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5分鐘瞭解東北話:從入門到精通

在喜劇的舞臺上

和其它方言相比

東北話是絕對的大咖

它自帶一身的包袱

仿佛天然賦予東北人幽默的基因

一句樸素的“哎呀媽呀”

就能讓全國觀眾開懷大笑

腦洞與節奏感齊飛的東北話喊麥

更是風靡大江南北

但東北話的精彩 還遠遠不止這些

它的前世今生究竟是什麼樣子

“貓”、“造”、“整”, 都是什麼意思

“犢子”又有多少種玩法呢

1

語言學角度上的

“東北官話”

圖自《中華遺產》2017年7月

說起方言, 學者有很專業的表述, 漢語有七大方言, 每種方言又可再往下劃分片區。 比如官話, 因地域分成北京官話、東北官話等。 東北官話再繼續分成黑松片、哈阜片、吉沈片, 片下再有小片。

但是東北人有一種天賦, 就是極善於用很常見的事物來形容很抽象的東西, 方言也不例外。 比如說到黑龍江、吉林話, 那是大碴子味兒;瀋陽話, 苣蕒菜味兒;大連, 海蠣子味兒。 將方言品出味道, 再用味道去定義方言, 東北用舌尖詮釋著東北話的靈魂——生動形象又不失詼諧。

如果要在其中選取一種味道來代表東北, 無疑是那聽起來有些戲謔的“大碴子味兒”。 這是在黑龍江、吉林等廣大領域被廣泛使用的一種方言, 被視為東北語言的正統味兒。

2

闖關東, 闖出來的

“大碴子味兒”

“闖關東”遷移路線示意圖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2008年10月

所謂大碴子, 就是大顆的玉米粒。 玉米(東北話叫“苞米”)是東北人主食的排頭兵。 因而人們會用生長於黑土的大碴子兒來形容同樣生長於斯的語言。

從清代前期開始,

一直到清末民國, 因為兵亂災荒, 大量來自華北的農民, 就是為了這山海關外香氣撲鼻的大碴子粥味兒, 毅然冒著生命危險北上, 最終在白山黑水的廣袤土地紮下根來, 他們的這一舉動被歷史稱為“闖關東”。 這一闖, 就闖出來個有大碴子味兒的東北話。

王維曾抒發過“獨在異鄉為異客”的孤獨, 其中很可能有方言的原因, “人作殊方語, 鶯為故國聲”, 人因方言不同, 只能寄情鶯燕, 思念故土。 而闖關東的流民呢?雖經歷了太多生活的苦難, 卻沒有在溝通上有太多的苦惱, 和東北說漢語的土著溝通, 可以說幾乎毫無壓力。 這原因為何, 我們還得從一本書說起。

3

《紅樓夢》中的

“東北味兒”

87版《紅樓夢》中的黛玉

圖自《中華遺產》2008年12月

《紅樓夢》第二十九回中, 有這樣一出寶黛戲。 寶玉拿了點翠的金麒麟, 討好黛玉說:“這個東西倒好頑, 我替你留著, 到了家穿上你帶。 ”而林妹妹傲嬌如故, 直接冷冷地回了一句“我不希罕”。

這是林妹妹拒絕寶哥哥日常小禮物系列節目的一集, 而黛玉口中的“希罕”(今作稀罕)一詞, 就是典型的東北方言。“稀罕”或“希罕”作為詞彙,在宋元時期就已出現,有專家認為,滿語“喜歡”的發音與“稀罕”相似,因此很可能是受當時女真族建立的金國語言的影響,部分民族語言進入漢語中。女真族是滿族的前身,至滿族建立清朝,這種語言“入侵”情形就更多見了。

不止一個“稀罕”,在《紅樓夢》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充斥著東北文化元素。如賈府主人住“暖閣”,睡“炕”,坐“炕沿兒”,炕上“擺桌子”,吃飯稱“放桌子”,對東北文化稍有瞭解的人,都知道這些是典型的東北風俗。

由此可以想見,闖關東的人剛進東北時沒有語言障礙,原因在於北方方言大面積的一致性。中國古代幾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使得北方的方言被廣泛傳播,也使北方方言中存在很多音近意同的方言俗語。

4

滿語漢語間的“爭鬥”

造就了今天的東北話

東北話不疾不徐地走進大觀園,北京話千里奔襲紮進黑土地。山海關雖自詡堅固天下第一,但也擋不住語言的流動,圖為攝於1900年的山海關。 《中國國家地理》2010年03月

《紅樓夢》讓我們知道,東北話在清代就跨過了山海關,影響著北京官話等北方方言。但眾所周知,清代統治者是來自白山黑水的滿洲人,按理說東北話應該是滿洲話才對,怎麼能是漢語方言呢?這裡就不得不要分析一下闖關東前,東北的語言分佈狀況了。

在中國歷史上,許多偉大的民族,從白山黑水中走出,如肅慎、鮮卑、蒙古、女真等等,他們的語言習慣與中原有著巨大的差別。在清朝初期,朝廷專門設置“啟心郎”,作為滿清大臣的漢語翻譯。東北漢族人口本來就少,加之很多漢人被併入八旗漢軍營,或者做了滿洲人的包衣,被迫學習滿語,漢語在這一時期處於弱勢地位。

然而到了1644年,大批八旗子弟“從龍入關”,使得關內的滿語勢力受到削弱,再加上順治朝為了發展東北,鼓勵漢人開墾,導致了漢人大規模回流出關,漢語又一次變成了強勢語言。雖然被更加強勢的漢語取代,但滿語沒有退出語言的舞臺,而是變成了詞彙躲藏在日常語言中。

不信可以猜猜下面這句話包含幾個滿語詞匯▼

『今兒個小妞藏貓兒時不小心把波棱蓋兒磕了,馬褂也整埋汰了,吃了一塊薩其馬才不哭了。』

其實,在這句話中,“小妞”、“波棱蓋兒”、“埋汰”、“薩其馬”都是滿語,而北方人日常使用得更頻繁的“藏貓兒”、“馬褂”、“今兒個”也都是滿語。實際上,吸收了滿語詞匯的精華,加強了東北話的語言張力。同時,它也進一步促使了方言和書面語的脫離,讓方言土語更野蠻生長,變得更加親切和有幽默感。

5

滿語的影子

還在東北的地名中

攝影/李華安

吉 林

滿語“吉林烏拉”音譯縮寫

意思是“濱江的城池”

攝影 / 許先行

琿 春

滿語“邊地”、“邊陲”之意

攝影 / 白海琦

松花江

舊名松阿裡畢拉,意為“天河”

“畢拉”是“江”的意思

攝影/趙春江

圖們江

滿語音譯為“圖們畢拉”

“圖們”意為“一萬”

下面是東北話一分鐘教學時間

【LESSON 1】

數不盡的犢子

繪畫 / 靴下貓腰子

圖自《中華遺產》2017年07月

在東北話裡有一種層出不窮的神獸,常給語言帶來風趣的效果,這就是“犢子”,它一般指牛的幼崽。比如圖中所繪的“滾犢子”。此外,還有護犢子、完犢子、癟犢子、扯犢子、裝犢子等各種犢子。首碼不同,意義不同,靈活使用“犢子”是精通東北話的第一步。

【LESSON 2】

東北話小詞典

學會上面三個動詞的使用方法,老鐵穩!

【LESSON 3】

學會它,才是真的“東北銀”

圖自《中華遺產》2017年07月

在遼寧瀋陽、鞍山等多個地方,方言中難以區分聲母r和y的發音,所以經常出現將二者搞混的“笑話”。比如圖中的“不樣停車”,實為“不讓停車”。或者東北人常自稱“東北銀”,也是同一個原因。

內容節選自

《中華遺產》2017年07月

撰文 / 楊睿

責任編輯 / 安洋

就是典型的東北方言。“稀罕”或“希罕”作為詞彙,在宋元時期就已出現,有專家認為,滿語“喜歡”的發音與“稀罕”相似,因此很可能是受當時女真族建立的金國語言的影響,部分民族語言進入漢語中。女真族是滿族的前身,至滿族建立清朝,這種語言“入侵”情形就更多見了。

不止一個“稀罕”,在《紅樓夢》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充斥著東北文化元素。如賈府主人住“暖閣”,睡“炕”,坐“炕沿兒”,炕上“擺桌子”,吃飯稱“放桌子”,對東北文化稍有瞭解的人,都知道這些是典型的東北風俗。

由此可以想見,闖關東的人剛進東北時沒有語言障礙,原因在於北方方言大面積的一致性。中國古代幾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使得北方的方言被廣泛傳播,也使北方方言中存在很多音近意同的方言俗語。

4

滿語漢語間的“爭鬥”

造就了今天的東北話

東北話不疾不徐地走進大觀園,北京話千里奔襲紮進黑土地。山海關雖自詡堅固天下第一,但也擋不住語言的流動,圖為攝於1900年的山海關。 《中國國家地理》2010年03月

《紅樓夢》讓我們知道,東北話在清代就跨過了山海關,影響著北京官話等北方方言。但眾所周知,清代統治者是來自白山黑水的滿洲人,按理說東北話應該是滿洲話才對,怎麼能是漢語方言呢?這裡就不得不要分析一下闖關東前,東北的語言分佈狀況了。

在中國歷史上,許多偉大的民族,從白山黑水中走出,如肅慎、鮮卑、蒙古、女真等等,他們的語言習慣與中原有著巨大的差別。在清朝初期,朝廷專門設置“啟心郎”,作為滿清大臣的漢語翻譯。東北漢族人口本來就少,加之很多漢人被併入八旗漢軍營,或者做了滿洲人的包衣,被迫學習滿語,漢語在這一時期處於弱勢地位。

然而到了1644年,大批八旗子弟“從龍入關”,使得關內的滿語勢力受到削弱,再加上順治朝為了發展東北,鼓勵漢人開墾,導致了漢人大規模回流出關,漢語又一次變成了強勢語言。雖然被更加強勢的漢語取代,但滿語沒有退出語言的舞臺,而是變成了詞彙躲藏在日常語言中。

不信可以猜猜下面這句話包含幾個滿語詞匯▼

『今兒個小妞藏貓兒時不小心把波棱蓋兒磕了,馬褂也整埋汰了,吃了一塊薩其馬才不哭了。』

其實,在這句話中,“小妞”、“波棱蓋兒”、“埋汰”、“薩其馬”都是滿語,而北方人日常使用得更頻繁的“藏貓兒”、“馬褂”、“今兒個”也都是滿語。實際上,吸收了滿語詞匯的精華,加強了東北話的語言張力。同時,它也進一步促使了方言和書面語的脫離,讓方言土語更野蠻生長,變得更加親切和有幽默感。

5

滿語的影子

還在東北的地名中

攝影/李華安

吉 林

滿語“吉林烏拉”音譯縮寫

意思是“濱江的城池”

攝影 / 許先行

琿 春

滿語“邊地”、“邊陲”之意

攝影 / 白海琦

松花江

舊名松阿裡畢拉,意為“天河”

“畢拉”是“江”的意思

攝影/趙春江

圖們江

滿語音譯為“圖們畢拉”

“圖們”意為“一萬”

下面是東北話一分鐘教學時間

【LESSON 1】

數不盡的犢子

繪畫 / 靴下貓腰子

圖自《中華遺產》2017年07月

在東北話裡有一種層出不窮的神獸,常給語言帶來風趣的效果,這就是“犢子”,它一般指牛的幼崽。比如圖中所繪的“滾犢子”。此外,還有護犢子、完犢子、癟犢子、扯犢子、裝犢子等各種犢子。首碼不同,意義不同,靈活使用“犢子”是精通東北話的第一步。

【LESSON 2】

東北話小詞典

學會上面三個動詞的使用方法,老鐵穩!

【LESSON 3】

學會它,才是真的“東北銀”

圖自《中華遺產》2017年07月

在遼寧瀋陽、鞍山等多個地方,方言中難以區分聲母r和y的發音,所以經常出現將二者搞混的“笑話”。比如圖中的“不樣停車”,實為“不讓停車”。或者東北人常自稱“東北銀”,也是同一個原因。

內容節選自

《中華遺產》2017年07月

撰文 / 楊睿

責任編輯 / 安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