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六殺五!IPO發審史無前例收緊,有人倒楣有人狂歡

摘要:殼資源和超有錢的主是贏家, 有業務瑕疵又想融資的公司上市花費可能打水漂

本文系杠杆遊戲創作,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如需轉載,

請獲取授權。 另, 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注明出處和作者, 謝謝!

撰文|張銀銀

“黑色星期二”再次震驚市場。

這次比上一周還誇張——11月7日, 新一屆發審委2017年第35、36次會議審核結果出爐, 6家上會審核的擬IPO企業中, 國金黃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錦和商業經營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尼畢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雲南神農農業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東玻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5家被否, 僅蘇州春秋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順利過會。

而在上週二(10月31日), 6否4。

值得注意的是, 被否的企業, 雖然原因細節各異, 但共同之處都是業務、業績方面存在一點瑕疵。

10月以來, 新的“大發審委”履職, 至11月7日, 36家企業IPO申請, 20家順利過會, 13家被否, 3家暫緩表決,

通過率僅56%。 去年同期為九成, 即便今年10月以前, 也還有八成通過率。

IPO發審收緊原因是什麼, 又意味著什麼, 誰是輸家, 誰又能成為贏家?

1、業務瑕疵明顯的公司是IPO發審收緊的輸家

這個答案, 基本不需要回答。 正常IPO一方面是資本的遊戲, 另一方面起碼也是要看業績的。

無論什麼時候, 哪怕是過會率極高的階段, 業務明顯有瑕疵的公司, 都是最容易被否的。 當然, 杠杆遊戲要說, 那些特別有關係, 或者搞定了相關人士的企業除外。

只是, 過去太容易通過。 即便排隊時間長, 但只要排到了, 十有八九可以順利IPO。 而今年10月之前, IPO速度明顯提高, 上會多達400餘家企業, 不過否決的也有好幾十家。 如上文所述, 即便新的“大發審委”10月履職之前, 實際上通過率已經顯著下降。

這和不少觀點宣導的IPO註冊制似乎背道而馳。 否決越多, 不越強化監管地位;反之, 監管被俘獲的可能也越大。

非常時期定有非常手段。 新發審委剛上來, 金融監管總的基調目前也還是“嚴”, 所以對那些有明顯瑕疵的公司不客氣,

實在正常。

此外, 2017年上會的企業量明顯提高, 總量這麼高的情況下, 濫竽充數、蒙混過關的思想一定不小。 不嚴厲一點, 風氣怎麼得了?

再說了, 此前, 不都傳說因為樂視網各種危機, 當年IPO、再融審批相關的發審人士被調查。 事情雖然還沒有公開說, 但多半假不了。 隨便一個人, 你要是新的發審委人士, 你敢掉以輕心嗎?

還是嚴一點好。 起碼風頭過了再說。

發審委的生殺大權意味著有些企業登天, 也意味著有的企業上億的IPO準備花費, 打水漂。

相關保薦承銷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所等IPO服務商, 雖然還是可以拿到一些錢, 但和服務物件成功上市後可以賺到的錢、無形收益比, 也是損失慘重啊。

其實一個企業自己有幾斤幾兩還不知道嗎?只是, 上市在過去不是豪賭, 基本是穩賺。 所以擬IPO企業、保薦承銷機構等, 都以為勝券在握。 天有不測風雲, 有贏也有輸。

無數小股民經常被忽悠、被割韭菜, 不也一樣。 杠杆遊戲也覺得, 如今讓大佬們出出血、生生氣, 其實也解氣。 不過, IPO發審收緊到底能堅持多久是個問題?

另外真有背景的大佬過會敢否嗎?對了,他們有的根本不走IPO,請看下文。

2、殼資源和超有錢的主是贏家

有輸家當然也有贏家。

就在前幾天,11月2日半夜,做電梯的江南嘉捷公佈重組預案,360公司將以504億元的估值注入上市公司,借殼完成A股回歸。

這也便是我們常說的借殼上市。

實際上360此次借殼風波,之所以受到極大的關注,主要倒不僅僅是因為其知名度、和騰訊撕過等,而是市場都在觀望,並購重組政策到底怎麼變?

過去一年多,應該說對殼資源的打擊,是比較嚴厲的。但最近的跡象似乎又表明,有放鬆的趨勢,借殼上市之風大有捲土重來之勢。

首先,證J會再次明確支持並購重組。8月份的時候,證J會官網曾發文稱,並購重組已成為資本市場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式,並從市場化程度提高、助力供給側改革、推動新興產業發展、助推國企改革、服務扶貧戰略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等六個方面總結了成績。

注意這六個方面,也就看懂了下一階段並購重組,主要為誰服務?

其實在此之前,監管主要負責人就公開說過,證券公司不能只盯著承銷保薦,更要在並購重組、盤活存量上做文章,為國企國資改革、化解過剩產能、“僵屍企業”的市場出清、創新催化等方面提供更加專業化的服務,加快對產業轉型升級的支援力度。

你懂的。

資本市場很多時候都是吃政策飯,說俗一點,就是監管套利。當然,各方也都實現了自己的目的。譬如杠杆遊戲注意到,最近各地國企在積極買殼,都是為了國企改革。除此,二級市場上活躍的還很多。

ST公司的股價表現,應該說是最好證據。“殼股”又值錢了。

不過,“炒殼”好不容易降溫,如果一放鬆,這市場風氣咋整?不是說價值投資嗎?藍籌公司表現好一點,難道未來又要淪落,大家還是蜂擁炒“殼”?爛公司繼續苟延殘喘、賣個好價錢?

對於有資源、有背景、有錢的主來說,借殼方式上市自然是最快捷,也是完成各項目標最便利的方式。

而你去排隊等著IPO,不僅時間長,基本要2年,還得順利,說不定前途未蔔。就像最近的11月7日和上一周上會的多家公司,有瑕疵就被殺伐決斷……

所以,360這樣的明星公司“借殼”成功否,是觀察監管層“滅殼”態度風向標的很好視窗。

再結合新一屆發審委11月7日前審核的36家企業IPO申請,20家通過,13家被否,3家暫緩表決,通過率僅56%,可以預見“殼”資源,以及超有錢的主,應該是發審收緊的贏家。

“殼”是贏家就不說了,超有錢的主是哪些,上文監管負責人已經把話說得很明白了。

3、讓中國股市和經濟獲益才是真的贏

一直以來,杠杆遊戲是IPO正常化、註冊制的支持者。改革一定是有疼痛的,也有一個過程。在退市制度、制度透明、法治化建設完備之前,IPO發審還得搞。

怎麼算搞得相對好?杠杆遊戲覺得目前的方式至少算有進步。沒有在各方壓力下叫停IPO實屬不易,同時一方面過會節奏加快,另一方面有瑕疵就直接否掉。

說實在,IPO金額這些年都不高,再融才嚇人,和市場總盤子比更小。失血一說,很難理解。股市就是用來融資的,首先要給新興企業機會。

只有高頻率的上會,這些新崛起、潛在的大企業才有直接大塊頭融資的機會,才能讓創投、早期直接投資有更好的回報和退出機制。

而更多好企業獲得資金,更多創投、早期投資機構獲得更好回報,方可創造更多就業、鼓勵創業,培育更多世界級獨角獸企業,改善我國經濟結構,形成中國經濟的新動力。

所以,說IPO發審收緊誰誰誰是輸家,誰又是贏家,格局太小。大格局應該是,要讓IPO改革利國利民,不僅繁榮股市,更要利於中國經濟。

IPO註冊制自然是不懈奮鬥的目標,但確實不可能一下子完成,這個過程中,IPO應該怎麼搞?上會節奏維持較高頻率,同時嚴肅紀律,讓騙子更多被清理。

如何監督發審委,避免被俘獲?其實也很簡單。改革開放這麼多年,我們專業人士很多,大發審委員會是很好方式,你能搞定一個人、幾個人,總不至於同時搞定幾十個幾百個;強化資訊披露、媒體監督;一邊開閘一邊要嚴肅退市紀律……

另外真有背景的大佬過會敢否嗎?對了,他們有的根本不走IPO,請看下文。

2、殼資源和超有錢的主是贏家

有輸家當然也有贏家。

就在前幾天,11月2日半夜,做電梯的江南嘉捷公佈重組預案,360公司將以504億元的估值注入上市公司,借殼完成A股回歸。

這也便是我們常說的借殼上市。

實際上360此次借殼風波,之所以受到極大的關注,主要倒不僅僅是因為其知名度、和騰訊撕過等,而是市場都在觀望,並購重組政策到底怎麼變?

過去一年多,應該說對殼資源的打擊,是比較嚴厲的。但最近的跡象似乎又表明,有放鬆的趨勢,借殼上市之風大有捲土重來之勢。

首先,證J會再次明確支持並購重組。8月份的時候,證J會官網曾發文稱,並購重組已成為資本市場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式,並從市場化程度提高、助力供給側改革、推動新興產業發展、助推國企改革、服務扶貧戰略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等六個方面總結了成績。

注意這六個方面,也就看懂了下一階段並購重組,主要為誰服務?

其實在此之前,監管主要負責人就公開說過,證券公司不能只盯著承銷保薦,更要在並購重組、盤活存量上做文章,為國企國資改革、化解過剩產能、“僵屍企業”的市場出清、創新催化等方面提供更加專業化的服務,加快對產業轉型升級的支援力度。

你懂的。

資本市場很多時候都是吃政策飯,說俗一點,就是監管套利。當然,各方也都實現了自己的目的。譬如杠杆遊戲注意到,最近各地國企在積極買殼,都是為了國企改革。除此,二級市場上活躍的還很多。

ST公司的股價表現,應該說是最好證據。“殼股”又值錢了。

不過,“炒殼”好不容易降溫,如果一放鬆,這市場風氣咋整?不是說價值投資嗎?藍籌公司表現好一點,難道未來又要淪落,大家還是蜂擁炒“殼”?爛公司繼續苟延殘喘、賣個好價錢?

對於有資源、有背景、有錢的主來說,借殼方式上市自然是最快捷,也是完成各項目標最便利的方式。

而你去排隊等著IPO,不僅時間長,基本要2年,還得順利,說不定前途未蔔。就像最近的11月7日和上一周上會的多家公司,有瑕疵就被殺伐決斷……

所以,360這樣的明星公司“借殼”成功否,是觀察監管層“滅殼”態度風向標的很好視窗。

再結合新一屆發審委11月7日前審核的36家企業IPO申請,20家通過,13家被否,3家暫緩表決,通過率僅56%,可以預見“殼”資源,以及超有錢的主,應該是發審收緊的贏家。

“殼”是贏家就不說了,超有錢的主是哪些,上文監管負責人已經把話說得很明白了。

3、讓中國股市和經濟獲益才是真的贏

一直以來,杠杆遊戲是IPO正常化、註冊制的支持者。改革一定是有疼痛的,也有一個過程。在退市制度、制度透明、法治化建設完備之前,IPO發審還得搞。

怎麼算搞得相對好?杠杆遊戲覺得目前的方式至少算有進步。沒有在各方壓力下叫停IPO實屬不易,同時一方面過會節奏加快,另一方面有瑕疵就直接否掉。

說實在,IPO金額這些年都不高,再融才嚇人,和市場總盤子比更小。失血一說,很難理解。股市就是用來融資的,首先要給新興企業機會。

只有高頻率的上會,這些新崛起、潛在的大企業才有直接大塊頭融資的機會,才能讓創投、早期直接投資有更好的回報和退出機制。

而更多好企業獲得資金,更多創投、早期投資機構獲得更好回報,方可創造更多就業、鼓勵創業,培育更多世界級獨角獸企業,改善我國經濟結構,形成中國經濟的新動力。

所以,說IPO發審收緊誰誰誰是輸家,誰又是贏家,格局太小。大格局應該是,要讓IPO改革利國利民,不僅繁榮股市,更要利於中國經濟。

IPO註冊制自然是不懈奮鬥的目標,但確實不可能一下子完成,這個過程中,IPO應該怎麼搞?上會節奏維持較高頻率,同時嚴肅紀律,讓騙子更多被清理。

如何監督發審委,避免被俘獲?其實也很簡單。改革開放這麼多年,我們專業人士很多,大發審委員會是很好方式,你能搞定一個人、幾個人,總不至於同時搞定幾十個幾百個;強化資訊披露、媒體監督;一邊開閘一邊要嚴肅退市紀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