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發展看臺|武川縣精品工程踐行文化自信

呼和浩特新聞網11月8日訊 據《呼和浩特日報》報導(通訊員 趙慧萍)近年來, 武川縣在公共文化惠民工作上群眾文化開展得緊鑼密鼓, 風生水起。 在各項工作常態化的基礎上, 自覺提升工作目標, 在發掘當地文化資源的同時, 致力於相容並蓄的文化開展、創作理念, 以打造文化精品工程為出發點, 不斷出現喜人成果。 武川本土作家作品《絕牲》獲得內蒙古自治區和呼和浩特市“五個一”工程獎, 大型抗日爬山調劇碼《青山兒女》更是從誕生起就收穫了觀眾的掌聲和感動, 好評如潮中, 數次獲獎, 並於近日登上北京民族劇院舞臺。

據介紹, 《青山兒女》編劇柳志雄本著“ 要想讓台下的觀眾流一滴淚, 作者本人要流10滴淚”的創作態度在21天完成了劇本創作。 他說:“劇本中有兩個地方讓我深受感動, 一個是八路軍戰士高小川被日本兵抓走後, 為救高小川, 一籌莫展的山丹甚至想到要通過自己獻身換回高小川;另一幕是遊擊隊長烏力罕決定劫獄救出高小川,

在行動前他舉酒暢飲, 還唱了一段豪情滿腔的唱詞:‘一壺烈酒喝下肚, 渾身是膽跨征途, 活著要一腔熱血為民族, 死後是六尺身軀伴厚土。 ’結果在營救過程中, 高小川被成功救出, 烏力罕卻壯烈犧牲。 當時寫到此處, 我忍不住嚎啕大哭!在以後的排練中, 一演到此處, 我都忍不住掉淚, 不忍再看。 ”

《青山兒女》在呼和浩特市首次演出, 就受到了觀眾和同行的好評。 此後, 這部劇在首屆內蒙古戲劇曲藝節上獲得一等獎, 在全區二人臺藝術節上獲得第二名。

武川縣文化館職工、作家胡國棟創作的長篇小說《絕牲》繼2016年獲得呼和浩特市“五個一”工程獎後,

今年又榮膺內蒙古第13屆“五個一”工程獎圖書類獎項。 獲得這樣級別的殊榮, 在武川文化藝術界尚屬首次。

《絕牲》是一部呼籲保護動物的保護生態小說。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初大青山中部, 作品在濃郁的鄉愁中展開, 寫小人物卻引申出大場面、大背景、大課題。 讀完全書讓人不禁扼腕痛惜, 反思人類對大美陰山中的動物、植物暴殄滅絕的惡行, 引導讀者棄絕一切殺牲惡念……

國家一級作家田彬在為其作序時大贊這部小說:“該作品題材新穎獨特, 文學品質純真, 生活視野開闊, 內容扎實豐富, 文法獨具特色, 具有很強的思想和文學穿透力。 ”

業內這樣評價這部書及其作者:“畢竟, 中國歷史重鎮, 帝王之鄉的武川, 她滄桑、神奇、璀璨的歷史,

需要這樣的作家為她激揚文字, 揮灑翰墨。 ”

武川縣文化體育和廣播電影電視局局長張世傑說:“這部作品能在呼和浩特市、自治區兩級‘五個一’工程評選中, 從眾多部優秀圖書作品中脫穎而出實屬不易。 這說明, 基層的文化工作者有能力駕馭大作品, 武川縣有能力打造出文化精品來服務廣大讀者。 ”張世傑告訴記者, 近年來, 武川縣文化體育和廣播電影電視局將電影下鄉、鄉鎮社區廣場舞培訓、文藝輔導、烏蘭牧騎、文化館藝術團下基層演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攝影、書法展覽以及圖書閱覽室開放、流動圖書車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等項工作都落在實處, 並且堅持不懈, 把公共文化的各項工作推向新階段。

《絕牲》和《青山兒女》的脫穎而出及影響力, 顯現出地區文化資源的深厚和可挖掘性, 也通過書籍、劇碼等這些形式將我們的文化自信充分表達、充分體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