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利潤大幅縮水 四面楚歌的高通如何突圍?

曾經嘲笑英特爾錯失了移動互聯網機遇的高通, 正飽受利潤大幅縮水的困擾。 剛發佈的財報顯示, 高通今年第四財季營收為59億美元, 比上年同期的62億美元下降5%;淨利潤為2億美元, 比上年同期的9億美元下降89%。

利潤大幅縮水, 讓高通股價一路下滑。 在財報發佈的前一天, 高通股價最大跌幅8%, 以50.25美元收盤, 創下了9月11日以來的最低點。 與此同時, 蘋果拒絕向高通交納專利授權費用, 並起訴高通;競爭對手聯發科發力中端市場, 高通的壓力可想而知。

高通利潤下滑會加劇

通讀高通的財報不難發現, 今年第四財季高通的業績確實很糟糕。 來自路透社的報導稱, 國外分析機構仍看好高通的市場增長, 但從財報的一些資料來看, 高通利潤下滑的情況還會加劇。 蘋果這位合作夥伴的逃離, 會讓利潤下滑的高通雪上加霜。

財報中有這樣一則資料值得關注:高通CDMA技術部門(QCT)的營收達到46.5億美元,

增幅為13%。 該部門的晶片業務主要為智慧手機製造商和蘋果供應產品。 對此, 高通CEO史蒂夫·莫倫科普夫表示, “全球3G/4G設備出貨量將繼續強勁增長。 ”從表面來看, 高通晶片業務未來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可高通的利潤卻大幅下滑, 這意味著高通的利潤率正不斷下滑。

此外, 蘋果與高通的訴訟, 有可能會成為高通業績再次下滑的導火索。 眾所周知, 今年蘋果遭遇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 iPhone 8系列產品滯銷, 搭載了全面屏的iPhone X因產能不足無法量產, 蘋果業績必然會受到影響。 多年來, 蘋果對供應鏈的打壓有目共睹, 正因於此, 蘋果拒絕向高通交納專利授權費用。 眼下, 高通以專利侵權為由起訴蘋果, 並要求國內相關部門禁止iPhone產品的銷售。

另據國外媒體透露, 為了降低成本, 蘋果在去年與英特爾達成合作後, 有可能會與聯發科合作。 一旦蘋果放棄使用高通的基帶, 投向英特爾或聯發科的懷抱, 這對高通的業績會形成重創。 財報資料顯示, 高通的專利授權營收中有12%來自蘋果。

也就是說, 一旦蘋果終止與高通的合作, 高通利潤會再次大幅下跌。

一邊是晶片業務整體利潤的下滑, 一邊是專利授權營收的斷崖式下跌, 以及各國政府對高通反壟斷調查的高額罰單。 多重壓力之下, 高通的業績要想提升會非常困難。 更重要的一點就是, 對專利授權業務的過度依賴, 讓高通的處境變得更糟糕。

高通商業模式弊端顯現

事實上, 高通今年第四財季營收下滑的一個重要原因, 就是對專利授權這一商業模式的過度依賴。 隨著5G技術的更迭, 高通在專利授權方面的收入比重會越來越小。 當下高通業績下滑, 已經暴露了高通商業模式的一些弊端。 隨著英特爾和聯發科這兩大競爭對手的發力,

高通將面臨更嚴峻的考驗。

從第四財季的資料來看, 高通CDMA技術部門營為46.5億美元, 稅前利潤9.73億美元。 相比之下, 高通專利授權營收只有12.13億美元, 稅前利潤卻高達8.29億美元。 顯然, 高通專利授權業務的利潤率更高。 再翻閱高通去年的財報也會發現, 專利授權產生的利潤幾乎佔據了高通利潤的三分之二。 所以, 外界一致認為專利授權業務是高通的經濟支柱。 最近兩年, 各個地區對高通反壟斷調查的力度不斷加大, 這對高通商業模式已經構成了威脅。

眾所周知,高通在通訊領域擁有13萬項專利儲備,不僅包括晶片領域,還涉及到移動通訊乃至實現智慧手機諸多基礎操作的必要技術。無論智慧手機是否使用高通晶片,都不可避免地使用了高通研發的必要專利,借助高通的研發成果,因此都需要向高通支付專利費,這也就是一些手機廠商所說的“高通稅”。按照高通的專利授權規則,手機廠商都必須根據手機的售價,向高通支付一定比例的授權費。不過,這也是此前通訊行業的一個長期慣例,摩托羅拉、愛立信、諾基亞都是以手機售價為基準來確定授權費的。

蘋果與高通的專利訴訟,本質是專利授權費用的博弈,蘋果試圖用訴訟來降低專利授權費用。此外,各地區對高通反壟斷開出的巨額罰單,也嚴重影響了高通的利潤。2015年2月,高通因違反中國反壟斷法律,被罰款9.75億美元。去年12月,韓國監管部門經過兩年的調查,判定高通涉嫌在專利授權和基帶晶片方面形成壟斷,對其處以8.54億美元的高額罰金。僅這兩個罰單,金額就高達18.29億美元。

由此不難看出,高通的專利授權商業模式已經很難持續。在5G時代,聯發科、英特爾、華為等巨頭都擁有更多的核心技術,高通的技術優勢正在被淡化。試問,專利授權導致營收下跌的難題,高通如何破?

寫在最後:多年來,高通一直用專利訴訟的方法來脅迫合作夥伴交納“高通稅”。對專利授權業務的過度依賴,是高通商業模式的一大軟肋。在激烈的競爭下,晶片業務利潤不斷下滑,專利授權費用也遭遇斷崖式下跌,高通當下的處境可謂是四面楚歌。未來,如何阻止業績下滑將是困擾高通的一道難題。

眾所周知,高通在通訊領域擁有13萬項專利儲備,不僅包括晶片領域,還涉及到移動通訊乃至實現智慧手機諸多基礎操作的必要技術。無論智慧手機是否使用高通晶片,都不可避免地使用了高通研發的必要專利,借助高通的研發成果,因此都需要向高通支付專利費,這也就是一些手機廠商所說的“高通稅”。按照高通的專利授權規則,手機廠商都必須根據手機的售價,向高通支付一定比例的授權費。不過,這也是此前通訊行業的一個長期慣例,摩托羅拉、愛立信、諾基亞都是以手機售價為基準來確定授權費的。

蘋果與高通的專利訴訟,本質是專利授權費用的博弈,蘋果試圖用訴訟來降低專利授權費用。此外,各地區對高通反壟斷開出的巨額罰單,也嚴重影響了高通的利潤。2015年2月,高通因違反中國反壟斷法律,被罰款9.75億美元。去年12月,韓國監管部門經過兩年的調查,判定高通涉嫌在專利授權和基帶晶片方面形成壟斷,對其處以8.54億美元的高額罰金。僅這兩個罰單,金額就高達18.29億美元。

由此不難看出,高通的專利授權商業模式已經很難持續。在5G時代,聯發科、英特爾、華為等巨頭都擁有更多的核心技術,高通的技術優勢正在被淡化。試問,專利授權導致營收下跌的難題,高通如何破?

寫在最後:多年來,高通一直用專利訴訟的方法來脅迫合作夥伴交納“高通稅”。對專利授權業務的過度依賴,是高通商業模式的一大軟肋。在激烈的競爭下,晶片業務利潤不斷下滑,專利授權費用也遭遇斷崖式下跌,高通當下的處境可謂是四面楚歌。未來,如何阻止業績下滑將是困擾高通的一道難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