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這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後人建了這個大祠堂紀念他們

對於喜歡文學和旅遊的人來說, 四川眉山是一定要來的。 眉山之所以有名, 離不開這這個人因為他是蘇東坡的故鄉。 這裡有紀念他們父子三人的三蘇祠。

我想, 但凡初度走進眉山, 且又喜愛塗鴉的人來說, 大都應會有我一樣的心境, 對三蘇祠寄有一種朝聖或崇拜的神往。 我對三蘇祠的神往的確有些年初了, 那會是怎樣的一個文學聖地啊, 居然能薰陶出蘇家三大文豪他們以異乎尋常的言語風格在中國文學最光輝時期最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中佔有了三席……真可謂是年月易逝, 文字長留啊!

 我和朋友跟著南來北往的遊客相攜跨進了三蘇祠。 進入祠內, 迎面是兩棵巨大的銀杏, 巍巍峨站立在殿門的兩旁, 冠蓋相接, 千枝萬葉, 遮天蔽日, 宛如兩把巨傘, 據傳為清代所植。 紅牆環抱中的三蘇祠, 春色滿園, 令我眼花繚亂地攝下賞識的回憶。 從正門前廳過殿堂, 經木假山堂, 穿過荷花池涼亭……來到一個很寬闊的石板道地, 周邊盡是生氣勃勃的竹子, 讓我想起東坡先生生性喜竹。 忽見有蘇東坡獨具匠心的造像。 一斜面巨石上, 坐臥著品格清高的蘇東坡。 那不正是東坡先生嗎?怪不得師友們圍著先生搶鏡合影呢,

大約都想從先生身上沾點靈性才華吧。 我從先生坦然自若的神態中, 順著他老人家的目光望去, 對面是一座背依荷花池的涼亭, 亭內三面木椅欄圍, 既高雅, 又不失氣度。 無論是東坡先生的為人, 無論是東坡先生的詩文書畫, 其內核就是浩然正氣!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曠世奇才, 卻不能被他所在的年代相容。 東坡終身胸襟廣大, 奔放達觀, 愛國愛民, 卻屢遭衝擊, 幾起幾落, 仁途不順, 命運崎嶇。 貶官、坐牢、驅趕、放逐。

三蘇祠從平面佈局來講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是由原始留念祠堂及引領的園林中心部分, 佈局出現軸線規矩對稱式;西部則是近現代連續增建的隸屬園林部分,  東部祠堂部分由原有蘇氏故居改建, 坐北朝南。 進入南向正門後西側有一小道, 經一古拙石橋可逕自抵達瑞蓮亭。 自二門進入榜首重院子, 遊人在此站立, 經過門框能夠將下一重院子的美景盡收眼底。 穿過正殿來到啟賢堂院子, 堂前東廂房和快雨亭構成不規矩四合院, 西出月洞門可到瑞蓮池。

過啟賢堂抵達第三重院子, 堂前有一方池, 池中有嶙峋山石, 左右有抄手回廊, 東西二池皆經過此方池貫穿。 後有木假山堂與來鳳軒。 堂北有抱廈式落地門, 前臨方池。

意猶未盡地邁出三蘇祠大門, 我思忖, 一個人的價值並不以官職大小論,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能融入民間,為民眾做好事莫非不是最大的功業?如果為官者都能如此,談及平生功業時,能毫無愧色地歷數所任之職,所官之處,那將是大眾蒼生之福。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能融入民間,為民眾做好事莫非不是最大的功業?如果為官者都能如此,談及平生功業時,能毫無愧色地歷數所任之職,所官之處,那將是大眾蒼生之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