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中國建築能耗研究報告(2017年)》發佈

近日, 中國建築節能協會在上海發佈了《中國建築能耗研究報告(2017年)》, 首次公佈了分省的建築能耗資料。

建築領域綠色低碳發展是實現“美麗中國”目標的重要途徑

房屋建築在全壽命週期中, 消費了全國1/3的鋼材, 60-70%的水泥, 1/3的城市建設用地, 1/3的城市用水, 40-50%的能源, 對能源、資源、環境影響巨大, 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領域。 同時, 建築還承載了人民對更加健康舒適的美好居住空間的需求, 新時代對建築領域綠色低碳發展的要求將進一步提高。 建築節能是我國實現碳排放達峰目標的關鍵。 相關研究表明:到2050年,

建築部門減排潛力高達74%, 將為碳排放提前達峰貢獻約50%的節能量。

建築能耗資料缺乏嚴重

能耗資料是科學推進建築節能工作的基礎。 當前, 由於我國能源統計體系尚未與國際接軌, 建築能耗權威資料缺失, 不同機構或學者對中國建築能耗的測算結果差異巨大, 導致關於中國建築能耗占全國能源消費比重的測算資料分佈在15%~50%超大區間之內。 分省建築能耗資料缺失更加嚴重, 相關研究缺乏系統性, 資料之間不具備可比性。

《中國建築能耗研究報告(2017年)》以統計年鑒作為資料來源, 針對其中相關統計口徑變化、指標缺失、資料不完整等問題, 提出了相應的資料處理方法, 測算了2015年分省能耗資料, 並分析了2001-2015年全國建築能耗變化趨勢。

2015年全國建築能耗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20%

資料顯示, 2015年, 中國建築能源消費總量為8.57億噸標準煤, 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20%, 其中:公共建築能耗占建築能耗3.41億噸標準煤;城鎮居住建築能耗3.2億噸標準煤;農村建築能耗1.97億噸標準煤。 全國建築總面積達到613億平方米, 其中公共建築面積約113億平方米;城鎮居住建築面積248億平方米;農村居住建築252億平方米。 在全國總建築能耗與面積中, 北方城鎮採暖面積和能耗分別為129億平方米和1.93億噸標準煤, 採暖能耗強度為14.9千克標準煤/平方米。

從分省情況看, 各省城鎮建築能耗總量相差懸殊, 2015年城鎮建築能耗總量排名前三位的省市分別為山東6182萬噸標準煤、廣東5573萬噸標準煤、江蘇4318萬噸標準煤,

後三位的分別為海南326萬噸標準煤, 青海402萬噸標準煤, 寧夏430萬噸標準煤。 城鎮人口、GDP總量、所處氣候區是城鎮建築能耗總量影響最大的三個因素, 城鎮人口越多、GDP規模越大、有集中採暖需求的省市, 城鎮建築能耗總量高。

城鎮人均建築能耗與氣候區和關係密切。 北方採暖地區省市的城鎮人均建築能耗平均1.2噸標準煤, 是非採暖區域平均值(0.62噸標準煤)的2倍, 人均GDP每增加1萬元, 城鎮人均建築能耗增加105千克標準煤。

公建電力消費強度與公建經濟活動強度(單位面積第三產業產值)呈顯著的線性關係, 每平米產值每增加1000元, 電力消費約增加20kWh。 城鎮居建電力消費強度與則人均GDP呈顯著的線性關係, 人均GDP每增加10000元, 每平米居住建築電力消費約增加3kWh。

從北方城鎮採暖能耗強度看, 黑龍江、內蒙古、吉林、新疆採暖能耗強度排名前五, 能耗強度在20-21千克標準煤/平方米, 河南、山東能耗強度最低, 在11千克標準煤/平方米, 北京、天津採暖能耗強度約為13.5千克標準煤/平方米左右。

城鎮建築能耗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層次不齊, 其中北京市比重最高, 達到47%, 上海、天津比重約20%, 貴州、雲南、青海、寧夏、新疆則不超過10%。 城鎮建築能耗比重受到產業結構關係、城鎮化率影響較大。 如, 2015年北京第三產業比重79.65%, 全國遙遙領先, 比排名第二的上海高13個百分點, 伴隨著大量高耗能產業遷出, 促使北京建築能耗比重超過工業。

資料顯示, 十八大以來中國建築節能成效顯著

十八大以來,

全國建築能耗總量增速進一步放緩。 2001-2015年間, 全國建築能源消費總量呈現持續增長趨勢, 但年均增速持續走低, 從“十五”期間的11.9%, 下降到“十一五”、“十二五”的約6%, 增速下降50%。 尤其是十八大以來, 年均增速繼續跌至為5%。

公共建築和城鎮居住建築電力消費強度變化在2012年前後出現拐點。 兩者強度分別從2001年的27度電/平方米和9.8度電/平方米, 逐年增長到2013年的峰值61度電/平方米和18度電/平方米, 此後出現下降趨勢, 到2015年兩者強度分別下降2度電和1度電。

北方集中採暖能耗強度加速下降。 年均降速從十五期3%, 發展到十一五的4.4%和十二五的4.7%。 與峰值相比, 2015年採暖能耗強度下降了54%。 採暖能耗強度下降, 對北方地區冬季空氣品質改善起到了一定作用。 2012-2015年,京津冀地區採暖季PM2.5濃度下降9.6%。

2012年以來,我國建築能耗總量增速放緩,能耗強度出現下降趨勢,其背後的原因在於在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下我國建築節能工作進一步加強與提升,新建建築、既有建築、公共建築、可再生能源、綠色建築等建築節能重點專項工作成效顯著。

例如,“十二五”時期建築節能標準穩步提升,執行比率達到100%,累計增加節能建築面積70億m2,節能建築比重超過城鎮民用建築面積的40%;全國累計有4071個專案獲得綠色建築標識,建築面積超過4.7億m2;北方採暖地區共計完成既有居住建築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面積9.9 億平方米,夏熱冬冷地區完成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面積7090 萬平方;截至2015 年底,全國城鎮太陽能光熱應用面積超過30 億平方米,淺層地能應用面積超過5 億平方米,可再生能源替代民用建築常規能源消耗比重超過4%。

《中國建築能耗研究報告(2017年)》中建議,新時代建築節能工作要在是“十九大”關於美麗中國建設總體戰略部署下,進一步加強與升級。與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相結合,全面推進北方地區清潔採暖,助推生態文明建設;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相結合,大力發展健康建築,助推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與市場經濟改革相結合,發揮行業協會力量推動行業自主減排行動,助推我國碳減排目標的實現。

2012-2015年,京津冀地區採暖季PM2.5濃度下降9.6%。

2012年以來,我國建築能耗總量增速放緩,能耗強度出現下降趨勢,其背後的原因在於在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下我國建築節能工作進一步加強與提升,新建建築、既有建築、公共建築、可再生能源、綠色建築等建築節能重點專項工作成效顯著。

例如,“十二五”時期建築節能標準穩步提升,執行比率達到100%,累計增加節能建築面積70億m2,節能建築比重超過城鎮民用建築面積的40%;全國累計有4071個專案獲得綠色建築標識,建築面積超過4.7億m2;北方採暖地區共計完成既有居住建築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面積9.9 億平方米,夏熱冬冷地區完成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面積7090 萬平方;截至2015 年底,全國城鎮太陽能光熱應用面積超過30 億平方米,淺層地能應用面積超過5 億平方米,可再生能源替代民用建築常規能源消耗比重超過4%。

《中國建築能耗研究報告(2017年)》中建議,新時代建築節能工作要在是“十九大”關於美麗中國建設總體戰略部署下,進一步加強與升級。與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相結合,全面推進北方地區清潔採暖,助推生態文明建設;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相結合,大力發展健康建築,助推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與市場經濟改革相結合,發揮行業協會力量推動行業自主減排行動,助推我國碳減排目標的實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