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黑白彩色系列連環畫第38集 著名浪漫寫實藝術家潘鴻海的油畫(3)

潘鴻海1942年出生, 上海人。 著名畫家, 中國二十世紀中葉浪漫寫實藝術家代表人物之一。 擅長油畫、水粉畫、水墨畫, 對連環畫等諸多畫種均有很高的造詣。

1962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附中, 1967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油畫系是由浙江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財政廳、省文聯共同組織實施的“浙江省重大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的命題創作之一。 作為這個重大題材創作工程的藝術委員會委員、浙江油畫家協會常務副會長、浙江畫院名譽院長、著名油畫家潘鴻海深知其任務的艱巨和意義的重大, 毫不猶豫地就接受了難度頗大、表現浙江歷史起源的“良渚文化”題材。

這幅作品在構思上不落俗套, 採取三聯畫的形式, 利用大場面、場景式, 能夠充分反映當時社會生活狀況的組合。 整幅作品高2.2米, 寬5.4米。 畫家把幾千年前的良渚人描繪成令讀者有視覺愉悅的形象。

畫面中間的男子有著強健的軀體, 棱角分明。 英俊的臉龐, 在陽光照射下, 透著王者的風範;身後的老者威嚴中顯露著慈祥, 手中高舉著玉璧, 似乎在舉行一種宗教式的圖騰。 整幅畫面色調處理亮麗而柔和, 中心的兩個人物加上玉器構成紀念碑式的造型, 形成了畫面的視覺中心, 和兩邊安居樂業的溫婉秀麗的女子從體貌和精神上產生了強烈的對比。 對當時的社會環境、自然環境也進行了精細地刻畫。 整個畫面前後關係疏密有致, 虛幻的背景滿眼碧綠, 瀛洲交錯, 藤蔓縱橫, 水氣氤氳, 把江南的地域特色表現得淋漓盡致, 充分顯示出一個美麗的古文明社會。 畫家成功的將東方題材江南水鄉、玉文化與西方油畫相互融合,
對中國傳統文化、浙江良渚美景有著獨特的呈現。 該作品以其氣勢恢弘的人文場景、生動傳神的人物形象和底蘊深厚的藝術造詣, 展現神秘瑰麗的良渚文化和創新開拓的民族精神。 被浙江美術館永久收藏。

玉馨良渚(三聯畫)左 , 潘鴻海、汪文斌合作 浙江美術館收藏 2008年

玉馨良渚 局部

玉馨良渚(三聯畫)中 , 潘鴻海、汪文斌合作 浙江美術館收藏 2008年

玉馨良渚 局部

玉馨良渚(三聯畫)右 ,潘鴻海、汪文斌合作 浙江美術館收藏 2008年

很多人對潘鴻海的印象是“畫癡”,他多年來一直不停地默默耕耘著,時光從他手中的畫筆上漫漫地流過。他說:“少時村裡呼我鴻海,在美院學習時則叫我小潘,及至到了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和浙江畫院,大家喊我老潘,現在見面,已改口尊稱‘潘老’,也是我藝術人生的展現。”

潘鴻海說:“‘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驀然回首,如鴻雁遨遊藝海,不知倦怠七十載。期間,有諸多收穫,有諸多感懷,亦有諸多期待。”

“我時時還有這個年紀不該有的衝動湧現,是因為執筆數十載,才深知藝無止境,大藝無限。我會把舞臺讓給年輕人,但我的創作欲望絲毫不讓年輕人。滿頭銀絲只是個表像,我的內心依然青蔥豆蔻。

惟願家睦合歡,藝術情懷長青,今後能有更多的佳作奉獻給喜愛我作品的人,此為人生之幸事。”

(待續)

圖文:大關、趙剛(連趣網CEO)

玉馨良渚(三聯畫)右 ,潘鴻海、汪文斌合作 浙江美術館收藏 2008年

很多人對潘鴻海的印象是“畫癡”,他多年來一直不停地默默耕耘著,時光從他手中的畫筆上漫漫地流過。他說:“少時村裡呼我鴻海,在美院學習時則叫我小潘,及至到了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和浙江畫院,大家喊我老潘,現在見面,已改口尊稱‘潘老’,也是我藝術人生的展現。”

潘鴻海說:“‘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驀然回首,如鴻雁遨遊藝海,不知倦怠七十載。期間,有諸多收穫,有諸多感懷,亦有諸多期待。”

“我時時還有這個年紀不該有的衝動湧現,是因為執筆數十載,才深知藝無止境,大藝無限。我會把舞臺讓給年輕人,但我的創作欲望絲毫不讓年輕人。滿頭銀絲只是個表像,我的內心依然青蔥豆蔻。

惟願家睦合歡,藝術情懷長青,今後能有更多的佳作奉獻給喜愛我作品的人,此為人生之幸事。”

(待續)

圖文:大關、趙剛(連趣網CEO)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