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不可不知的民俗精華:社會生活類諺語100首賞析

(作者:孫常勝)

601、勤能補拙, 儉以養廉。

勤奮能夠彌補先天的不足, 節儉可以培養出廉潔的生活作風。

602、大懶使小懶, 小懶翻白眼。

原意是指兩個人都非常懶惰。

現多批評那些上級單位將工作層層“批發”給下級單位, 下級單位又將工作轉嫁給基層單位的現象。

與諺語“大懶使小懶, 小懶使門檻, 門檻一伸腿, 你懶我也懶”是一個意思。

603、吃得苦中苦, 方知甜上甜。

意思是說人只有吃得千辛萬苦, 才能得到更幸福的生活。

與“吃得苦中苦, 方為人上人”、“吃得苦中苦, 方知樂上樂”意思一致。

604、芝麻開花節節高。

原意是指進入成熟期的芝麻, 每開花一次, 就拔高一節, 接著再開花, 然後再繼續拔高。 現多比喻人的生活好上加好。

與“甘蔗到梢節節甜”意思相近。

605、人家騎馬我騎驢, 後面跟個“步攆”的。

趕不上前面的, 卻超越了後面的, 是甘居中游、滿足現狀的意思。 也指為人處事要知足常樂。

與“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意思一致。

(注:步攆, 邳州方言, 指徒步行走。 )

606、前人栽樹, 後人乘涼。

前輩們栽下的樹木, 要經過幾輩人之後 才能長成參天大樹, 後輩人才能在樹下乘涼, 說明樹木生長需要較長時間。 現多比喻目前從事的工作或事業可能要在較長時間內才能給後人帶來好處。 這句話出自清代翟灝《通俗編•卷一•俚語對句》“今年種竹, 來年吃筍, 前人種樹, 後人乘涼”。

607、清貧常樂, 富有多憂。

窮人雖然沒有多少財富, 但是他們卻擁有很多快樂和幸福;富人雖然擁有很多財富, 但是他們的生活可能過得並不幸福。

與諺語“寧可清貧自樂, 不可濁富多憂”意思相近。

608、只有享不了的福, 沒有受不了的罪。

這句諺語具有很深的佛學哲理。 意思是說人在享受美好快樂生活的時候,

要用一顆反省之心, 謹慎之心, 回報之心, 感恩之心來對待, 以免出現不良後果, 否則, 不僅不能很好地享福, 可能還會給自己帶來災難, 甚至造成生命的縮短, 所以說對待享福是有一定先決條件的。

受罪本身就是磨煉自己, 懲罰自己, 克制自己, 這樣在受罪的同時不由自主、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就修行了自己、歷練了自己, 如果能正確把受罪看成是修行、磨煉, 勇於接受, 那麼決定宿命的道德因素就會增加, 這樣就不會引來災難, 有時受罪還會破除災難。 所以說, 沒有過不去的坎, 也沒有受不了的罪, 而且常常還會出現大難之後必有後福, 因此, 能把受罪看作是享福的人常常會笑到最後,

因禍得福。

609、有福之人不用忙, 無福之人跑斷腸。

有福氣的人即使不用奔波, 福氣也會降臨到他(她)的身上;沒有福氣的人即使再怎樣勞累, 福氣也不會光臨到他(她)的身上的。

610、天上不會掉餡餅。

世上本來就沒有不勞而獲的好事, 就如同天上不會掉餡餅一樣。

這句諺語告誡人們遇到“好事”要仔細甄別, 千萬不要輕易上當受騙。

611、身在福中不知福。

明明生活在幸福之中, 卻並不感到幸福。 形容人對富裕生活的不滿足。

612、一俊遮百醜。

一個人有很多缺點, 但是如果有一個大的優點, 也就遮蓋了他所有的缺點, 使得人們只記住了他的好處或優點, 而不計較他的不足。

613、窮人無災就是福。

家境貧窮的人經不起折騰, 家中無病無災, 就是最大的幸福。

614、細水長流, 吃穿不愁。

615、節約好比燕街泥, 浪費好比河決堤。

勤儉節約就像燕子銜泥壘窩一樣靠一點一滴積累, 才能聚少成多;而鋪張浪費就好比大河決堤一樣迅速, 再好的基礎也轉眼就化為烏有。

616、新三年、舊三年, 補補連連又三年。

老百姓家中做一件新衣服往往要穿好多年, 直到不能再縫補為止。 這句諺語誕生在我國60年代初, 那時我國資源極為匱乏, 人民群眾生活水準較差。

現多比喻過日子要例行節儉。

617、家有萬貫不如日進分文。

意思是說家中有很多財富, 如果不會理財, 只能會坐吃山空, 一點一點減少;而對於那些雖然沒有甚多積蓄卻能天天賺點小錢的人來說, 他們的生活卻充滿了希望。

618、若要富, 雞叫三遍離床鋪;若要窮, 天天睡到日頭紅。

意思是說要想過上好日子,必須經過辛勤勞動才能創造出美好的幸福生活;凡是貪圖安逸、怕吃苦、怕受罪的人,他們的家庭生活一般不會幸福。

619、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報娘恩。

原意是指不成家立業不知道生活的艱難,不生兒育女無法理解做父母養育兒女的艱辛。

比喻要節儉過日子,懂得孝敬父母。

620、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幹。

比喻集體和個人之間的關係是相連的,集體或者家庭好比是一條大河,個人好比多條小河,大河裡的水多了,小河裡的水就不會乾枯。集體或者家庭的經濟實力壯大了,這個集體或家庭中的每個成員也相對富裕,如果集體或家庭經濟實力衰弱,而這個集體的每個成員的生活都會受到影響。

621、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

說起這句諺語,還有一個淒慘的故事呢。

傳說漢朝時期,在下邳城北岠山腳下,住著一戶人家,男的姓趙,人稱趙老漢,一家三口,老伴和兒子趙影,相依為命,過著平平淡淡的日子。趙老漢是個勤快人,一天到晚忙在田間勞作,不僅將幾畝薄地打理得五穀豐登,而且種了半畝菜園子,一年四季既有糧吃也有菜吃,是個難得的“田把式”。趙老漢的老婆賢慧持家,織布紡紗,把小日子料理得井井有條,吃穿不愁。周圍的百姓都羡慕趙老漢家庭幸福,然而趙老漢卻心事重重。原來,兒子趙影年近十八,雖說長得五大三粗,卻出奇地懶,既不幫助爹爹種田管理菜園,也不幫助母親料理家務,一天到晚,無所事事,不是睡到日頭三杆,就是和一幫狐朋狗友胡吃亂喝,不問家事。

不久,趙老漢為兒子娶了個媳婦賈如花。本想讓媳婦管一管這個不爭氣的兒子,哪知這兒媳婦也跟兒子一樣,油瓶倒了也不扶,叼吃憨喝,就是不問家務事。氣得趙老漢夫婦要多傷心有多傷心。這一年秋天,趙老漢和老太婆把兒子、媳婦叫到跟前,苦口婆心地說:“爹娘老了,爹娘養兒能養小,不能養老,你們也老大不小了,俗話說‘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這幾年我們老公倆就是靠勤儉節約才有今天的安穩日子,你們從此以後要‘雞叫三遍離床鋪’,男的耕作,女的織布,這樣才能把日子過下去。”小倆口口頭答應,心裡卻不在乎,還是一天到晚該怎麼玩就怎麼玩,根本就沒把老公倆的話放到心上。

過了兩年,趙老漢夫婦見兒子和媳婦還是橫草不豎,豎草不橫,他們又氣又恨,先後過世了。

趙老漢夫婦去世後,趙影和賈如花吃喝著老公倆留下來的家產,幾畝良田也不耕作,半畝菜園也不種菜,小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過,到了臘月,天越來越冷,夫妻倆連件棉衣都置不起,房子也搖搖欲墜,一場雪雨襲來,房子塌了,趙影和賈如花在饑寒交迫中死去。

後人聽說了這件事,紛紛將這個故事講給年輕人聽,從此“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的故事傳遍了大江南北。

通過這個故事,使人們意識到,只有勤儉持家,幸福生活才能代代相傳,否則,日子會越過越差,甚至窮困潦倒。

622、打盆理盆,打罐理罐。

指雙雙在爭吵過程中,要一碼歸一碼,就這件事解決這件事,不能把所有問題都扯進來。

623、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無論家中有多少人口,都要有一個人來管理家事。現引申為辦事拿主意要依靠核心人物。

與諺語“家有長子,國有大臣”意思一致。

624、馬到崖頭收韁晚,船到江心補漏遲。

不要等到了懸崖邊上再收住馬的韁繩,船到了江心再補漏水的船洞,這時已經晚了。

比喻事情發展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再採取補救措施已經來不及。

625、大江大浪都過去,小河溝裡翻了船。

大的江河湖泊都航行正常,到了小的河溝裡卻翻了船。

比喻粗心大意導致事情辦砸了。

626、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比喻經歷過一次挫折或打擊之後就變得膽小怕事了。

現在引申為一旦受到過傷害見到類似的事情就害怕。

與“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一致。

627、秦檜也有“三個相好”的。

人活一生,大都有幾個相處得比較親近的朋友,即使像秦檜這樣的奸臣,也會有三個能在一起說真話的朋友。

(注:三個相好,是指秦檜的妻子王氏,張俊和萬俟咼,他們合謀,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了民族英雄岳飛。)

628、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這句話出自《論語▪顏淵》“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鄧析子▪轉辭》也說“一言而非,駟馬不能追;一言而急,駟馬不能及。”

意思是說誠信的人說話算數,只要話一說出口,即使是套上四匹馬拉的車也難以追回。

629、人過留名,雁過留聲。

人雖然走了,但是他的所作所為卻給別人留下難以忘懷的記憶,就像大雁飛去,留下了一路的鳴叫聲一樣。

比喻人的一生不能虛度,應該做一些有益於後人的好事,留傳給後代。

630、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

有志向、有理想、做事能成功的人不在年齡大小;沒有志向、沒有理想的人即使年齡再大也是虛度光陰,白活一輩子。

631、吃了不疼撒了疼,算計不到要受窮。

告誡人們居家過日子要勤儉節約,不浪費糧食;同時還提示人們做事要有計劃,不要隨便開支花銷。

632、人越“嬉”越懶,嘴越吃越饞。

人越是貪玩越不想勞動,越是經常吃好東西越貪食。也說“人越習越懶”。

與諺語“人在福中不知福,船在水中不知流”意思相近。

(注:嬉,就是玩的意思。)

633、三年不上門,是親也不親。

親戚朋友之間要相互走動,經常見面,相互拜訪,這樣才能關係融洽,感情真摯。如果親戚、朋友之間長時間不見面,缺乏溝通和聯繫,再親近的親戚、朋友也會感情疏遠,沒有了共同語言,就會形同陌路之人。

634、親戚換箢,鄰居換碗。

親戚或鄰居之間應該經常走動、來往,你送我一碗肉,我送你一碗魚;你給我一箢子米,我給你一鬥面,這樣才能相互聯繫,越走動越親切,否則即使是再親近的親戚、朋友,多年不走動,相互之間的關係也就陌生或疏遠了。

箢,讀音:[yuān],竹篾等編成的盛東西的器具。

635、走滿天下端著碗,光喜勤快不喜懶。

任何地方、任何單位都喜歡多做事少說話、勤快的員工,不喜歡光說話、不做事的懶漢。

636、寒冬臘月,凍死懶漢。

勞動可以抵禦風寒。

與諺語“十冬臘月,凍死懶漢”、“餓死窮鬼,凍死懶漢”意思一致。

637、一分錢難倒英雄漢。

說起這句諺語,還有一個傳說呢。傳說宋太祖趙匡胤是習武之人,由於有勇有謀,年輕時在軍中就被士兵們稱作英雄,但他外出時常常不帶銀兩在身,要麼騙吃溜喝,要麼訛詐百姓。

有一次,趙匡胤一人在外身無分文,天氣炎熱,又饑又渴,來到一個西瓜園前,見一位老漢在田頭賣瓜,趙匡胤想白吃西瓜,打算先吃完再問價,然後就說西瓜價錢太貴,沒打算付錢。於是,趙匡胤一口氣要了十幾個西瓜,吃飽喝足後問老漢:“老頭,你這西瓜多少錢一斤?”老漢伸出一個指頭,趙匡胤以為他會說一筒子錢,心中暗暗高興,剛想訛詐老漢嫌貴,沒想到老漢卻說:“你吃的這堆西瓜我只要一文錢”。這下可把趙匡胤難壞了,天底下沒有比一文錢再少的錢了,即使是一文錢,趙匡胤身上也沒有,原來打算訛詐騙吃的計畫破滅了,趙匡胤徹底被難倒了,老漢見趙匡胤連一文錢也拿不出來,就笑著說:“這位將爺,我就知道你連一文錢都拿不出來,做人要誠實,不能有坑人之心,今天你雖然拿不出一文錢,我老漢也會白送你西瓜吃的,只是以後你再也不能做這種騙吃溜喝的事了。”一席話說得趙匡胤無地自容,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臉上紅一塊,紫一塊,本想發作,可自己身上確實一文錢都拿不出來,怎麼再和別人理論?只好低著頭任老漢數落。

從此,趙匡胤徹底洗心革面,潛心讀書修行,習武健身,誠信處事,再也不做那些騙吃溜喝的事了,最後在陳橋驛站發生兵變,部下給他披上黃袍,推擁他做皇帝。這就是“一分錢難倒英雄好漢”的來歷。

現多引申為一個很有本事的人,卻被一個小問題難倒。

638、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話說古時候邳州有個趙員外,他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青山,長得聰明伶俐,小兒子叫紅山,長得憨厚質樸。趙員外手下有兩片山崗,山上長滿了樹木,一生靠燒木炭為生。

這一年秋天,趙員外感覺自己快不久于人世,就將兩個兒子叫到了跟前,把東山崗分給了青山,把西山崗分給了紅山,然後就撒手歸西了。父親去世後,弟兄倆人各自成家,做起了父親留下的祖傳手藝燒木炭的營生。由於西山崗樹木茂盛,能燒出很好的木炭,加上紅山人很勤快,因此小日子過得很富足。但是紅山只知道採伐木材,不知道如何保護山林,五年之後,樹木便被他採光了。西山崗變成了禿山崗,紅山於是在山崗上種起了莊稼,不料一場暴雨將他的莊稼全部沖走,紅山沒有了生活來源,便投靠哥哥青山。當他來到哥哥的東山崗卻發現,哥哥的生活過得十分富有,一打聽原來哥哥是這樣經營的:東山崗原來樹木稀少,青山便將能燒炭的木材砍伐,燒炭維持家庭生活,在砍伐後的半山坡重新種下小樹苗,他在山坡下開荒種田,飼養牛羊,前幾年的生活雖然很拮据,但是等過了五年之後,崗上樹木全部變成了成片林,崗下莊稼連成了片,飼養的牛羊也成了群,暴雨襲來,由於山上有防護林,所以山下的莊稼一點也沒有損失。紅山見哥哥的東山崗山青水秀,便非常奇怪地問哥哥其中的緣因,青山深有感悟地告訴了紅山:“你靠山吃山,只知道索取,不知道投入,當然只會坐吃山空嘍。”紅山聽後,若有所思。決心學習哥哥的經營之道,重新在西山崗上栽樹造林,重操舊業。後來,人們稱讚青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現多指做事要有長遠規劃,不要因眼前利益而丟掉傳統的東西,只要留著,將來就有希望。

639、臺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

原意是指在舞臺上表演哪怕只有三分鐘的時間,但為了這臺上三分鐘,可能要需要付出十年的努力才能成功。

比喻只有刻苦努力,才能獲得成功。

640、莊戶老頭不識貨,上來先撿大的摸。

諷刺人的眼界不開闊,不論什麼東西,都認為個頭大的就是好東西。

與“識貨不識貨,先撿大的摸”、“賺錢不賺錢,先賺個肚兒圓”意思差不多。

641、莊戶老頭生得怪,越貴越不賣。

由於廣大農民朋友對商品價格資訊把握不准,越是價格上漲,越有惜售心理,惟恐出售之後價格還會上漲,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其實這種惜售心理往往會給廣大農民朋友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只有抓住商機,該出手時就出手,才能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642、要想人前嫌貴,必得人後受罪。

一個人要想在別人面前炫耀自己的財富或優越的生活,那麼他(她)一定得在背後付出艱辛的勞動,才能實現這一願望。

643、幹活不隨東,累死也無功。

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不要自作主張,一切都要聽東家的安排,按照東家的意思和設想去做,這樣才能會令東家滿意。否則,哪怕你做得再多,做得再好也是沒用的。

俗稱“出力不討好”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也可以理解為做事要找准目標,不能盲目瞎幹。

(注:東,指東家,古時候長工對雇傭自己的人的一種稱呼。現多指老闆、主人的意思。)

644、為聽拉魂腔,錯抱枕頭去南莊。

“拉魂腔”,也叫肘鼓子,俗稱柳琴戲,是流傳于蘇魯豫皖交界區域的一種地方戲曲,主要曲目有《孟姜女哭長城》、《喝面葉》、《王三姐住寒窯》等。由於邳州人喜歡聽拉魂腔,因為聽拉魂腔入迷鬧出的故事數不勝數。這句諺語其實就是一個與“拉魂腔”有關的故事。

話說艾山腳下半店村有位大嫂叫蓮花,打小為閨女時就喜歡聽“拉魂腔”,莊上只要有來唱戲的,她就是不吃飯也要去聽戲,因為愛聽戲,不知被父母罵過多少次,但蓮花就是改不了這個習慣。轉眼到了出嫁的年齡,蓮花嫁到了連防街,不到一年便生了胖小子。

這年夏天的一個傍晚,鄰村澗溝莊來個戲班子,唱的是“拉魂腔”《喝面葉》,蓮花聽說後,胡亂扒拉了幾口飯,從床上抱起兒子,便上澗溝莊走去,由於走得急,也沒仔細看看孩子,趕到戲場,找了個麥瓤垛,坐下想哄哄孩子,一看懷裡抱的是個枕頭,原來,蓮花光想著聽戲,到床上錯把枕頭當兒子抱來了。聽戲的人聽說這事後個個都笑得前仰後合。

從此,“為聽拉魂腔,錯抱枕頭去南莊”的故事便在邳州四鄰八鄉流傳開了。

“為聽拉魂腔,摸黑十裡不算枉”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645、刀子嘴豆腐心。

比喻人說話特別尖利、刻薄,像刀子一樣鋒利,但是心眼卻特別善良,寬厚仁慈。

646、嘛過這個村,沒有這個店。

不要錯過機會的意思。與“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意思一致。

647、提著褲子罵光腚。

意思是說大家都光著身子,你還剛剛提起來褲子,就指責別人不雅。

與成語“五十步笑百步”意思差不多。

648、寧舍一頓飯,也要把“竹馬”看。

邳州跑竹馬,俗稱“竹馬舞”、“竹馬會”。表演者腰上系掛著“竹馬”、或“麒麟”,手摯馬頭、麒麟頭,身穿古戲服,著彩妝,扮演歷史人物,表演出各種跑馬陣勢,是邳州傳統民間舞蹈,這種民間舞蹈,已經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原邳州灘上鄉文化站站長屈紹金被評為邳州跑竹馬專案傳承人。

這句諺語是說邳州人喜愛看“跑竹馬”這種舞蹈的意思。

與諺語“寧舍一頓飯,不舍二人轉”是一個道理。

650、屋搭山,地鄰邊。

房屋與房屋緊挨著一道山牆,土地與土地連著地邊。

比喻兩家或兩地之間關係非常近,關係密切的意思。

(插圖17、過的橋比走的路多)

651、不經廚子手,爛醬氣。

原意是說沒有經過廚師做的菜,味道就不太好吃。現多引申為沒有經過專業人士操辦的事情,難免會有缺陷或不足。

與諺語“不經廚師手,難得五味香”意思一致。

652、飽暖思淫欲,饑寒起盜心。

日子過得好,生活富足安逸,就容易起淫念之心;家境貧寒,饑腸轆轆,衣不遮體,饑寒交迫,很容易讓人升起盜竊的心思。

653、遠水難解近渴,遠親不如近鄰。

原意指遠處的水不能立即解決口渴的問題,遠道的親戚不如鄰居那樣能及時幫忙。

現多引申為慢的辦法救不了燃眉之急,還是眼前的辦法有用。

654、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此語出自明代施耐庵的《水滸全傳》第三十七回:“宋江聽罷,扯定兩個公人說道:‘卻是苦也!正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意思是說幸運的事情不會連續來到,而不好的事情卻會接二連三地到來。

655、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

指人的事業,十分之三是上天註定的,七分是要靠自己努力得來的,同時也告誡人們做任何事情,首先要尊重事物的客觀規律和現實條件,最大限度地發揮主觀能動性,沒有條件要創造條件,改變當前不利因素,抓住事物發展的基本要素,使事物向我們希望的方向發展,最終走向成功。

656、大意失荊州。

荊州(在湖北省)是三國時期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交會點上的一座城市。赤壁之戰後,曹操失敗而歸,劉備從東吳國主孫權手中借走了荊州,並無歸還之意,因此吳國一直對此耿耿於懷。蜀國丞相諸葛亮啟用關羽據守荊州,可以理解為劉備已將蜀國的半壁江山都託付給了關羽。孫權為聯合劉備抗擊曹操,把自己的妹妹孫尚香嫁給劉備,後欲娶關羽的女兒做兒媳,這本是巧妙的政治聯姻,此時關羽本應以大局為重,權衡利弊,即使不同意與孫權做親家,也應該婉言回絕。可是關羽缺乏遠見卓識,不僅當面辱駡了東吳來使,更說出“吾虎女豈配犬子”這樣的氣話,如此行為,使關羽與東吳的關係自然水火不相容。然而關羽又在下屬面前,驕橫無比,導致其下屬表面上聽從關羽的指令,而實際卻對他恨之入骨。後來,關羽出兵攻打曹操,孫權趁虛而入,襲擊了荊州,導致荊州失陷。這就是“大意失荊州”的故事。

現在多比喻因為疏忽大意而導致失敗,造成重大損失。

657、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

議論別人和被別人議論都是一件極其平常的事,對於別人對自己的議論要抱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對待,千萬不要過分計較,度量要大;聽了別人在背後的議論自己也不要生氣,想想自己不也是經常在背後議論別人嗎?

658、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原意是指一個畫家畫龍畫虎畫得再像,也很難以畫出它們的骨頭構架,對一個人的瞭解再詳細也很難知道他的心理想什麼。

這句諺語告誡人們,不管做什麼事,都不要被其表面現象所迷惑,在相信對方的同時,也要防備對方一手,以防吃虧上當。

659、舉手不打無娘子,開口不罵賠禮人。

原意是指不要毆打沒有娘的孩子,不要謾駡正在向你賠禮道歉的人。

現多引申為為人處事要心地善良,待人接物要寬厚仁慈。

660、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天氣長時間乾旱,田地裡的莊稼要乾枯了,這時正巧下了一場大雨,正是及時雨,是莊稼人天大的喜事,此謂第一喜。

獨自外出,舉目無親,無依無靠,忽然見到老鄉或老朋友真是喜從天降,既高興又激動,此謂第二喜。

經過多方磨難,終於找到意中人,有幸結為良緣,這是人生的第三喜。

經過十年寒窗苦讀,坐了十年冷板凳,終於有一天考取了功名,在皇榜上發現了自己的姓名,這是何等的驚喜?這是四喜。

綜上所述,這四句諺語稱之為人生“四大喜事”。

661、少年喪母,中年喪妻,老年喪子。

少年的時候,母親去世,沒娘的孩子像根草,任人踐踏,受曆千般苦難。

中年的時候,妻子去世,留下孩子無人照料,既當爹,又當娘,苦不堪言。

老年時本來指望兒子養老,沒想到兒子突然離世,意外身亡,撇下一對孤苦伶仃的老年人無人照料,生不如死。

這是人世間最不幸的“三大難事 ”。

662、皇帝愛長子,百姓疼小兒。

皇帝喜歡長子,是需要把他當作接班人培養,他的江山需要長子來繼承。而平民百姓沒有多大的家業也需要兒子來繼承,很自然喜歡把小兒子帶在身邊寵愛玩耍。

663、讓他三尺又何妨。

這是一個真實的典故。話說安徽桐城有一條六尺巷,據桐城縣誌記載,清康熙年間,禮部尚書張英在朝為官,他的家人居住在桐城縣城,有一年家中建房和鄰居吳某因為宅基地地界發生糾紛,張英的家人連夜修書一封,請張英為家裡撐腰,張英經過慎重思考之後回信道:“千里傳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見信後,主動將牆基讓了三尺。吳氏深為感動,也主動將自家的宅基地院牆退讓了三尺,從此,兩家之間就出現一個六尺的巷道。消息傳遍大江南北,許多百姓深為感動,經常拿這句諺語來教育子孫後代,後人也把這個巷道叫做六尺巷,現在這個“六尺巷 ”已成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這句諺語的意思是說退一步海闊天空。

664、親戚不交財,交財斷往來。

親戚朋友之間最好不要有經濟或金錢上的交往,否則,雙方會因為糾扯不清的錢財關係而疏遠了親情、友情、和朋友之間的感情。

665、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

老年人本身就閱歷豐富,再經常閱讀《三國演義》這樣素有計謀的書,很容易勾心鬥角,不利於靜養,更不利於身體健康。少年氣盛,如果經常閱讀《水滸傳》,就會過早地染上其中的蠻橫、衝撞、無理、打打殺殺等劣習,不利於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

666、有錢不買半年閑。

667、吃不窮,穿不窮,不會算計一生窮。

居家過日子,不怕吃飯,不怕穿衣,就怕不會理財,消費無計畫。

668、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

一個和尚沒有選擇,只能自己挑水吃;兩個和尚為了互相不吃虧,平分勞動,就只能抬水吃;三個和尚就不好分配了,一人挑,肯定不幹,兩人抬,旁邊還有一個沒事可幹的,讓他閑著?大家會覺得不公平,所以三個和尚只能沒水吃。

當然,要改變這種現象,就要健全分配機制,在充分民主監督的制度下,三個人一起打水吃,肯定比兩個人更有勁。

669、得勢的狸貓歡如虎,去勢的鳳凰不如雞。

原意是指貓咪雖然弱小,但是如果得勢,就會像老虎一樣兇猛。鳳凰如果落錯了地方,可能它的處境連雞都不如。

現多引申為現實生活中一些人一旦有權有勢,就會上躥下跳,歡欣鼓舞;如果失去了權勢,其下場還是可悲的,處境會無比痛苦。

與“虎落平原被犬欺”意思一致。

670、“看二行”不嫌局大。

意思是說看熱鬧的人一邊圍觀一邊煽風點火,惟恐事情鬧得不大。

(注:看二行(音xing),邳州方言,看熱鬧。)

671、三句話不離本行

從前,在邳州距山腳下,有個大王莊,莊裡住著幾十戶人家,莊上有四個能說會道的人,他們一個是廚師、一個是裁縫、一個是車把式、一個是使船的。誰家有個矛盾或糾紛,都請他們前去說事。

這一天,村裡王大錘弟兄倆分家,由於人多口雜,分了三天也沒有分清,於是,請四人前往說事。四個人覺得這事複雜,就在廚師家裡開了個“碰頭會”。

廚師先說;“依我看,不如快刀斬亂麻,別鍋碗瓢勺分不清!”

裁縫接著說:“我們辦事不能太偏,要讓針過的去,線也過的去才行。”

趕車的接過話茬說:“嗨,以前咱也不是沒有處理過這種事,前有車,後有轍,別出格就行。”

使船的聽了不耐煩地說:“咱別在這裡磨嘰了,依我看,到了他家再見風使舵吧。”

廚師的媳婦聽了,撲哧一聲笑出了聲:“我說你們真是三句話不離本行,真是賣什麼吆喝什麼啊!”

她的話剛一落地,大夥兒全都樂了,原來,廚師的老婆是個做小買賣的。

從此,“三句話不離本行”就流傳開了。這句諺語的意思是說,什麼人隨便說上幾句話,都可能與自己的職業有關係。

672、人靠衣裳馬靠鞍,母豬搽粉賽天仙。

一個人穿什麼樣的衣服就能體現出他的個人品位及內涵;一匹馬配上什麼樣的馬鞍騎乘的感覺就會大不一樣。即使是醜陋的母豬只要給它打扮打扮,也會像仙女一樣漂亮。

現多引申為包裝一個人或者一個企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與諺語“人靠衣裝馬靠鞍,狗配鈴鐺跑的歡”、“人要衣裝,佛要金裝”意思一致。

673、男要俏,一身皂;女要俏,三分孝。

男子漢要帥美最好穿一身黑色的服裝才能顯得其莊重典雅;女孩子要嬌俏豔麗最好穿戴一些素白色的衣裳,才能顯得楚楚動人。

674、有錢能使鬼推磨。

這句諺語的意思是說,錢多了什麼事都可能辦到,形容金錢萬能。說起這句諺語的來歷,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眾所周知,造紙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發明人是東漢人蔡倫。起初,蔡倫造出的紙張堆積如山,可是由於人們不瞭解紙張的用途,因此長期無人問津。頭腦敏捷的蔡倫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了一條妙計:事先蔡倫和母親商議好,先放出風去,就說蔡倫暴病而死,死後將蔡倫頭朝南腳朝北放在堂屋中間,臉上蓋著蒙臉紙,然後將家中的紙張鉸成錢狀,天天燒紙,還得暗地裡給蔡倫餵飯,燒到七天后,通知親朋好友前來弔孝,到時他再復活,復活後他自有一套理論告訴大家,到那時他的紙張就不愁賣不出去了。為了能將紙張銷售出去,母親只好按照蔡倫的計謀行事。

就這樣,母親按照蔡倫說的,天天為蔡倫燒紙,還暗地裡給兒子餵飯,到了第七天,正當親朋好友到齊後準備送殯時,蔡倫卻復活了。大家吃驚地問蔡倫:“你死了七天,為什麼能夠復活呢?”蔡倫看了看親朋好友,又瞅了瞅母親為他燒的紙灰,非常認真地說:“真是有錢能使鬼推磨啊!我死後,多虧了母親為我燒紙送錢。”說著,指了指地上一盆紙灰說:“我到了陰間,鬼卒將我帶到十八層地獄,安排我做推磨鬼,我的母親在我死後,天天給我燒紙,到了陰間就是金錢,我拿著母親送給我的錢,偷偷塞給一個小鬼,讓他替我推磨,然後,我又用金錢去打點各級鬼官,直到買通判官和閻王爺。他們一查我的陽壽,才發現有鬼把我抓錯了,所以才將我放了回來,我才有機會復活,真是有錢能使鬼推磨啊!”

676、多問路,少走路。

經常問路的人就不會多走冤枉路。

677、門裡出身,不會也通三分。

生長在有手藝(如傳統的鐵匠、木匠、泥瓦匠等)的家庭裡,即使做出的工藝活不是很專業,卻也很像樣子。

678、不下水,一輩子不會游泳;不揚帆,一輩子不會撐船。

做任何事情都要親自去嘗試,如果不願意去實踐,是永遠學不到真本領的。也指光有理論沒有實踐達不到最佳效果。

與“說一千,道一萬,不如親自幹一干”意思相近。

679、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謅。

把唐詩三百首熟讀背誦,即使不會作詩也能胡謅幾句。

現多引申為熟能生巧的道理。

680、近水樓臺先得月。

這句話原出於宋朝俞文豹《清夜錄》:“範文正公錢唐,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麟不見錄,乃獻詩雲:‘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公即薦之。”

原意是指靠近樓臺的地方最先能得到月光的照射。

現多引申為由於靠得近而獲得優先的機會。

681、南京到北京,買的沒有賣的精。

大江南北,全國各地,買東西的顧客都沒有商家精明。

682、吃過黃連苦,才知蜜餞甜。

意思是說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知道幸福的滋味。

683、三個女人一台戲。

三個女人在一起就十分熱鬧,像唱戲一樣精彩。

684、一口吃不成大胖子。

指心急辦不成大事。也指欲速則不達。

685、清官難斷家務事。

這句諺語出明朝馮夢龍的《喻世明言》第十卷:“常言道清官難斷家務事,我如今管你母子一生衣食充足,你也休做十分大望。”

意思是說,再公正、清廉的官員也很難理清家庭糾紛。

686、人多亂,龍多旱,老婆多了吃不上飯。

指互相推諉扯皮,最後大家都沒有好下場。

與諺語“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是一個意思。

687、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有比較才能知道自己的位置。

688、酒香不怕巷子深。

原意指好酒的香味哪怕巷子再深也能聞到。

現多指形容好的東西總會被發現,不會被埋沒。

與“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意思相近。

689、豬不替羊死。

原意是指逢年過節的時候,主人家既想吃豬肉(殺豬),還要吃羊肉(殺羊),豬和羊都逃脫不了死亡的厄運,誰也代替不了誰。

現可以理解為當兩個人同時落難的時候,雙方相互詆毀,相互揭發,最終的下場是一致的,誰也難逃死亡的厄運。

690、省了鹽,瞎了醬。

為了節省少部分開支,結果受了更大的損失。

691、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

指沒有一定的本領就不要逞能。

與諺語“沒有那麼多頭髮,就別窩那卷”意思相近。

692、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世間的人為了追求金錢連性命都能搭上,鳥兒為了吃到食物有時會不顧一切,最後可能也會喪失生命。

693、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形容性情相同的人聚在一起有共同語言,而沒有共同語言的人即使聚在一起也沒有話可說。

694、多一碟子淌一碗

比喻占一點小便宜可能會帶來更大的損失。

695、陽光是個寶,越曬人越好。

經常曬曬太陽,不僅可以補充維生素,鈣、磷等物質,而且還可以延緩人的衰老。

“太陽是個寶,常曬身體好”也是這個意思。

696、貴人不穿棉,凍死怨天寒。

所謂的有錢人、“貴人”為了亮俏,冬天不穿棉衣,卻抱怨天氣寒冷。

697、常在花間走,活到九十九。

經常到大自然中走一走,尤其到開花較多的環境中鍛煉,人是可以健康長壽的。

據科研人員研究發現,從事園林工作的人往往很少得癌症,而且平均壽命比一般人長。這是因為花卉除了能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帶給人們更多的快樂之外,或濃或淡的花香還是一劑保健良藥,使人怡情、醒腦、安神和祛病。如水仙花含丁香油酚、苯甲醛、栓皮醇等揮發油,常聞可祛風除熱;芍藥花含芍藥甙等,其氣味有助於平抑肝陽,緩和肝陽上亢所致的頭痛、眩暈等症;杜鵑花含花色甙、黃醇酮類,是緩解老年支氣管炎的天然“保健品”;茉莉花芳香化濁,有助開竅,其氣味能減輕頭暈、目眩、頭痛、鼻塞等症;菊花含有龍腦等揮發性香物,對頭痛、頭暈者有益……

698、擒龍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意思是說,做事要遵守客觀規律,做事要實事求是。

與諺語“撲魚要下水,伐木要入林”意思一致。

699、家雞打得團團轉轉,野雞不打漫天飛。

意思是說,是自己親生的孩子,哪怕再吵、再鬧、再打,孩子都不會輕易離開家庭;而不是自己親生的孩子,作為家長則不敢過分指責。

700、天下的弓都是彎的,天下的理都是直的。

比喻所有正確的道理都是客觀事物規律的反映,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它沒有私心、感情作用,從來都是不偏不倚的。

天天睡到日頭紅。

意思是說要想過上好日子,必須經過辛勤勞動才能創造出美好的幸福生活;凡是貪圖安逸、怕吃苦、怕受罪的人,他們的家庭生活一般不會幸福。

619、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報娘恩。

原意是指不成家立業不知道生活的艱難,不生兒育女無法理解做父母養育兒女的艱辛。

比喻要節儉過日子,懂得孝敬父母。

620、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幹。

比喻集體和個人之間的關係是相連的,集體或者家庭好比是一條大河,個人好比多條小河,大河裡的水多了,小河裡的水就不會乾枯。集體或者家庭的經濟實力壯大了,這個集體或家庭中的每個成員也相對富裕,如果集體或家庭經濟實力衰弱,而這個集體的每個成員的生活都會受到影響。

621、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

說起這句諺語,還有一個淒慘的故事呢。

傳說漢朝時期,在下邳城北岠山腳下,住著一戶人家,男的姓趙,人稱趙老漢,一家三口,老伴和兒子趙影,相依為命,過著平平淡淡的日子。趙老漢是個勤快人,一天到晚忙在田間勞作,不僅將幾畝薄地打理得五穀豐登,而且種了半畝菜園子,一年四季既有糧吃也有菜吃,是個難得的“田把式”。趙老漢的老婆賢慧持家,織布紡紗,把小日子料理得井井有條,吃穿不愁。周圍的百姓都羡慕趙老漢家庭幸福,然而趙老漢卻心事重重。原來,兒子趙影年近十八,雖說長得五大三粗,卻出奇地懶,既不幫助爹爹種田管理菜園,也不幫助母親料理家務,一天到晚,無所事事,不是睡到日頭三杆,就是和一幫狐朋狗友胡吃亂喝,不問家事。

不久,趙老漢為兒子娶了個媳婦賈如花。本想讓媳婦管一管這個不爭氣的兒子,哪知這兒媳婦也跟兒子一樣,油瓶倒了也不扶,叼吃憨喝,就是不問家務事。氣得趙老漢夫婦要多傷心有多傷心。這一年秋天,趙老漢和老太婆把兒子、媳婦叫到跟前,苦口婆心地說:“爹娘老了,爹娘養兒能養小,不能養老,你們也老大不小了,俗話說‘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這幾年我們老公倆就是靠勤儉節約才有今天的安穩日子,你們從此以後要‘雞叫三遍離床鋪’,男的耕作,女的織布,這樣才能把日子過下去。”小倆口口頭答應,心裡卻不在乎,還是一天到晚該怎麼玩就怎麼玩,根本就沒把老公倆的話放到心上。

過了兩年,趙老漢夫婦見兒子和媳婦還是橫草不豎,豎草不橫,他們又氣又恨,先後過世了。

趙老漢夫婦去世後,趙影和賈如花吃喝著老公倆留下來的家產,幾畝良田也不耕作,半畝菜園也不種菜,小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過,到了臘月,天越來越冷,夫妻倆連件棉衣都置不起,房子也搖搖欲墜,一場雪雨襲來,房子塌了,趙影和賈如花在饑寒交迫中死去。

後人聽說了這件事,紛紛將這個故事講給年輕人聽,從此“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的故事傳遍了大江南北。

通過這個故事,使人們意識到,只有勤儉持家,幸福生活才能代代相傳,否則,日子會越過越差,甚至窮困潦倒。

622、打盆理盆,打罐理罐。

指雙雙在爭吵過程中,要一碼歸一碼,就這件事解決這件事,不能把所有問題都扯進來。

623、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無論家中有多少人口,都要有一個人來管理家事。現引申為辦事拿主意要依靠核心人物。

與諺語“家有長子,國有大臣”意思一致。

624、馬到崖頭收韁晚,船到江心補漏遲。

不要等到了懸崖邊上再收住馬的韁繩,船到了江心再補漏水的船洞,這時已經晚了。

比喻事情發展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再採取補救措施已經來不及。

625、大江大浪都過去,小河溝裡翻了船。

大的江河湖泊都航行正常,到了小的河溝裡卻翻了船。

比喻粗心大意導致事情辦砸了。

626、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比喻經歷過一次挫折或打擊之後就變得膽小怕事了。

現在引申為一旦受到過傷害見到類似的事情就害怕。

與“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一致。

627、秦檜也有“三個相好”的。

人活一生,大都有幾個相處得比較親近的朋友,即使像秦檜這樣的奸臣,也會有三個能在一起說真話的朋友。

(注:三個相好,是指秦檜的妻子王氏,張俊和萬俟咼,他們合謀,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了民族英雄岳飛。)

628、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這句話出自《論語▪顏淵》“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鄧析子▪轉辭》也說“一言而非,駟馬不能追;一言而急,駟馬不能及。”

意思是說誠信的人說話算數,只要話一說出口,即使是套上四匹馬拉的車也難以追回。

629、人過留名,雁過留聲。

人雖然走了,但是他的所作所為卻給別人留下難以忘懷的記憶,就像大雁飛去,留下了一路的鳴叫聲一樣。

比喻人的一生不能虛度,應該做一些有益於後人的好事,留傳給後代。

630、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

有志向、有理想、做事能成功的人不在年齡大小;沒有志向、沒有理想的人即使年齡再大也是虛度光陰,白活一輩子。

631、吃了不疼撒了疼,算計不到要受窮。

告誡人們居家過日子要勤儉節約,不浪費糧食;同時還提示人們做事要有計劃,不要隨便開支花銷。

632、人越“嬉”越懶,嘴越吃越饞。

人越是貪玩越不想勞動,越是經常吃好東西越貪食。也說“人越習越懶”。

與諺語“人在福中不知福,船在水中不知流”意思相近。

(注:嬉,就是玩的意思。)

633、三年不上門,是親也不親。

親戚朋友之間要相互走動,經常見面,相互拜訪,這樣才能關係融洽,感情真摯。如果親戚、朋友之間長時間不見面,缺乏溝通和聯繫,再親近的親戚、朋友也會感情疏遠,沒有了共同語言,就會形同陌路之人。

634、親戚換箢,鄰居換碗。

親戚或鄰居之間應該經常走動、來往,你送我一碗肉,我送你一碗魚;你給我一箢子米,我給你一鬥面,這樣才能相互聯繫,越走動越親切,否則即使是再親近的親戚、朋友,多年不走動,相互之間的關係也就陌生或疏遠了。

箢,讀音:[yuān],竹篾等編成的盛東西的器具。

635、走滿天下端著碗,光喜勤快不喜懶。

任何地方、任何單位都喜歡多做事少說話、勤快的員工,不喜歡光說話、不做事的懶漢。

636、寒冬臘月,凍死懶漢。

勞動可以抵禦風寒。

與諺語“十冬臘月,凍死懶漢”、“餓死窮鬼,凍死懶漢”意思一致。

637、一分錢難倒英雄漢。

說起這句諺語,還有一個傳說呢。傳說宋太祖趙匡胤是習武之人,由於有勇有謀,年輕時在軍中就被士兵們稱作英雄,但他外出時常常不帶銀兩在身,要麼騙吃溜喝,要麼訛詐百姓。

有一次,趙匡胤一人在外身無分文,天氣炎熱,又饑又渴,來到一個西瓜園前,見一位老漢在田頭賣瓜,趙匡胤想白吃西瓜,打算先吃完再問價,然後就說西瓜價錢太貴,沒打算付錢。於是,趙匡胤一口氣要了十幾個西瓜,吃飽喝足後問老漢:“老頭,你這西瓜多少錢一斤?”老漢伸出一個指頭,趙匡胤以為他會說一筒子錢,心中暗暗高興,剛想訛詐老漢嫌貴,沒想到老漢卻說:“你吃的這堆西瓜我只要一文錢”。這下可把趙匡胤難壞了,天底下沒有比一文錢再少的錢了,即使是一文錢,趙匡胤身上也沒有,原來打算訛詐騙吃的計畫破滅了,趙匡胤徹底被難倒了,老漢見趙匡胤連一文錢也拿不出來,就笑著說:“這位將爺,我就知道你連一文錢都拿不出來,做人要誠實,不能有坑人之心,今天你雖然拿不出一文錢,我老漢也會白送你西瓜吃的,只是以後你再也不能做這種騙吃溜喝的事了。”一席話說得趙匡胤無地自容,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臉上紅一塊,紫一塊,本想發作,可自己身上確實一文錢都拿不出來,怎麼再和別人理論?只好低著頭任老漢數落。

從此,趙匡胤徹底洗心革面,潛心讀書修行,習武健身,誠信處事,再也不做那些騙吃溜喝的事了,最後在陳橋驛站發生兵變,部下給他披上黃袍,推擁他做皇帝。這就是“一分錢難倒英雄好漢”的來歷。

現多引申為一個很有本事的人,卻被一個小問題難倒。

638、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話說古時候邳州有個趙員外,他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青山,長得聰明伶俐,小兒子叫紅山,長得憨厚質樸。趙員外手下有兩片山崗,山上長滿了樹木,一生靠燒木炭為生。

這一年秋天,趙員外感覺自己快不久于人世,就將兩個兒子叫到了跟前,把東山崗分給了青山,把西山崗分給了紅山,然後就撒手歸西了。父親去世後,弟兄倆人各自成家,做起了父親留下的祖傳手藝燒木炭的營生。由於西山崗樹木茂盛,能燒出很好的木炭,加上紅山人很勤快,因此小日子過得很富足。但是紅山只知道採伐木材,不知道如何保護山林,五年之後,樹木便被他採光了。西山崗變成了禿山崗,紅山於是在山崗上種起了莊稼,不料一場暴雨將他的莊稼全部沖走,紅山沒有了生活來源,便投靠哥哥青山。當他來到哥哥的東山崗卻發現,哥哥的生活過得十分富有,一打聽原來哥哥是這樣經營的:東山崗原來樹木稀少,青山便將能燒炭的木材砍伐,燒炭維持家庭生活,在砍伐後的半山坡重新種下小樹苗,他在山坡下開荒種田,飼養牛羊,前幾年的生活雖然很拮据,但是等過了五年之後,崗上樹木全部變成了成片林,崗下莊稼連成了片,飼養的牛羊也成了群,暴雨襲來,由於山上有防護林,所以山下的莊稼一點也沒有損失。紅山見哥哥的東山崗山青水秀,便非常奇怪地問哥哥其中的緣因,青山深有感悟地告訴了紅山:“你靠山吃山,只知道索取,不知道投入,當然只會坐吃山空嘍。”紅山聽後,若有所思。決心學習哥哥的經營之道,重新在西山崗上栽樹造林,重操舊業。後來,人們稱讚青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現多指做事要有長遠規劃,不要因眼前利益而丟掉傳統的東西,只要留著,將來就有希望。

639、臺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

原意是指在舞臺上表演哪怕只有三分鐘的時間,但為了這臺上三分鐘,可能要需要付出十年的努力才能成功。

比喻只有刻苦努力,才能獲得成功。

640、莊戶老頭不識貨,上來先撿大的摸。

諷刺人的眼界不開闊,不論什麼東西,都認為個頭大的就是好東西。

與“識貨不識貨,先撿大的摸”、“賺錢不賺錢,先賺個肚兒圓”意思差不多。

641、莊戶老頭生得怪,越貴越不賣。

由於廣大農民朋友對商品價格資訊把握不准,越是價格上漲,越有惜售心理,惟恐出售之後價格還會上漲,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其實這種惜售心理往往會給廣大農民朋友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只有抓住商機,該出手時就出手,才能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642、要想人前嫌貴,必得人後受罪。

一個人要想在別人面前炫耀自己的財富或優越的生活,那麼他(她)一定得在背後付出艱辛的勞動,才能實現這一願望。

643、幹活不隨東,累死也無功。

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不要自作主張,一切都要聽東家的安排,按照東家的意思和設想去做,這樣才能會令東家滿意。否則,哪怕你做得再多,做得再好也是沒用的。

俗稱“出力不討好”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也可以理解為做事要找准目標,不能盲目瞎幹。

(注:東,指東家,古時候長工對雇傭自己的人的一種稱呼。現多指老闆、主人的意思。)

644、為聽拉魂腔,錯抱枕頭去南莊。

“拉魂腔”,也叫肘鼓子,俗稱柳琴戲,是流傳于蘇魯豫皖交界區域的一種地方戲曲,主要曲目有《孟姜女哭長城》、《喝面葉》、《王三姐住寒窯》等。由於邳州人喜歡聽拉魂腔,因為聽拉魂腔入迷鬧出的故事數不勝數。這句諺語其實就是一個與“拉魂腔”有關的故事。

話說艾山腳下半店村有位大嫂叫蓮花,打小為閨女時就喜歡聽“拉魂腔”,莊上只要有來唱戲的,她就是不吃飯也要去聽戲,因為愛聽戲,不知被父母罵過多少次,但蓮花就是改不了這個習慣。轉眼到了出嫁的年齡,蓮花嫁到了連防街,不到一年便生了胖小子。

這年夏天的一個傍晚,鄰村澗溝莊來個戲班子,唱的是“拉魂腔”《喝面葉》,蓮花聽說後,胡亂扒拉了幾口飯,從床上抱起兒子,便上澗溝莊走去,由於走得急,也沒仔細看看孩子,趕到戲場,找了個麥瓤垛,坐下想哄哄孩子,一看懷裡抱的是個枕頭,原來,蓮花光想著聽戲,到床上錯把枕頭當兒子抱來了。聽戲的人聽說這事後個個都笑得前仰後合。

從此,“為聽拉魂腔,錯抱枕頭去南莊”的故事便在邳州四鄰八鄉流傳開了。

“為聽拉魂腔,摸黑十裡不算枉”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645、刀子嘴豆腐心。

比喻人說話特別尖利、刻薄,像刀子一樣鋒利,但是心眼卻特別善良,寬厚仁慈。

646、嘛過這個村,沒有這個店。

不要錯過機會的意思。與“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意思一致。

647、提著褲子罵光腚。

意思是說大家都光著身子,你還剛剛提起來褲子,就指責別人不雅。

與成語“五十步笑百步”意思差不多。

648、寧舍一頓飯,也要把“竹馬”看。

邳州跑竹馬,俗稱“竹馬舞”、“竹馬會”。表演者腰上系掛著“竹馬”、或“麒麟”,手摯馬頭、麒麟頭,身穿古戲服,著彩妝,扮演歷史人物,表演出各種跑馬陣勢,是邳州傳統民間舞蹈,這種民間舞蹈,已經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原邳州灘上鄉文化站站長屈紹金被評為邳州跑竹馬專案傳承人。

這句諺語是說邳州人喜愛看“跑竹馬”這種舞蹈的意思。

與諺語“寧舍一頓飯,不舍二人轉”是一個道理。

650、屋搭山,地鄰邊。

房屋與房屋緊挨著一道山牆,土地與土地連著地邊。

比喻兩家或兩地之間關係非常近,關係密切的意思。

(插圖17、過的橋比走的路多)

651、不經廚子手,爛醬氣。

原意是說沒有經過廚師做的菜,味道就不太好吃。現多引申為沒有經過專業人士操辦的事情,難免會有缺陷或不足。

與諺語“不經廚師手,難得五味香”意思一致。

652、飽暖思淫欲,饑寒起盜心。

日子過得好,生活富足安逸,就容易起淫念之心;家境貧寒,饑腸轆轆,衣不遮體,饑寒交迫,很容易讓人升起盜竊的心思。

653、遠水難解近渴,遠親不如近鄰。

原意指遠處的水不能立即解決口渴的問題,遠道的親戚不如鄰居那樣能及時幫忙。

現多引申為慢的辦法救不了燃眉之急,還是眼前的辦法有用。

654、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此語出自明代施耐庵的《水滸全傳》第三十七回:“宋江聽罷,扯定兩個公人說道:‘卻是苦也!正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意思是說幸運的事情不會連續來到,而不好的事情卻會接二連三地到來。

655、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

指人的事業,十分之三是上天註定的,七分是要靠自己努力得來的,同時也告誡人們做任何事情,首先要尊重事物的客觀規律和現實條件,最大限度地發揮主觀能動性,沒有條件要創造條件,改變當前不利因素,抓住事物發展的基本要素,使事物向我們希望的方向發展,最終走向成功。

656、大意失荊州。

荊州(在湖北省)是三國時期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交會點上的一座城市。赤壁之戰後,曹操失敗而歸,劉備從東吳國主孫權手中借走了荊州,並無歸還之意,因此吳國一直對此耿耿於懷。蜀國丞相諸葛亮啟用關羽據守荊州,可以理解為劉備已將蜀國的半壁江山都託付給了關羽。孫權為聯合劉備抗擊曹操,把自己的妹妹孫尚香嫁給劉備,後欲娶關羽的女兒做兒媳,這本是巧妙的政治聯姻,此時關羽本應以大局為重,權衡利弊,即使不同意與孫權做親家,也應該婉言回絕。可是關羽缺乏遠見卓識,不僅當面辱駡了東吳來使,更說出“吾虎女豈配犬子”這樣的氣話,如此行為,使關羽與東吳的關係自然水火不相容。然而關羽又在下屬面前,驕橫無比,導致其下屬表面上聽從關羽的指令,而實際卻對他恨之入骨。後來,關羽出兵攻打曹操,孫權趁虛而入,襲擊了荊州,導致荊州失陷。這就是“大意失荊州”的故事。

現在多比喻因為疏忽大意而導致失敗,造成重大損失。

657、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

議論別人和被別人議論都是一件極其平常的事,對於別人對自己的議論要抱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對待,千萬不要過分計較,度量要大;聽了別人在背後的議論自己也不要生氣,想想自己不也是經常在背後議論別人嗎?

658、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原意是指一個畫家畫龍畫虎畫得再像,也很難以畫出它們的骨頭構架,對一個人的瞭解再詳細也很難知道他的心理想什麼。

這句諺語告誡人們,不管做什麼事,都不要被其表面現象所迷惑,在相信對方的同時,也要防備對方一手,以防吃虧上當。

659、舉手不打無娘子,開口不罵賠禮人。

原意是指不要毆打沒有娘的孩子,不要謾駡正在向你賠禮道歉的人。

現多引申為為人處事要心地善良,待人接物要寬厚仁慈。

660、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天氣長時間乾旱,田地裡的莊稼要乾枯了,這時正巧下了一場大雨,正是及時雨,是莊稼人天大的喜事,此謂第一喜。

獨自外出,舉目無親,無依無靠,忽然見到老鄉或老朋友真是喜從天降,既高興又激動,此謂第二喜。

經過多方磨難,終於找到意中人,有幸結為良緣,這是人生的第三喜。

經過十年寒窗苦讀,坐了十年冷板凳,終於有一天考取了功名,在皇榜上發現了自己的姓名,這是何等的驚喜?這是四喜。

綜上所述,這四句諺語稱之為人生“四大喜事”。

661、少年喪母,中年喪妻,老年喪子。

少年的時候,母親去世,沒娘的孩子像根草,任人踐踏,受曆千般苦難。

中年的時候,妻子去世,留下孩子無人照料,既當爹,又當娘,苦不堪言。

老年時本來指望兒子養老,沒想到兒子突然離世,意外身亡,撇下一對孤苦伶仃的老年人無人照料,生不如死。

這是人世間最不幸的“三大難事 ”。

662、皇帝愛長子,百姓疼小兒。

皇帝喜歡長子,是需要把他當作接班人培養,他的江山需要長子來繼承。而平民百姓沒有多大的家業也需要兒子來繼承,很自然喜歡把小兒子帶在身邊寵愛玩耍。

663、讓他三尺又何妨。

這是一個真實的典故。話說安徽桐城有一條六尺巷,據桐城縣誌記載,清康熙年間,禮部尚書張英在朝為官,他的家人居住在桐城縣城,有一年家中建房和鄰居吳某因為宅基地地界發生糾紛,張英的家人連夜修書一封,請張英為家裡撐腰,張英經過慎重思考之後回信道:“千里傳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見信後,主動將牆基讓了三尺。吳氏深為感動,也主動將自家的宅基地院牆退讓了三尺,從此,兩家之間就出現一個六尺的巷道。消息傳遍大江南北,許多百姓深為感動,經常拿這句諺語來教育子孫後代,後人也把這個巷道叫做六尺巷,現在這個“六尺巷 ”已成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這句諺語的意思是說退一步海闊天空。

664、親戚不交財,交財斷往來。

親戚朋友之間最好不要有經濟或金錢上的交往,否則,雙方會因為糾扯不清的錢財關係而疏遠了親情、友情、和朋友之間的感情。

665、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

老年人本身就閱歷豐富,再經常閱讀《三國演義》這樣素有計謀的書,很容易勾心鬥角,不利於靜養,更不利於身體健康。少年氣盛,如果經常閱讀《水滸傳》,就會過早地染上其中的蠻橫、衝撞、無理、打打殺殺等劣習,不利於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

666、有錢不買半年閑。

667、吃不窮,穿不窮,不會算計一生窮。

居家過日子,不怕吃飯,不怕穿衣,就怕不會理財,消費無計畫。

668、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

一個和尚沒有選擇,只能自己挑水吃;兩個和尚為了互相不吃虧,平分勞動,就只能抬水吃;三個和尚就不好分配了,一人挑,肯定不幹,兩人抬,旁邊還有一個沒事可幹的,讓他閑著?大家會覺得不公平,所以三個和尚只能沒水吃。

當然,要改變這種現象,就要健全分配機制,在充分民主監督的制度下,三個人一起打水吃,肯定比兩個人更有勁。

669、得勢的狸貓歡如虎,去勢的鳳凰不如雞。

原意是指貓咪雖然弱小,但是如果得勢,就會像老虎一樣兇猛。鳳凰如果落錯了地方,可能它的處境連雞都不如。

現多引申為現實生活中一些人一旦有權有勢,就會上躥下跳,歡欣鼓舞;如果失去了權勢,其下場還是可悲的,處境會無比痛苦。

與“虎落平原被犬欺”意思一致。

670、“看二行”不嫌局大。

意思是說看熱鬧的人一邊圍觀一邊煽風點火,惟恐事情鬧得不大。

(注:看二行(音xing),邳州方言,看熱鬧。)

671、三句話不離本行

從前,在邳州距山腳下,有個大王莊,莊裡住著幾十戶人家,莊上有四個能說會道的人,他們一個是廚師、一個是裁縫、一個是車把式、一個是使船的。誰家有個矛盾或糾紛,都請他們前去說事。

這一天,村裡王大錘弟兄倆分家,由於人多口雜,分了三天也沒有分清,於是,請四人前往說事。四個人覺得這事複雜,就在廚師家裡開了個“碰頭會”。

廚師先說;“依我看,不如快刀斬亂麻,別鍋碗瓢勺分不清!”

裁縫接著說:“我們辦事不能太偏,要讓針過的去,線也過的去才行。”

趕車的接過話茬說:“嗨,以前咱也不是沒有處理過這種事,前有車,後有轍,別出格就行。”

使船的聽了不耐煩地說:“咱別在這裡磨嘰了,依我看,到了他家再見風使舵吧。”

廚師的媳婦聽了,撲哧一聲笑出了聲:“我說你們真是三句話不離本行,真是賣什麼吆喝什麼啊!”

她的話剛一落地,大夥兒全都樂了,原來,廚師的老婆是個做小買賣的。

從此,“三句話不離本行”就流傳開了。這句諺語的意思是說,什麼人隨便說上幾句話,都可能與自己的職業有關係。

672、人靠衣裳馬靠鞍,母豬搽粉賽天仙。

一個人穿什麼樣的衣服就能體現出他的個人品位及內涵;一匹馬配上什麼樣的馬鞍騎乘的感覺就會大不一樣。即使是醜陋的母豬只要給它打扮打扮,也會像仙女一樣漂亮。

現多引申為包裝一個人或者一個企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與諺語“人靠衣裝馬靠鞍,狗配鈴鐺跑的歡”、“人要衣裝,佛要金裝”意思一致。

673、男要俏,一身皂;女要俏,三分孝。

男子漢要帥美最好穿一身黑色的服裝才能顯得其莊重典雅;女孩子要嬌俏豔麗最好穿戴一些素白色的衣裳,才能顯得楚楚動人。

674、有錢能使鬼推磨。

這句諺語的意思是說,錢多了什麼事都可能辦到,形容金錢萬能。說起這句諺語的來歷,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眾所周知,造紙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發明人是東漢人蔡倫。起初,蔡倫造出的紙張堆積如山,可是由於人們不瞭解紙張的用途,因此長期無人問津。頭腦敏捷的蔡倫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了一條妙計:事先蔡倫和母親商議好,先放出風去,就說蔡倫暴病而死,死後將蔡倫頭朝南腳朝北放在堂屋中間,臉上蓋著蒙臉紙,然後將家中的紙張鉸成錢狀,天天燒紙,還得暗地裡給蔡倫餵飯,燒到七天后,通知親朋好友前來弔孝,到時他再復活,復活後他自有一套理論告訴大家,到那時他的紙張就不愁賣不出去了。為了能將紙張銷售出去,母親只好按照蔡倫的計謀行事。

就這樣,母親按照蔡倫說的,天天為蔡倫燒紙,還暗地裡給兒子餵飯,到了第七天,正當親朋好友到齊後準備送殯時,蔡倫卻復活了。大家吃驚地問蔡倫:“你死了七天,為什麼能夠復活呢?”蔡倫看了看親朋好友,又瞅了瞅母親為他燒的紙灰,非常認真地說:“真是有錢能使鬼推磨啊!我死後,多虧了母親為我燒紙送錢。”說著,指了指地上一盆紙灰說:“我到了陰間,鬼卒將我帶到十八層地獄,安排我做推磨鬼,我的母親在我死後,天天給我燒紙,到了陰間就是金錢,我拿著母親送給我的錢,偷偷塞給一個小鬼,讓他替我推磨,然後,我又用金錢去打點各級鬼官,直到買通判官和閻王爺。他們一查我的陽壽,才發現有鬼把我抓錯了,所以才將我放了回來,我才有機會復活,真是有錢能使鬼推磨啊!”

676、多問路,少走路。

經常問路的人就不會多走冤枉路。

677、門裡出身,不會也通三分。

生長在有手藝(如傳統的鐵匠、木匠、泥瓦匠等)的家庭裡,即使做出的工藝活不是很專業,卻也很像樣子。

678、不下水,一輩子不會游泳;不揚帆,一輩子不會撐船。

做任何事情都要親自去嘗試,如果不願意去實踐,是永遠學不到真本領的。也指光有理論沒有實踐達不到最佳效果。

與“說一千,道一萬,不如親自幹一干”意思相近。

679、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謅。

把唐詩三百首熟讀背誦,即使不會作詩也能胡謅幾句。

現多引申為熟能生巧的道理。

680、近水樓臺先得月。

這句話原出於宋朝俞文豹《清夜錄》:“範文正公錢唐,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麟不見錄,乃獻詩雲:‘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公即薦之。”

原意是指靠近樓臺的地方最先能得到月光的照射。

現多引申為由於靠得近而獲得優先的機會。

681、南京到北京,買的沒有賣的精。

大江南北,全國各地,買東西的顧客都沒有商家精明。

682、吃過黃連苦,才知蜜餞甜。

意思是說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知道幸福的滋味。

683、三個女人一台戲。

三個女人在一起就十分熱鬧,像唱戲一樣精彩。

684、一口吃不成大胖子。

指心急辦不成大事。也指欲速則不達。

685、清官難斷家務事。

這句諺語出明朝馮夢龍的《喻世明言》第十卷:“常言道清官難斷家務事,我如今管你母子一生衣食充足,你也休做十分大望。”

意思是說,再公正、清廉的官員也很難理清家庭糾紛。

686、人多亂,龍多旱,老婆多了吃不上飯。

指互相推諉扯皮,最後大家都沒有好下場。

與諺語“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是一個意思。

687、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有比較才能知道自己的位置。

688、酒香不怕巷子深。

原意指好酒的香味哪怕巷子再深也能聞到。

現多指形容好的東西總會被發現,不會被埋沒。

與“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意思相近。

689、豬不替羊死。

原意是指逢年過節的時候,主人家既想吃豬肉(殺豬),還要吃羊肉(殺羊),豬和羊都逃脫不了死亡的厄運,誰也代替不了誰。

現可以理解為當兩個人同時落難的時候,雙方相互詆毀,相互揭發,最終的下場是一致的,誰也難逃死亡的厄運。

690、省了鹽,瞎了醬。

為了節省少部分開支,結果受了更大的損失。

691、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

指沒有一定的本領就不要逞能。

與諺語“沒有那麼多頭髮,就別窩那卷”意思相近。

692、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世間的人為了追求金錢連性命都能搭上,鳥兒為了吃到食物有時會不顧一切,最後可能也會喪失生命。

693、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形容性情相同的人聚在一起有共同語言,而沒有共同語言的人即使聚在一起也沒有話可說。

694、多一碟子淌一碗

比喻占一點小便宜可能會帶來更大的損失。

695、陽光是個寶,越曬人越好。

經常曬曬太陽,不僅可以補充維生素,鈣、磷等物質,而且還可以延緩人的衰老。

“太陽是個寶,常曬身體好”也是這個意思。

696、貴人不穿棉,凍死怨天寒。

所謂的有錢人、“貴人”為了亮俏,冬天不穿棉衣,卻抱怨天氣寒冷。

697、常在花間走,活到九十九。

經常到大自然中走一走,尤其到開花較多的環境中鍛煉,人是可以健康長壽的。

據科研人員研究發現,從事園林工作的人往往很少得癌症,而且平均壽命比一般人長。這是因為花卉除了能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帶給人們更多的快樂之外,或濃或淡的花香還是一劑保健良藥,使人怡情、醒腦、安神和祛病。如水仙花含丁香油酚、苯甲醛、栓皮醇等揮發油,常聞可祛風除熱;芍藥花含芍藥甙等,其氣味有助於平抑肝陽,緩和肝陽上亢所致的頭痛、眩暈等症;杜鵑花含花色甙、黃醇酮類,是緩解老年支氣管炎的天然“保健品”;茉莉花芳香化濁,有助開竅,其氣味能減輕頭暈、目眩、頭痛、鼻塞等症;菊花含有龍腦等揮發性香物,對頭痛、頭暈者有益……

698、擒龍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意思是說,做事要遵守客觀規律,做事要實事求是。

與諺語“撲魚要下水,伐木要入林”意思一致。

699、家雞打得團團轉轉,野雞不打漫天飛。

意思是說,是自己親生的孩子,哪怕再吵、再鬧、再打,孩子都不會輕易離開家庭;而不是自己親生的孩子,作為家長則不敢過分指責。

700、天下的弓都是彎的,天下的理都是直的。

比喻所有正確的道理都是客觀事物規律的反映,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它沒有私心、感情作用,從來都是不偏不倚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