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熱氣騰騰是年蒸,揚州最好吃的包子竟然在這裡……

二十三二十四送灶神, 二十五二十六忙年蒸……年蒸應該是揚州人迎接春節最重要的習俗了, 它寓意著蒸蒸日上。 絕大數人家喜歡親自調配好餡料, 就近到包子鋪加工, 或者直接到包子鋪買現成的, 而年蒸對於我們家來說卻是與眾不同。

在我們家, 有一位二十多年白案經驗的老法師, 他做出來的包子, 正如我經常吹牛的, 管他冶春還是富春的包子, 全揚州最好吃的包子是我家的包子。 在江都老蘇北飯店工作, 當時的蘇北沒有搬進巷子裡, 還在蘇果超市對面, 可以說是江都的黃金地段, 當時能去蘇北飯店吃頓早茶, 應該是江都人早餐的最高享受了吧?後來改制, 店搬遷到了現在世紀聯華的旁邊, 老師傅們也基本走光了, 老爸也是那時候出來的。

小時候住在河西的老房子, 每年除了過年, 就屬年蒸的時候最熱鬧了。 一大家子人都過來幫忙, 本來很寬敞的房子也變得擁擠起來。 記憶最深刻的就是自己的任務是給不同的品種中在不同的地方點上紅色的記號, 看著一筐一筐點好記號的熱騰騰的包子, 不知道多有成就感。

現在住進了樓房, 不可能像以前一樣有那麼大的空間, 年蒸也就僅限於自家吃的量。 儘管如此, 老爸老媽依舊一早三四點就要起床, 做好各種準備工作。 而包子餡兒可能提前好幾天就已經準備好, 豆沙的、肉的、青菜的、蘿蔔絲的、雪菜的、馬齒莧的……

今天運氣好, 麵團不夠要重新準備, 於是記錄下了從麵粉, 到麵團, 再到包子的整個過程。 內行看門道, 外行看熱鬧, 不管是揉面的手法, 還是捏褶子的手法, 可能只有做過的才知道。

盆裡倒入麵粉,加入糖、泡打粉、酵母後攪拌均勻……這裡三者的放入的比例是關鍵……

加入溫水、攪拌成面疙瘩……

揉成團,讓麵粉、泡打、酵母混合均勻,麵團充分發酵。

大麵團搓成條,捏成小麵團,俗稱劑子。

把一個個劑子壓成面皮,可以用專門的擀麵杖,但用手壓才是真功夫。

加入餡兒……

最重要也是最精細的一個步驟,十八個褶兒……

上籠蒸,現在很多店裡的包子為了省事,將竹墊子改成了濾紙,看似衛生方便了許多,其實少了竹墊特有的香味。

一刻鐘之後,熱氣騰騰的包子就出爐了!

皮薄餡兒足的豆沙包,裡面還有今年秋天特意做的桂花醬,吃起來有著一股桂花特有的清香。

年蒸,蒸的是團圓,蒸的是過年的氣氛,蒸的是對來年的期望。哪裡的包子是最好吃?肯定是家裡年蒸的包子最好吃,不是麼?

盆裡倒入麵粉,加入糖、泡打粉、酵母後攪拌均勻……這裡三者的放入的比例是關鍵……

加入溫水、攪拌成面疙瘩……

揉成團,讓麵粉、泡打、酵母混合均勻,麵團充分發酵。

大麵團搓成條,捏成小麵團,俗稱劑子。

把一個個劑子壓成面皮,可以用專門的擀麵杖,但用手壓才是真功夫。

加入餡兒……

最重要也是最精細的一個步驟,十八個褶兒……

上籠蒸,現在很多店裡的包子為了省事,將竹墊子改成了濾紙,看似衛生方便了許多,其實少了竹墊特有的香味。

一刻鐘之後,熱氣騰騰的包子就出爐了!

皮薄餡兒足的豆沙包,裡面還有今年秋天特意做的桂花醬,吃起來有著一股桂花特有的清香。

年蒸,蒸的是團圓,蒸的是過年的氣氛,蒸的是對來年的期望。哪裡的包子是最好吃?肯定是家裡年蒸的包子最好吃,不是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