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詩經》之植物志—古人吃什麼?(其一)

現代社會的人們可以吃到許多的瓜果蔬菜, 古代人呢?接下來小編回連載介紹《詩經》中出現過的植物, 包括淺析這些植物在詩歌中的意義, 以及在社會生活中的主要作用。 現在開始介紹 第一部分《國風-周南》中的《關雎》《葛覃》以及《卷耳》中提到的植物。

《關雎》是《詩經》中的第一篇, 也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的第一篇。 描寫了謙謙君子追求窈窕淑女的過程。 其中提到了一種植物荇菜。 在詩歌中描寫的是打撈荇菜的過程, “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 慢慢的越采越多, 其實荇菜的搖擺, 也暗指了女子心中的搖擺, 最終, 荇菜采到了也喻指君子成功的俘獲了淑女的心。

荇菜也作莕菜, 水草植物, 可食用。 蘇恭 說"荇菜生水中, 葉如青而莖澀, 根甚長, 江南人多食之。 ”現在的荇菜, 葉片形睡蓮, 小巧別致, 鮮黃色花朵挺出水面, 花多且花期長, 是庭院點綴水景的佳品, 同時也可以可以入藥。

在《葛覃》中的葛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花紫紅色, 莖可做繩, 纖維可織葛布, 俗稱夏布, 其藤蔓亦可制鞋(即葛屨), 夏日穿用。 詩歌中的女主人公在用葛覃蒸煮織麻, 儼然一個勤勞能幹的形象。 這篇文章同樣是關於葛布的最早的記載, 說明人類已經在那個時候在利用葛藤的纖維進行紡織了。

今天的最後一篇《卷耳》提到的植物是卷耳, 詩歌寫到婦人在採集卷耳的過程中思念自己遠征的丈夫。 卷耳的嫩苗可以食用。 現代卷耳, 別名:狹葉卷耳、細葉卷耳、無毛卷耳。 功用主治:祛風散熱, 解毒殺蟲。 還可以治頭風, 頭暈, 濕痹拘攣, 目赤、目翳, 風癩, 疔腫, 熱毒瘡瘍, 皮膚瘙癢。 同時卷耳也被稱為被稱為一月女孩的幸運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