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周易文化:一把打開宇宙迷宮之門的金鑰匙

《周易》即《易經》,是傳統經典之一, 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 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 《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 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 作為占卜之用。 《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 統稱《十翼》》, 相傳為孔子所撰。

《易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 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 被譽為"大道之源", 是古代帝王之學, 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 《易經》含蓋萬有, 綱紀群倫, 是漢族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 包羅萬象, 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

然而, 到了今天, 《周易》的處境卻十分尷尬, 生活中不少人都將其視為封建迷信, 認為周易文化無非是占卜算命。 不少人即使去學習周易, 也大多是抱著這種目的和心態去的。 但是, 周易文化真的是迷信嗎?《周易》難道真的只是一本占卜之書?

其實, 《周易》的傳承有三支,

一支是儒家易學, 一支是老子之後的道家易, 最後一支才是術家易。 也就是說易經雖然確實存在著占卜這一支傳承, 但它並不僅僅只是一本關於如何算命的書籍。

孔子在世時非常喜歡研讀《周易》, 甚至到了韋編三絕的地步。 春秋時候, 書籍是記錄在竹簡上的, 而用熟牛皮編連竹簡便稱為“韋編”, 而孔子便是因為太多次翻閱易經, 而導致牛皮帶子多次斷掉。 而因為此, 孔子本人也深得易經之道。 從他提出的“正名”的政治理論和舉一反三的思想, 都可以從易經中得以窺見根源。

老子寫的經典《道德經》, 其中的許多思想也是出自易經。 如“萬物負陰而抱陽, 沖氣以為和”, 這種陰陽相抱的思想在易經中可謂一目了然。 至於“禍兮, 福之所倚;福兮, 禍之所伏”, 這一矛盾的相互轉化思想, 更是和易經更是不謀而合。

到了近代社會, 中西文化開始交匯。 西方著名的科學家萊布尼茨便是受易經的啟發, 發明了二級制, 奠定了電腦系統運行的基礎。 愛因斯坦更是稱道:“西方科學家做出的成績,

有不少被中國古代科學家早就做出來了。 這是什麼原因呢?原因之一是古代科學家自幼學習《周易》, 掌握了一套古代西方科學家們不曾掌握的一把打開宇宙迷宮之門的金鑰匙。 ”

南懷瑾說, 我始終懷疑《易經》的文化是上一個冰河時期留下來的,

不是這一個冰河時期的產物, 因為它的科學、哲學的道理太高明了。 南老這話說的雖然有些誇大, 但是易經中的確有許多古人的智慧值得我們去探尋, 而不可一味認為它就是封建迷信。

玄天大師周易研究30年, 善八字預測, 手相預測, 事業財運, 感情婚戀, 風水調理等, 望結善緣!

點擊文章上作者頭像或者大師聯繫方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