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向共用城市邁進 上海著力打開封閉公共空間

增加公共開放空間規模, 綠地、廣場和戶外體育場地合計占比達到50%;強調公園的開放和共用, 將公園融入公共開放空間系統, 突出與周邊街區的融合共用……

記者31日從世界城市日上海論壇上瞭解到, 上海正在積極探索漸進式、可持續的有機更新模式, 以存量用地的更新利用, 來滿足城市未來發展的空間需求。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諸大建說, 共用經濟有三個層次:一是物質資本的共用, 例如單車、住房;二是人力資本的共用, 例如服務、知識、技能;還有一個層次就是自然資本的共用, 譬如說打開封閉的公共空間,

讓老百姓共用城市的道路、街區、公園、自然景觀等, 最終形成“共用城市”。

據介紹, 上海將著力通過黃浦江貫通、重大公共場館等重點專案建設, 強化公共空間的貫通性, 將公共空間編織成網。 一方面, 效仿紐約、倫敦、巴黎等國際大都市在城市中心區建設大型公園, 將黃浦江兩岸規劃成十個主題區段, 提升城市中心區域的空間品質;另一方面, 對一些原有的文化體育設施進行重塑, 大幅增加公共開放空間規模和戶外運動場地。

“建設用地緊張的超大城市, 公共空間往往存在著數量不足、佈局不均衡、品質不高等問題。 ”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總工程師許健說, “這就需要充分考慮市民的多樣化活動需求,

持續增加公共空間的面積和開放度, 提高公共空間的覆蓋率。 ”

許健認為, 城市資源緊約束下, 城市有機更新需要內涵式發展。 上海將通過多種手段增加公共開放空間規模, 推進戶外運動場地與綠化空間相互滲透融合, 強調公園的開放和共用, 打破割裂、增強地區可達性。

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總工程師劉千偉表示, 今年世界城市日的主題是“城市治理, 開放創新”, 上海還將加快海綿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等建設, 提升城市公共空間的品質, 用創新的方式提高城市治理水準。 (周琳、王辰陽)

(責編:田虎、連品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