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別覺得瀋陽只有二人轉,曾經瀋陽相聲冠絕全國,姜昆根本排不上號

自從東北趙本山憑藉著春晚一炮走紅成為“小品王”之後, 東北人就被其他省份的人貼上了“會唱二人轉”、“說話很幽默”的標籤。 大學中就有這樣的笑話:如果開學初寢室中有一個東北人, 期末的時候就會收穫一個寢室的東北人。 而隨著喊麥的擴散, 東北又成為“喊麥大省”。 其實, 瀋陽不止有二人轉, 瀋陽的相聲曾經全國聞名, 就連相聲泰斗馬三立都稱讚不已。 瀋陽的相聲大師曾經和馬季齊名, 姜昆根本和他沒法比。

上世紀80年代, 瀋陽曲藝團在東北是赫赫有名, 也連帶著東北相聲獲得了巨大的發展。 楊振華和金炳昶這一對老搭檔是整個東北相聲的領軍人物。 而除了這兩人, 當時的東北相聲界人才濟濟, 常佩業、于琦、鞏漢林、句號、王平等人都是全國聞名。 就連後來的喜劇明星范偉, 在那個時候也是東北相聲界的, 不過由於實在是前途無望, 這才和趙本山一起轉戰小品、喜劇。

當時的楊振華和金炳昶主要是做諷刺相聲, 語言幽默犀利, 在嬉笑怒駡中針砭時弊。 楊振華老先生和自己的大徒弟崔福祥合作表演的《歡聲笑語》更是在相聲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將相聲和吉他相結合開創了相聲表演的新形式, 更是被拍成電影。

不過後來由於種種歷史原因, 楊振華遭到封殺, 做為一個土生土長的瀋陽人卻不得不到張家口繼續相聲事業。

瀋陽相聲界中的很多人才紛紛轉行。 王平去了北京發展;鞏漢林、句號逐漸脫離了相聲界, 改為小品或者喜劇。 幾乎可以說是在一夜之間, 曾經可以和天津相聲界抗衡的瀋陽相聲消失殆盡。 楊振華的大弟子也由於個人原因遠走上海投身商業。

不過,楊振華近些年又有重出江湖的傾向。大弟子在商場上闖出一番事業之後再次重回師門,並且想要把東北相聲發展到上海去。楊振華還收了二徒弟,就是新北方“紀元說交通”裡的紀元。現在瀋陽出現了一些小型的相聲茶舍,雖然默默無聞,但終究還是在頑強生長。

現在的相聲界基本是郭德綱的德雲社最為火爆,而以姜昆為代表的“高雅相聲”則被許多人批評。相聲本就是逗普通人哈哈大笑的,不適合在音樂廳進行表演。相聲當然應該捨棄那些下流的段子和形式,但是也不能一味強求讓其“高雅”。不管怎樣,還是希望東北的相聲能夠真正地再次崛起。

不過,楊振華近些年又有重出江湖的傾向。大弟子在商場上闖出一番事業之後再次重回師門,並且想要把東北相聲發展到上海去。楊振華還收了二徒弟,就是新北方“紀元說交通”裡的紀元。現在瀋陽出現了一些小型的相聲茶舍,雖然默默無聞,但終究還是在頑強生長。

現在的相聲界基本是郭德綱的德雲社最為火爆,而以姜昆為代表的“高雅相聲”則被許多人批評。相聲本就是逗普通人哈哈大笑的,不適合在音樂廳進行表演。相聲當然應該捨棄那些下流的段子和形式,但是也不能一味強求讓其“高雅”。不管怎樣,還是希望東北的相聲能夠真正地再次崛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