魚鱉敏捷;好馬如果遇到危險,肯定不如狐狸機靈。曹沫手提三尺劍上陣,勇猛可以頂得上一支軍隊,但是如果讓他拿著鋤頭下地幹活他還不如農夫。所以說如果放棄了人的長處而利用其短處,即使是堯這樣的賢人也一樣有很多不足。現在您讓人去做他不擅長的事情,卻說他能力差;教人做他能力達不到的工作,卻說他愚笨。愚笨就要辭退他,能力差就要放棄他,這樣有些人就喪失了表現自己和報答您的機會,這不是讓世人都知道投奔孟嘗君的風險很大嗎?”

猴子、魚鱉、馬、狐狸、曹沫,前四個是動物,最後一個是著名刺客,魯連把他們組合起來就說明了一個道理:用人之道在於用人所長,世上沒有無用之人,就看老闆怎麼用。以員工的工作能力差、學習能力弱為理由辭退員工是很不負責任的,從長遠來看對老闆招攬人才也非常不利。因為誰也不能保證老闆就一定樂意發現自己的長處並且利用自己的長處,實際上很多老闆更願意用人的短處,而老闆用人所短的理由通常也是如此的冠冕堂皇、耳熟能詳:鍛煉你、培養你、發展你的潛力。老闆用人所短的時候,其一片良苦用心根本容不得員工推辭。世人但凡有一點進取心都有改造世界的衝動,世界太大就先從身邊的人下手,老闆自然就先從手下員工下手。只是這樣的改造一旦失敗,老闆很少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改造員工失敗的老闆有時候很可能像一個拼不好拼圖的孩子,一怒之下乾脆把拼圖摔在地上,然後揚長而去。魯連也有改造世界的衝動,他從自己的老闆孟嘗君下手了,幸運的是孟嘗君是一個很有潛質的老闆。魯連的改造成功了,孟嘗君說“好”,於是放棄了辭退那個被他徹底否定了的食客的想法,重新努力發現他的價值。更重要的是,這個決定再次為孟嘗君招攬人才的計畫做了一個成功的廣告,連這麼笨的人孟嘗君都能容忍,何況那些自以為不笨的人呢?

文/扶欄客(摘自《歷史的個性:江湖》)

戰國時代的中國人還沒有“柏拉圖精神之戀”的概念,根據《戰國策》的注解,那時候“相愛”並不是像談戀愛或者搞物件那麼純潔,那時候“相愛”又叫“通”,也就是已經發生關係了。孟嘗君在戰國時代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絕不遜於今天的任何政治家或者娛樂巨星,這段緋聞如果曝光,其轟動效應就是戰國版的“豔照門”。

跟自己老闆的老婆偷情如同在鋒利的刀刃上舞蹈,一個技術失誤很可能就是 “一失足成千古恨”。男怕入錯行,更怕上錯床。按理說這位舍人上了自己老闆夫人的床,應該像貪污了鉅款的貪官一樣儘量保持謙虛低調,可是愛情這東西很容易讓人信心爆棚、得意忘形。得意的人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中就進入了狀態,他自己可能覺得自己很謙虛,可是那種眼神和語氣已經溢於言表了。在兩千多年前敢於不遠千里拋家舍業、背井離鄉出來混飯的都不是善茬,孟嘗君的數千食客裡面可謂人才濟濟、魚龍混雜,其中就不乏富有娛樂探索精神的“狗仔隊”。很快這位被老闆夫人滋潤得飄飄然的舍人就露餡了,至少有一位敏感的食客發現了這個驚天秘密。這位具有“狗仔隊”潛質的食客相信自己終於等到了報答孟嘗君的 “有朝一日”,於是他要求單獨面見孟嘗君並向老闆報告自己的重大發現。自己的老婆跟自己身邊工作的屬下出軌了,古今中外,無論這頂“綠帽子”放到誰頭上壓力都可想而知。這事放在其他任何人身上都無異於晴天霹靂,可是放在孟嘗君身上卻是另一個版本,孟嘗君的反應把告密食客震驚得雷聲不絕於耳。

“狗仔食客”說:“身為您的舍人卻和夫人發生不軌的戀情,這種不忠不義的人應該殺掉。”

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孟嘗君有充足的理由和權力幹掉這個敢於給自己戴“綠帽子”的舍人,這樣做不僅合情合理,而且非常合法。“狗仔食客”點破了這個令當事人無地自容的秘密,把殺死姦夫的屠刀遞到了孟嘗君手裡,有句話說得好“殺父之仇、奪妻之恨,不共戴天”,這事即使放在武大郎身上也要去拼命。然而,屠刀在手,揮下去姦夫人頭落地,但是“綠帽子”畢竟已經戴上了;放下屠刀,留下姦夫一條命,那就是天大的人情。

孟嘗君異常平靜地說:“看見美色而心生愛慕是人之常情,算了吧,別再說了。”

讓敏感食客做夢也想不到的是自己的告密並沒有給孟嘗君當頭霹靂,倒是孟嘗君的回答給了敏感食客一個當頭霹靂,徹底摧毀了食客的心理底線,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這個食客被老闆孟嘗君“雷倒了”。

孟嘗君的反應根本不像是在評論自己的老婆紅杏出牆,倒像是在評論鄰居家的小孩偷摘了自己家果樹上的果子,孩子們看見掛滿枝頭的誘人果實,難免會有摘下來啃一口的衝動。從孟嘗君的話來看,這位心態開放的“極品老大”不僅沒有因為手下小弟和自己老婆的不忠而惱羞成怒,反而對自己老婆勾人的姿色頗為得意。據說夫妻在一起生活久了就會有所謂的夫妻相,不過可以想像孟嘗君的老婆應該沒有受到孟嘗君的影響,倘若這位緋聞的女主角也能順應歷史潮流跟孟嘗君夫妻相了,很可能就不會有緋聞了。因為孟嘗君對不起觀眾的形象和他對得起食客的慷慨一樣,都可以在史料中找到充足的證據,很難想像那位舍人會冒著生命危險去和一個長相酷似孟嘗君的女人偷情。當然這種理解只是以男人為中心的男權主義思維,如果以女權主義觀念來解讀這次緋聞,孟嘗君的話也可以解釋成那位舍人是一位傑出的“師奶殺手”,而孟嘗君的老婆很可能不僅長相酷似孟嘗君,而且也和孟嘗君一樣,都有一顆不甘寂寞的心,所以主動追求了一段轟轟烈烈、乾柴烈火的感情。大量的史料證明,在《史記》和《戰國策》記載的那個時代,中國婦女追求感情自由的執著精神和製造緋聞的能力絲毫不遜於今天的新時代女性。(點評:古代的中國保守嗎?那要看是在哪個古代!)

不管怎麼樣,反正孟嘗君不在乎,女人又不是果子,吃了就沒了,孟嘗君的老婆還在那裡,只要孟嘗君自己不在乎,誰也傷害不了那顆堅強的心。

告密者被“雷倒了”,世界清靜了。

令人驚奇的是,後來這位舍人不僅繼續留在孟嘗君身邊工作,而且孟嘗君對他信任依舊。

既然孟嘗君已經知道了這位舍人跟自己分享老婆的秘密,那麼這位舍人應該不會毫無察覺,他也應該不會笨到天真地認為孟嘗君是個把“綠帽子”當聖誕帽的“傻帽兒”。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位元舍人依然堅守崗位,兢兢業業地幹好本職工作,既沒有連夜逃跑,也沒有哀求孟嘗君寬恕自己的情不自禁。我們只能感歎有什麼樣的“老大”就有什麼樣的“小弟”,老祖宗太開放了,讓現代人都有些接受不了。

就這樣又過了若干年。

在這期間這位舍人是否還和孟嘗君老婆保持關係我們不得而知,因為《戰國策》在這裡一筆帶過,扶欄客不便揣測。總之,若干年後,這位心態開放的“老大”決定給那位心理素質超常的舍人一個機會,後來的史實證明這是一個改變歷史的機會。

孟嘗君找到這位與自己分享老婆的舍人談話了,他說:“先生跟著我很久了,大官也沒當上,小官你又看不上。衛國國君和我關係很好,我想送給先生馬車、鹿皮和束帛,推薦先生到衛國國君那裡效力。”敢於衝破封建禮教的束縛和自己老闆的老婆上床本來已經驚世駭俗,事後在明知道老闆已經察覺的情況下還能像什麼事沒發生一樣繼續愛崗敬業,具有這種超常心理素質的人才在人類歷史上能有幾個?人才難得,這樣的人才必須重用。經過多年的考察,孟嘗君決定把這位心理素質超常的舍人作為人才推薦給衛國國君,讓他到齊國的友好鄰邦衛國為自己佈局天下。孟嘗君承諾的馬車、鹿皮和束帛,相當於今天的名車、名牌西服和信用金卡,是當時包裝人才的必要資源。

這位曾經在孟嘗君及其老婆身邊生活和戰鬥過多年的人才到了衛國以後立刻得到了重用,《戰國策》記載:“于衛甚重。”

又過了若干年。

齊國和衛國之間發生了衝突,大戰一觸即發。戰國時代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係比港片裡黑社會組織之間的關係還要混亂和複雜。那時候兩個國家很可能今天還是盟友,一起坐地分贓,明天就有可能反目成仇,血流成河。總之,齊國和衛國翻臉了,衛國準備聯合其他各國一起對齊國動武。

本來衛國只是一個小國,就其自身力量來說對齊國構不成威脅,不過這次衛國聯合了幾個國家組成了多國部隊,這樣一來齊國就比較危險了。這時候那位孟嘗君推薦來的舍人挺身而出,改變了危局。這位舍人聽說了衛國的軍事計畫,立刻要求面見衛國國君。他見到衛國國君以後說:“承蒙孟嘗君錯愛,推薦我到您這裡效力。我聽說齊國和衛國的先王曾經殺馬宰羊結盟,兩國先王發誓:‘齊國和衛國世世代代友好相處,永遠不發生戰爭,如果誰發動戰爭,就像這些馬和羊一樣。’現在大王您聯合各國軍隊進攻齊國,就是背棄了先王的誓言而對不起孟嘗君。我懇請大王放棄進攻齊國的計畫。如果大王能聽從我的勸告最好,如果聽不進去,我只好死在大王面前了!”衛國國君被孟嘗君的前舍人震驚了、“雷倒了”。“老大”發動戰爭是讓別人去拼命,可是現在卻有人要和自己拼命,這就需要重新考慮一下了。

最後,衛國國君放棄了進攻齊國的計畫。孟嘗君用自己的“綠帽子”換來了齊、衛兩國的和平,避免了一場血流成河的戰爭悲劇。這頂“綠帽子”太珍貴了。歷史再次證明,相同的資源配置給不同的人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比如 “綠帽子”,戴在普通男人頭上就是“瞪眼王八”,戴到孟嘗君頭上就是“以天下蒼生為念”。

後來一傳十,十傳百,孟嘗君的“綠帽子”在齊國成了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秘密,齊國人民不僅沒有鄙視孟嘗君,反而對孟嘗君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孟嘗君可語善為事矣,轉禍為功。”孟嘗君的故事告訴我們有時候倒楣的事可能也是一種資源。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孟嘗君的舞臺就是天下。(點評:能忍人所不能忍,必能成人所不能成。)

改造世界,從身邊的人開始《戰國策》當中有一個《孟嘗君讌坐》的故事生動地表述了孟嘗君的人才觀念。

讌坐就是吃喝閑坐,孟嘗君有一天閑坐在家裡無聊,就和三位食客聊天。孟嘗君問三位食客:“請三位先生說說打算怎樣輔佐我。”食客甲是一位血氣方剛的職業殺手,他說:“即使是天下的主宰,如果他冒犯了您,我也會不惜一死和他拼命。”

食客乙是一位品牌專家,他說:“在所有的場合和地方,我都會儘量掩飾您的缺點,宣傳您的優點;即使擁有千乘萬乘軍隊的大國國君和相國也會希望得到您這樣的人才。”

食客丙是一位人力資源專家,他說:“我願意利用您府上的錢財,召集天下的人才,讓他們幫您決策困惑的事情,應付突然發生的變故,就像魏文侯手下的田子方和段幹木一樣。”

事實證明,孟嘗君手下的人才基本上可以按照三位食客的觀點分為三類,而其中傑出的幾位還兼備了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素質。孟嘗君為了激勵這三類食客為自己的事業做出貢獻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史上傑出的“老大”們能豁出去的,孟嘗君都豁出去了;史上傑出的“老大”們有所保留的個人權利,孟嘗君也豁出去了。

孟嘗君雖然心胸豁達到能容忍戴“綠帽子”的程度,不過,是個人都有脾氣,要說手下的幾千食客孟嘗君個個都喜歡那也不現實。有一次,有一個食客不知道因為什麼事惹毛了孟嘗君,孟嘗君是個 “綠帽子 ”戴頭上都不眨眼的人,這個食客居然把孟嘗君惹毛了,可見這位食客也不是一般人。從後面的故事發展來看,這位食客很可能是因為工作能力問題惹毛了孟嘗君。我們知道戰國時代是一個非常現實的時代,那時候的老闆可以容忍脾氣大、個性強的人,也可以容忍沒道德、口碑差的人,甚至可以容忍吃裡爬外、朝三暮四的人,但就是不能容忍沒能力創造價值的人。

尤其讓老闆難以接受的一個貌似頗有利用價值的人經過工作實踐證明只有飯量沒有能量,這就好比一個古董收藏家花了大價錢買進的藏品經過專家鑒定發現是贗品,跟古董不一樣的是贗品古董不用吃飯,而贗品員工不僅需要吃飯還需要領工資。這是一個非常傳統而又現代的人力資源難題,怎樣準確評價並合理利用員工是人類歷史上所有的老闆都必須面對的問題,事實上,老闆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就在於此。孟嘗君也遭遇了這樣的問題,他發現自己手下有這樣一個食客,根本不能化飯量為能量,自己不是沒有給他機會,但是這位食客屢次把自己交代的任務搞砸。孟嘗君對這個食客徹底失望了,他決定把這個食客趕走,要是所有的食客都這樣只能吃不能幹,那麼孟嘗君的事業就會變成慈善事業。

有一位名叫魯連的食客聽說了這件事,堅決反對孟嘗君清理食客隊伍的做法。他這樣勸說孟嘗君:“猿猴離開樹木來到水裡,它們的行動肯定不如魚鱉敏捷;好馬如果遇到危險,肯定不如狐狸機靈。曹沫手提三尺劍上陣,勇猛可以頂得上一支軍隊,但是如果讓他拿著鋤頭下地幹活他還不如農夫。所以說如果放棄了人的長處而利用其短處,即使是堯這樣的賢人也一樣有很多不足。現在您讓人去做他不擅長的事情,卻說他能力差;教人做他能力達不到的工作,卻說他愚笨。愚笨就要辭退他,能力差就要放棄他,這樣有些人就喪失了表現自己和報答您的機會,這不是讓世人都知道投奔孟嘗君的風險很大嗎?”

猴子、魚鱉、馬、狐狸、曹沫,前四個是動物,最後一個是著名刺客,魯連把他們組合起來就說明了一個道理:用人之道在於用人所長,世上沒有無用之人,就看老闆怎麼用。以員工的工作能力差、學習能力弱為理由辭退員工是很不負責任的,從長遠來看對老闆招攬人才也非常不利。因為誰也不能保證老闆就一定樂意發現自己的長處並且利用自己的長處,實際上很多老闆更願意用人的短處,而老闆用人所短的理由通常也是如此的冠冕堂皇、耳熟能詳:鍛煉你、培養你、發展你的潛力。老闆用人所短的時候,其一片良苦用心根本容不得員工推辭。世人但凡有一點進取心都有改造世界的衝動,世界太大就先從身邊的人下手,老闆自然就先從手下員工下手。只是這樣的改造一旦失敗,老闆很少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改造員工失敗的老闆有時候很可能像一個拼不好拼圖的孩子,一怒之下乾脆把拼圖摔在地上,然後揚長而去。魯連也有改造世界的衝動,他從自己的老闆孟嘗君下手了,幸運的是孟嘗君是一個很有潛質的老闆。魯連的改造成功了,孟嘗君說“好”,於是放棄了辭退那個被他徹底否定了的食客的想法,重新努力發現他的價值。更重要的是,這個決定再次為孟嘗君招攬人才的計畫做了一個成功的廣告,連這麼笨的人孟嘗君都能容忍,何況那些自以為不笨的人呢?

文/扶欄客(摘自《歷史的個性:江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