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他是詩人中顏值最高的也是最癡情的,至情至孝感天動地

在中國古代小說或戲曲中, 形容某個人長得特別帥時, 最常見的一個詞是“貌若潘安”。 其實, 潘安在歷史上確有其人, 而且是個大詩人。

潘安, 也叫潘岳, 河南中牟人, 出身儒學世家。 他才貌雙全, 和陸機合稱潘岳, 鐘嶸在《詩品》中評價道“陸才如海, 潘才如江”。

史書記載, 每當他出門時, 上至八十歲老太太, 下至三歲小女孩, 都紛紛將水果扔到他的車子裡, 帥得擾亂社會治安。 這也是成語“擲果盈車”的由來。

按理說, 帥到天際的人難免有一副花花腸子, 可潘嶽卻是個癡情種子。 早在十二歲那年, 他就和揚州刺史楊肇的女兒楊容姬訂婚, 並按約成婚。

婚後, 兩人一起生活了20餘年, 妻子不幸因病去世。 此時的潘嶽不過四十歲左右, 而且是當時的名士, 續弦並不難, 但他終生再未婚娶。

妻子去世後, 潘嶽非常悲痛, 接連寫下了三首《悼亡詩》, 這是文學史上最早的悼亡之作,

也是他的代表作, 不是因為文采的華麗, 而是感情的真摯。

望廬思其人, 入室想所曆。

幃屏無髣髴, 翰墨有餘跡。

流芳未及歇, 遺掛猶在壁。

悵恍如或存, 回惶忡驚惕。 (節選)

看到住宅, 想起亡妻, 她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進入房間, 回憶起與愛妻生活的美好經歷,

她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 如在眼前。 可是, 羅帳、屏風之間再也見不到她的身影。

牆上掛的是亡妻的筆墨遺跡, 婉媚依舊, 餘香未歇。 眼前的情景, 使他的神志恍恍惚惚, 好像愛妻還活著, 忽然想起她已離開人世, 心中不免有幾分驚懼。

這一段心理描寫, 十分細膩的再現了潘岳思念亡妻的感情,

真摯動人, 也是全詩最精彩的部分。 自潘嶽始, “悼亡詩”成為悼念亡妻的專門詩篇, 可見影響之深遠。

除了對待妻子癡情之外, 潘岳侍奉母親也是孝親的典範, 北宋以前的《二十四孝》中就有潘嶽辭官奉母的故事。

他喜歡種植花木, 一到春天, 院子裡桃李芬芳。 每年花開時節, 潘嶽總是揀風和日麗的好天氣, 親自攙扶母親到林中賞花遊樂。

有一年, 母親染病思歸故里, 潘嶽隨即辭官奉母回鄉。 上司覺得潘岳是個人才, 苦苦挽留, 潘嶽回答道:“我若是貪戀榮華富貴, 不肯體諒母意, 那算什麼兒子呢?”

回鄉後, 他親自耕田種菜, 還養了一群羊, 全心照料母親, 直至病癒。 後來, 潘嶽因為捲入政治風波而被夷滅三族, 七十多歲的老母親也未能倖免。

因此, 北宋時人郭居敬認為潘安雖然至孝, 但連累母親不得壽終, 做人有瑕疵, 不足以列入《二十四孝》, 用朱壽昌棄官尋母的故事代替。

誠然, 潘安有趨炎附勢的缺點, 但對待妻子和母親, 他卻是個稱職的丈夫和兒子, 這一點更顯得難能可貴。世間多有潘安貌,難得再遇潘郎心。

這一點更顯得難能可貴。世間多有潘安貌,難得再遇潘郎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