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大股東”增減持報告:新政發力減持“折半” 私募利潤兌現“後延”

減持新規落地半年後, 上市公司增減持行為的活躍度已然下降, 但有關減持的一舉一動仍然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隨著上市公司三季報的披露, 今年前三季度大股東增減持情況躍然紙上。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資料統計發現, 2017年前三季度大股東增持的上市公司家數為889家, 涉及金額1169.15億元;減持的家數則為880家, 減持金額總計1181.7億元, 上述資料均較2016年出現大幅縮水。

分析人士認為, 減持限制一方面延長了特定股東的持股週期, 將其減持計畫後延;而在減持期限、規模的約束下, 部分股東對上市公司的增持也更加謹慎;雖然如此,

但今年年內仍然有部分上市公司股東的“頂風作案”涉嫌違規減持。

“縮水”的增減持

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統計資料, 今年前三季度中, 尤其是自證監會5月底發佈實施《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 上市公司審慎減持的跡象十分明顯, 市場資料亦有佐證。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資料, 與去年同期相比, 新政讓上市公司股東的增減持活動受到了明顯扼制。 2016年前三季度增持家數為1690家, 增持金額1402.85億元;減持家數為1883家, 減持金額1704.65億元。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據此計算, 截至今年前三季度, 年內大股東增持的上市公司家數僅為去年一半左右, 增持金額減少了47%;與之對應的是, 減持的上市公司家數也減少了52%,

減持金額則下降了30.7%。

此外在減持企業中, 前三季度大股東減持企業數排名前五的行業為製造業、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建築業、批發和零售業和房地產業, 企業數為774家、122家、43家、40家和34家。

不過, 上市公司的股價上漲或仍是部分大股東減持套現的原因之一。 以9月份減持金額超10億元的海康威視(002415.SZ)為例, 其年初以來股價漲幅高達104.68%。 9月27日, 海康威視公告, 公司副董事長龔虹嘉通過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1.07億股, 占總股本的1.16%。

從增持情況來看, 相關上市公司在淨利潤往往較往年有所提升, 其中不少為上市公司股東履行此前的增持承諾。

以增持金額逾10億元的康得新為例, 其公司控股股東康得集團及其通過信託計畫自7月27日至9月15日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共增持2135.33萬股。

“新規的突然落地改變了一些股東的減持計畫, ”上海一位投行保代表示, “大股東、特定股東增持時也要將減持限制納入考慮, 所以在增持上也更加謹慎, 這也對增持活動帶來同步影響。 ”

而在減持新規頒佈以來, 也有上市公司股東因打破“紅線”而遭到監管層處分。

10月中旬, 維維股份(600300.SH)第二、第三大股東進行了大宗交易減持。 受讓該股份4名投資者在受讓後的僅一周內, 通過競價交易集中、大量賣出受讓股份。 隨後交易所對上述4名投資者做出限制交易6個月的紀律處分並將線索上報證監會。 “當前不乏有上市公司股東用大宗交易、收益互換等方式進行監管套利研究, ”一位接近交易所人士指出,

“這個情節是否嚴重要看減持的大股東和受讓並再度減持的幾名股東是否存在減持共謀。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