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車企前三季過成這樣:拉貨的風光無限 拉人的日子難捱

隨著10月結束, A股市場上22家整車製造上市公司陸續發完了三季度報。

資料告訴我們, 客車、卡車和乘用車製造商在今年前三季度業績表現各異, 日子過得可謂是有甜有苦。

客車:補助入袋, 降幅收窄

大巴出行曾是國人的熱門選項, 但隨著鐵路尤其是高鐵網路的快速完善, 以及網約車帶來的衝擊, 中國的客車市場正持續萎縮。

今年前三季度, 從營業收入來看, 客車行業三大龍頭——中通客車(12.500, 0.17, 1.38%)、宇通客車(24.730, -0.71, -2.79%)和金龍汽車(16.310, 0.21, 1.30%)的營業收入降幅和上半年相比, 有所收窄。

中通客車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45.05億元, 同比下降22.68%, 但降幅比上半年收窄約20個百分點;累計銷量達到12938輛, 同比上升10.59%。

金龍汽車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102.74億元, 同比下降35.39%, 但降幅比上半年收窄約13個百分點;淨利潤為5.09億元, 對比去年同期的-3.7億元, 實現了扭虧為盈。

宇通客車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189.95億元, 同比下降12.30%, 但降幅比上半年收窄約17.5個百分點。

因一個月內創下9個漲停而備受關注的安凱客車(9.310, -0.14, -1.48%), 其前三季度營業收入保持著上升態勢;但值得注意的是, 其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8382萬元, 同比下降425.07%。

這些資料或多或少地體現出, 對於安凱、中通這些銷量和利潤大多數來自新能源客車的車企來說, 其業績與新能源市場情況以及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密切相關。

如金龍汽車公司就解釋稱, 公司淨利潤增加主要是蘇州金龍本期恢復新能源補助資質, 確認了中央財政補助收入。

2017年以來, 受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調整和退坡的影響, 新能源客車市場遇冷, 主打新能源概念的客車製造企業銷量普遍下滑。

而到了下半年, 據業內人士說法, 隨著各地新能源汽車地方補貼政策的陸續出臺, 新能源公交客車招標採購需求將陸續啟動, 市場會出現回暖。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資料統計, 前三季度客車銷售情況繼續好轉, 銷量環比和同比均呈增長。 9月銷量為4.61萬輛, 環比增長11.91%,

同比增長8.59%;前9個月銷量為32.51萬輛, 同比下降8.92%, 降幅比前8個月收窄2.30個百分點。

 卡車:超載“挨打”, 需求大增

作為唯一一家專注生產卡車的上市公司, 中國重汽(16.810, 0.06, 0.36%)本期的盈利和銷售表現都十分亮眼。

前三季度, 中國重汽營業收入為282.64億元, 同比增長99%;淨利潤為9.33億元, 同比增長213%, 淨利率也同比上升了1.21個百分點;重型卡車銷量為101561輛, 同比增長86%, 延續著供不應求的狀況。

事實上, 不僅中國重汽銷量喜人, 一汽、東風和陝汽的卡車銷量都有顯著提高。

資料顯示, 2017年9月重卡市場銷量為10萬輛, 比去年同期的5.29萬輛大幅增長89%。 至此重卡市場月銷量已連續7個月超過9萬輛, 也連續3個月保持了80%以上增幅。

對此, 一位分析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這一方面是因為去年9月國家出臺了最嚴苛的超載認定標準,

對違反規定的單位和個人進行重罰, 使得在滿足同等貨運量的基礎上, 貨物承運人只能增加車輛以滿足要求;另一方面, 今年國家大力推動基礎設施建設, 全國範圍內對重卡、輕卡的需求量大幅上升。

乘用車:整體下滑, 一汽扭虧

乘用車市場又是另一番景象。

前三季度,在12家主要乘用車類上市公司中,5家車企營業收入同比下降,8家車企淨利潤同比下滑,只有4家上市車企總體上實現增長,包括上汽集團(30.730, -0.76, -2.41%)、廣汽集團(27.760, -0.02, -0.07%)、一汽轎車(12.010, -0.04, -0.33%)、小康股份(22.910, -0.14, -0.61%)。

上述分析師表示,上汽和廣汽是因為旗下的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都表現良好,一汽轎車則是靠著合資業務扭虧為盈。

值得注意的是,一汽夏利(5.780, 0.00, 0.00%)和一汽轎車“同根不同命”。

一汽夏利的營業收入為9.97億元,同比下降32.2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11.23億元,比去年同期虧損擴大36.14%。三季報稱,營收和淨利潤雙雙下滑是因為汽車銷量減少、政府補助減少、持有一汽豐田股權較少導致投資收益減少。

而一汽夏利曾經的“難兄難弟”一汽轎車卻在今年上半年成功實現扭虧為盈,且在三季度業績表現繼續好轉,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98.27億元,同比增加3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91億元,同比大增140.69%。

隨著雙積分政策9月底正式落地,“新能源”概念已成為資本市場熱點。

新能源乘用車代表公司之一的比亞迪(64.200, 1.20, 1.90%),在9月銷售新能源車11709輛,同比增長15.7%,前三季度累計銷量達70393輛,超出行業第二名近一倍。較多機構認為,憑藉其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的優勢,比亞迪未來能夠實現業績增長。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佈的資料顯示,新能源乘用車9月份銷量為6.1萬輛,同比增長96.9%;前三季度銷量為32.5萬輛,同比增長53.5%;純電動乘用車9月份銷量為4.8萬輛,增幅高達103.3%。

瑞銀證券亞洲汽車行業主管侯延琨表示,產業發展需要有量的積累,規模優勢才能帶來成本優勢。而中國在電動車方面非常有競爭力,目前銷量已至少占全球銷量的50%。

一汽扭虧

乘用車市場又是另一番景象。

前三季度,在12家主要乘用車類上市公司中,5家車企營業收入同比下降,8家車企淨利潤同比下滑,只有4家上市車企總體上實現增長,包括上汽集團(30.730, -0.76, -2.41%)、廣汽集團(27.760, -0.02, -0.07%)、一汽轎車(12.010, -0.04, -0.33%)、小康股份(22.910, -0.14, -0.61%)。

上述分析師表示,上汽和廣汽是因為旗下的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都表現良好,一汽轎車則是靠著合資業務扭虧為盈。

值得注意的是,一汽夏利(5.780, 0.00, 0.00%)和一汽轎車“同根不同命”。

一汽夏利的營業收入為9.97億元,同比下降32.2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11.23億元,比去年同期虧損擴大36.14%。三季報稱,營收和淨利潤雙雙下滑是因為汽車銷量減少、政府補助減少、持有一汽豐田股權較少導致投資收益減少。

而一汽夏利曾經的“難兄難弟”一汽轎車卻在今年上半年成功實現扭虧為盈,且在三季度業績表現繼續好轉,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98.27億元,同比增加3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91億元,同比大增140.69%。

隨著雙積分政策9月底正式落地,“新能源”概念已成為資本市場熱點。

新能源乘用車代表公司之一的比亞迪(64.200, 1.20, 1.90%),在9月銷售新能源車11709輛,同比增長15.7%,前三季度累計銷量達70393輛,超出行業第二名近一倍。較多機構認為,憑藉其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的優勢,比亞迪未來能夠實現業績增長。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佈的資料顯示,新能源乘用車9月份銷量為6.1萬輛,同比增長96.9%;前三季度銷量為32.5萬輛,同比增長53.5%;純電動乘用車9月份銷量為4.8萬輛,增幅高達103.3%。

瑞銀證券亞洲汽車行業主管侯延琨表示,產業發展需要有量的積累,規模優勢才能帶來成本優勢。而中國在電動車方面非常有競爭力,目前銷量已至少占全球銷量的50%。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