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畫中的精品鑒賞,吳冠中《富春江邊》《喜鵲》

自2010年舉辦“風箏不斷線——緬懷吳冠中先生經典作品收藏大展”始, 保利拍賣便與吳冠中先生的藝術作品結下不解之緣。 在七年的時間裡, 保利拍賣不僅多次推出最高品質的吳冠中作品專場, 同時眾多先生不同時期之頂級佳作更是屢創高價, 不斷刷新全球吳冠中作品拍賣記錄。 此次秋拍, 北京保利現當代藝術部再次推出吳冠中油畫創作巔峰時期(二十世紀六十至七十年代)佳制兩件, 分別為《富春江邊》(1963年)及《喜鵲》(1972年)。 szlxpm

吳冠中 富春江邊

1963 年作

木板油畫

61 × 46cm

簽名:荼 六三

出版

《吳冠中全集 II》 P140 湖南美術出版社 2007年版

《風箏不斷線•緬懷吳冠中先生經典作品收藏大展(二)——來自全球華人珍藏》 P110 保利藝術博物館 2011年版

《中國當代大家絲網版畫系列 吳冠中》 湖南美術出版社 2014年版

《富春江邊》作於1963年, 為吳冠中赴浙江富春江寫生時所作。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 對於四十余歲的吳冠中而言是其油畫風景的成熟期。

縱觀吳冠中的風景畫創作歷程, 最早可追溯至其三十年代的杭州藝專學習時期, 那時畫家就經常在景色如畫的西湖邊寫生。 這一個時期, 吳冠中受恩師林風眠中西藝術融合理念的影響, 開始嘗試探索風景繪畫的個人表達, 但就語言及形態層面而言, 尚未顯示出革命性的變化。 四十年代時, 吳冠中赴巴黎求學並在杜拜、蘇弗爾皮的工作室研修油畫, 期間畫了大量的歐洲城市風景寫生。 此時, 畫家受到法國街道風景畫家莫里斯·郁特裡羅的影響, 逐漸形成了具有個人風格的風景畫語言與一種強調構圖靈動簡潔, 色調和諧自然, 介於具象與抽象之間的風景畫面貌。 szlxpm

上世紀五十至六十年代, 吳冠中的藝術探索方向主要著力於中西藝術的融合——通過油畫與水墨畫各自造型語言精華的結合來獲得一種意外而生動的畫面效果, 這也為其風景畫增添了一種朦朧的獨特性。 從《富春江邊》中便可以看出, 無論水岸、樹木均真實可辯, 但同時又並非對於客觀物像的完全模仿, 而是將寫生與寫意結合起來, 運用多角度透視造成錯覺, 通過想像式的佈景造成一種中國山水畫式的詩意。 在大量的實踐中, 此時吳冠中的風景畫理論也趨於成熟, 他在六十年代初發表的《談風景畫》中闡述了一種自由組織畫面的寫生創作法——既不同於西方的寫生創作法,

也不同於中國畫的記憶創作法, 而是將兩者綜合, 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 也不拘泥於物象本身, 在寫生中融入想像的因素。 細察之, 《富春江邊》畫面構圖簡約, 在類似於中國山水畫的平遠的視角中, 一眼望去水面開闊, 溪岸蜿蜒遠去, 船舶有的靜靜停靠, 有的緩緩駛過, 近景一些塊狀岩石散佈在水邊, 兩棵枯樹枝杈伸展。 畫家運用大刀闊斧鋪陳的塊面——水面和溪岸分別構成青綠色的塊面和白色的塊面——分割畫面, 再用細筆描繪的樹木枝條與塊面形成反差, 樹木、岩石的灰色調與水面的綠色調、溪岸的白色調構成充音樂版韻律的三段式色彩結構, 於是畫面整體在塊面與線條的對比中,在色彩的跳躍中,在虛實疏密的相互映襯中,傳達出生動明快的畫面節奏,可謂動靜結合,渾然天成。szlxpm

吳冠中 喜鵲

1972 年作

紙板油畫

36 × 28 cm

簽名:荼 七二

喜鵲 吳冠中 一九七二年 張仃同志惠正 一九八四年春節 荼 (背面)

出版

《吳冠中全集 II》 P175 湖南美術出版社 2007年版

《風箏不斷線•緬懷吳冠中先生經典作品收藏大展(二)——來自全球華人珍藏》 P112 保利藝術博物館 2011年版

《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十年歷程》 P7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17年版

展覽

2017年 中國油畫院10周年 2007-2017 中國油畫院 / 北京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吳冠中因“批黑畫”運動受到牽連,被下放至河北農村的農場勞動,度過了一段苦不堪言的歲月。畫家也因此“機緣”得以近距離地觀察鄉村生活,北方鄉村中那些隨處可見的普通之物後來都成為其重要的創作素材——簡樸的農舍,崎嶇的鄉間小道,無名的土山崗,以及各種各樣的植物與莊稼,這些有著鄉土氣息和野性之趣的景致深深吸引著吳冠中,成為他的風景畫取之不盡的靈感源泉。這段時期,其風景畫的主要特點是強調寫實,色彩樸素,感情濃郁。從創作於1972年的《喜鵲》中,我們便可一窺吳冠中此一階段的藝術特點:儘管題材平凡,但視角獨特,構圖別致,空間的營構極為簡約卻富有想像力。szlxpm

作為吳冠中油畫創作盛期的精心之作,《喜鵲》描繪了富於生趣的鄉村一景。在構圖上,藝術家巧妙借鑒了中國傳統繪畫中馬遠夏圭式的“一角半邊”取景方法,全幅僅取村舍屋頂,樹木的中段與樹冠以及遠山,並將高大的樹木和輕靈的喜鵲作為主體,在空曠的畫面中,造成一種大與小、動與靜的靈動對比,而那只從樹梢掠翅飛來的喜鵲恰好與視點平衡,頓時令畫面趣味盎然。再細察之,樹木造型優美,雙株並立一榮一枯,一高一低,緊緊依偎。高者枝葉繁茂且纏繞著瀑布一般向下流流泄的青藤,層層疊疊,隨風起舞。畫家以中國山水畫般的寫意筆觸,通過線條的交錯與重疊,在粗細、疏密的相互映襯中表現出前者飛揚的姿態與纏綿的運動感。作為畫眼的喜鵲則以黑色輕鬆點出,寥寥數筆即勾勒出對象輕盈的體態。縱觀全幅,畫家以天然巧思和真摯樸實的情感,為觀者捕捉、定格了尋常生活中令人動容的平凡之美。szlxpm

szlxpm szlxpm szlxpm szlxpm

於是畫面整體在塊面與線條的對比中,在色彩的跳躍中,在虛實疏密的相互映襯中,傳達出生動明快的畫面節奏,可謂動靜結合,渾然天成。szlxpm

吳冠中 喜鵲

1972 年作

紙板油畫

36 × 28 cm

簽名:荼 七二

喜鵲 吳冠中 一九七二年 張仃同志惠正 一九八四年春節 荼 (背面)

出版

《吳冠中全集 II》 P175 湖南美術出版社 2007年版

《風箏不斷線•緬懷吳冠中先生經典作品收藏大展(二)——來自全球華人珍藏》 P112 保利藝術博物館 2011年版

《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十年歷程》 P7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17年版

展覽

2017年 中國油畫院10周年 2007-2017 中國油畫院 / 北京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吳冠中因“批黑畫”運動受到牽連,被下放至河北農村的農場勞動,度過了一段苦不堪言的歲月。畫家也因此“機緣”得以近距離地觀察鄉村生活,北方鄉村中那些隨處可見的普通之物後來都成為其重要的創作素材——簡樸的農舍,崎嶇的鄉間小道,無名的土山崗,以及各種各樣的植物與莊稼,這些有著鄉土氣息和野性之趣的景致深深吸引著吳冠中,成為他的風景畫取之不盡的靈感源泉。這段時期,其風景畫的主要特點是強調寫實,色彩樸素,感情濃郁。從創作於1972年的《喜鵲》中,我們便可一窺吳冠中此一階段的藝術特點:儘管題材平凡,但視角獨特,構圖別致,空間的營構極為簡約卻富有想像力。szlxpm

作為吳冠中油畫創作盛期的精心之作,《喜鵲》描繪了富於生趣的鄉村一景。在構圖上,藝術家巧妙借鑒了中國傳統繪畫中馬遠夏圭式的“一角半邊”取景方法,全幅僅取村舍屋頂,樹木的中段與樹冠以及遠山,並將高大的樹木和輕靈的喜鵲作為主體,在空曠的畫面中,造成一種大與小、動與靜的靈動對比,而那只從樹梢掠翅飛來的喜鵲恰好與視點平衡,頓時令畫面趣味盎然。再細察之,樹木造型優美,雙株並立一榮一枯,一高一低,緊緊依偎。高者枝葉繁茂且纏繞著瀑布一般向下流流泄的青藤,層層疊疊,隨風起舞。畫家以中國山水畫般的寫意筆觸,通過線條的交錯與重疊,在粗細、疏密的相互映襯中表現出前者飛揚的姿態與纏綿的運動感。作為畫眼的喜鵲則以黑色輕鬆點出,寥寥數筆即勾勒出對象輕盈的體態。縱觀全幅,畫家以天然巧思和真摯樸實的情感,為觀者捕捉、定格了尋常生活中令人動容的平凡之美。szlxpm

szlxpm szlxpm szlxpm szlxp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