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日本滿大街的中國漢字 可你卻一個也看不懂 為什麼呢?

去過日本旅遊的, 也許會驚訝街頭處處可見漢字, 文物古跡上的漢字, 就更多了。

日本古代是沒有文字的, 到我國隋唐時代, 漢字大量傳入日本, 日本才開始利用漢字, 記載自己的語言。

日本人在漢字基礎上, 創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 草書衍生成平假名, 把中文楷書的偏旁改成片假名。 例如平假名的『あ』, 由漢字的『安』簡化而來;而片假名的『ア』則是漢字『阿』的一部分。

日語中至今保留近2000個漢字, 日本人也讓漢字, 煥發了出了生命力, 比如我們常常說的, 像銀行、積極、否定、肯定、電話、組織、服務、紀律、政治、政府、方針、政策、申請、支配、工業等等。

這些漢字是從日本傳到中國的, 特別明治維新以後, 日本脫亞入歐, 積極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 還有政治經濟法律,

翻譯成日文時, 就用了中文裡的漢字, 賦予了這些漢字新的意義。

但是現在日本教育的漢字, 越來越少了, 只有1006個, 常用漢字2136個。 如果能識讀這些漢字, 大概足夠應對日常生活了。 有人說一般日本人實際使用的漢字也就500個字左右。

中文裡有多少個漢字呢?1994年版的新華字典收錄了8500個漢字。

對日本人來說, 漢字好難, 單個的字認識一些, 但連在一起完全讀不懂。 因為日語的邏輯和現代漢語不一樣, 從語法上不能理解。

不過有些漢字經日本人一用, 就有些奇怪了。

最明顯的例子, 是日文中的“大丈夫”, 做“不要緊、沒關係”的意思, ”人參“的意思“胡蘿蔔”, “手紙”的意思是“信”, “汽車”的意思是”火車“, 外人”的意思是“外國人”, 再怎麼聯想, 也想不出來吧。

赤, 是紅色, 與我們相同, 但是他們的“青”, 倒是我們的藍色。 “赤新聞”, 他們理解成黃色報紙, 國內讀者熟悉的《朝日新聞》, 翻譯過來就是“朝陽報”。

精算, 在日本是結算的意思, 在許多地鐵的出站口內, 都有一台精算機, 用於乘客自助處理超程付費等問題,

而精算在中國, 是核算的意思, 還是一種職業, 精算師。

還有, “切符”的意思是車票, 但是“切手”, 卻是匪夷所思的“郵票”兩個字。

揚豆腐, 什麼?豆腐也能揚?其實, “揚豆腐”是油炸豆腐而已。

“心配”的意思是擔心, “泥棒”的意思是“小偷”, 無料就是免費的意思, 注文其實就是點菜的意思, 更是讓人完全摸不著頭腦的。

去日本旅遊的,注意了哈。”注文“其實是”點菜“的意思,而常見的即食面商標“出前一丁”,一丁,一碗的意思;而“出前”,作外賣講;出前一丁,外賣一碗的意思。

喜歡吃“刺身”的,應該都知道是“生魚片”吧,來一點上芥末,味道就更好了。刺身展現的,就是食物最原始的鮮味。

不過去日本點菜,要當心了,你到日本壽司店去點一碟刺身拼盤,菜單上寫著上、並二字。上是上等的,優質的意思,而“並”呢?就是普通的意思。

像“春雨”在日語裡指粉絲,螞蟻上樹就是“麻婆春雨”。”玉子豆腐“也沒有那麼誘人,就是普通的雞蛋豆腐。

案內,是嚮導、引導的意思;案內狀,不是做引導的樣子,而是通知書。

在許多地鐵站,景區附近都可以看到這樣的標誌,可以獲取到旅遊資訊等等。而在新宿歌舞廳附近,你可以看到很多無料案內所的地方,但是這裡的請謹慎前往。

“有難”,是“謝謝”,這怎麼都想不到吧?

不過一個很美的名字——“朝顏”,中國人卻叫它做牽牛花,是不是有點大煞風景?

對於日本的漢字,我們還能說什麼呢?

更是讓人完全摸不著頭腦的。

去日本旅遊的,注意了哈。”注文“其實是”點菜“的意思,而常見的即食面商標“出前一丁”,一丁,一碗的意思;而“出前”,作外賣講;出前一丁,外賣一碗的意思。

喜歡吃“刺身”的,應該都知道是“生魚片”吧,來一點上芥末,味道就更好了。刺身展現的,就是食物最原始的鮮味。

不過去日本點菜,要當心了,你到日本壽司店去點一碟刺身拼盤,菜單上寫著上、並二字。上是上等的,優質的意思,而“並”呢?就是普通的意思。

像“春雨”在日語裡指粉絲,螞蟻上樹就是“麻婆春雨”。”玉子豆腐“也沒有那麼誘人,就是普通的雞蛋豆腐。

案內,是嚮導、引導的意思;案內狀,不是做引導的樣子,而是通知書。

在許多地鐵站,景區附近都可以看到這樣的標誌,可以獲取到旅遊資訊等等。而在新宿歌舞廳附近,你可以看到很多無料案內所的地方,但是這裡的請謹慎前往。

“有難”,是“謝謝”,這怎麼都想不到吧?

不過一個很美的名字——“朝顏”,中國人卻叫它做牽牛花,是不是有點大煞風景?

對於日本的漢字,我們還能說什麼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