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巴黎有三大制高點,埃菲爾鐵塔、蒙帕納斯大廈,蒙馬特高地

大家都知道, 畢卡索是個情場浪子。 除了編外人員, 他這輩子總共有過7個老婆或情人。 然而他又十分長情, 每次找到新的情人, 他總會帶她去同一個地方:蒙馬特高地。

巴黎有三大制高點, 埃菲爾鐵塔、蒙帕納斯大廈, 然後就是這個蒙馬特高地。 這裡有潔白的聖心教堂, 紀念著巴黎公社時期人們流過的鮮血;有一面愛牆, 300多種語言, 都寫著“我愛你”;還有紅磨坊和煎餅磨坊, 這可是當時的娛樂中心。

但它的特別之處, 遠不止這些。 巴黎人有個說法:到蒙馬特高地去吧, 如果它不能把你變成一個藝術家, 至少能讓你變得“像個藝術家”。

是的, 蒙馬特高地是上個世紀, 一大群藝術大咖起家的地方。 聽聽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吧:塞尚、梵古、達利、莫迪裡阿尼、雷諾瓦……反正我查資料的時候, 狠狠地顫抖了。

拿畢卡索來說, 他人生中的很多個第一次——第一次墜入愛河, 第一次賒帳, 第一次偷別人家門口的食物, 第一次背信棄義, 第一次得到世人賞識, 都發生在這裡。

1. 因為窮, 他們住進了“洗衣船”

一百多年前, 這裡還算巴黎的荒郊野外, 一大片農田, 葡萄園, 鄉下房子。 是什麼讓這群藝術家聚到這裡, 眾志成城, 開創了野獸派、後印象派和立體主義的先河?

說白了就一個字:窮。


再加大一號給你看。 顏真卿的《多寶塔碑》截字。

在蒙馬特高地, 這裡最多的就是窮苦人、邊緣人、酒鬼、妓女和藝術家。 藝術家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 但幾乎所有人都收入微薄, 窮得叮噹響。

當時畢卡索就是一個西班牙來的小鎮青年, 連法語都講不利索。 他被一群藝術家朋友帶來帶去, 住進了蒙馬特高地上一個叫“洗衣船”的地方。

“洗衣船”並不是船, 而是一棟形狀奇特的木板樓。 這個名字, 是一個叫馬克斯的詩人起的, 有次他看到每層樓的窗外都掛著各種飄曬的衣褲, 那個鱗次櫛比、迎風招展的, 整座木板樓看上去就像一艘洗衣船。

“洗衣船”老照片。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不要小看了這個打了隔斷間的廉租房,

它後來被稱作“藝術家之城”。 畢卡索的重要作品《亞維農少女》就是在這兒完成的, 這幅畫被譽為“立體主義的開山之作”。


這群少女是幹嘛使的?……這幅畫一開始的標題叫《亞維農妓, nv》。

這個藝術家之城, 有多破敗?沒自來水, 沒有煤氣,

也沒電, 那時候愛迪生還沒發明燈泡呢。 畢卡索都是點油燈畫畫。 夏天他畫畫的時候幾乎一絲不掛, 就在腰上圍塊綢巾。 據說很多女性因此有幸目睹了他迷人的肌肉。

後來畢卡索就戀愛了。 他的初戀情人, 也是第一位妻子, 叫菲南迪。


她的出現, 開啟了畢卡索的粉紅時代。

兩個人相濡以沫。第一年冬天,菲南迪整整在家裡待了兩個月閉門不出,原因是沒錢買鞋子。一天,菲南迪的貓跳過窗戶,去鄰居家偷了一塊豬肉血腸回家,一家人高興壞了——終於有肉了,畢卡索和她就把血腸當午飯吃了。

畢卡索常常去別人家門口偷牛奶和羊角包,還經常在飯店賒帳。當時蒙馬特高地幾乎沒有商業,只有一個麵包店、一家雜貨店、一個修鞋鋪、一家洗衣店,以此供給必須的生活用品,看起來非常潦倒。


法國風景畫家郁特裡羅筆下的蒙馬特高地。

為啥?藝術家個個都窮啊,個個都賒帳,所以飯店經營不下去了,紛紛關閉,兵敗如山倒。

2. 酒鬼、變態、怪人橫行

所以這兒萌生了一種很特別的賒帳方式,以畫抵帳。當時畫家們都愛去“狡兔酒吧”打卡簽到,據說梵古超愛這裡的苦艾酒。


今天的狡兔酒吧還在,變成了一個小劇場。

酒吧老闆叫弗雷德,也算是個文藝青年,說不好他是心地善良還是心機boy,總之他允許缺錢的客人用自己的一張畫來抵酒錢,後來他就收集了很多著名畫家成名前的作品,其中包括畢卡索的。


畢卡索的《在狡兔酒吧》。圖中小丑打扮的男人是畢卡索,後面彈吉他的就是酒店老闆弗雷德。

老闆後來把這畫賣了幾十法郎,心裡已經樂開了花——你想想,當時在巴黎大吃大喝一天的花費也就1法郎。不過,幸好弗雷德沒能活到1989年,不然也得活活被氣死,因為這幅畫在那年的索斯比拍賣中,被賣了4700多萬美金。

這種經濟思路很好地啟發了當地員警。藝術家多酒鬼,惹事的酒鬼會被帶到警察局。員警會先打他們一頓,然後要求他們畫一幅水彩畫、水粉畫什麼的,作為重獲自由的條件。所以這裡的警察局也會常備紙、筆和顏料。


可能是史上繪畫設施最專業的警察局。

當然,敲詐勒索的時候算少數。大多數時間,蒙馬特高地滋養著藝術家們,比如洗衣房那幾個女工就滋養了德加。德加酷愛觀察洗衣女工,她們的一動一靜都吸引著他的目光。但洗衣女工都很討厭他。有次,一個畫家經過,聽到她們正在罵德加:“老不要臉,這麼大年紀了,不知羞恥。”

聽到這裡,我都想替德加打抱不平了。他終身未婚,就喜歡出錢雇傭小演員到他畫室做模特。由於出入的年輕女孩實在太多,巴黎警察局還專門為這事找過他。但是沒用,他並沒有和這些女孩傳出過絲毫緋聞,據說是因為他厭惡女性。


德加畢生兩千多幅作品裡,一半以上畫的是舞女。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幅,現存於奧賽博物館。

德加脾氣古怪,尖酸刻薄,對於蒙馬特高地來說,他始終像個外來者,像是卡夫卡筆下的K;

還有一些藝術家,只跟蒙馬特高地山腳下的紅磨坊發生關係,有個叫唐胡安的插畫師,白天畫畫,晚上就出門吃飯,帶各種各樣的女人回家,最後還像搜集蝴蝶標本一樣,留下了一本厚厚的豔遇日記;


媽媽說要從小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

精神病患者梵古也曾短暫地到過這裡,當時他弟弟在巴黎當畫商,梵古來當拖油瓶。他在這裡遇見了色彩斑斕的印象派,創造了個人的獨特畫風,但他只住了兩年,就到別處割耳朵自殺去了;

雷諾瓦則真正成為了蒙馬特公民。他是個簡單的人兒,喜歡接近生命本質的生活,他熱愛滿園的野玫瑰,還經常去鄰居家吃又小又硬的梨子。

雷諾瓦筆下都是花、兒童、美麗的女人,畫風甜美,人見人愛。


《紅磨坊的舞會》,1990年被拍了7810萬美元,由奧賽博物館收藏。

後來他生了個兒子叫讓·雷諾瓦,成為法國新浪潮主義的領軍人物。在蒙馬特高地這個酒鬼、變態、怪人橫行的地方,雷諾瓦簡直正常得太不正常了。

3. 如果他不是畢卡索,

那他一定是個渣男

這裡的藝術家穿得也是奇奇怪怪,小圓頂禮帽一定要加一根烏鴉羽毛,或者整塊火槍手的披肩。畢卡索一開始天天穿著法國軍裝晃來晃去,以為自己帥得不行了,結果發現滿村兒人都這麼穿,後來他就改穿藍色工人服了。

但是有一天,一個氣質高貴的人來了,他的衣品震懾了全村——得體的天然羊毛色天鵝絨衣服,藍色格子襯衣每天換洗,漫不經心地紮著圍巾——他是莫迪裡阿尼。


村帥莫迪裡阿尼來了,畢卡索也得靠邊站。

慢慢地大家發現,這個花無缺一般的男子,簡直比最不正常的人還要不正常。他酗酒吸毒,常常嗑high了,情不自禁地高聲朗讀《神曲》,甚至和女孩裸體在廣場上跳舞,表演鬥牛。

他脾氣古怪,最後到了連藝術家都無法忍受的地步。他會在大家討論美學問題的時候,跑去把長廊雕塑砸了,或者撕毀牆上的油畫。


這幅應該是他的自畫像了。人生好好一副牌,被玩兒砸了……

那時他年紀很輕,不過20多歲,和畢卡索一起住在“洗衣船”裡。但他正一步步,逼向自己生命的終點。

很難說莫迪裡阿尼是不是畢卡索的朋友。因為畢卡索這人活該沒朋友。以兩個人為例。

第一個人叫卡薩吉馬斯,他是和畢卡索一起從西班牙來法國的小夥伴。小卡長得不好看,雞胸,還駝背,


畢卡索在《生命》裡,把他畫得不錯啊。看樣子是真正的友誼……

小卡愛上了一個叫Germaine Gargallo的社交名媛,就管這姑娘叫熱梅娜吧。他把熱梅娜往死裡追。但姑娘拒絕了他。結果姑娘越拒絕吧,小卡越覺得愛她,鬧到要自殺的地步。畢卡索那時還沒初戀呢,非常珍惜這段友情,為了防止小卡自殺,一度天天盯著他,搞得自己沒法創作。

可是小卡很不爭氣。最後一次,他把熱梅娜約出來吃飯。吃著吃著,他掏出槍來,砰一槍朝姑娘射過去——姑娘躲開了。然後小卡朝自己頭上開了一槍,不成功便成仁了。

好朋友的死,讓畢卡索異常痛苦。他晦暗、憂鬱,他的藍色時期開始了,第一件作品就是《卡薩吉馬斯的葬禮》。後來的《生命》,也就是上面那幅局部,也是以卡薩吉馬斯為主題。


卡薩吉馬斯的葬禮。

然後……

小卡死後不到三個月,畢卡索把熱梅娜睡了……

你說,這叫實現了哥們兒的遺願嗎?也有人說是因為畢卡索睡了熱梅娜,卡薩吉馬斯才自殺的。

很快,畢卡索苦逼的第二個好朋友登場了,之前寫蒙娜麗莎的時候介紹過:阿波利奈爾。


阿波利奈爾後來參加一戰去了,不幸頭中流彈。很快死于一次流感,時年38歲。

簡單前情提要下:阿波利奈爾和畢卡索,從一個叫皮耶雷的人手中,買來了幾件從盧浮宮盜出的雕塑。適逢當時《蒙娜麗莎》被盜,員警們查啊查,抓了皮耶雷。阿波利奈爾和畢卡索嚇壞了,兩人商量來商量去,打算由阿波出面,把贓物交給一家報社,希望報社在不透露姓名的情況下,完璧歸趙。

結果報社沒有信守承諾。阿波扭頭就被抓了。員警對外宣佈:皮耶雷和阿波利奈爾是某個國際文物盜竊集團的骨幹。

阿波這下傻了,他希望畢卡索站出來幫他說幾句,證明他和小偷皮耶雷之間沒有關係。

結果畢卡索被帶到審訊室,做了一件喪權辱國的事——他一口咬定,自己壓根不認識眼前這位元詩人……


畢卡索還不是背後捅刀子,他屬於當面捅刀子。

十天后,警方找到了更明確的線索,阿波利奈爾被釋放。阿波出獄後,搬離了“洗衣船”,從此絕口不提畢卡索。

4. 曲終人散。

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藝術家們繼續在蒙馬特高地過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年輕畫家的生活像狐狸,先死吃爛撐一隻雞,然後沒有獵物,就忍饑挨餓。

但是畢卡索的好日子,慢慢來了。

他很快從買家手中,接過了人生當中的第一個金路易。一個金路易相當於24法郎。拿到鋼蹦兒的瞬間,畢卡索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於是他做了一件特別不大師的事情——他堅持把路易拋到路面上,聽聽發出的響兒。

有時他也會被買家賒帳。有次碰到這種事,畢卡索就拿了一把槍去找那個叫貝爾特·韋伊的女藏家……嗯,很順利地要回了畫款。

畢卡索越來越出名,朋友、商人、收藏家和評論家接踵而來,他完全沒辦法創作了。然後他的戀人也換屆了,從菲南迪換到了埃娃。再加上“洗衣船”裡發生的一件慘案,直接促使了畢卡索的搬離。

1908年底,“洗衣船”的德國房客、畫家熱維爾在過度吸食鴉片後,於畫室裡懸樑自盡,沒有留下遺言。後來人們分析,是他之前深受慕尼克頹廢派學說的影響,在野獸派和立體派藝術到來的時候,他不知所措了,只能選擇以死亡來逃避。

所以大家一定要……


中老年嘛,就該用中老年表情包。

熱維爾死後十多年,1920年,35歲的莫迪裡阿尼也死於腎炎和結核性腦膜炎併發,很難說,他的英年早逝是不是毒品和縱欲過度所致。

死後的第二天清晨,他的妻子——21歲的珍妮從五樓縱身跳下。她懷著九個月的身孕。

莫迪生前常常徹夜不歸,一個又一個夜晚,珍妮總是流著淚滿大街找他,直到發現他躺在街頭,爛醉如泥。在莫迪的筆下,珍妮總是順從的表情,有人形容那神情就像是“凍僵的聖母”。

貧窮的生活也許很快樂,可是藝術家們一旦有了錢,就先後離開了“洗衣船”。畢卡索從蒙馬特高地搬到了更加高大上的蒙帕納斯。他的名氣越來越大,越來越有錢,想要誰至死不渝地跟著他,他只要隨便走在街頭、對著小女孩勾勾手指頭,“小姐,我是畢卡索。我能為你畫像嗎?”

但他一直對“洗衣船”的生活念念不忘。每換一個戀人,他都會帶她去蒙馬特高地走走。我聽到的一個版本說,二三十年後,也就是弗朗索瓦絲那屆,

弗朗索瓦絲。她與畢卡索相伴十年,是唯一一個主動離開畢卡索而不是被拋棄的女人。畢卡索的七任戀人,不是早早地病死就是自殺,只有弗朗索瓦絲還活著,現在90多歲了。

他把她帶到蒙馬特索勒街rue des Saules的一間破屋前,不等開門便推門而入。弗朗索瓦絲看見一個老太婆躺在床上,又瘦又病,牙齒也掉光了。畢卡索在床頭櫃上放了一點錢,老婦人含淚跪謝。出門後,弗朗索瓦絲問,那是誰?

畢卡索用溫柔的語氣講:那女人的名字叫熱梅娜。

1970年5月12日,“洗衣船”的一場大火,把畢卡索和朋友們的“鄉愁”,燒成了灰燼。那時,巴黎的藝術陣地也已經漸漸轉移到了左岸的蒙帕納斯。

現在,歷經五十年,蒙馬特高地倖存下來,它劃歸了巴黎。葡萄園、田地消失了,房屋變成了高檔住宅,跟市中心沒什麼兩樣。


重建後的“洗衣船”,乾淨得像塊奶油巧克力,完全失去了當年的韻味。

人丁愈發興旺了。全球的畫家到此一遊,期待灌個頂,變成莫内或者畢卡索。潮水般的觀光者來到這裡,看著蹩腳畫家們的拙劣工業畫。

一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兩個人相濡以沫。第一年冬天,菲南迪整整在家裡待了兩個月閉門不出,原因是沒錢買鞋子。一天,菲南迪的貓跳過窗戶,去鄰居家偷了一塊豬肉血腸回家,一家人高興壞了——終於有肉了,畢卡索和她就把血腸當午飯吃了。

畢卡索常常去別人家門口偷牛奶和羊角包,還經常在飯店賒帳。當時蒙馬特高地幾乎沒有商業,只有一個麵包店、一家雜貨店、一個修鞋鋪、一家洗衣店,以此供給必須的生活用品,看起來非常潦倒。


法國風景畫家郁特裡羅筆下的蒙馬特高地。

為啥?藝術家個個都窮啊,個個都賒帳,所以飯店經營不下去了,紛紛關閉,兵敗如山倒。

2. 酒鬼、變態、怪人橫行

所以這兒萌生了一種很特別的賒帳方式,以畫抵帳。當時畫家們都愛去“狡兔酒吧”打卡簽到,據說梵古超愛這裡的苦艾酒。


今天的狡兔酒吧還在,變成了一個小劇場。

酒吧老闆叫弗雷德,也算是個文藝青年,說不好他是心地善良還是心機boy,總之他允許缺錢的客人用自己的一張畫來抵酒錢,後來他就收集了很多著名畫家成名前的作品,其中包括畢卡索的。


畢卡索的《在狡兔酒吧》。圖中小丑打扮的男人是畢卡索,後面彈吉他的就是酒店老闆弗雷德。

老闆後來把這畫賣了幾十法郎,心裡已經樂開了花——你想想,當時在巴黎大吃大喝一天的花費也就1法郎。不過,幸好弗雷德沒能活到1989年,不然也得活活被氣死,因為這幅畫在那年的索斯比拍賣中,被賣了4700多萬美金。

這種經濟思路很好地啟發了當地員警。藝術家多酒鬼,惹事的酒鬼會被帶到警察局。員警會先打他們一頓,然後要求他們畫一幅水彩畫、水粉畫什麼的,作為重獲自由的條件。所以這裡的警察局也會常備紙、筆和顏料。


可能是史上繪畫設施最專業的警察局。

當然,敲詐勒索的時候算少數。大多數時間,蒙馬特高地滋養著藝術家們,比如洗衣房那幾個女工就滋養了德加。德加酷愛觀察洗衣女工,她們的一動一靜都吸引著他的目光。但洗衣女工都很討厭他。有次,一個畫家經過,聽到她們正在罵德加:“老不要臉,這麼大年紀了,不知羞恥。”

聽到這裡,我都想替德加打抱不平了。他終身未婚,就喜歡出錢雇傭小演員到他畫室做模特。由於出入的年輕女孩實在太多,巴黎警察局還專門為這事找過他。但是沒用,他並沒有和這些女孩傳出過絲毫緋聞,據說是因為他厭惡女性。


德加畢生兩千多幅作品裡,一半以上畫的是舞女。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幅,現存於奧賽博物館。

德加脾氣古怪,尖酸刻薄,對於蒙馬特高地來說,他始終像個外來者,像是卡夫卡筆下的K;

還有一些藝術家,只跟蒙馬特高地山腳下的紅磨坊發生關係,有個叫唐胡安的插畫師,白天畫畫,晚上就出門吃飯,帶各種各樣的女人回家,最後還像搜集蝴蝶標本一樣,留下了一本厚厚的豔遇日記;


媽媽說要從小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

精神病患者梵古也曾短暫地到過這裡,當時他弟弟在巴黎當畫商,梵古來當拖油瓶。他在這裡遇見了色彩斑斕的印象派,創造了個人的獨特畫風,但他只住了兩年,就到別處割耳朵自殺去了;

雷諾瓦則真正成為了蒙馬特公民。他是個簡單的人兒,喜歡接近生命本質的生活,他熱愛滿園的野玫瑰,還經常去鄰居家吃又小又硬的梨子。

雷諾瓦筆下都是花、兒童、美麗的女人,畫風甜美,人見人愛。


《紅磨坊的舞會》,1990年被拍了7810萬美元,由奧賽博物館收藏。

後來他生了個兒子叫讓·雷諾瓦,成為法國新浪潮主義的領軍人物。在蒙馬特高地這個酒鬼、變態、怪人橫行的地方,雷諾瓦簡直正常得太不正常了。

3. 如果他不是畢卡索,

那他一定是個渣男

這裡的藝術家穿得也是奇奇怪怪,小圓頂禮帽一定要加一根烏鴉羽毛,或者整塊火槍手的披肩。畢卡索一開始天天穿著法國軍裝晃來晃去,以為自己帥得不行了,結果發現滿村兒人都這麼穿,後來他就改穿藍色工人服了。

但是有一天,一個氣質高貴的人來了,他的衣品震懾了全村——得體的天然羊毛色天鵝絨衣服,藍色格子襯衣每天換洗,漫不經心地紮著圍巾——他是莫迪裡阿尼。


村帥莫迪裡阿尼來了,畢卡索也得靠邊站。

慢慢地大家發現,這個花無缺一般的男子,簡直比最不正常的人還要不正常。他酗酒吸毒,常常嗑high了,情不自禁地高聲朗讀《神曲》,甚至和女孩裸體在廣場上跳舞,表演鬥牛。

他脾氣古怪,最後到了連藝術家都無法忍受的地步。他會在大家討論美學問題的時候,跑去把長廊雕塑砸了,或者撕毀牆上的油畫。


這幅應該是他的自畫像了。人生好好一副牌,被玩兒砸了……

那時他年紀很輕,不過20多歲,和畢卡索一起住在“洗衣船”裡。但他正一步步,逼向自己生命的終點。

很難說莫迪裡阿尼是不是畢卡索的朋友。因為畢卡索這人活該沒朋友。以兩個人為例。

第一個人叫卡薩吉馬斯,他是和畢卡索一起從西班牙來法國的小夥伴。小卡長得不好看,雞胸,還駝背,


畢卡索在《生命》裡,把他畫得不錯啊。看樣子是真正的友誼……

小卡愛上了一個叫Germaine Gargallo的社交名媛,就管這姑娘叫熱梅娜吧。他把熱梅娜往死裡追。但姑娘拒絕了他。結果姑娘越拒絕吧,小卡越覺得愛她,鬧到要自殺的地步。畢卡索那時還沒初戀呢,非常珍惜這段友情,為了防止小卡自殺,一度天天盯著他,搞得自己沒法創作。

可是小卡很不爭氣。最後一次,他把熱梅娜約出來吃飯。吃著吃著,他掏出槍來,砰一槍朝姑娘射過去——姑娘躲開了。然後小卡朝自己頭上開了一槍,不成功便成仁了。

好朋友的死,讓畢卡索異常痛苦。他晦暗、憂鬱,他的藍色時期開始了,第一件作品就是《卡薩吉馬斯的葬禮》。後來的《生命》,也就是上面那幅局部,也是以卡薩吉馬斯為主題。


卡薩吉馬斯的葬禮。

然後……

小卡死後不到三個月,畢卡索把熱梅娜睡了……

你說,這叫實現了哥們兒的遺願嗎?也有人說是因為畢卡索睡了熱梅娜,卡薩吉馬斯才自殺的。

很快,畢卡索苦逼的第二個好朋友登場了,之前寫蒙娜麗莎的時候介紹過:阿波利奈爾。


阿波利奈爾後來參加一戰去了,不幸頭中流彈。很快死于一次流感,時年38歲。

簡單前情提要下:阿波利奈爾和畢卡索,從一個叫皮耶雷的人手中,買來了幾件從盧浮宮盜出的雕塑。適逢當時《蒙娜麗莎》被盜,員警們查啊查,抓了皮耶雷。阿波利奈爾和畢卡索嚇壞了,兩人商量來商量去,打算由阿波出面,把贓物交給一家報社,希望報社在不透露姓名的情況下,完璧歸趙。

結果報社沒有信守承諾。阿波扭頭就被抓了。員警對外宣佈:皮耶雷和阿波利奈爾是某個國際文物盜竊集團的骨幹。

阿波這下傻了,他希望畢卡索站出來幫他說幾句,證明他和小偷皮耶雷之間沒有關係。

結果畢卡索被帶到審訊室,做了一件喪權辱國的事——他一口咬定,自己壓根不認識眼前這位元詩人……


畢卡索還不是背後捅刀子,他屬於當面捅刀子。

十天后,警方找到了更明確的線索,阿波利奈爾被釋放。阿波出獄後,搬離了“洗衣船”,從此絕口不提畢卡索。

4. 曲終人散。

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藝術家們繼續在蒙馬特高地過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年輕畫家的生活像狐狸,先死吃爛撐一隻雞,然後沒有獵物,就忍饑挨餓。

但是畢卡索的好日子,慢慢來了。

他很快從買家手中,接過了人生當中的第一個金路易。一個金路易相當於24法郎。拿到鋼蹦兒的瞬間,畢卡索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於是他做了一件特別不大師的事情——他堅持把路易拋到路面上,聽聽發出的響兒。

有時他也會被買家賒帳。有次碰到這種事,畢卡索就拿了一把槍去找那個叫貝爾特·韋伊的女藏家……嗯,很順利地要回了畫款。

畢卡索越來越出名,朋友、商人、收藏家和評論家接踵而來,他完全沒辦法創作了。然後他的戀人也換屆了,從菲南迪換到了埃娃。再加上“洗衣船”裡發生的一件慘案,直接促使了畢卡索的搬離。

1908年底,“洗衣船”的德國房客、畫家熱維爾在過度吸食鴉片後,於畫室裡懸樑自盡,沒有留下遺言。後來人們分析,是他之前深受慕尼克頹廢派學說的影響,在野獸派和立體派藝術到來的時候,他不知所措了,只能選擇以死亡來逃避。

所以大家一定要……


中老年嘛,就該用中老年表情包。

熱維爾死後十多年,1920年,35歲的莫迪裡阿尼也死於腎炎和結核性腦膜炎併發,很難說,他的英年早逝是不是毒品和縱欲過度所致。

死後的第二天清晨,他的妻子——21歲的珍妮從五樓縱身跳下。她懷著九個月的身孕。

莫迪生前常常徹夜不歸,一個又一個夜晚,珍妮總是流著淚滿大街找他,直到發現他躺在街頭,爛醉如泥。在莫迪的筆下,珍妮總是順從的表情,有人形容那神情就像是“凍僵的聖母”。

貧窮的生活也許很快樂,可是藝術家們一旦有了錢,就先後離開了“洗衣船”。畢卡索從蒙馬特高地搬到了更加高大上的蒙帕納斯。他的名氣越來越大,越來越有錢,想要誰至死不渝地跟著他,他只要隨便走在街頭、對著小女孩勾勾手指頭,“小姐,我是畢卡索。我能為你畫像嗎?”

但他一直對“洗衣船”的生活念念不忘。每換一個戀人,他都會帶她去蒙馬特高地走走。我聽到的一個版本說,二三十年後,也就是弗朗索瓦絲那屆,

弗朗索瓦絲。她與畢卡索相伴十年,是唯一一個主動離開畢卡索而不是被拋棄的女人。畢卡索的七任戀人,不是早早地病死就是自殺,只有弗朗索瓦絲還活著,現在90多歲了。

他把她帶到蒙馬特索勒街rue des Saules的一間破屋前,不等開門便推門而入。弗朗索瓦絲看見一個老太婆躺在床上,又瘦又病,牙齒也掉光了。畢卡索在床頭櫃上放了一點錢,老婦人含淚跪謝。出門後,弗朗索瓦絲問,那是誰?

畢卡索用溫柔的語氣講:那女人的名字叫熱梅娜。

1970年5月12日,“洗衣船”的一場大火,把畢卡索和朋友們的“鄉愁”,燒成了灰燼。那時,巴黎的藝術陣地也已經漸漸轉移到了左岸的蒙帕納斯。

現在,歷經五十年,蒙馬特高地倖存下來,它劃歸了巴黎。葡萄園、田地消失了,房屋變成了高檔住宅,跟市中心沒什麼兩樣。


重建後的“洗衣船”,乾淨得像塊奶油巧克力,完全失去了當年的韻味。

人丁愈發興旺了。全球的畫家到此一遊,期待灌個頂,變成莫内或者畢卡索。潮水般的觀光者來到這裡,看著蹩腳畫家們的拙劣工業畫。

一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