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朗讀者》點燃閱讀熱情 給你讀書時刻

文化類節目在近期製造了個小高潮。 繼《中國詩詞大會》之後, 新節目《朗讀者》贏得了如潮讚譽, 網路上下對這檔節目的評價更是近乎“零差評”。 嘉賓們以念詩、讀散文和家書的方式, 分享曾經打動過甚至改變過自己生命軌跡的文字, 讓觀眾感受到了滿滿的正能量。

□高帆

一段文、一首詩歌、一封信、一個故事……節目並沒有複雜的情節, 也沒有故意設置的煽情, 只是由朗讀者回顧人生片段, 將打動或改變自己命運的文字給觀眾朗讀一遍。

《朗讀者》給觀眾帶來的並非視覺衝擊、戲劇化情節, 而是在平靜的閱讀氛圍裡, 將這些感人的文字傳遞給螢屏內外的廣大觀眾, 為大家在浮躁的繁華世俗裡搭建起一座沉澱心靈的人文殿堂。 朗讀是很多人在學生時代的習慣, 但隨著時間流逝, 大多數人會逐漸丟棄, 而有些人則會愛上朗讀, 並一直堅持下來。 在生活、工作之餘,

朗讀自己喜愛的文字, 也是一種情懷。

文字的力量, 對於大多數國人來說, 可能已經很多年沒有感受到了。 如今, 社會經濟快速發展, 我們在物質財富方面越來越充裕, 但在精神方面卻變得寥落荒蕪。 儘管在國家的宣導、媒體的呼籲之下, 喜歡讀書的人仍為數不少, 但畢竟少了許多。 快節奏的生活, 讓很多人感覺精神緊張, 心理壓力太大, 希望節奏能夠慢一點, 讓人們都能心平氣和一些。 而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薰陶, 這正是此類節目的意義所在。

文化節目廣受好評, 不僅是人文精神的高揚, 也反映出時代潮流的嬗變。 在經歷多年的娛樂節目轟炸後, 觀眾也開始分化, 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瑣的生活裡, 得到更多的人文關懷,

回歸人文精神。 《朗讀者》做到了這一點, 讓觀眾感受到心靈的寧靜、優美文字對精神的陶冶, 從而喜歡上朗讀, 重新拾起書本。 (據紅網)

□子長

看罷《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 很多人都嘉許它們是綜藝節目裡的“清流”, 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 這種良好的第一印象, 首先就值得思考。 無論“清流”還是“清新”, 都是相對而言的。 在筆者看來, 節目走紅更深層次的緣由在於“真”, 即節目中那些真實的人和真實的事。 類似地, 《中國詩詞大會》雖然主題在詩詞, 但觀眾從節目中看到的不止是詩詞, 還有普通挑戰者的真實故事。

透過這兩檔節目, 很多人說看到了文化的價值。 詩詞也好, 散文也好, 之所以給人很大觸動, 除了文字優美, 更多在於其傳達的價值與讀者、觀眾產生了精神上的共鳴。

尤其是在《朗讀者》裡, 雖說從“朗讀”的層面, 並不是每一位嘉賓都能展現出專業水準, 但透過網友的評論不難看出, 真正打動人的不是朗讀的過程, 而是朗讀者結合個人獨特經歷所傳達的真切情感。 當然, 也有人會認為, 節目中傳遞的這些價值觀念“距離現實太遠”, 但它至少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比照自身、反省內心、啟動自我的機會。

一檔節目能肩負起推動文化大發展的使命麼?對此, 每個人心中都有答案。 雖然《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這樣的節目也可能會隨著時間推移而出現更多的模仿者, 產生新的審美疲勞。 但應該看到, 無論從電視節目的角度來評析, 還是從文化價值的層面去追尋,

節目關注人類自身的精神和價值追求至關重要。 (據中國青年網)

□文峰

《朗讀者》用情感共鳴喚回文學認知, 給人一種新的實在的媒體體驗。 其先講故事、後朗讀的模式將文化與生活連線, 告訴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去閱讀, 換一種方式去做高雅的文化交流。 它不僅為觀眾呈上了一碗熱騰騰的心靈雞湯, 更激發了很多人的閱讀興趣。

很長一段時間裡, 我們的電視節目存在娛樂類綜藝紮堆、同質化嚴重的問題。 在此背景下, 央視打造的一系列文化類節目可謂“鶴立雞群”。 這些節目高雅而給人以快樂, 讓我想起古代賢人雅士的雅集。

《朗讀者》這檔節目告訴我們, 健康需要營養, 心靈離不開閱讀。 閱讀一本書, 你看見的是無聲的文字, 你聽見的是有聲的傾訴。當你能感受到這種傾訴,你就會發現世間百態的複雜和簡單,就會理解情感的繽紛色彩,珍惜生命的本真價值。有人說,閱讀要有呼吸的感覺;有人說,閱讀要有燃燒的感覺;有人說,閱讀需要給心靈以慰藉。我覺得,閱讀應該從真實、價值、厚度、暖度的維度,去感受文字的親和力。

值得注意的是,這檔節目擁有大批的年輕觀眾,他們中很多人剛剛真正開始感知人生的內涵,節目可以啟發很多年輕人,教會他們如何給自己的生命品質做加法。確實,在這個物質豐富的時代,我們理應主動去搭配自己喜愛的精神食糧。故而,此類文化節目多多益善。(據中國經濟網)

@樹影搖曳:這一熱點現象,與當代國人強烈呼喚傳統文化回歸的時代背景緊密相連,是國人文化自信的體現。

@寸寸舊時光:我們需要“詩和遠方”的力量,尤其在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的今天,更該關注情感的力量,為每一顆漂泊無依的心找到安穩的落腳點。

@青丘白淺:新近出現的這些文化類節目,最大的共同點是在聲情交融中感染人。《朗讀者》通過朗讀嘉賓聲情並茂的演繹,為我們展現光怪陸離的大千世界。但是,在我們沉迷其中的時候,也不要忘記節目背後文字的情感溫度。

你聽見的是有聲的傾訴。當你能感受到這種傾訴,你就會發現世間百態的複雜和簡單,就會理解情感的繽紛色彩,珍惜生命的本真價值。有人說,閱讀要有呼吸的感覺;有人說,閱讀要有燃燒的感覺;有人說,閱讀需要給心靈以慰藉。我覺得,閱讀應該從真實、價值、厚度、暖度的維度,去感受文字的親和力。

值得注意的是,這檔節目擁有大批的年輕觀眾,他們中很多人剛剛真正開始感知人生的內涵,節目可以啟發很多年輕人,教會他們如何給自己的生命品質做加法。確實,在這個物質豐富的時代,我們理應主動去搭配自己喜愛的精神食糧。故而,此類文化節目多多益善。(據中國經濟網)

@樹影搖曳:這一熱點現象,與當代國人強烈呼喚傳統文化回歸的時代背景緊密相連,是國人文化自信的體現。

@寸寸舊時光:我們需要“詩和遠方”的力量,尤其在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的今天,更該關注情感的力量,為每一顆漂泊無依的心找到安穩的落腳點。

@青丘白淺:新近出現的這些文化類節目,最大的共同點是在聲情交融中感染人。《朗讀者》通過朗讀嘉賓聲情並茂的演繹,為我們展現光怪陸離的大千世界。但是,在我們沉迷其中的時候,也不要忘記節目背後文字的情感溫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