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清明節的哀思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農耕文化的二十四節氣之一, 時間在仲春與暮春交接之際, 節後氣溫升高, 雨水增多, 正是春耕春播和植樹造林的好時候。

古代君王祭祀是非常莊嚴隆重的事, 祭天、祭地、祭祖, 祈求一年豐調雨順、五穀豐登, 時間也定在春耕開始之際, 即清明節。 後君王祭祀之禮逐漸傳到民間, 成為人們祭祖掃墓的傳統節日。

今年清明節, 我提前兩天回到老家, 首要任務就是修墳。

去年夏天雨 水大, 安葬父親的墳墓被雨水侵蝕嚴重, 我要趕在清明節前對父親的墳墓進行培土整修。 我先約來一輛鏟車, 鏟來新土培護到父親的墳墓上和墳前墳後被雨水侵蝕的溝壑裡, 又叫來一台鉤機對墳上新培的土進行修善, 修善後的墳墓墓堆豐滿, 曲線平滑, 墳前圓潤, 墳後高平, 效果很好。

今天上墳, 祭品有金元寶、銀紙、冪幣、黃裱、水果、點心和湯水等物。 來到墳前, 先用木棍在地上畫一個不閉合的圓圈, 再把金元寶、銀紙、冥幣、黃裱放入圈內, 把水果、點心等供品放在墳頭的磚石上, 然後一邊用火點著黃裱、銀紙、冥幣、金元寶等物, 一邊口中呼喚:爹, 爹, 快來拾錢, 快來拾錢了。 最後, 把帶來的湯水澆於墳前, 並呼喚:爹, 爹, 快來喝湯, 快來喝湯了。 澆過湯之後, 在墳前磕過頭, 這次祭祖掃墓活動也就完成了。

中國傳統文化中, 往往通過這些儀式感濃厚的節日, 把忠、孝等價值規範傳承下來, 造就了永不斷裂的中華文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