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鄭爽,有本事你像章子怡一樣狠

看了這麼多的國產爛劇和麵癱演技, 對觀眾來說最爽的是什麼?

看影后懟演技渣啊!

最近播出的綜藝節目《演員的誕生》的這一幕, 可以說讓網友非常解氣了。

節目開始, 鄭爽和任嘉倫一起表演了章子怡的成名作《我的父親母親》。 之後, 章子怡也“誇讚”鄭爽說她的演技比自己十九歲時好。 (鄭爽已經26歲了, 而章子怡也說19歲的自己不知道什麼叫演戲, 這究竟是誇讚還是諷刺, 我想大家心裡有數。 )

之後加了一段即興表演, 在鄭爽接連笑場之後, 可以明顯感到她很憤怒了。

鄭爽當時的表現是這樣的:嘟嘴咬嘴唇瞪眼睛, 各種笑場。

之後章子怡確實發飆了。

劉燁說他很滿意, 章子怡問他滿意什麼?還提出說表演沒有信念感, 和劉燁當場開撕。

劉燁先是拍手機, 然後又是拍鞋。

後來, 章子怡竟然把鞋當眾扔了出去。 場面一度無比尷尬。

宋丹丹說:“你看, 她就敢生氣。 ”

劉燁的情商也很高, 反應很快, 以演戲為由, 給彼此找了一個臺階下。

章子怡也就坡下驢,主動擁抱,提出去撿鞋等等。

章子怡沒有像其他評委一樣假意誇讚,而是認真地從演技的角度評價了她。章子怡對得起演員這個職業,真希望有更多的流量小花們能認真鑽研自己的演技。

很多人不喜歡章子怡。

一張臉長得好看已經夠引起敵意,何況它又寫滿了野心和欲望。

先是在芭莎慈善晚宴上一脫驚人,有人說這簡直就是國版千頌伊。

霸氣與不屑,都寫在臉上。

之前的章子怡,可不是這樣。

前半生,她忙著拍戲,拿獎,和富商豪門戀愛。

欲望和野心,簡直是她的代名詞。

為了誰壓軸出場,可以和另一個女明星耗上半個小時。

拍戲的時候也特別愛和自己死磕。

拍《我的父親母親》的時候,穿著好幾條棉褲在雪堆裡打滾,她一天要跑三千多米。

晚上大家在賓館開會,她太累了直接坐在椅子上暈了過去。

為了拍好《臥虎藏龍》,她成了李安口中拿臉撞牆的人。

她在採訪中說,每次拍完戲,除了她之外,都得到了李安的一個擁抱。

她得不到,就覺得自己演得不夠好,心裡很傷心。

成為坎城電影節最年輕評委的那年,她也不過26歲。

站到了名利的頂端,各種質疑也紛至遝來。

就像她接受採訪時自己主動坦白的那樣:

大家不願意去相信事實,不願意相信一個黃毛丫頭拍了兩部戲就成國際影星了。

拍攝《一代宗師》武打戲的時候,她的一個拇指指甲直接被對方削去。

現場沒有包紮條件,她把手在雪堆了插一下繼續打。

她知道,她失去的東西,只能靠演技拿回來。

就像記者曾問她,為什麼有一段時間你不再解釋了?

她回答:

解釋無用,我拿作品說話。

拍攝了三年的《一代宗師》讓她拿獎拿到手軟,拿到大滿貫。

但宮二這個角色帶給章子怡的意義,還不只是一堆的獎項。

就像裡面宮若梅打敗馬三後說的那句:

“話可說清楚了,不是你還的,是我自己拿回來的。”

憑藉這個角色,章子怡也拿回了她曾經的驕傲和榮光。

在採訪裡她表示自己是個三點一線的人,不會特別複雜,做一件事就想做到最好。

就像去年的《羅曼蒂克消亡史》中,章子怡扮演了一個性奴,裡面有不少的激情戲。

但她演起來,層次分明,人物的愛恨情仇拿捏得絲絲入扣。

就連導演也借著電影臺詞讚美她:

“你近看是一個俗氣十三點的女人,可是鏡頭裡,卻又那麼精緻,仿佛這張臉是為電影而生的。”

《太平輪》上映時,她接受採訪,說自己對角色的理解:

于真和佟大為扮演的通訊兵“都像野草一樣”,兩人的關係並非愛情,我們更像彼此的救命稻草,必須彼此緊緊抓住,一起往前走。

她對演戲這件事,始終抱有虔誠和尊重。

也是這一點,是她最後的底氣,最終成全了她,給了她足夠的肆意。

她在採訪時表示:

“有的時候外界賦予的枷鎖太強烈了,會讓人變得很不真實。”

“我還是想過我自己想過的日子,不想偽裝,更不想走別人設定的路。”

“我不知道我該怎麼樣做,我只是隨著自己的真性情而已。”

一個演員,我們看到的應該是她的作品,而不是去深究她的私生活。

她一直是孤傲的,讓一些人覺得有著侵略性和壓迫感。所以有些人不喜歡她,她不符合人們對中國傳統女性柔弱楚楚可憐的心理預設。

相較之下,鄭爽可能一直在螢幕上展現的都是可憐的賣萌的形象,更容易激起一些人的保護欲。其實,從她的角色中,我看到更多的是不自信和猶疑躲閃。

我不想黑任何一個人,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我知道鄭爽不容易,但是我們看電影看電視所付出的時間和金錢就應該這樣白白浪費在瞪眼和咬嘴唇上嗎?

從這件事上,我看到的不止是章子怡的發飆,更是兩個時代的碰撞。一個是影視的黃金時代,有著周迅、章子怡、鞏俐這些出類拔萃的演員,另一個是現在這個流量明星霸屏的時代,有幾個真正稱得上演員?

羡慕前人走進電影院大多能滿意而歸,而現在的我們呢?導演們也不得不啟用流量明星,因為需要保證票房。

“當我們注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注視著我們。”

當我們參與歷史的時候,我們也在改變著歷史。

影視時代的萎靡,我們也不是沒有責任的,我們中有些人會因為喜歡某個流量明星而瘋狂地去買他的電影票。不管電影是否好看,都要賣力地誇讚一番。

這不會讓那些流量明星清醒,只會讓他們自我感覺良好,然後惡性循環。

可悲可恨的哪裡是一個人或者一群人,而是這個時代。演員,在這個時代已經被模糊被扭曲了。

近些年,她為人妻,為人母,臉上那股"只能進、不能退"的倔強和硬氣,已經柔和了不少。

現在,當汪峰再在眾人面前秀恩愛的時候,非議的聲音越來越小。章子怡變成了醒醒媽,優雅、知性。

章子怡受邀參加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她帶著女兒醒醒一同前往,陪其遊玩。她說:“不知道八個半月的小醒醒能記住多少眼前的世界。我們無法留住時光,但希望這些影響能幫她記錄最真實美好的回憶。”

在醒醒面前,章子怡和所有母親一樣,普通、簡單、用心。

曾經叱吒好萊塢,走遍所有紅毯的女神,也有著平凡的夢想,擁有一個平凡而美好幸福的家。

年過三十,身為人母,如今鏡頭下的章子怡少了一分曾經的活潑青澀,卻在眼神中更添平和淡然。

她低下頭,俯視著新生的醒醒,為她緊張,為她歡喜,為她落淚。

她凜然張揚的氣焰,正變為柔腸百結的母性。

她的盔甲與刺,正化為軟肋和水。

她在家裡插花,和孩子一起玩氣球,帶孩子打疫苗……瑣瑣碎碎,溫暖又家常。

我想,這應該是章子怡最接地氣的時候。她不再是國際章。也不再是緋聞女主角。她是一個母親。渾身柔軟,隱隱內含光。

演員,得以立身的只能是作品。我也相信,做了母親後的章子怡,演技會更加出色。

章子怡也就坡下驢,主動擁抱,提出去撿鞋等等。

章子怡沒有像其他評委一樣假意誇讚,而是認真地從演技的角度評價了她。章子怡對得起演員這個職業,真希望有更多的流量小花們能認真鑽研自己的演技。

很多人不喜歡章子怡。

一張臉長得好看已經夠引起敵意,何況它又寫滿了野心和欲望。

先是在芭莎慈善晚宴上一脫驚人,有人說這簡直就是國版千頌伊。

霸氣與不屑,都寫在臉上。

之前的章子怡,可不是這樣。

前半生,她忙著拍戲,拿獎,和富商豪門戀愛。

欲望和野心,簡直是她的代名詞。

為了誰壓軸出場,可以和另一個女明星耗上半個小時。

拍戲的時候也特別愛和自己死磕。

拍《我的父親母親》的時候,穿著好幾條棉褲在雪堆裡打滾,她一天要跑三千多米。

晚上大家在賓館開會,她太累了直接坐在椅子上暈了過去。

為了拍好《臥虎藏龍》,她成了李安口中拿臉撞牆的人。

她在採訪中說,每次拍完戲,除了她之外,都得到了李安的一個擁抱。

她得不到,就覺得自己演得不夠好,心裡很傷心。

成為坎城電影節最年輕評委的那年,她也不過26歲。

站到了名利的頂端,各種質疑也紛至遝來。

就像她接受採訪時自己主動坦白的那樣:

大家不願意去相信事實,不願意相信一個黃毛丫頭拍了兩部戲就成國際影星了。

拍攝《一代宗師》武打戲的時候,她的一個拇指指甲直接被對方削去。

現場沒有包紮條件,她把手在雪堆了插一下繼續打。

她知道,她失去的東西,只能靠演技拿回來。

就像記者曾問她,為什麼有一段時間你不再解釋了?

她回答:

解釋無用,我拿作品說話。

拍攝了三年的《一代宗師》讓她拿獎拿到手軟,拿到大滿貫。

但宮二這個角色帶給章子怡的意義,還不只是一堆的獎項。

就像裡面宮若梅打敗馬三後說的那句:

“話可說清楚了,不是你還的,是我自己拿回來的。”

憑藉這個角色,章子怡也拿回了她曾經的驕傲和榮光。

在採訪裡她表示自己是個三點一線的人,不會特別複雜,做一件事就想做到最好。

就像去年的《羅曼蒂克消亡史》中,章子怡扮演了一個性奴,裡面有不少的激情戲。

但她演起來,層次分明,人物的愛恨情仇拿捏得絲絲入扣。

就連導演也借著電影臺詞讚美她:

“你近看是一個俗氣十三點的女人,可是鏡頭裡,卻又那麼精緻,仿佛這張臉是為電影而生的。”

《太平輪》上映時,她接受採訪,說自己對角色的理解:

于真和佟大為扮演的通訊兵“都像野草一樣”,兩人的關係並非愛情,我們更像彼此的救命稻草,必須彼此緊緊抓住,一起往前走。

她對演戲這件事,始終抱有虔誠和尊重。

也是這一點,是她最後的底氣,最終成全了她,給了她足夠的肆意。

她在採訪時表示:

“有的時候外界賦予的枷鎖太強烈了,會讓人變得很不真實。”

“我還是想過我自己想過的日子,不想偽裝,更不想走別人設定的路。”

“我不知道我該怎麼樣做,我只是隨著自己的真性情而已。”

一個演員,我們看到的應該是她的作品,而不是去深究她的私生活。

她一直是孤傲的,讓一些人覺得有著侵略性和壓迫感。所以有些人不喜歡她,她不符合人們對中國傳統女性柔弱楚楚可憐的心理預設。

相較之下,鄭爽可能一直在螢幕上展現的都是可憐的賣萌的形象,更容易激起一些人的保護欲。其實,從她的角色中,我看到更多的是不自信和猶疑躲閃。

我不想黑任何一個人,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我知道鄭爽不容易,但是我們看電影看電視所付出的時間和金錢就應該這樣白白浪費在瞪眼和咬嘴唇上嗎?

從這件事上,我看到的不止是章子怡的發飆,更是兩個時代的碰撞。一個是影視的黃金時代,有著周迅、章子怡、鞏俐這些出類拔萃的演員,另一個是現在這個流量明星霸屏的時代,有幾個真正稱得上演員?

羡慕前人走進電影院大多能滿意而歸,而現在的我們呢?導演們也不得不啟用流量明星,因為需要保證票房。

“當我們注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注視著我們。”

當我們參與歷史的時候,我們也在改變著歷史。

影視時代的萎靡,我們也不是沒有責任的,我們中有些人會因為喜歡某個流量明星而瘋狂地去買他的電影票。不管電影是否好看,都要賣力地誇讚一番。

這不會讓那些流量明星清醒,只會讓他們自我感覺良好,然後惡性循環。

可悲可恨的哪裡是一個人或者一群人,而是這個時代。演員,在這個時代已經被模糊被扭曲了。

近些年,她為人妻,為人母,臉上那股"只能進、不能退"的倔強和硬氣,已經柔和了不少。

現在,當汪峰再在眾人面前秀恩愛的時候,非議的聲音越來越小。章子怡變成了醒醒媽,優雅、知性。

章子怡受邀參加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她帶著女兒醒醒一同前往,陪其遊玩。她說:“不知道八個半月的小醒醒能記住多少眼前的世界。我們無法留住時光,但希望這些影響能幫她記錄最真實美好的回憶。”

在醒醒面前,章子怡和所有母親一樣,普通、簡單、用心。

曾經叱吒好萊塢,走遍所有紅毯的女神,也有著平凡的夢想,擁有一個平凡而美好幸福的家。

年過三十,身為人母,如今鏡頭下的章子怡少了一分曾經的活潑青澀,卻在眼神中更添平和淡然。

她低下頭,俯視著新生的醒醒,為她緊張,為她歡喜,為她落淚。

她凜然張揚的氣焰,正變為柔腸百結的母性。

她的盔甲與刺,正化為軟肋和水。

她在家裡插花,和孩子一起玩氣球,帶孩子打疫苗……瑣瑣碎碎,溫暖又家常。

我想,這應該是章子怡最接地氣的時候。她不再是國際章。也不再是緋聞女主角。她是一個母親。渾身柔軟,隱隱內含光。

演員,得以立身的只能是作品。我也相信,做了母親後的章子怡,演技會更加出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