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不去幹一把“得到”再多知識有啥用?

導讀:截止今年6月6日當晚8點, 喜馬拉雅FM針對知識付費推出的“付費會員”, 已經招募了221萬名會員。 同時官方公佈, 目前其付費用戶2017年以來, 月均ARPU值超過了90元。

10月10號, 新世相打造的知識付費平臺“新世相讀書會”正式上線。 會員定價一年365元。 新世相創始人在朋友圈裡說, 上線一個小時後便售出了4000多份, 百萬元小目標達成。 據瞭解, 實際銷售額為157萬元。

在各大知識付費平臺享受到風口, 先行者賺的盆滿缽溢的同時, 也引發了人們對這種學習方式的思考與質疑, 知識焦慮的時代, “羅振宇們”真的可以拯救我們嗎?

正文:

已經過去的2016年可以說是知識付費的元年, 得到、值乎、分答等各類知識付費產品開始佔據市場, “內容創業”、“知識付費”成為了互聯網的又一熱詞。 處於經濟知識時代, 用戶特別是白領們開始嘗試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時間來提升自我, 緩解無處不在的競爭壓力和知識焦慮。 可以說, 知識付費的走紅並非偶然。

知識付費的出現主要源於資訊革命所帶來的“知識傳授的去平臺化”, 同時隨著PGC向UGC 的轉向, 氾濫的資訊導致了使用者的的信任危機, 這時候“知識中間商”們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 人們把時間、金錢投入到這些中間商上, 試圖得到技能與知識增長的報酬。 另外一方面, 網上支付的日益便捷也讓更多人願意為經過篩選的優質內容付費。

而這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各家知識付費平臺之間有什麼不同之處, 他們又是如何抓住用戶痛點, 讓用戶心甘情願地掏腰包呢?嘿嘿, 看官莫急, 今天我們就來八一八。

一、 知識付費哪家強

1 喜馬拉雅FM

喜馬拉雅FM是一個集聽書、朗讀、聽課、社交於一體的綜合性平臺,

通過"PGC+UGC+社交"的多維度電臺服務, 已經發展成為中國最大, 功能最齊全的好聲音分享平臺。 目前, 喜馬拉雅FM使用者規模為3.3億, 活躍用戶日均收聽時長為124分鐘, 平均每天有9000萬次播放, 可以說是行業裡的“大哥大”。

有聲書是喜馬拉雅的基礎功能之一, 涵蓋各種類別的圖書, 主要滿足平時喜愛看書, 但又沒時間看文字書, 只能利用空閒間隙聽書的人群。 它的分類精細, 重視用戶聽書體驗, 在有聲中伴有各種背景音樂, 聽書體驗非常好, 這是很多聽書平臺很難比擬的。

主打功能之二就是兒童類和相聲評書類兩個比較火也比較容易引起用戶消費的類別, 很好地抓住30~45歲中年階層用戶的需求。 兒童類會吸引一大批注重孩子培養的父母群體, 相聲評書類則面向人群更廣, 主要以郭德綱、於謙等相聲名人所開專欄為核心, 讓現代人在工作辛苦一天以後有一個放鬆的方式, 吸引更多流量。

至於其付費精品、大咖主播則使平臺上聚合了大量優質的PGC、UGC內容,

在內容分類方面個人提升、人文歷史、商業財經、外語尖貨、上書房(精選書籍音訊)、小課堂、情感心理、有聲讀物等對個人涵養的提高都有所幫助。 同時用戶還可以向明星大咖提問、贊助, 以發展粉絲經濟。

2 得到

得到的自我定位是服務于人群中2%的終身學習者, 為用戶提供最省時間,最高效、最優質的知識服務。截止2017年3月5日,得到用戶總人數為558.4萬人,每天增加2萬,日活躍用戶45萬。

得到主打“高效”,20到30分鐘就可以聽完一本書,對於用戶來說不用消耗太多時間,而這也可以看成是其獨家解讀版電子書優勢的延續,在各路對手都專注KOL(Key Opinion Leader,某些在特定領域擁有影響力的人物)時,得到專注於各種圖書的解讀,找到一棲生存之地。

得到以業內著名人士為主要的知識生產者,具有較大的品牌優勢,強調提供知識的權威性與個人特質。除了一手知識產品本身,也提供對知識內容的加工、濃縮和整合產品,提倡“小而精”。

內容上比起授課,更類似於“專欄+筆記”的形式,具有濃重的作者個人風格,時效性強、啟動速度快,但內容週期長,較難保持用戶長期注意力(目前已經有課程目標和課程體系,未來可能會以此為入口進行拓展)。另外,得到的入駐門檻高,減小了用戶的篩選成本,保證了用戶體驗。

3 千聊

千聊的口號是做“最有用的知識直播社區”,精品內容為明星大咖主講的課程,涵蓋健康、時尚、學習、親子、職場等時下女性比較感興趣的內容,按照時間和價格及主講人的知名度進行推薦。它不僅有APP形式,也以微信公眾號為載體。

相比喜馬拉雅FM,千聊的分類不夠全,每個類別的內容也不夠豐富。且課程多為一次性,時間短,對於想要整體性和系統性學習的用戶可能不太適合。

不過千聊的主打特色是其知識直播功能。直播間採用多種直播形式,包括語音、圖文、視頻。聽眾可以發彈幕進行即時互動,讓主播根據使用者反映進行調整或回答問題。同時以微信群的形式促進學員交流討論並回答疑問,形成一種社群氛圍,增強學習效果。

另外,千聊還設有“個人直播間”功能。無論是組織、企業還是個人都可以創建自己的直播間成為主播,而且提供的直播間服務很完備,課程發佈到宣傳一條龍服務,其中包括課程管理、用戶管理、收益統計、後臺資料分析、課程宣傳,幫助主播更快創建並運營好課程。

這個功能真正回應了它那句口號“人人都是主播”,是很多中小型機構的微課平臺,豐富中長尾內容,使整體產品涵蓋的類型更多。

4 知乎

知乎是社區型知識付費模式,社區氛圍友好理性,連接各行各業的精英。2017年1月12日,知乎宣佈完成D輪1億美元融資,該輪融資完成後估值超過10億美元,邁入獨角獸行列。

知乎的中文付費產品包括知乎Live、值乎及知乎書店。

知乎Live是知乎的核心產品,是即時問答互動產品。答主可以創建一個Live,它會出現在關注者的資訊流中,使用者點擊並支付票價(由答主設定)後,就能進入到溝通群內,可通過語音分享專業有趣的資訊,通過即時互動提高資訊交流效率。截至 2017 年 1 月,知乎共舉辦了 2000 多場 Live,每場的語音平均時長為 75 分鐘,已有超過有 200 萬人次的用戶參與了 Live。

值乎是知乎的另一試驗產品,知乎在原有問答模式下,對一對一諮詢場景的拓展。目前值乎主要為語音回答,可以被所有人付費收聽,並且收聽費由提問者和回答者平分。

知乎為社區型知識付費模式的代表,具體而言有如下特點:

· 在整體的知識領域中具有品牌優勢,以知識社區起步,基本上完成了完整的圍繞知識生產、發佈及付費閉環,擁有大量原生知識 IP 內容資源。

· 擁有完整的知識付費體系。同時,知乎還具有豐富的線下活動經驗及資源,線下拓展潛力強。

· 用戶對知識生產者的篩選過程不僅依託於外在的標籤和用戶回饋,社區內部的評價也是重要因素。

· 社區屬性一定程度上延緩了商業化進程。

· 知識付費內容內容偏向科普和共用,適合知識流覽者及入門者,但在專業化的需求、篩選和搜索上體驗不佳(不過目前已經反覆運算)。

· 知識生產者水準整體較高,但品質參差不齊。

5 分答

分答公司於2016年6月獲2500萬美金A輪投資,由元璟資本、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領投,估值超1億美金,2016年底完成來自騰訊的A+輪投資,累計融資額超過2億人民幣。分答,在行都是它的主要知識產品。早期分答模式為付費語音問答,答主在1分鐘答疑解惑,未付費用戶可以通過支付1元偷聽回答。即利用“馬桶時間”隨時掌握一個知識點。2017年初分答推出了定位在輕課的“分答小講”,20-30分鐘,系統性瞭解某個場景知識點,多個小講構成實用性的知識圖譜。主講一次性交付,永久售賣,互動在單獨的討論群組“小講圈”進行,保證了小講的完整性。三個月時間上線近100個sku,單個小講平均首月收入超過3萬,頭部主講人靠兩個課程收入近40萬。

“分答”自上線後周國平、王思聰、李銀河、章子怡等眾多明星大咖及健康、理財、職場領域等名人答主在分答付費語音平臺回答各類問題。上線僅四十二天,超過1000萬授權使用者,付費使用者超過100萬,交易總金額超過1800萬,複購率達到43%,每日付款筆數超過19萬次。

分答作為知識超市型知識付費模式,具有如下特點:

· 在整體的知識領域中具有一定品牌優勢(果殼),強調以人為核心的知識售賣。

· 相對完整的知識付費體系,與知乎類似,同樣具有豐富的線下活動經驗及資源。

· 知識內容豐富但品質水準不一,在特定領域(如醫學、科學)非常專業。

平臺早期問題普適性不足,碎片化,使得對希望系統學習的使用者缺乏長期吸引力,小講或許能夠改變這一趨勢。

· 知識生產者水準高。在分答誕生初期,一度通過吸引如王思聰的熱門 IP 打開市場,但也部分造成分答早期內容偏向娛樂化的狀況。目前,隨著用戶趨於理性以及小講等新功能的推出,分答的內容在向實用型知識聚攏。

二、知識焦慮時代,知識付費真的有用嗎

在各大知識付費平臺如火如荼的時候,也冒出了不少質疑的聲音。前段時間一篇名叫《羅振宇的騙局》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其中所描述的“眼一睜,立馬抓過手機,打開“得到”,傾聽60秒羅胖教導。刷牙與吃早飯時,打開喜馬拉雅,完成了30分鐘的音訊學習。然後,出門上班。地鐵上,再點開“知乎live”“聽了三個知名答主的經驗分享。中午吃飯與午休時間,又點開了“在行”,抓緊學習了《如何成為寫作高手》。下班路上,打開“得到”,查看訂閱的專欄。吃完飯,上床,打開“直播”,聽了李笑來的《普通人如何實現財富自由》才安心進入夢鄉”估計也是很多人忙碌一天的寫照,但靠著這樣學習我們的能力真的提升了嗎?答案是看個人。

1、內容碎片不等於知識

職業技能、投資決策、審美能力,這些都沒有標準化的答案,但這些都是深深困擾都市白領的三大問題。面對焦慮的大眾,生產商而付費時代的知識大多來自意見領袖由“知”到“識”的總結,其內容品質值得商榷。

絕大多數人是不願意學太複雜的東西,也懶得看書,喜歡簡單易懂的東西。所以,羅胖子、吳曉波們把大部分內容精簡推出,受眾很多。從這個角度來看,管道比生產者更受益,因為他們自己都不生產基礎產品,他們都建立在市場上的基礎材料,然後再加工,這樣相對簡單,也可規模複製化。但是因為不是自己生產,所以很多東西都不嚴謹甚至還很淩亂。對於絕大多數人,看似學習了很多新名詞,新概念,新思維,其實它們只是一堆結論而非邏輯,只有表面事實而沒有深層原理。即使花了錢,也沒有人可以代替我們思考。未經思考,就永遠不是自己的知識,充其量只是資訊,消解不了我們的焦慮。

2、“為我所用”才是正道

要想真正治療你的知識焦慮症,首先得弄清楚什麼才是真正的學習。

什麼才是真正的學習?

第一,學習要有目標定位。

很多人雖然想成為更好的自己,卻不知道更好的自己是什麼。所以,看見別人學什麼就學什麼,今天學這,明天學那,看起來很努力,但實際毫無用處。

沒有目標,一切無從談起。

那如何尋找學習的目標呢?

坐下來,寫出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羅列“這樣的人”所對應的知識領域或技能,再把知識領域或技能細分成主要和次要的知識點,這樣你需要學習的知識體系圖就出來了。

目標明確,方向清晰,你就不會像無頭蒼蠅一樣嗡嗡亂撞。

第二,學習要懂問題驅動。

如果只是單純的接受概念,沒有經過大腦思考,你只能永遠停留在表面,成不了那一領域的專家。

而學會提出問題,不斷給自己找茬,你才會真正的思考所學東西的內涵,才有可能真正“為我所用”。

拒絕思維懶惰,習慣於深度思考,提升自己的認知水準。而至於如何深度思考,每個人都應該嘗試著給出自己的答案。

結尾:

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一分鐘產生的信息量超過古時一千年。

這是一個時間短缺的時代,時間已成為世界上最短缺的資源。

這是一個急於求成的時代,每個人都在努力尋找成功的捷徑。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To be or not to be ,答案在自己。

為用戶提供最省時間,最高效、最優質的知識服務。截止2017年3月5日,得到用戶總人數為558.4萬人,每天增加2萬,日活躍用戶45萬。

得到主打“高效”,20到30分鐘就可以聽完一本書,對於用戶來說不用消耗太多時間,而這也可以看成是其獨家解讀版電子書優勢的延續,在各路對手都專注KOL(Key Opinion Leader,某些在特定領域擁有影響力的人物)時,得到專注於各種圖書的解讀,找到一棲生存之地。

得到以業內著名人士為主要的知識生產者,具有較大的品牌優勢,強調提供知識的權威性與個人特質。除了一手知識產品本身,也提供對知識內容的加工、濃縮和整合產品,提倡“小而精”。

內容上比起授課,更類似於“專欄+筆記”的形式,具有濃重的作者個人風格,時效性強、啟動速度快,但內容週期長,較難保持用戶長期注意力(目前已經有課程目標和課程體系,未來可能會以此為入口進行拓展)。另外,得到的入駐門檻高,減小了用戶的篩選成本,保證了用戶體驗。

3 千聊

千聊的口號是做“最有用的知識直播社區”,精品內容為明星大咖主講的課程,涵蓋健康、時尚、學習、親子、職場等時下女性比較感興趣的內容,按照時間和價格及主講人的知名度進行推薦。它不僅有APP形式,也以微信公眾號為載體。

相比喜馬拉雅FM,千聊的分類不夠全,每個類別的內容也不夠豐富。且課程多為一次性,時間短,對於想要整體性和系統性學習的用戶可能不太適合。

不過千聊的主打特色是其知識直播功能。直播間採用多種直播形式,包括語音、圖文、視頻。聽眾可以發彈幕進行即時互動,讓主播根據使用者反映進行調整或回答問題。同時以微信群的形式促進學員交流討論並回答疑問,形成一種社群氛圍,增強學習效果。

另外,千聊還設有“個人直播間”功能。無論是組織、企業還是個人都可以創建自己的直播間成為主播,而且提供的直播間服務很完備,課程發佈到宣傳一條龍服務,其中包括課程管理、用戶管理、收益統計、後臺資料分析、課程宣傳,幫助主播更快創建並運營好課程。

這個功能真正回應了它那句口號“人人都是主播”,是很多中小型機構的微課平臺,豐富中長尾內容,使整體產品涵蓋的類型更多。

4 知乎

知乎是社區型知識付費模式,社區氛圍友好理性,連接各行各業的精英。2017年1月12日,知乎宣佈完成D輪1億美元融資,該輪融資完成後估值超過10億美元,邁入獨角獸行列。

知乎的中文付費產品包括知乎Live、值乎及知乎書店。

知乎Live是知乎的核心產品,是即時問答互動產品。答主可以創建一個Live,它會出現在關注者的資訊流中,使用者點擊並支付票價(由答主設定)後,就能進入到溝通群內,可通過語音分享專業有趣的資訊,通過即時互動提高資訊交流效率。截至 2017 年 1 月,知乎共舉辦了 2000 多場 Live,每場的語音平均時長為 75 分鐘,已有超過有 200 萬人次的用戶參與了 Live。

值乎是知乎的另一試驗產品,知乎在原有問答模式下,對一對一諮詢場景的拓展。目前值乎主要為語音回答,可以被所有人付費收聽,並且收聽費由提問者和回答者平分。

知乎為社區型知識付費模式的代表,具體而言有如下特點:

· 在整體的知識領域中具有品牌優勢,以知識社區起步,基本上完成了完整的圍繞知識生產、發佈及付費閉環,擁有大量原生知識 IP 內容資源。

· 擁有完整的知識付費體系。同時,知乎還具有豐富的線下活動經驗及資源,線下拓展潛力強。

· 用戶對知識生產者的篩選過程不僅依託於外在的標籤和用戶回饋,社區內部的評價也是重要因素。

· 社區屬性一定程度上延緩了商業化進程。

· 知識付費內容內容偏向科普和共用,適合知識流覽者及入門者,但在專業化的需求、篩選和搜索上體驗不佳(不過目前已經反覆運算)。

· 知識生產者水準整體較高,但品質參差不齊。

5 分答

分答公司於2016年6月獲2500萬美金A輪投資,由元璟資本、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領投,估值超1億美金,2016年底完成來自騰訊的A+輪投資,累計融資額超過2億人民幣。分答,在行都是它的主要知識產品。早期分答模式為付費語音問答,答主在1分鐘答疑解惑,未付費用戶可以通過支付1元偷聽回答。即利用“馬桶時間”隨時掌握一個知識點。2017年初分答推出了定位在輕課的“分答小講”,20-30分鐘,系統性瞭解某個場景知識點,多個小講構成實用性的知識圖譜。主講一次性交付,永久售賣,互動在單獨的討論群組“小講圈”進行,保證了小講的完整性。三個月時間上線近100個sku,單個小講平均首月收入超過3萬,頭部主講人靠兩個課程收入近40萬。

“分答”自上線後周國平、王思聰、李銀河、章子怡等眾多明星大咖及健康、理財、職場領域等名人答主在分答付費語音平臺回答各類問題。上線僅四十二天,超過1000萬授權使用者,付費使用者超過100萬,交易總金額超過1800萬,複購率達到43%,每日付款筆數超過19萬次。

分答作為知識超市型知識付費模式,具有如下特點:

· 在整體的知識領域中具有一定品牌優勢(果殼),強調以人為核心的知識售賣。

· 相對完整的知識付費體系,與知乎類似,同樣具有豐富的線下活動經驗及資源。

· 知識內容豐富但品質水準不一,在特定領域(如醫學、科學)非常專業。

平臺早期問題普適性不足,碎片化,使得對希望系統學習的使用者缺乏長期吸引力,小講或許能夠改變這一趨勢。

· 知識生產者水準高。在分答誕生初期,一度通過吸引如王思聰的熱門 IP 打開市場,但也部分造成分答早期內容偏向娛樂化的狀況。目前,隨著用戶趨於理性以及小講等新功能的推出,分答的內容在向實用型知識聚攏。

二、知識焦慮時代,知識付費真的有用嗎

在各大知識付費平臺如火如荼的時候,也冒出了不少質疑的聲音。前段時間一篇名叫《羅振宇的騙局》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其中所描述的“眼一睜,立馬抓過手機,打開“得到”,傾聽60秒羅胖教導。刷牙與吃早飯時,打開喜馬拉雅,完成了30分鐘的音訊學習。然後,出門上班。地鐵上,再點開“知乎live”“聽了三個知名答主的經驗分享。中午吃飯與午休時間,又點開了“在行”,抓緊學習了《如何成為寫作高手》。下班路上,打開“得到”,查看訂閱的專欄。吃完飯,上床,打開“直播”,聽了李笑來的《普通人如何實現財富自由》才安心進入夢鄉”估計也是很多人忙碌一天的寫照,但靠著這樣學習我們的能力真的提升了嗎?答案是看個人。

1、內容碎片不等於知識

職業技能、投資決策、審美能力,這些都沒有標準化的答案,但這些都是深深困擾都市白領的三大問題。面對焦慮的大眾,生產商而付費時代的知識大多來自意見領袖由“知”到“識”的總結,其內容品質值得商榷。

絕大多數人是不願意學太複雜的東西,也懶得看書,喜歡簡單易懂的東西。所以,羅胖子、吳曉波們把大部分內容精簡推出,受眾很多。從這個角度來看,管道比生產者更受益,因為他們自己都不生產基礎產品,他們都建立在市場上的基礎材料,然後再加工,這樣相對簡單,也可規模複製化。但是因為不是自己生產,所以很多東西都不嚴謹甚至還很淩亂。對於絕大多數人,看似學習了很多新名詞,新概念,新思維,其實它們只是一堆結論而非邏輯,只有表面事實而沒有深層原理。即使花了錢,也沒有人可以代替我們思考。未經思考,就永遠不是自己的知識,充其量只是資訊,消解不了我們的焦慮。

2、“為我所用”才是正道

要想真正治療你的知識焦慮症,首先得弄清楚什麼才是真正的學習。

什麼才是真正的學習?

第一,學習要有目標定位。

很多人雖然想成為更好的自己,卻不知道更好的自己是什麼。所以,看見別人學什麼就學什麼,今天學這,明天學那,看起來很努力,但實際毫無用處。

沒有目標,一切無從談起。

那如何尋找學習的目標呢?

坐下來,寫出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羅列“這樣的人”所對應的知識領域或技能,再把知識領域或技能細分成主要和次要的知識點,這樣你需要學習的知識體系圖就出來了。

目標明確,方向清晰,你就不會像無頭蒼蠅一樣嗡嗡亂撞。

第二,學習要懂問題驅動。

如果只是單純的接受概念,沒有經過大腦思考,你只能永遠停留在表面,成不了那一領域的專家。

而學會提出問題,不斷給自己找茬,你才會真正的思考所學東西的內涵,才有可能真正“為我所用”。

拒絕思維懶惰,習慣於深度思考,提升自己的認知水準。而至於如何深度思考,每個人都應該嘗試著給出自己的答案。

結尾:

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一分鐘產生的信息量超過古時一千年。

這是一個時間短缺的時代,時間已成為世界上最短缺的資源。

這是一個急於求成的時代,每個人都在努力尋找成功的捷徑。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To be or not to be ,答案在自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