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秦孝公憑藉河南的這座關隘,東出天下

函谷關, 西據高原, 東臨絕澗, 南接秦嶺, 北塞黃河, 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 函谷關歷史上有兩座:秦關位於河南省靈寶市北15公里處的王垛村,

距三門峽市約75公里;漢關東移至洛陽新安縣, 西距秦關150公里。 因其地處“兩京古道”, 緊靠黃河岸邊, 因關在穀中, 深險如函, 故稱函谷關。

古代處於洛陽至西安故道中間的崤山至潼關段多在澗穀之中, 深險如函, 古稱函穀。 戰國時秦孝公從魏國手中奪取崤函之地,

在此設置函谷關。 此關關城東西長7.5公里、谷道僅容一車通行, 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說。 西元前241年, 楚、趙、韓、衛諸國合縱攻秦, 至此敗還。 現代此處有令尹望氣台、孟嘗君雞鳴台, 老子著《道德經》的太初宮等, 太初宮已經成為國內外信仰者祭奠老子的重要場所。 1992年, 靈寶市政府按照原古關圖形, 投資重建了關樓。 這裡已成為知名旅遊景點。

函谷關西據高原, 東臨絕澗, 南接秦嶺, 北塞黃河, 是我國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 始建於春秋戰國之中, 是東去洛陽, 西達長安的咽喉, 素有“天開函穀壯關中, 萬谷驚塵向北空”、“雙峰高聳大河旁, 自古函穀一戰場”之說, 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周慎靚王三年,

楚懷王舉六國之師伐秦, 秦依函穀天險, 使六國軍隊“伏屍百萬, 流血漂櫓”。 秦始皇六年, 楚、趙、衛等五國軍隊犯秦, “至函穀, 皆敗走”。 “劉邦守關拒項羽”, “安史之亂”的唐軍與叛軍的“桃林大戰”, 1944年中國軍隊與日本侵略軍的“函谷關大戰”, 都是在這裡進行的。

古箭庫位於函谷關東城門右側城牆下端,

為一直徑0.9米豎井窯穴式兵器倉庫, 於1986年7月發現, 是戰國時守關官吏儲藏兵器的箭庫。 箭庫象一口旱井, 裡面放著一捆捆箭族, 約1立方米, 箭頭是銅質的, 箭杆是鐵質的, 很輕, 已經鏽在一起, 不能分開。 此箭庫為研究戰國朝代的兵器提供了重要依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