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梨花風起正清明,送你一本清明百科全書

清明節已有2500多年歷史, 古時又叫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掃墓節、掃墳節、鬼節等。 它與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十月初一的寒衣節, 並稱為中國三大著名“鬼節”。 西曆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 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在二十四個節氣中, 既是節氣且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

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 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受漢族文化的影響, 中國的滿族、壯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 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 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 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起源

關於清明與寒食節有一個說法

“介子推的傳說”

傳春秋時期, 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 流亡途中, 在一處杳無人煙的地方, 又累又餓, 再也無力站起來。 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 正是萬分焦急的時候, 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 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 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 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從腿上割下的時候, 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 重耳做了國君, 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 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 唯獨忘了介子推。 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 然而介子推看淡名利。 他打點好行裝, 同老母親悄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後, 羞愧莫及, 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 , 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 綿山山高路險, 樹木茂密, 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 有人獻計, 從三面火燒綿山, 逼出介子推。 大火燒遍綿山, 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 火熄後, 人們才發現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 晉文公見狀,

慟哭。 裝殮時, 從樹洞裡發現一片衣襟, 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 但願主公常清明。 ”為了紀念介子推, 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 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 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 並曉諭天下, 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清明習俗

掃墓祭祖

中國歷史上, 寒食禁火, 祭奠先人, 早已蔚為習俗。 唐朝之後, 寒食節逐漸式微, 於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節俗

如今, 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 剷除雜草, 放上供品, 於墳前上香禱祝, 燃紙錢金錠,

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 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踏青

清明, 正值春回大地之時, 人們乃因利乘便, 掃墓之餘亦一家老少在山鄉野間遊樂一番;也有的人特意於清明節期間到大自然去欣賞和領略生機勃勃的春日景象, 郊外遠足, 這種踏青也叫春遊, 古代叫探春、尋春。

放風箏

放風箏是清明節人們最喜愛的活動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將其病況寫或畫於紮制的風箏上,用線系著風箏在空中放飛,讓它飛至高空就拉線剪斷,疾病災難便會隨著風箏一起飛走。後來,時節正佳,風箏逐漸發展成廣為流行的郊遊娛樂活動。

插柳

清明節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間,民間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人們踏青時順手折下幾枝柳條,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編成帽子戴在頭上,也可帶回家插在門楣、屋簷上。

今天看來,隨意折取柳枝是對樹木的一種損害,是不宜提倡的。

清明果

餡料食材:雪菜、春筍、豆干、鹹肉(肥多瘦少最好)、辣椒油、麻辣鮮、黃椒醬、食用油、白糖

揉清明果麵團的原料:艾草400克(艾草整理後還會去掉一些)、糙米粉500克、糯米粉200克、生粉或紅薯粉適量(為防麵團粘案板)、白糖適量、小蘇打3-5克(小蘇打不能多放,否則麵團的堿味加重)

清明果餡料做法

1.炒鍋燒熱,倒入食用油(最好比平常炒菜多放點)燒熱,先下肥鹹肉丁小火煸出油。

2 轉大火,下剩餘的鹹肉丁翻炒變色。

3 放雪菜末翻炒出酸香味。

4.放春筍丁不停炒至斷生。

5.放豆干丁炒勻斷生。

6. 放辣椒油、麻辣鮮、海南黃椒醬增鮮增味,此時嘴嘗嘗鹹淡,酌情加糖中和鹹。

清明果麵團做法

1.準備好各種粉料。(在江西,清明果皮最傳統的原料是糙米粉與糯米粉,現在用麵粉與糯米粉的比較多。)

2.艾草洗理乾淨。

3.鍋中煮開水,下艾草煮1分鐘,一消毒(艾是野菜,難免粘染髒物),二去除艾的若味。

4.將煮過的艾沖淋冷水後,用手揉擠以去其苦汁,把艾草揉擠成一個個小團。

包清明果步驟

1.每次從大面團裡揪一小劑,放在掌心中揉成小圓球後壓扁。

2.雙手把面皮捏成邊沿薄中心厚的圓面皮。

3.面皮中間放入餡,像包餃子那樣對折、粘合,一個清明果就做成了,然後在清明果底部刷一層食用油,待蒸。

4.往蒸鍋裡放水,蒸鍋架上墊上粽葉(沒粽葉用屜布),大火燒開水後,轉中小火,擺上清明果蒸15分鐘即可。

整理、編輯:鄧勤

出品:江西省旅發委市場處

投稿郵箱:jxtaxwzx@163.com

古代叫探春、尋春。

放風箏

放風箏是清明節人們最喜愛的活動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將其病況寫或畫於紮制的風箏上,用線系著風箏在空中放飛,讓它飛至高空就拉線剪斷,疾病災難便會隨著風箏一起飛走。後來,時節正佳,風箏逐漸發展成廣為流行的郊遊娛樂活動。

插柳

清明節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間,民間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人們踏青時順手折下幾枝柳條,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編成帽子戴在頭上,也可帶回家插在門楣、屋簷上。

今天看來,隨意折取柳枝是對樹木的一種損害,是不宜提倡的。

清明果

餡料食材:雪菜、春筍、豆干、鹹肉(肥多瘦少最好)、辣椒油、麻辣鮮、黃椒醬、食用油、白糖

揉清明果麵團的原料:艾草400克(艾草整理後還會去掉一些)、糙米粉500克、糯米粉200克、生粉或紅薯粉適量(為防麵團粘案板)、白糖適量、小蘇打3-5克(小蘇打不能多放,否則麵團的堿味加重)

清明果餡料做法

1.炒鍋燒熱,倒入食用油(最好比平常炒菜多放點)燒熱,先下肥鹹肉丁小火煸出油。

2 轉大火,下剩餘的鹹肉丁翻炒變色。

3 放雪菜末翻炒出酸香味。

4.放春筍丁不停炒至斷生。

5.放豆干丁炒勻斷生。

6. 放辣椒油、麻辣鮮、海南黃椒醬增鮮增味,此時嘴嘗嘗鹹淡,酌情加糖中和鹹。

清明果麵團做法

1.準備好各種粉料。(在江西,清明果皮最傳統的原料是糙米粉與糯米粉,現在用麵粉與糯米粉的比較多。)

2.艾草洗理乾淨。

3.鍋中煮開水,下艾草煮1分鐘,一消毒(艾是野菜,難免粘染髒物),二去除艾的若味。

4.將煮過的艾沖淋冷水後,用手揉擠以去其苦汁,把艾草揉擠成一個個小團。

包清明果步驟

1.每次從大面團裡揪一小劑,放在掌心中揉成小圓球後壓扁。

2.雙手把面皮捏成邊沿薄中心厚的圓面皮。

3.面皮中間放入餡,像包餃子那樣對折、粘合,一個清明果就做成了,然後在清明果底部刷一層食用油,待蒸。

4.往蒸鍋裡放水,蒸鍋架上墊上粽葉(沒粽葉用屜布),大火燒開水後,轉中小火,擺上清明果蒸15分鐘即可。

整理、編輯:鄧勤

出品:江西省旅發委市場處

投稿郵箱:jxtaxwzx@163.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