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國古代銅鏡產地:黃河上下大江南北分佈多個制鏡中心

中原河南曾經發現了非幾何圖紋的烏獸紋銅鏡, 還經常發現商周時期的素鏡和小型陽燧, 儼然是“圓形具鈕銅片”:拱形鈕, 面平或微凹, 背無紋飾, 邊緣無起突現象, 銅質不佳, 有的是紅銅, 銹蝕嚴重, 與中國銅鏡第一圖絕似。 這說明在中原地區很早就有鑄作銅鏡的作坊。

唐代:月宮鏡

考古發掘證實:“洛陽在西周時就有特大的鑄銅作坊。 1974年以來, 在洛陽老城以北的湹河西岸, 發掘了一處鑄銅遺址, 面積達28萬平方米。 出土遺物表明, 這裡有比較完善、先進的生產設施。 ”這一遺址不可能不生產銅鏡。

唐代:仙山雙鸞鏡

河北滿城西漢劉勝墓中出土一件銅鍋, 內有“中郎柳, 市雒(洛)陽”, 也證明西漢時洛陽有發達的銅器鑄造業。 流傳到日本的東漢銅鏡, 還鑄有“新作大鏡, 幽涑三商, 銅出徐州, 師出洛陽”的銘文。 徐州有銅山, 洛陽有技藝, 確鑿地證明洛陽和徐州鑄鏡技藝由來已久, 且影響巨大。

東漢魏晉:神人禽鳥鏡

長江流域在春秋戰國時, 經濟得到穩定發展, 鑄鏡業技術先進。 在楚國形成了鄂州和長沙兩個鑄鏡中心。 長沙的楚墓中有1/4楚墓發現銅鏡, 遠較其他地方為多。 鄂州瀕臨長江, 就近以黃石的銅礦為依託, 鑄作的銅鏡後來被稱為“淮式鏡”、“楚式鏡”, 遠銷全國。

漢代:減地對鳳鏡

在北方, 河北易縣曾為燕國之都, 出土過大批戰國鏡範, 其中有山字鏡範, 證明那裡不光是銅鏡產地, 紋飾也與長江流域之鄂州生產的山字鏡相仿, 說明銅鏡的生產早在戰國時就已遙相呼應, 互為影響了。 山西侯馬遺址曾出土包括銅鏡范在內的陶范達3萬件, 可見其生產規模之大、產量之高。

西漢時制鏡以官鑄為主。 前面引述之洛陽燒溝當屬官辦。 至西漢末開始, 私鑄已逐漸流行, 從東漢中期, 全國已形成了多個制鏡中心, 主要是丹陽 (今安徽當塗)、鄂城(湖北武昌)、會稽山陰(浙江紹興)、江夏(湖北安陸)、廣漢(四川廣漢)、蜀郡(四川成都)、臨淄(山東淄博)等。

唐代:麟鳳鏡

魏晉南北朝時, 山陰和鄂城由於經濟未受戰亂影響, 鑄鏡業得到長足發展。 唐代以後, 鑄鏡業在全國遍地開花同時, 已開始在逐步集中。

唐代鑄鏡非常集中,南方的揚州和山西的並州都向朝廷進獻銅鏡。特別是揚州,在長江江心鑄作銅鏡,一時被傳為美談,其產品馳名中外,享譽朝野。

唐代:雙鸞銜綬鏡

五代時,京城江寧官方鑄作的銅鏡,質地輕薄,由工匠即興署款,行銷全國。他們的署款一律為“官、都、省銅坊,匠人××”,書體稚拙,隨意揮灑,生活氣息很濃。實物表明,官家鏡匠有姓名者達20人以上。

唐代鑄鏡非常集中,南方的揚州和山西的並州都向朝廷進獻銅鏡。特別是揚州,在長江江心鑄作銅鏡,一時被傳為美談,其產品馳名中外,享譽朝野。

唐代:雙鸞銜綬鏡

五代時,京城江寧官方鑄作的銅鏡,質地輕薄,由工匠即興署款,行銷全國。他們的署款一律為“官、都、省銅坊,匠人××”,書體稚拙,隨意揮灑,生活氣息很濃。實物表明,官家鏡匠有姓名者達20人以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