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拉姆·查蘭:企業活下去、活得長、活得好,組織每五年須重塑一次

當今世界, 最富有活力和機會的市場無疑是中國。 過去30餘年裡, 不論是大力推進混改的國有企業, 還是風頭正勁的民營企業, 在全球各大知名的企業榜單, 中國企業的身影越來越多, 全面開花。

新的商業模式和多樣性的管理實踐成就了今天的中國企業。 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入選哈佛大學商學院MBA案例庫, 比如宜信、海爾、萬向;中國企業家也以獨特的管理方法受到國外的認可, 比如張瑞敏、柳傳志、任正非。 “中國式管理”似乎正漸漸浮現出它的模樣。

這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際頂級大師以中國企業為樣本,

提供諮詢建議。 拉姆·查蘭是其中一位, 他被譽為“當代德魯克”、“美國商業的傳奇”、傑克·韋爾奇最為推崇的諮詢大師。 這位大師曾在過去近半個世紀漫長的管理諮詢生涯中, 為通用電氣、福特汽車、杜邦、思科、花旗、諾華製藥等數十家世界五百強企業提供戰略建議。

2017年11月5日, 首屆“拉姆·查蘭管理實踐獎”在北京舉行, 頒發了20個優秀獎, 3個全場大獎則由騰訊、伊利、中信斬獲。 獎項背後的“特約合作夥伴”正是宜信財富。

創業11年, 宜信已成為全球領先的金融科技企業。 2006年, 宜信發明了中國的網貸模式;六年前, 宜信開始了一次重塑——打造中國金融科技第一股宜人貸, 同時打造新的財富管理業務。 對於未來的趨勢, 創始人、CEO唐寧在新物種商業Talk 2017暨哈佛商業評論中國年會上分享了他的觀點。 他相信未來十年, 品質重於數量, 科技、創新將會是企業最重要的增長引擎, 也會成就未來的跨界新金融。 金融人士來自火星, 科技人士來自水星, 要讓這兩群人有效地合作, 就要彼此賦能, 互相理解和學習。

拉姆·查蘭曾提出一個重要的企業發展邏輯, 組織每五年要重塑自己一次。 唐寧認為, 組織的使命是永續的, 需要不斷管理創新, 並以強大的執行力堅定地走下去, 保證把看到未來的東西落地到今天。

在企業蓬勃發展的過程中, 唐寧不斷思考和學習著。

他越來越意識到, 進入經濟結構調整關鍵時期的中國企業應積極借鑒國內外的最佳創業經驗和管理實踐。 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 中國企業亦沉澱了優秀的管理思考和經驗, 找到具有引領作用的企業, 推進管理領域的進步與變革變得迫切, 而支援“拉姆· 查蘭管理實踐獎”落地中國亦是一種學習和分享, 此次大獎評委會由陳春花等十余位國內知名的管理學專家、教授組成。

拉姆·查蘭在此次頒獎儀式上, 分享了他的管理心得與觀察, 以下為演講精編。

管理實踐需要與時俱進

管理是什麼?管理就是實踐。 中國人說實踐出真知, 其實管理就是實踐, 在每一天的實踐過程中你是不是嚴謹?你是不是有非常強的紀律性去堅持?你是不是在這個過程中富有想像力,

與此同時夠靈活, 根據外界的變化不斷調整、引領?這是管理實踐的實質。

管理實踐需要與時俱進, 需要根據時代不斷的自我更新。 我在美國、在印度、在澳大利亞都設立了以我的名字命名的管理獎項。 最初這是我與美國人力資源協會合作, 每年從全美選出一名優勝者, 激勵當地企業家去創新, 鼓勵優秀的管理者分享管理實踐經驗。 每個企業家、每位企業人、每位個人責任重大。 個人與企業自我更新不光改變的是我們自己的一個企業, 對於國家, 乃至全球的經濟、地區的平衡, 都有很重要、很重要的意義。

在這個時代, 每個人都要相信我們的創想是無限的。 我一直認為每個人的潛力也是無限的。 只要你願意不斷地突破自己,這真的是沒有疆界的一個旅程。所以每一個人都要把握這個時代,看自己在這個時代怎麼不斷地突破、創新。

個體解放,要不斷突破與探索

第一點,關於個體的解放和啟動。

我們要對這個時代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現在是不同以往、更加撲面而來的一個全新時代。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資料的時代。

在這個時代,我們每個人都獲得了極大的自我解放。全球72億人,任何一個人在今天只要願意,就能通過互聯網等各種各樣的新技術隨時獲得遍及全球的資訊;只要你想有這樣的創造力,就有機會做出無限的可能。

這是一個自我發展的時代,教育已經不是壁壘,即便你不能進優秀的大學,也能有足夠的機會和資源自我學習,只要你願意,有無數的管道、無數的平臺可以讓你提升自己。

這個時代需要的是什麼?我們能做什麼?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展開想像力,突破自己去探索無限的可能,想想自己可以做點什麼。

時代帶來挑戰,企業要創造變化,引領時代

第二點,關於時代帶給每個企業的挑戰。

在這個數位化的時代,每一個企業都要意識到將來進行數位化技術基礎之上的更新,企業的創新一定要以客戶為中心。

這個時代有個非常突出的特點:開放、透明。競爭已經突破了以往企業之間狹隘的概念,而是生態圈與生態圈的競爭。

這個時代非常開放,很多工具是免費的、可以借用,很多演算法是數位時代的根基。如何借助工具持續地創新,這對每一個企業都是新的挑戰。

這是一個快速變化反覆運算的時代,時代持續地變化、創新,變化的速度、幅度和頻次都遠超以往。技術在變化,業務模式在變化,服務客戶的方式在變化,給客戶創造的體驗和價值在發生變化,甚至客戶自己的喜好和使用習慣、行為模式也在發生變化。過去中國人說一招鮮吃遍天,但是現在必須持續不斷地創新,不斷地自我反覆運算,才有可能在今天活下去,活得長,活得好。

這個時代始於2005年,至少未來20年都會是這樣大的趨勢。每個人都要思考應該有什麼樣的理念,能夠幫我在這個時代更好地適應、引領。其中有一條理念非常關鍵,對每一個人來說又可能非常痛苦,就是你怎麼樣看待變化。你是被動地適應?還是創造變化,引領時代?

我有一本書《求勝於未知》,一個重要的思想就是主動出擊,變中求勝。每一次變化都是一次機會,每一次新的技術會創造一個新時代,每一次新技術的出現、行業的變革都會改變行業的格局。既然創造變化的是人,這個人可以是你,你要有這樣的信念。現在更多的人說要擁抱變化,我認為這還不夠。我希望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都主動創造變化,引領時代。

企業要想基業常青,一定要自我審視,每一天都要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What’s new?看到外界有什麼變化,有什麼新的趨勢,什麼動向;與此同時,你要反思自己在外界發生變化的時候,我做了什麼?我有沒有及時地跟進?我有沒有主動地去創造變化?一個企業要想基業常青,要想持續下去,你的變化不能低於外部變化的速度,你必須要跟上,甚至要引領這種變革。

我們很多人看到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但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夠拓展視野,放眼全球,在全球範圍內尋找那些有可能改變未來的,即使是很小變化的趨勢。在別人洞察或者變成一個大勢所趨之前,你就先捕捉到它,然後思考怎麼創造未來。全球是一個更巨大的市場,能給你很多啟示、很多資源。

總之,我非常期待每一個人在這個變化的時代能夠記住:

第一,對自己有所要求。既然外部變化的速度如此之快,我們每一個人能不能有快速的自我更新?我希望每個人,至少每3-4年都能夠倍增能力,無論是我們的理念、思維,還是能力,都能夠實現翻一番。

第二,每個企業都要有這樣的理念,正確地面對變化,不僅從抗拒變化到理解變化、擁抱變化,更重要的是創造變化,主動出擊。因為改變世界靠人,這個人可以是你。同時,一個企業要不斷地持續創新。

另外,對於中國企業家,我希望能打開視野,放眼全球,有全球的大格局觀。

編輯:魯一

只要你願意不斷地突破自己,這真的是沒有疆界的一個旅程。所以每一個人都要把握這個時代,看自己在這個時代怎麼不斷地突破、創新。

個體解放,要不斷突破與探索

第一點,關於個體的解放和啟動。

我們要對這個時代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現在是不同以往、更加撲面而來的一個全新時代。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資料的時代。

在這個時代,我們每個人都獲得了極大的自我解放。全球72億人,任何一個人在今天只要願意,就能通過互聯網等各種各樣的新技術隨時獲得遍及全球的資訊;只要你想有這樣的創造力,就有機會做出無限的可能。

這是一個自我發展的時代,教育已經不是壁壘,即便你不能進優秀的大學,也能有足夠的機會和資源自我學習,只要你願意,有無數的管道、無數的平臺可以讓你提升自己。

這個時代需要的是什麼?我們能做什麼?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展開想像力,突破自己去探索無限的可能,想想自己可以做點什麼。

時代帶來挑戰,企業要創造變化,引領時代

第二點,關於時代帶給每個企業的挑戰。

在這個數位化的時代,每一個企業都要意識到將來進行數位化技術基礎之上的更新,企業的創新一定要以客戶為中心。

這個時代有個非常突出的特點:開放、透明。競爭已經突破了以往企業之間狹隘的概念,而是生態圈與生態圈的競爭。

這個時代非常開放,很多工具是免費的、可以借用,很多演算法是數位時代的根基。如何借助工具持續地創新,這對每一個企業都是新的挑戰。

這是一個快速變化反覆運算的時代,時代持續地變化、創新,變化的速度、幅度和頻次都遠超以往。技術在變化,業務模式在變化,服務客戶的方式在變化,給客戶創造的體驗和價值在發生變化,甚至客戶自己的喜好和使用習慣、行為模式也在發生變化。過去中國人說一招鮮吃遍天,但是現在必須持續不斷地創新,不斷地自我反覆運算,才有可能在今天活下去,活得長,活得好。

這個時代始於2005年,至少未來20年都會是這樣大的趨勢。每個人都要思考應該有什麼樣的理念,能夠幫我在這個時代更好地適應、引領。其中有一條理念非常關鍵,對每一個人來說又可能非常痛苦,就是你怎麼樣看待變化。你是被動地適應?還是創造變化,引領時代?

我有一本書《求勝於未知》,一個重要的思想就是主動出擊,變中求勝。每一次變化都是一次機會,每一次新的技術會創造一個新時代,每一次新技術的出現、行業的變革都會改變行業的格局。既然創造變化的是人,這個人可以是你,你要有這樣的信念。現在更多的人說要擁抱變化,我認為這還不夠。我希望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都主動創造變化,引領時代。

企業要想基業常青,一定要自我審視,每一天都要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What’s new?看到外界有什麼變化,有什麼新的趨勢,什麼動向;與此同時,你要反思自己在外界發生變化的時候,我做了什麼?我有沒有及時地跟進?我有沒有主動地去創造變化?一個企業要想基業常青,要想持續下去,你的變化不能低於外部變化的速度,你必須要跟上,甚至要引領這種變革。

我們很多人看到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但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夠拓展視野,放眼全球,在全球範圍內尋找那些有可能改變未來的,即使是很小變化的趨勢。在別人洞察或者變成一個大勢所趨之前,你就先捕捉到它,然後思考怎麼創造未來。全球是一個更巨大的市場,能給你很多啟示、很多資源。

總之,我非常期待每一個人在這個變化的時代能夠記住:

第一,對自己有所要求。既然外部變化的速度如此之快,我們每一個人能不能有快速的自我更新?我希望每個人,至少每3-4年都能夠倍增能力,無論是我們的理念、思維,還是能力,都能夠實現翻一番。

第二,每個企業都要有這樣的理念,正確地面對變化,不僅從抗拒變化到理解變化、擁抱變化,更重要的是創造變化,主動出擊。因為改變世界靠人,這個人可以是你。同時,一個企業要不斷地持續創新。

另外,對於中國企業家,我希望能打開視野,放眼全球,有全球的大格局觀。

編輯:魯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