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展望數位貨幣:中央銀行發行法定數位貨幣夢想正在實現

來源: 解碼新金融

金評媒(https://www.jpm.cn)編者按:當人們移動速度變快, 轉帳頻率變高的時候, 數字貿易出現, 意味著你的貨幣必須也能夠跨境交易。

實體的現金是不能飛的, 但數位貨幣可以。

楊燕青:全世界現金的維護費用占到了全球GDP的2%, 這個費用堪比韓國或加拿大的GDP了, 您對這個資料有什麼看法?

Jonathan:大約一百多年前, 我們就一直使用現金, 因為它十分便利, 但現金其實是非常昂貴的, 一提到現金就會提到現金的製作、發行、保障現金安全發行的費用以及處理現金的人員等。 當然這些費用都是由不同人員來承擔的, 現金的製作費用由中央銀行承擔, 商業銀行來承擔現金的最初發行, 現金的最後處理成本由公眾、由商戶、由小店鋪、由商店、由中小企業來承擔。 最終現金總會舊損, 將有人負責回收到中央銀行, 銷毀然後再重新開始一遍這個迴圈。 一些國家的現金成本高達GDP的4%,

在某些國家成本會稍微低一些, 但平均的現金使用成本超過了GDP的2%。

楊燕青:為什麼我們現在一定要採用新的貨幣制度, 迎接使用數位貨幣的新世界, 而不是堅持使用現金呢, 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Jonathan:成本問題並不是唯一的原因。 很多東西都被數位化了, 我們數位化了資訊, 數位化了貿易, 我們開始跨境匯款, 我可以跨地點跨時區的向你匯款。 當人們移動速度變快, 轉帳頻率變高的時候, 數字貿易出現, 意味著你的貨幣必須也能夠跨境交易。 實體的現金是不能飛的, 但數位貨幣可以。

一些中央銀行已經開始涉及帳戶間的電子交易, 一些銀行開通了能夠通過電腦操作的帳戶, 可以實現電子交易。 但其實世界上很大一部分人是沒有銀行帳戶的,

他們仍在使用現金。 問題焦點在於中央銀行如何能使這些人使用電子帳戶。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中央銀行努力去觸及村莊裡的住戶, 例如偏遠地區的農民, 銀行希望這些人能夠在經濟上更加高效率。 因為如果這些人能夠使用電子交易, 他們就擁有了更廣闊的平臺, 他們能夠與整個互聯網連接。 銀行肯定會鼓勵他們使用電子錢, 或者說數字法定貨幣, 這樣他們甚至能夠實現跨境貿易。

楊燕青:法定數字貨幣和比特幣之間有哪些區別呢?

Jonathan:我們現在正在經歷一次變革。 在中央銀行發行現金、也就是紙幣之前, 有一些個人也發行了紙幣, 發行自己的私營貨幣的這些人是大商賈,

大實業家, 同一個村莊或者地區的人都可以使用這些私營貨幣。 問題在於這種私營貨幣的使用環境是高度受限的。 這種私營貨幣形成了一種閉環, 發行者擁有著整個閉環的控制權。

楊燕青:這跟現在的情況一模一樣, 對不對?

Jonathan:和現在的情況一模一樣。 私營發行者控制著整個貨幣環境, 當然也控制著貨幣。 我們就可以發現即使小部分貿易是可行的, 這種貨幣系統基本上不能支援跨邊境貿易。 現在我們將其稱為互用性, 在過去他們不知道這個詞, 就只是說這個地方的錢不能在另一個地方使用。 這就是問題所在。 現在中央銀行所做的就是站出來說不能再有私營貨幣了, 不能再出現私營發行人, 我們央行將會發行國家貨幣。

楊燕青:私營貨幣, 例如比特幣, 是一種貨幣呢?

Jonathan:錢和貨幣是兩種概念。 現在貨幣是由法律來確定的。 每個國家都有貨幣法, 這個貨幣法的內容非常簡明扼要, 這個國家的貨幣叫做人民幣, 一旦規定了貨幣名稱為人民幣, 這就是這個國家的法定貨幣了。 而且中國人民銀行是發行人民幣的唯一權威機關。 這些規定非常簡明, 但有了這些規定, 所有人都能夠使用通用貨幣來交易。 法定數字貨幣是一個道理, 同樣的規定, 除了發行的貨幣是電子的, 而不是印在紙上的。 錢是指的任何你我同意用來作為價值交換的媒介, 但它不遵循以上規定, 並不叫人民幣, 並不是法定貨幣, 也不由中央銀行發行。

楊燕青:您如何看待貨幣和比特幣的本質?

Jonathan:貨幣的一大特徵就是它的可保險性。這意味著你知道它昨天的價值和明天的價值,未來的價值也基本是穩定不變的。中央銀行會不遺餘力的保證貨幣的穩定。那些價值波動較大的投機品,是不能承擔貨幣職能的。

楊燕青:比特幣也是一種商品,不是一種貨幣,對嗎?

Jonathan:關於比特幣有沒有可能成為數位化商品的討論一直沒停過。數位化商品討論的焦點在於,比特幣不是有形資產,大多數商品都有不同用途,舉個例子,米是一種商品,具有有形價值,還能吃。黃金具有有形價值,可以被用在其他方面,比如做成珠寶首飾,被用在製造電器,被用來製造其他產品,它的有形價值是能夠被利用的。但是比特幣是否具有有形價值是很有爭議的,因為它不能被用在其他方面。比特幣是高度投機的,你看不到它,摸不著它,也不能用來做別的事情。在我心中它一直是有疑問性的。

楊燕青:未來像比特幣這種私營貨幣是否有前景,如果中央銀行介入,發行了法定數字貨幣,比特幣的未來會如何呢?

Jonathan:就像中央銀行發行了紙幣後的私營貨幣一樣,其他的私營貨幣也是一樣的命運。中央銀行會聲明,根據法律規定,中央銀行是數字貨幣的唯一發行者,你有義務使用央行發行的數位貨幣,即法定數位貨幣。其他的所有貨幣都是違法的。

楊燕青:您主辦的峰會中提到其實是允許發行私營貨幣的,如果規定中提到可以發行,那麼是不是私營貨幣就不是違法的?

Jonathan:某樣事物可以被規範化不意味著它就是合法的。只有中央銀行和政府承認了才是合法。今天聊到了一些關於比特幣是否是實際商品的問題,我並不想爭論這個無形電子商品的哲學本質,但是除了一些投機和挖礦概念,比特幣的確沒有實際用途。但是是否合法是由國家來決定的。一個國家決定某一種通過中央銀行發行的貨幣是合法的,那麼其他所有貨幣都是違法的。

我們只能靜待其變,現在還未塵埃落定。要明確一點,過去我們由私營貨幣過渡到央行發行的貨幣時,私營貨幣也不是一夜之間就消失了的,需要時間來過渡。隨著時間過去,中央銀行逐漸發力推行法定貨幣,久而久之,法定貨幣替代了私營貨幣。這就是央行過去的做法,未來也會是類似的做法。

楊燕青:您覺不覺得現在的情形就像不同國家中央銀行之間的競賽,也像是中央銀行與私營發行者之間的競賽?如果國有數字貨幣沒有出現,私營貨幣將會佔據更大比重。您對這場競賽有何看法?

Jonathan:你可以將這看成一場競賽,也可以看作是意識的較量。中央銀行很清楚未來貨幣將會走向數位化。至少一部分人將會擁抱數字貨幣。中央銀行會退一步思考,如果貨幣被數位化,我們中央銀行的角色就是發行數位貨幣,也就是法定數位貨幣的人。但是喚醒了中央銀行必須行動起來的意識,讓他們意識到必須開始學習,需要喚起公眾的意思,提供公眾所期望的安全監管和責任。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開發法定數位貨幣的原因有所不同。發達國家開發法定數位貨幣是出自他們的責任感,一百年來、一百五十年甚至兩百年來的中央銀行發行國家法定貨幣的責任。

至於發展中國家,發展法定數位貨幣的原因有些不同。他們很清楚通過電子化,能夠大大減少貨幣成本,之前我們也聊到這一方面,他們知道通過將貨幣電子化,能夠將更多人納入其中,也很清楚這種便捷安全的數位化轉帳會大大促進經濟發展。我們都知道資訊數位化後帶來的影響。因此,我覺得發展中國家的出發點會有些不同,但會和發達國家的進程幾乎同步,這是我的推測。

楊燕青:您目前用來搭建架構的技術是否包含了分散式帳本技術?

Jonathan:其實架構中是可以加入這項技術的,還完全沒有達到成熟的地步,技術上還並不穩定。中央銀行所做的實驗結論是分散式帳本技術的交易頻率和速度遠未達到貨幣要求的水準。要知道如果未來發行了法定數字貨幣,那麼每秒會發生成百上千次交易,因為會有上億人同時進行交易。你不可能使用一種每秒只能支援8、9次交易的技術,還指望它能支撐貨幣系統。這是技術的最低要求,你的技術必須能夠承擔得起每秒成千上萬次交易,而且能夠支援偏遠地區的交易,能夠通過智慧手機或者非智慧手機進行操作,能夠支援非常簡單的電子卡,並且在所有平臺都能夠通用。我們所做的就是構建滿足以上要求的技術。

楊燕青:如果中央銀行能夠創建出自己的法定數位貨幣,並推動全世界的貨幣系統更上一層樓,而您的夢想是在其中能施展拳腳,您認為我們距離這個夢想還有多遠?

Jonathan:我認為我們說話的同時,夢想正在被實現。中央銀行發行法定數位貨幣的夢想正在實現過程中。這過程不會轟轟烈烈,不會有人跑來跑去的喊著我們要做這件事,這過程是細水長流的,非常安靜平緩。要知道,中央銀行代表著穩定,他們要做的就是維護穩定,維護公眾信任,來實現管理。所以不會出現像《飆風戰警》一樣的橋段,那樣狂風驟雨般的環境。我們知道變革將會發生,並且會極其安靜,到時候我們也只會回頭望向來路,感歎一句我們做到了。這過程會很迅速但很安靜,幾乎沒人注意的到。從我個人經驗和公司經驗來看,我們所期望的變革正在發生,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在發生著。

Jonathan:貨幣的一大特徵就是它的可保險性。這意味著你知道它昨天的價值和明天的價值,未來的價值也基本是穩定不變的。中央銀行會不遺餘力的保證貨幣的穩定。那些價值波動較大的投機品,是不能承擔貨幣職能的。

楊燕青:比特幣也是一種商品,不是一種貨幣,對嗎?

Jonathan:關於比特幣有沒有可能成為數位化商品的討論一直沒停過。數位化商品討論的焦點在於,比特幣不是有形資產,大多數商品都有不同用途,舉個例子,米是一種商品,具有有形價值,還能吃。黃金具有有形價值,可以被用在其他方面,比如做成珠寶首飾,被用在製造電器,被用來製造其他產品,它的有形價值是能夠被利用的。但是比特幣是否具有有形價值是很有爭議的,因為它不能被用在其他方面。比特幣是高度投機的,你看不到它,摸不著它,也不能用來做別的事情。在我心中它一直是有疑問性的。

楊燕青:未來像比特幣這種私營貨幣是否有前景,如果中央銀行介入,發行了法定數字貨幣,比特幣的未來會如何呢?

Jonathan:就像中央銀行發行了紙幣後的私營貨幣一樣,其他的私營貨幣也是一樣的命運。中央銀行會聲明,根據法律規定,中央銀行是數字貨幣的唯一發行者,你有義務使用央行發行的數位貨幣,即法定數位貨幣。其他的所有貨幣都是違法的。

楊燕青:您主辦的峰會中提到其實是允許發行私營貨幣的,如果規定中提到可以發行,那麼是不是私營貨幣就不是違法的?

Jonathan:某樣事物可以被規範化不意味著它就是合法的。只有中央銀行和政府承認了才是合法。今天聊到了一些關於比特幣是否是實際商品的問題,我並不想爭論這個無形電子商品的哲學本質,但是除了一些投機和挖礦概念,比特幣的確沒有實際用途。但是是否合法是由國家來決定的。一個國家決定某一種通過中央銀行發行的貨幣是合法的,那麼其他所有貨幣都是違法的。

我們只能靜待其變,現在還未塵埃落定。要明確一點,過去我們由私營貨幣過渡到央行發行的貨幣時,私營貨幣也不是一夜之間就消失了的,需要時間來過渡。隨著時間過去,中央銀行逐漸發力推行法定貨幣,久而久之,法定貨幣替代了私營貨幣。這就是央行過去的做法,未來也會是類似的做法。

楊燕青:您覺不覺得現在的情形就像不同國家中央銀行之間的競賽,也像是中央銀行與私營發行者之間的競賽?如果國有數字貨幣沒有出現,私營貨幣將會佔據更大比重。您對這場競賽有何看法?

Jonathan:你可以將這看成一場競賽,也可以看作是意識的較量。中央銀行很清楚未來貨幣將會走向數位化。至少一部分人將會擁抱數字貨幣。中央銀行會退一步思考,如果貨幣被數位化,我們中央銀行的角色就是發行數位貨幣,也就是法定數位貨幣的人。但是喚醒了中央銀行必須行動起來的意識,讓他們意識到必須開始學習,需要喚起公眾的意思,提供公眾所期望的安全監管和責任。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開發法定數位貨幣的原因有所不同。發達國家開發法定數位貨幣是出自他們的責任感,一百年來、一百五十年甚至兩百年來的中央銀行發行國家法定貨幣的責任。

至於發展中國家,發展法定數位貨幣的原因有些不同。他們很清楚通過電子化,能夠大大減少貨幣成本,之前我們也聊到這一方面,他們知道通過將貨幣電子化,能夠將更多人納入其中,也很清楚這種便捷安全的數位化轉帳會大大促進經濟發展。我們都知道資訊數位化後帶來的影響。因此,我覺得發展中國家的出發點會有些不同,但會和發達國家的進程幾乎同步,這是我的推測。

楊燕青:您目前用來搭建架構的技術是否包含了分散式帳本技術?

Jonathan:其實架構中是可以加入這項技術的,還完全沒有達到成熟的地步,技術上還並不穩定。中央銀行所做的實驗結論是分散式帳本技術的交易頻率和速度遠未達到貨幣要求的水準。要知道如果未來發行了法定數字貨幣,那麼每秒會發生成百上千次交易,因為會有上億人同時進行交易。你不可能使用一種每秒只能支援8、9次交易的技術,還指望它能支撐貨幣系統。這是技術的最低要求,你的技術必須能夠承擔得起每秒成千上萬次交易,而且能夠支援偏遠地區的交易,能夠通過智慧手機或者非智慧手機進行操作,能夠支援非常簡單的電子卡,並且在所有平臺都能夠通用。我們所做的就是構建滿足以上要求的技術。

楊燕青:如果中央銀行能夠創建出自己的法定數位貨幣,並推動全世界的貨幣系統更上一層樓,而您的夢想是在其中能施展拳腳,您認為我們距離這個夢想還有多遠?

Jonathan:我認為我們說話的同時,夢想正在被實現。中央銀行發行法定數位貨幣的夢想正在實現過程中。這過程不會轟轟烈烈,不會有人跑來跑去的喊著我們要做這件事,這過程是細水長流的,非常安靜平緩。要知道,中央銀行代表著穩定,他們要做的就是維護穩定,維護公眾信任,來實現管理。所以不會出現像《飆風戰警》一樣的橋段,那樣狂風驟雨般的環境。我們知道變革將會發生,並且會極其安靜,到時候我們也只會回頭望向來路,感歎一句我們做到了。這過程會很迅速但很安靜,幾乎沒人注意的到。從我個人經驗和公司經驗來看,我們所期望的變革正在發生,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在發生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