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1萬億!這個數字是總理給企業減免的稅費

為給企業減輕負擔, 幫助企業爬坡過坎, 今年國務院繼續實施大規模減稅政策。

本屆政府最大減稅舉措營業稅改增值稅(下稱“營改增”)全面推開後,

減稅規模突破1萬億元。 小微企業減稅政策加碼後, 前三季度減稅規模也突破1200億元。 另外, 今年前三季度, 稅務部門支持科技創新稅收優惠政策減稅超過2200億元, 同比增長約50%, 有力推動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不少企業實實在在收到了減稅紅包。

去年5月1日營改增試點擴至最後四大行業, 營改增全面推開, 消除了營業稅存在的重複徵稅弊端。

稅務總局資料顯示, 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 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累計減稅10639億元, 其中, 2016年5-12月減稅4889億元, 今年1-9月減稅5750億元。

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的小微企業是今年國務院減稅聚焦對象。 今年小型微利企業減半徵稅的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30萬元提高到50萬元, 並延續了增值稅免稅政策。

重慶英耐爾科技有限公司是減半征所得稅標準提高的受益企業之一。 “公司預計今年全年利潤45萬元左右, 按原來的政策我們需繳納企業所得稅11萬元, 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提高後, 為我們減稅7萬元。 ”公司財務人員陳本傑說, 減稅讓他們資金周轉壓力得到了緩解, 目前考慮進一步擴大經營範圍。

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今年前三季度, 支援小微企業發展稅收優惠政策減稅超過1200億元。 其中, 應納稅所得額在30萬元至50萬元間的小微企業戶均減稅達5.9萬元。

廣州市嘉譽美塑膠製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周小文表示, 今年公司首次“入圍”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範圍, 僅1-9月份企業所得稅減稅4.59萬元, 這為公司增加員工數量、提高員工福利待遇提供了資金支持。

讓小微企業活起來、發展好, 稅收優惠政策利好降低了企業稅負, 增添了企業動力, 激發了市場主體創業熱情, 推動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前三季度, 全國新登記企業451萬戶, 同比增長12.5%, 日均新登記企業1.65萬戶。

另外, 稅務總局資料顯示, 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稅率徵收所得稅政策效應明顯, 共為符合條件的企業減免所得稅超過1300億元;促進軟體產業發展增值稅優惠力度持續加大, 為軟體企業減免增值稅超過360億元。

減了哪些稅?

簡並增值稅稅率

財政部與稅務總局發佈通知, 規定自2017年7月1日起, 簡並增值稅稅率結構, 取消13%這一檔增值稅稅率。 納稅人銷售或者進口農產品(含糧食)、自來水、暖氣、石油液化氣等貨物,

稅率為11%。

擴大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的小型微利企業範圍

6月, 兩部門發佈通知, 自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 將小型微利企業的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30萬元提高至50萬元, 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於50萬元(含50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 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 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提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

5月, 三部門發佈通知, 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研發活動中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 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 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 在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間, 再按照實際發生額的75%在稅前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 在上述期間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75%在稅前攤銷。

開展創業投資企業和天使投資個人有關稅收政策試點

兩部門發佈通知, 公司制創業投資企業採取股權投資方式直接投資於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企業滿2年的, 可以按照投資額的70%在股權持有滿2年的當年抵扣該公司制創業投資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當年不足抵扣的, 可以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抵扣。

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除

將2016年底到期的部分稅收優惠政策延長至2019年底

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 將2016年底到期的部分稅收優惠政策延長至2019年底, 包括:對物流企業自有的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減半計征城鎮土地使用稅;對金融機構農戶小額貸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稅, 並將這一優惠政策範圍擴大到所有合法合規經營的小額貸款公司;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退役士兵等重點群體創業就業, 按規定扣減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個人(企業)所得稅等。

降了哪些費?

取消、調整部分政府性基金

3月,財政部發佈通知,自4月1日起取消、調整部分政府性基金。一是取消城市公用事業附加和新型牆體材料專項基金,二是調整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徵收政策,在擴大免征範圍的同時,設置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徵收標準上限。據財稅專家估計,這兩項基金取消後,降費減負的力度應該超過400億元。

清理規範行政事業性收費

自2017年4月1日起,取消或停征41項中央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包括非刑事案件財物價格鑒定費、口岸以外邊防檢查監護費等,將商標註冊收費標準降低50%。

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

自2017年1月1日起,決定失業保險總費率為1.5%的省(區、市),可以將總費率降至1%,降低費率的期限執行至2018年4月30日。全國共有22個省份符合降低失業保險費率的基本條件,如果全部降費,預計將再為企業降低成本約234億元。

全面取消手機國內長途和漫遊費

7月底,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表示,今年9月1日起將全面實施取消手機國內長途和漫遊費。

降低中小企業專線資費

李克強總理在2月22日的國務院常務會上要求“進一步加大網路提速降費力度”。三大運營商積極回應,5月起,中小企業專線資費下調15%—20%。僅下調互聯網專線資費一項預計今年讓利將超過100億元。

城市公用事業附加費被取消

國家電網發佈消息,已徵收50多年的城市公用事業附加費近期被取消,此舉可使我國平均每度電價降低1分1左右。按全國銷售電量計算,可節約全社會用電成本約350億元。

清理規範已脫鉤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涉企收費

民政部發佈通知,負責清理規範2017年4月30日前已脫鉤的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的涉企收費,包括行業協會商會收取以企業為繳費主體的會費、經營服務性收費、行政事業性收費等。

下調商業車險費率浮動係數下限

保監會再次擴大保險公司自主定價權,下調費率浮動係數下限,降低車險費率水準,減輕消費者保費負擔。本次下調後,車險費用最低可至3.8折,部分地區甚至可低至3.4折。

降低行政事業性收費標準

兩部門印發通知,規定自2017年7月1日起,降低電信網碼號資源占用費、公民出入境證件費等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標準。預計共可減輕企業和社會負擔26億元。

暫免徵收銀行業和保險業監管費

6月,財政部和發改委發佈通知,自2017年7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免征銀行業監管費(包括機構監管費和業務監管費)和保險業監管費(包括機構監管費和業務監管費)。每年可減輕企業負擔約84億元。

降低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和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基金徵收標準

財政部發佈通知,將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和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基金的徵收標準統一降低25%。每年可減輕企業負擔約160億元。

取消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

財政部發佈通知,自2017年7月1日起,取消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每年可減輕企業負擔約390億元。

建設工程品質保證金預留比例下調

兩部門對《建設工程品質保證金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自2017年7月1日起,將建設工程品質保證金預留比例由5%降至3%。預計能夠減輕企業負擔2100億左右。

按規定扣減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個人(企業)所得稅等。

降了哪些費?

取消、調整部分政府性基金

3月,財政部發佈通知,自4月1日起取消、調整部分政府性基金。一是取消城市公用事業附加和新型牆體材料專項基金,二是調整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徵收政策,在擴大免征範圍的同時,設置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徵收標準上限。據財稅專家估計,這兩項基金取消後,降費減負的力度應該超過400億元。

清理規範行政事業性收費

自2017年4月1日起,取消或停征41項中央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包括非刑事案件財物價格鑒定費、口岸以外邊防檢查監護費等,將商標註冊收費標準降低50%。

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

自2017年1月1日起,決定失業保險總費率為1.5%的省(區、市),可以將總費率降至1%,降低費率的期限執行至2018年4月30日。全國共有22個省份符合降低失業保險費率的基本條件,如果全部降費,預計將再為企業降低成本約234億元。

全面取消手機國內長途和漫遊費

7月底,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表示,今年9月1日起將全面實施取消手機國內長途和漫遊費。

降低中小企業專線資費

李克強總理在2月22日的國務院常務會上要求“進一步加大網路提速降費力度”。三大運營商積極回應,5月起,中小企業專線資費下調15%—20%。僅下調互聯網專線資費一項預計今年讓利將超過100億元。

城市公用事業附加費被取消

國家電網發佈消息,已徵收50多年的城市公用事業附加費近期被取消,此舉可使我國平均每度電價降低1分1左右。按全國銷售電量計算,可節約全社會用電成本約350億元。

清理規範已脫鉤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涉企收費

民政部發佈通知,負責清理規範2017年4月30日前已脫鉤的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的涉企收費,包括行業協會商會收取以企業為繳費主體的會費、經營服務性收費、行政事業性收費等。

下調商業車險費率浮動係數下限

保監會再次擴大保險公司自主定價權,下調費率浮動係數下限,降低車險費率水準,減輕消費者保費負擔。本次下調後,車險費用最低可至3.8折,部分地區甚至可低至3.4折。

降低行政事業性收費標準

兩部門印發通知,規定自2017年7月1日起,降低電信網碼號資源占用費、公民出入境證件費等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標準。預計共可減輕企業和社會負擔26億元。

暫免徵收銀行業和保險業監管費

6月,財政部和發改委發佈通知,自2017年7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免征銀行業監管費(包括機構監管費和業務監管費)和保險業監管費(包括機構監管費和業務監管費)。每年可減輕企業負擔約84億元。

降低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和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基金徵收標準

財政部發佈通知,將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和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基金的徵收標準統一降低25%。每年可減輕企業負擔約160億元。

取消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

財政部發佈通知,自2017年7月1日起,取消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每年可減輕企業負擔約390億元。

建設工程品質保證金預留比例下調

兩部門對《建設工程品質保證金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自2017年7月1日起,將建設工程品質保證金預留比例由5%降至3%。預計能夠減輕企業負擔2100億左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