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石家莊“勵志奶奶”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 作畫一兩萬幅

與這個年紀的大多數人不同, 78歲的王默每晚只睡六七個小時, 其餘時間全都用來教學、畫畫、看書、寫論文, 每年只在除夕夜看兩個小時電視。 退休21年, 她創作的畫作有一兩萬幅。 源於祖輩、父輩一個“勤”字的薪火相傳, 日復一日, 從不懈怠。 無須言語, 不用說教, 家中小輩們自然而然繼承了這種向上的力量, 不捨得浪費一點兒時間。 就連上至84歲、下至6歲的學生, 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

探訪

每個房間的牆上都掛滿了書畫作品

迎春巷15號, 王默把自己的家當成了工作室。 除了廚房、臥室還有些許生活氣息外, 這裡更像是一個書畫展廳。 每個房間的牆壁上都掛滿了書畫作品, 有32平尺的大型國畫, 也有A4紙大小的兒童畫, 就連房頂的橫樑上都滿滿當當。 房間裡擺放著用來作畫的大案子、小桌子, 只留下窄窄的過道。

78歲的王默很瘦, 精氣神卻很好。 她把記者領到一幅畫前, 指著畫兩旁的對聯:“這就是我家的家訓:一家一計在於和, 一生一計在於勤。 ”

王默, 1940年12月出生在辛集舊城書香門第的王家大院, 她的老爺爺是清朝舉人, 爺爺是清朝秀才, 父親是有名的書法家。 可以說, 她的家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書畫世家。 王默自幼酷愛繪畫,

3歲時就拿起畫筆開始畫畫, 一生癡迷。 她從事國際展示美術設計工作30多年, 退休後開辦了王默工作室, 教授孩子和成人作畫。

兒時記憶裡都是父親深夜習書的身影

王默的父親王炳坤, 生於1911年, 逝於2001年。 時至今日, 王默仍能清楚地憶起兒時父親深夜習書的情景。 王默七八歲時, 就跟著父母下地幹活兒。 她在前面牽著牛, 父親在後面推著犁。 每天晨星而作戴月而歸。 花生收穫的季節, 父親用鎬頭刨出花生, 王默和母親、弟弟一起往下摘。 因花生太多, 每天中午王默要和父親送回家一趟, 下午繼續回到地裡勞作。 晚上, 一家人總是伴著月光回家, 回家後還要用繩子把花生一籃籃系到房頂上。 幹完這些, 每個人都已是筋疲力盡。

但即使已滿頭大汗, 父親仍要習書到深夜。 那時候用的是黑油燈, 就是棉花籽榨出的油。 只有黃豆粒大小的微光中, 父親練書法、寫文章, 母親做針線活兒, 是王默童年最深刻的記憶。 家裡到處都是父親的作品, 一摞摞作品堆起來, 幾乎高至房頂。 此後, 不管時代如何變遷, 父親練習書法從沒間斷過, 直到80多歲高齡, 他仍戴著老花鏡練字、用毛筆給孩子們寫信。

設計標誌百餘個, 拿到專利權幾十個

王默從事國際展示美術設計工作30多年, 工作單位是中國化工進出口總公司河北分公司。 1980年的廣交會, 她幾乎兩個晝夜不眠不休, 一個人完成了兩個展廳的全部美術設計工作。 當時時間非常緊張, 帶隊的負責人急得直冒汗,

王默一咬牙接下了這個無比艱巨的任務。 為了節省時間, 她不回宿舍, 趴在正在布展的大廳地面上寫寫畫畫, 實在累極了就在原地睡一會兒。 夜晚, 無人的大廳更顯空曠, 她卻靠著強大的內心緊張工作。

勤能立業, 王默自小深知這個道理。 也正是日復一日的勤學苦練, 能讓她在關鍵時刻出色完成任務。 王默說, 這叫厚積薄發。

這一次攻堅克難, 王默的能幹出了名。 不久後, 總公司頻繁調她去國外參加展會, 每年出國好幾個月成了家常便飯。 上個世紀80年代, 改革開放初期, 出國還是件了不得的事。 她把在紐約拍攝的彩色照片寄給父親, 父親顫抖著手撫摸著, 流下熱淚。

然而, 王默一出國, 3個兒子就只能由愛人照顧。 大的十幾歲, 小的七八歲,4個男人的日子著實不好過。工作要做好,家裡也不能亂。要強的王默把一個“勤”字發揮到了極致。雖然她當時很年輕,正是愛美的年紀,但她從不像其他女同事那樣利用出國的機會買衣服和化妝品,而是抓緊旅途中所有的時間給愛人和孩子織毛衣、做棉鞋。等飛機,她織毛衣,乘飛機,她織毛衣,跟別人聊天,她的手依然不停歇。工作以外的時間,她也一刻都不閑著。就這樣,全家人一年四季的衣服從沒出過岔子。

王默從事國際展示美術設計30來年,為執行任務,到過德國、埃及、喀麥隆、美國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多次榮獲大獎。她設計標誌百餘個,均註冊成功,拿到專利權幾十個。其中40多個走向世界,在國外註冊成功。

退休21年教學之餘作畫一兩萬幅

退休後,離開了忙碌的工作崗位,王默並沒有像很多同齡人那樣有一種失落感,因為有更多的時間來畫畫了。

她3歲拿起畫筆,12歲時畫了一套“滿屯入社”宣傳農業合作化道路的連環畫,貼在辛集城隍廟正殿外的展覽廳裡展覽。初中時被辛集文化館借調,在辛集市主街道繪製了多幅大幅宣傳壁畫,在辛中又集中繪製“辛集遠景規劃圖”多次受到表揚、獎勵,被稱為“小畫家”。

上班時雖然工作繁忙,但她從未放下畫筆。1996年退休後,她成立了王默工作室、王默美術館,指導美術專業的學生以及成人進修。她有入室弟子200余人,最小的6歲,最大的84歲。考入重點高中、重點大學、研究生的已有百餘人。

退休21年,王默的畫作少說有一兩萬幅,那都是每天十幾個小時教學、畫畫的結果。雖然已78歲高齡,她的身體卻很結實,極少生病,從不吃藥,至今能騎自行車出去買東西。她總有一種感覺,她是為畫畫才來到這個世界的。天道酬勤,她收穫的不僅是事業的成功,還有和睦的家庭、健康的身體。

無須說教,小輩們自然受到薰陶

身教勝於言教。這樣的家庭氛圍裡,即使父親什麼也不說,王默也能領悟“勤”的含義,即使王默從不說教,子孫也自當發憤圖強。王默的3個兒子雖然沒有像母親那樣從事書畫方面的工作,但都勤勤懇懇,如今事業有成。4個孫子在學業、事業上,也是一日不曾懈怠。

更有故事的是王默的兒媳婦、孫媳婦。小兒媳婦張一梅大學學的是美術專業,畢業後進入一家藥廠工作,並考取了藥劑師資格證。她從未放棄自己的專業,每天練習,不斷地考級,如今成了王默的助手,也是個小有名氣的畫家。剛過門一年的大孫子媳婦,做財會工作,以前沒有接觸過美術,結婚後也開始學習素描,正準備參加社會藝術水準考級。這個兒媳婦和孫媳婦,簡直成了一段佳話,知情者無不讚歎。而在這兩人看來,78歲的老人尚且如此勤奮,小輩們的這點努力,真的不值一提。

王默雖然身材瘦小,卻似乎自帶強大的氣場,她的學生和身邊人無不受其感染。有的學生為備戰考試,一畫就是六七個小時,午飯就用麵包、白開水湊合,不嫌累不說苦。還有84歲的老人,也來跟王默學畫畫,說王默就是他的榜樣。

小的七八歲,4個男人的日子著實不好過。工作要做好,家裡也不能亂。要強的王默把一個“勤”字發揮到了極致。雖然她當時很年輕,正是愛美的年紀,但她從不像其他女同事那樣利用出國的機會買衣服和化妝品,而是抓緊旅途中所有的時間給愛人和孩子織毛衣、做棉鞋。等飛機,她織毛衣,乘飛機,她織毛衣,跟別人聊天,她的手依然不停歇。工作以外的時間,她也一刻都不閑著。就這樣,全家人一年四季的衣服從沒出過岔子。

王默從事國際展示美術設計30來年,為執行任務,到過德國、埃及、喀麥隆、美國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多次榮獲大獎。她設計標誌百餘個,均註冊成功,拿到專利權幾十個。其中40多個走向世界,在國外註冊成功。

退休21年教學之餘作畫一兩萬幅

退休後,離開了忙碌的工作崗位,王默並沒有像很多同齡人那樣有一種失落感,因為有更多的時間來畫畫了。

她3歲拿起畫筆,12歲時畫了一套“滿屯入社”宣傳農業合作化道路的連環畫,貼在辛集城隍廟正殿外的展覽廳裡展覽。初中時被辛集文化館借調,在辛集市主街道繪製了多幅大幅宣傳壁畫,在辛中又集中繪製“辛集遠景規劃圖”多次受到表揚、獎勵,被稱為“小畫家”。

上班時雖然工作繁忙,但她從未放下畫筆。1996年退休後,她成立了王默工作室、王默美術館,指導美術專業的學生以及成人進修。她有入室弟子200余人,最小的6歲,最大的84歲。考入重點高中、重點大學、研究生的已有百餘人。

退休21年,王默的畫作少說有一兩萬幅,那都是每天十幾個小時教學、畫畫的結果。雖然已78歲高齡,她的身體卻很結實,極少生病,從不吃藥,至今能騎自行車出去買東西。她總有一種感覺,她是為畫畫才來到這個世界的。天道酬勤,她收穫的不僅是事業的成功,還有和睦的家庭、健康的身體。

無須說教,小輩們自然受到薰陶

身教勝於言教。這樣的家庭氛圍裡,即使父親什麼也不說,王默也能領悟“勤”的含義,即使王默從不說教,子孫也自當發憤圖強。王默的3個兒子雖然沒有像母親那樣從事書畫方面的工作,但都勤勤懇懇,如今事業有成。4個孫子在學業、事業上,也是一日不曾懈怠。

更有故事的是王默的兒媳婦、孫媳婦。小兒媳婦張一梅大學學的是美術專業,畢業後進入一家藥廠工作,並考取了藥劑師資格證。她從未放棄自己的專業,每天練習,不斷地考級,如今成了王默的助手,也是個小有名氣的畫家。剛過門一年的大孫子媳婦,做財會工作,以前沒有接觸過美術,結婚後也開始學習素描,正準備參加社會藝術水準考級。這個兒媳婦和孫媳婦,簡直成了一段佳話,知情者無不讚歎。而在這兩人看來,78歲的老人尚且如此勤奮,小輩們的這點努力,真的不值一提。

王默雖然身材瘦小,卻似乎自帶強大的氣場,她的學生和身邊人無不受其感染。有的學生為備戰考試,一畫就是六七個小時,午飯就用麵包、白開水湊合,不嫌累不說苦。還有84歲的老人,也來跟王默學畫畫,說王默就是他的榜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