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上海國際藝術節|回望評彈宗師蔣月泉如何成就藝術輝煌

今年是評彈藝術一代宗師蔣月泉誕辰100周年, 為紀念這位藝術大師, 《尋找·蔣月泉》評彈專場演出將於11月15日晚在東方藝術中心上演。 演出將分為6個篇章, 由曾經與蔣月泉同台演出的老藝術家和活躍在今日舞臺上的評彈名家同台, 眾星雲集, 演繹蔣月泉先生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品。 這一演出也是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參演節目。

今年是南北兩位曲藝藝術大家——北方的相聲大師侯寶林先生, 南方的評彈大師蔣月泉先生同時誕辰100周年。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曲藝家協會將在今年為兩位藝術家隆重舉辦紀念活動。

《尋找·蔣月泉》評彈專場演出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舉辦的演出。

這台名為《尋找·蔣月泉》的專場演出, 是對蔣派藝術發展歷程的一次回望, 也是對評彈藝術在上海100年探索創新歷史的“尋找”。

蔣月泉

蔣月泉是彈詞流派“蔣調”的創始人,

是評彈藝術一代宗師。 他17歲學藝, 先後拜師張雲亭、周玉泉, 並在周玉泉“周調”的基礎上, 自創了寓鏗鏘於委婉且韻味醇厚的“蔣調”, 成為評彈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流派唱腔。

蔣月泉的關門弟子、也是如今評彈界的蔣調“掌門人”的秦建國表示, 蔣月泉先生對於整個評彈事業的發展可以說起到了關鍵作用, 甚至一度引領評彈藝術成為文化的時尚。 他一生的藝術生涯經歷過多次重要轉折, 也相應誕生了許多標誌性的作品。

而讓他尤其感到佩服的是, 從17歲學習評彈, 到22歲就演唱了被認為是蔣調雛形的《離恨天》, 前後僅僅用了五年時間, 就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蔣調如今已經是評彈界的基本流派, 幾乎每個學唱評彈的人無論男女都會學習蔣調。

另一個讓秦建國感到無比敬佩的是, 蔣月泉為了學習周玉泉的周調, 自降輩份拜在這位隔房師兄門下, 並且在傳承周調《玉蜻蜓》的基礎上對作品進行了一次“脫胎換骨”, 使之成為自己的重要代表作。 現在, 蔣調的《玉蜻蜓》流行度已經遠超周調的《玉蜻蜓》, 這遠比另創一部新的代表作難度更大。 而蔣月泉這樣為了藝術自降輩分的做法, 無論當時今日都是極為罕見的。

蔣月泉

在《尋找·蔣月泉》專場中, 共分“回眸”“追風”“逐日”“聽泉”“觀海”“百年”六個板塊, 分別展現蔣月泉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代表作品。

專場的導演汪灝表示, 這個專場之所以取名“尋找”, 是希望站在現在這樣一個新時代的入口, 回眸一代評彈大師的藝術人生, 通來他的藝術人生, 折射評彈近百年來的發展, “可以讓大家一起回到他們這一代藝術家出發的原點, 回看一下他們出發時的初心。 ”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 繁榮的中外貿易往來為上海的文化注入了多樣性, 蔣派藝術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

吸收了不同種類的藝術養分, 在書場遍地、評彈藝人集聚的競爭環境中成就了自身。

在蔣月泉先生和一大批評彈藝人的引領下, 大量流派湧現, 佳作頻出, 使評彈成為最受上海市民喜愛的文化生活方式之一。

在汪灝看來, 正是蔣月泉和那個時代的評彈藝人在某種程度上完成了評彈在美學上的風格定位, 在文化上的定位。

上海評彈團團長高博文則介紹說,上海評彈團創世之初的18藝人中,蔣月泉是其中最重要的創始人。當時這些評彈藝人紅遍上海,收入極高,但他們主動聯合起來,放棄高額收入,追求進步思想,在1951年成立了評彈界第一個國有院團,上海人民評彈工作團,也就是上海評彈團的前身,由此完成了從舊時期紅藝人到新時代人民藝術家的轉變。

而此前,蔣月泉唱的大都是風花雪月、才子佳人,而此後他主動把創作的目光投向工農商學兵及知識份子,參與創作了一批反映現實生活的優秀作品。

諸如為響應時代號召、評彈界的第一部中篇評彈《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以及之後的中篇評彈《海上英雄》《王孝和》《奪印》等,其中的不少選曲傳唱至今,有的還成為蔣調後期的代表曲目。

而在此次專場中,除了代表性的中篇作品,包括被認為蔣調誕生之作的《離恨天》,還是經典開篇《戰長沙》《鶯鶯操琴》,或是凝聚了畢生精力的長篇彈詞《玉蜻蜓》《白蛇》等都將一一演繹。

秦建國表示,專場是致敬老一輩藝術家對城市文化的貢獻和勇於探索的精神,也可以給年輕一代更多的啟發,尤其回望老藝術家的成長道路和藝術追求,可以讓年輕人瞭解,如何才能成為一個藝術家,怎樣成為一個事業的繼承者。

上海評彈團團長高博文則介紹說,上海評彈團創世之初的18藝人中,蔣月泉是其中最重要的創始人。當時這些評彈藝人紅遍上海,收入極高,但他們主動聯合起來,放棄高額收入,追求進步思想,在1951年成立了評彈界第一個國有院團,上海人民評彈工作團,也就是上海評彈團的前身,由此完成了從舊時期紅藝人到新時代人民藝術家的轉變。

而此前,蔣月泉唱的大都是風花雪月、才子佳人,而此後他主動把創作的目光投向工農商學兵及知識份子,參與創作了一批反映現實生活的優秀作品。

諸如為響應時代號召、評彈界的第一部中篇評彈《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以及之後的中篇評彈《海上英雄》《王孝和》《奪印》等,其中的不少選曲傳唱至今,有的還成為蔣調後期的代表曲目。

而在此次專場中,除了代表性的中篇作品,包括被認為蔣調誕生之作的《離恨天》,還是經典開篇《戰長沙》《鶯鶯操琴》,或是凝聚了畢生精力的長篇彈詞《玉蜻蜓》《白蛇》等都將一一演繹。

秦建國表示,專場是致敬老一輩藝術家對城市文化的貢獻和勇於探索的精神,也可以給年輕一代更多的啟發,尤其回望老藝術家的成長道路和藝術追求,可以讓年輕人瞭解,如何才能成為一個藝術家,怎樣成為一個事業的繼承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