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他為何是唐王李世民最痛恨的一個人?死得究竟冤不冤?

(蝸牛看西遊第61期)

文/高慶男

西遊記中涇河龍王因與袁守城打賭, 違反天條, 被魏征夢中斬殺, 因感冤屈向唐太宗索命。 游陰, 進而促使唐太宗還魂後辦水陸法會,

開啟了唐僧的取經之旅。 所以說, 涇河龍王之死是西遊記中關鍵的一個情節。

一、涇河龍王該不該死?死的冤不冤?

首先, 需要明確的是涇河龍王不是該死, 而是必須“死”。 即使沒有打賭之事, 也要想辦法“死”。 因為, 命中註定, 他要死在“人曹官”魏征之手。 他不死, 不足以成西遊;他不死, 唐太宗無法辦水陸法會;他不死, 觀世音菩薩無法出場;他不死, 也就無法促成唐僧西天取經。 所以說, 從取經的角度說, 吳承恩老人家必須讓涇河龍王死, 而且是死得其所, 一點也不冤。

其次, 觸犯天條、違背天規, 罪有應得。 正所謂:天作孽猶可恕, 自作孽不可活。 作為八河都總管, 司雨大龍神, 他豈能不知行雨差了時辰、少些點數的罪過?一賭失命,

亦不冤矣。

二、涇河龍王為什麼會死?

涇河龍王之死的表面原因是他與袁守城打賭, 輸後不想認帳, 反而私改行雨時辰和點數違反天條被斬。

但是, 在靜下心來, 認真分析涇河龍王諸多的性格弱點, 覺得他是一個不瞭解自己、不瞭解對手、不瞭解制度、不瞭解下屬的人(或龍),

或許這才是導致他被斬的深層原因。

涇河龍王作為一個企業的CEO, 或者說是一個大區的經理是不合格的, 至少犯了以下幾個錯誤。

1.情緒化嚴重, 易怒易衝動

《西遊記》原文中這樣寫道:這涇河水府有一個巡水的夜叉,

聽見了百下百著之言, 急轉水晶宮, 慌忙報與龍王道:“禍事了, 禍事了!”龍王問:“有甚禍事?”夜叉道:“臣巡水去到河邊, 只聽得兩個漁樵攀話。 相別時, 言語甚是利害。 那漁翁說:長安城裡西門街上, 有個賣卦先生, 算得最准。 他每日送他鯉魚一尾, 他就袖傳一課, 教他百下百著。 若依此等算准, 卻不將水族盡情打了?何以壯觀水府, 何以躍浪翻波輔助大王威力?”龍王甚怒, 急提了劍就要上長安城, 誅滅這賣卦的。

聽聞下屬彙報, 在未確定事情真偽、未全面瞭解情況的前提下就“甚怒”, 由此可以看出其心性修為如何, 估計在平日也是一個喜怒無常、情緒化嚴重的領導。 佛教中有言:一念嗔心起, 能燒功德林。 急則有失, 怒則無智。 盛怒之下, 作出的判斷和決定往往有失偏頗或錯誤。

在這種情緒的作用下, 很難對市場做出準確預測和判斷, 也失敗是必然的。

2.情報不准、敵情不明

對於袁守城, 《西遊記》原著中是這樣介紹的——此人是誰?原來是當朝欽天監台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 袁守誠是也。 那先生果然相貌稀奇, 儀容秀麗, 名揚大國, 術冠長安。

那袁天罡又是誰?《新唐書·方技》載:袁天綱初仕隋末, 為鹽官令, 官政空暇, 以相術為雅談。 到唐太宗貞觀初年, 袁天罡以相術預測已是名揚天下, 唐太宗李世民召見袁天罡對其術數之精奇深奧大為稱讚。

而《西遊記——附錄陳光蕊赴任逢災·江流僧復仇報本》中也已做了介紹:“彼時是大唐太宗皇帝登基, 改元貞觀, 已登極十三年, 歲在己巳, 天下太平,八方進貢,四海稱臣。”

由此可以得出袁天罡和袁守城叔父二人相術在當時早已名揚天下,至少在長安城內是很有名望的,而涇河龍王作為八河總管卻不得知(由後文其向袁守城跪求求生之法推測出他並不知道袁守城的真正本事),由此可以看出他民情失察,情報工作做的是十分差勁,與孫悟空比起來差了太多(悟空每每不知道時就會問土地)。

於是,在情報不准、敵情不明,對對手的背景、實力等一概不知情況下,涇河老龍王過於自信,自以為勝券在握,殊不知卻是在一個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同一個錯誤的對手,選擇了用錯誤的方式進行了一場錯誤的鬥爭,貿然出手、鑄成大錯,致使命喪剮龍台。

3.毫無主見、偏聽偏信

為什麼如此說涇河龍王呢?我們還是從原著中進行分析,尋找答案。

原文如下:龍王甚怒,急提了劍就要上長安城,誅滅這賣卦的。旁邊閃過龍子、龍孫、蝦臣、蟹士、鰣軍師、鱖少卿、鯉太宰,一齊啟奏道:“大王且息怒。常言道,過耳之言,不可聽信。大王此去,必有雲從,必有雨助,恐驚了長安黎庶,上天見責。大王隱顯莫測,變化無方,但只變一秀士,到長安城內,訪問一番。果有此輩,容加誅滅不遲;若無此輩,可不是妄害他人也?”

下屬說不能以真面示人,他聽了;下屬叫行雨差些時辰、少些點數,他聽了,不但聽了,而且聽得一塌糊塗,並因此觸犯天條,喪失性命。

作為一個團隊的主要領導,這種對下屬言聽計從的行為,根源是官僚主義在作祟。懶得思考、懶得調查,時間一長,難免會有失判斷。

瞭解自己,不會迷失;瞭解對手,不會涉險;瞭解制度,不會觸犯;瞭解下屬,不會偏信。

三、涇河龍王之死的警示

涇河龍王之死的原因或有很多,對於現在人來講,其教訓絕對值得我們生活和工作深思。

1.靜心學習、提升智慧

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止一種,打賭也非唯一和明智之舉。如果當時涇河龍王能多一些解決問題的智慧,或許將會是另外一種結局。學習,能開闊視野、提升智慧、開闊心胸;學習,能讓我們處理事情時,心境平和、不急不躁;學習,能讓我們學會獨立思考,擁有更多的方法和智慧,以求共贏。

2.知己知彼、有備無患

戰場上,不瞭解自己、不瞭解敵人,就會打敗仗,甚至丟失性命;商場上,不瞭解自己、不了客戶,就談不成生意,甚至是丟掉市場份額。同樣,在生活中,不瞭解自己,就無法尋求一個合適的定位,作出合理的規劃和計畫。

3.任人唯賢、利己利人

助手和下屬的能力、修養需要領導不斷的發掘和培養,在培養和使用時,要德才兼備,根據品行和能力進行定位使用。諸葛亮在《出師表》中也曾說過: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所以,對於下屬,哪些人的話能聽,哪些話能聽是有大學問的,如果不加區分、不加分辨,輕聽輕信,那是對自己不負責、對整個團隊不負責的表現。

4.領導的知識結構要完整于下屬

作為領導,自身的知識專業性可以不必高於下屬,但知識結構要不斷優化和調整,完整于下屬。否則很難作出高層次的判斷和決斷,更無從談起創新和改革。

前往“蝸牛看西遊”公眾號,可看到《西遊第一悲劇人物是誰?》

天下太平,八方進貢,四海稱臣。”

由此可以得出袁天罡和袁守城叔父二人相術在當時早已名揚天下,至少在長安城內是很有名望的,而涇河龍王作為八河總管卻不得知(由後文其向袁守城跪求求生之法推測出他並不知道袁守城的真正本事),由此可以看出他民情失察,情報工作做的是十分差勁,與孫悟空比起來差了太多(悟空每每不知道時就會問土地)。

於是,在情報不准、敵情不明,對對手的背景、實力等一概不知情況下,涇河老龍王過於自信,自以為勝券在握,殊不知卻是在一個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同一個錯誤的對手,選擇了用錯誤的方式進行了一場錯誤的鬥爭,貿然出手、鑄成大錯,致使命喪剮龍台。

3.毫無主見、偏聽偏信

為什麼如此說涇河龍王呢?我們還是從原著中進行分析,尋找答案。

原文如下:龍王甚怒,急提了劍就要上長安城,誅滅這賣卦的。旁邊閃過龍子、龍孫、蝦臣、蟹士、鰣軍師、鱖少卿、鯉太宰,一齊啟奏道:“大王且息怒。常言道,過耳之言,不可聽信。大王此去,必有雲從,必有雨助,恐驚了長安黎庶,上天見責。大王隱顯莫測,變化無方,但只變一秀士,到長安城內,訪問一番。果有此輩,容加誅滅不遲;若無此輩,可不是妄害他人也?”

下屬說不能以真面示人,他聽了;下屬叫行雨差些時辰、少些點數,他聽了,不但聽了,而且聽得一塌糊塗,並因此觸犯天條,喪失性命。

作為一個團隊的主要領導,這種對下屬言聽計從的行為,根源是官僚主義在作祟。懶得思考、懶得調查,時間一長,難免會有失判斷。

瞭解自己,不會迷失;瞭解對手,不會涉險;瞭解制度,不會觸犯;瞭解下屬,不會偏信。

三、涇河龍王之死的警示

涇河龍王之死的原因或有很多,對於現在人來講,其教訓絕對值得我們生活和工作深思。

1.靜心學習、提升智慧

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止一種,打賭也非唯一和明智之舉。如果當時涇河龍王能多一些解決問題的智慧,或許將會是另外一種結局。學習,能開闊視野、提升智慧、開闊心胸;學習,能讓我們處理事情時,心境平和、不急不躁;學習,能讓我們學會獨立思考,擁有更多的方法和智慧,以求共贏。

2.知己知彼、有備無患

戰場上,不瞭解自己、不瞭解敵人,就會打敗仗,甚至丟失性命;商場上,不瞭解自己、不了客戶,就談不成生意,甚至是丟掉市場份額。同樣,在生活中,不瞭解自己,就無法尋求一個合適的定位,作出合理的規劃和計畫。

3.任人唯賢、利己利人

助手和下屬的能力、修養需要領導不斷的發掘和培養,在培養和使用時,要德才兼備,根據品行和能力進行定位使用。諸葛亮在《出師表》中也曾說過: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所以,對於下屬,哪些人的話能聽,哪些話能聽是有大學問的,如果不加區分、不加分辨,輕聽輕信,那是對自己不負責、對整個團隊不負責的表現。

4.領導的知識結構要完整于下屬

作為領導,自身的知識專業性可以不必高於下屬,但知識結構要不斷優化和調整,完整于下屬。否則很難作出高層次的判斷和決斷,更無從談起創新和改革。

前往“蝸牛看西遊”公眾號,可看到《西遊第一悲劇人物是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