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城商行差異化競爭破解營收難題

上市銀行業績和股價分化已經無可避免, 大型銀行依靠規模產生綜合優勢, 而以城商行為代表的中小銀行, 則需要差異化的競爭策略破解行業整體的營收與利潤增長壓力。

來源 /麵包財經

A股上市銀行的數量已經高達25家, 資產總額佔據了整個銀行業的大半壁江山, 利潤更是占整個A股上市公司的四成。 但在大部分非專業投資者眼中, 上市銀行其實只是一個模糊的板塊, 很難區分各家銀行的不同, 只大概知道“大銀行”與“小銀行”應該有所區別。

但實際上, 上市銀行各自的經營情況千差萬別, 尤其是最近兩年銀行業已經不再整體上漲,

各家銀行的業績和核心經營指標開始出現明顯的分化, 今年三季度城商行的情況尤其明顯。

進入2017年, 中小銀行普遍面臨營收下滑、存款流失和強監管下同業業務收縮的壓力, 城商行尤其顯著。

在市場環境巨變之下, 以上海銀行為代表的諸多城商行正在通過結構調整和差異化競爭策略, 來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 破解營收與利潤增長難題。

三季報顯示, 一些銀行的舉措已初見成效, 另一部分銀行業績高增長背後卻面臨著巨大的隱憂。

分化加劇:城商行單季營收喜憂參半

據財報, 在A股上市的25家銀行, 2017年第三季度總營收為9401.6億, 同比上漲5.22%;淨利潤為3575.47億, 同比上升3.9%。 勉強保持了整體正增長。

然而, 如果細看各銀行資料會發現明顯的分化, 尤其是城商行和農商行間差異巨大。

今年第三季度, 作為城商行領頭羊的上海銀行, 總營收為90.33億, 環比增長25.31%;增幅位列所有上市銀行首位。 與此同時, 有11家銀行出現營收環比下滑, 其中包括北京銀行、南京銀行兩家城商行。

下圖為麵包財經根據財報繪製的2017年第三季度A股25家上市銀行總營收和淨利潤環比與同比增速:

銀行營收和利潤變動具有一定季節性, 利潤表資料的同比變動較環比更能說明問題。 有6家銀行三季度同比營收出現下滑。 儘管同比下滑的銀行遠少於環比資料, 但更有參考價值:去年三季度上市銀行已經完成“營改增”, 同比資料中已經剔除稅改對營收的影響——上市公司報告的營業收入資料需要剔出增值稅(這本質上是上市公司替稅務局向下游客戶或者消費者收稅, 具有隱蔽性), 而在徵收營業稅時, 營收金額包含營業稅, 因此營改增客觀上會導致營收下滑。

堵住失血口:城商行的存款保衛戰

除了營收出現分化外, 上市銀行正面臨存款流失的壓力, 中小銀行尤其嚴重。 銀行的業務本質是收集來源穩定且成本低廉的資金, 並將其打包發放給收益高且信用較好的資金交易商。

儘管銀行資金來源正日益多元化, 但存款依然是根基。 根據財報統計上市銀行的資產占比:截至2016年底, 五大行的存款占比為78%, 農商行為73%, 城商行的這一數字也高達64%。 存款流失, 對於各家銀行都是“報表中不能承受之痛”。

存款流失的現象在今年第三季度已大範圍出現。 據統計, 在A股上市的25家銀行中, 近三個月時間(2017年6月底——2017年9月底), 有12家銀行存款出現下降, 其中, 多為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 下圖為麵包財經根據財報繪製的25家A股上市銀行客戶存款變化:

存款流失壓力在中小銀行中尤為嚴重。 麵包財經此前文章中已經剖析了股份制銀行的狀況, 其實城商行的情況也不樂觀。

以南京銀行為例, 今年第三季度, 其存款減少了189.26億, 環比降幅達2.63%, 在所有上市城商行中降幅最大。 北京銀行、寧波銀行的存款也不容樂觀, 第三季度,北京銀行存款僅增加了19.25億,寧波銀行存款則流失了3.62億。

在此背景下,南京銀行增加了同業負債。截至今年9月底,其同業負債(包括同業存入、同業拆入和賣出回購)為1031億,與第二季度末相比,增長63.7%。廣發證券研報稱,根據其測算,南京銀行同業負債和同業存單占總負債的比重環比上升了3.9個百分點,達到25.7%;正逐漸逼近33.3%的監管紅線。

存款明顯增長的城商行,主要是上海銀行和杭州銀行。截至今年9月底,上海銀行客戶存款為9067.31億,環比增加了259.79億。

財報顯示,存款上升正使得上海銀行的負債結構得到改善,存款占比也由去年底的52.6%,上升到56.5%。

目前,存款是銀行成本最為低廉的資金來源。以上海銀行為例,截至今年6月底,其客戶存款的平均成本率為1.83%,但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存放的平均成本率為2.93%,已發行債務證券的平均成本率則高達3.64%。

在存款增加的同時,上海銀行應付債券同比卻在下滑。一升一降之間,使得上海銀行的負債結構更加優化,這也使得上海銀行今年前三季淨息差與今年上半年相比,出現上升。

銀行股震盪中創新高 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了?

上市銀行的分化不僅體現在業績上,股價上的差異也相當明顯。

由於A股獨特的發行體制,新上市銀行的股價並沒有太大可比性。更具參考價值的是16家此前上市的銀行股。

大銀行正在受到市場的追捧。年初至10月底三季報發佈結束,工商銀行H股股價漲幅達到40.23%,遠遠跑贏恒生指數。下圖為麵包財經繪製的年初至今(10月底)A股16家銀行股價漲跌幅:

工商銀行A股的股價漲幅也相當可觀,達到44.68%,遠遠跑贏上證指數。招商銀行A股,年初至今(10月底)股價漲幅則高達59.22%,H股漲幅則接近70%。漲幅排在第三位的是建行,A股漲幅超過37%。

而與此同時,北京銀行和南京銀行等此前被市場追捧的中小銀行,今年以來的股價表現則相當遜色。北京銀行下跌7.26%,南京銀行僅小幅上漲5.25%;而處於風波中的民生銀行則下跌了5.49%。

資產品質整體好轉:銀行利潤還有蓄水池?

在營收增長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市場開始看好部分上市銀行,除了低估值,很大程度上是對資產品質改善的預期增強。

這得到了三季報數據的驗證。根據財報數據統計:截至今年9月底,有19家銀行的不良率較2016年底出現下降,僅有5家上市銀行不良率上升。下圖為麵包財經根據財報繪製的A股上市銀行不良貸款率變動情況表:

不良率攀升的銀行主要集中在股份制行。其中浦發、華夏、平安和民生漲幅居前。城商行不良率則普遍下降,其中降幅最大的是上海銀行,從1.17%下降到1.15%。從不良貸款率而言,城商行普遍較其他類型的銀行更低,除了上海銀行之外,南京銀行、寧波銀行和北京銀行的不良率均位於上市銀行最低陣營。

更值得關注的是,不良貸款率下降,是在商業銀行對不良貸款認定標準趨嚴的背景下實現的。這可以從關注類貸款占比下降中觀察出來。

據中國銀監會資料,今年第二季度,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1.74%,而在去年第三季度時,這一數字還為1.76%。更為重要的是,商業銀行的關注類貸款占比也連續出現3個季度都在下滑的現象。

關注類貸款和不良貸款率的同時下降,為商業銀行釋放利潤奠定了基礎。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25家A股上市銀行營收同比增速僅為0.074%,但淨利潤增速卻達到了4.6%;這很大程度上是貸款減值準備減少的結果。

以工商銀行為例,今年前三季度,其貸款減值損失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51.47億;同期,其淨利潤增加了52.07億。券商主流的觀點認為:如果資產品質持續好轉,大型國有銀行利潤仍有很大的釋放空間。

另一方面,銀行收入結構也在持續改善。以上海銀行為例,今年前三季度,上海銀行的非息收入為103.94億,同比增加63.13%,非息收入占比提升到42.55%。此前,中信建投證券研報稱,在城商行中,上海銀行非息收入增速快,且占比最高;意味著其收益結構優化持續,在向中間業務收入轉型上,成效異常顯著。

上市銀行業績和股價分化已經無可避免,大型銀行依靠規模產生綜合優勢,而以城商行為代表的中小銀行,則需要差異化的競爭策略破解行業整體的營收與利潤增長壓力。

只是作為一個投資者,我們更應當關注利潤的可持續性。雖然上市銀行通過“蓄水池”來平滑利潤是一種慣常做法,某種程度上被會計準則所默許。但路遙知馬力,投資銀行股需要慎之又慎,這是個高杠杆的行業。

延伸閱讀

25家上市銀行各項資料對

截至10月底,上市銀行2017年三季度報已披露完畢。整體上看,銀行業資產負債規模穩定增長,增速均有所放緩;資產負債結構進一步調整,資產中貸款規模占比提高;上市銀行不良率持續改善。本文將從盈利、資產、負債等三方面來總結分析銀行業三季報。

盈利分析:誰是最賺錢銀行?

2017年1-9月,誰是最賺錢銀行?

在全部25家上市銀行中,貴陽銀行的ROE(淨資產收益率)最高,年化ROE為19.02%,也是城商行中ROE最高的銀行。

在五大行中,賺錢能力最強的依然是建設銀行,年化ROE為16.42%;在全國股份制銀行中,ROE最高的是招商銀行,年化ROE為18.66%;農商行的ROE整體偏低,常熟銀行以11.89%的年化ROE奪魁。

再來具體分析上市銀行的盈利情況。

2017年1-9月,上市銀行營業收入同比增長0.74%,較去年同期下降1.7個百分點,其中,25家上市銀行中有11家銀行的營業收入出現負增長,與2017年上半年相比,營收增速同比下降的銀行少了2家。與此同時,上市銀行淨利潤同比增長3.99%,增速較去年同期提高0.3個百分點。

整體來看,上市銀行營收增速出現好轉,主要是利息淨收入改善。2017年1-9月,上市銀行利息淨收入同比增長3.10%,較去年同期提高約7.5個百分點,較2017年上半年增速提高了2.2個百分點。其中,國有大行利息淨收入增速同比增幅相對更大,2017年9月末四大行利息淨收入增速同比提高超過10個百分點,主要得益於負債端優勢,使其淨息差率先回升,從而帶動利息淨收入和營收增速回升(參見圖2)。

分銀行看,25家上市銀行中,營收增速最快的是貴陽銀行,2017年1-9月同比增長27.07%(參見圖3)。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貴陽銀行營收增速一直遙遙領先。同期,興業銀行的營收增速降幅較大,2017年上半年營收同比下降13.16%。

淨利潤增速方面,25家上市銀行中,淨利潤增速最快的是貴陽銀行,2017年1-9月同比增長18.93%。同期,僅華夏銀行和江陰銀行的淨利潤增速為負,淨利潤分別同比下降2.46%和3.19%。

資產分析:哪家銀行資產在負增長?

2017年9月末,銀行業資產規模同比增長8.52%,增速進一步下滑。各類銀行資產規模增速分化較大,其中,貴陽銀行資產增速最快,2017年9月末同比增長32.27%;中信銀行是唯一資產負增長的銀行,同期同比下降0.08%。

從資產結構看,上市銀行貸款規模占比進一步提高——從2017年6月末的50.29%提升至9月末的50.91%;投資資產和同業資產占比有所下降——2017年9月末,投資資產和同業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分別較2017年6月末下降0.08個百分點和0.41個百分點(參見圖6)。

對投資類資產進行分解,在去除應收款項類資產後,其他投資類資產2017年9月末占總資產的比重為21.64%,較2017年6月末提高了0.58個百分點,所以,投資類資產中以非標為主的應收款項類資產占比下降,而債券類資產占比提高。

從資產品質看,2017年9月末,上市銀行整體不良率均值為1.56%,較2017年6月末進一步下降0.02個百分點,資產品質持續好轉。同期,14家上市銀行的不良率季度環比下降,但浦發銀行不良率增幅較大,季度環比提高0.26個百分點(參見圖7)。

負債分析:哪些銀行存款占比低?

2017年9月末,上市銀行總負債同比增長8.47%,增速季度環比下降1.32個百分點,負債增速基本上保持與資產增速同步增長。

近年銀行負債結構發生變化較大,存款規模占比下降,主動負債(同業負債、同業存單、二級資本債等)占比提高。2017年9月末,上市銀行存款規模占比72.55%,季度環比下降0.16個百分點,居民和企業財富更多的從一般性存款轉換成為理財、信託、基金等。同期,同業負債和應付債券占比小幅提高。

從增速上看,2017年9月末,同業負債較年初下降9%,同期,吸收存款和應付債券較年初分別增長6.09%和18.61%。同業負債規模下降與金融去杠杆有關,對於同業負債占比較高的銀行,可能會面臨短期負債結構調整的壓力,同時,對於2018年一季度資產超過5000億元以上的銀行,一年期以內的同業存單也將納入同業負債考核,後面同業負債和同業存單規模較大的銀行負債結構還將進一步調整。

比較五大行、股份制、城商行和農商行,負債結構差異比較大。具體來說,五大行和農商行的存款占比高,2017年9月末占比均超過78%,其中,五大行營業網點具有明顯優勢,而農商行紮根縣域,服務三農,客戶群體中存款傾向較高。同期,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的存款占比相對較低,分別僅占總負債的59.39%、60.02%,其對主動負債的依賴度更高。

整體來看,2017年1-9月,上市銀行整體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增速改善。從業績驅動因素看,利息淨收入改善是上市銀行營業收入增速提高的主要原因。從資產品質看,不良率繼續下降,資產情況持續好轉。從資產結構看,上市銀行貸款規模占比進一步提高,投資資產和同業資產占比小幅下降,特別是以非標為主的應收款項類投資資產占比下降較多。從負債規模看,總負債增速基本與總資產增速保持一致,在同業監管趨嚴下,2017年9月末上市銀行同業負債規模較年初下降9%。

第三季度,北京銀行存款僅增加了19.25億,寧波銀行存款則流失了3.62億。

在此背景下,南京銀行增加了同業負債。截至今年9月底,其同業負債(包括同業存入、同業拆入和賣出回購)為1031億,與第二季度末相比,增長63.7%。廣發證券研報稱,根據其測算,南京銀行同業負債和同業存單占總負債的比重環比上升了3.9個百分點,達到25.7%;正逐漸逼近33.3%的監管紅線。

存款明顯增長的城商行,主要是上海銀行和杭州銀行。截至今年9月底,上海銀行客戶存款為9067.31億,環比增加了259.79億。

財報顯示,存款上升正使得上海銀行的負債結構得到改善,存款占比也由去年底的52.6%,上升到56.5%。

目前,存款是銀行成本最為低廉的資金來源。以上海銀行為例,截至今年6月底,其客戶存款的平均成本率為1.83%,但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存放的平均成本率為2.93%,已發行債務證券的平均成本率則高達3.64%。

在存款增加的同時,上海銀行應付債券同比卻在下滑。一升一降之間,使得上海銀行的負債結構更加優化,這也使得上海銀行今年前三季淨息差與今年上半年相比,出現上升。

銀行股震盪中創新高 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了?

上市銀行的分化不僅體現在業績上,股價上的差異也相當明顯。

由於A股獨特的發行體制,新上市銀行的股價並沒有太大可比性。更具參考價值的是16家此前上市的銀行股。

大銀行正在受到市場的追捧。年初至10月底三季報發佈結束,工商銀行H股股價漲幅達到40.23%,遠遠跑贏恒生指數。下圖為麵包財經繪製的年初至今(10月底)A股16家銀行股價漲跌幅:

工商銀行A股的股價漲幅也相當可觀,達到44.68%,遠遠跑贏上證指數。招商銀行A股,年初至今(10月底)股價漲幅則高達59.22%,H股漲幅則接近70%。漲幅排在第三位的是建行,A股漲幅超過37%。

而與此同時,北京銀行和南京銀行等此前被市場追捧的中小銀行,今年以來的股價表現則相當遜色。北京銀行下跌7.26%,南京銀行僅小幅上漲5.25%;而處於風波中的民生銀行則下跌了5.49%。

資產品質整體好轉:銀行利潤還有蓄水池?

在營收增長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市場開始看好部分上市銀行,除了低估值,很大程度上是對資產品質改善的預期增強。

這得到了三季報數據的驗證。根據財報數據統計:截至今年9月底,有19家銀行的不良率較2016年底出現下降,僅有5家上市銀行不良率上升。下圖為麵包財經根據財報繪製的A股上市銀行不良貸款率變動情況表:

不良率攀升的銀行主要集中在股份制行。其中浦發、華夏、平安和民生漲幅居前。城商行不良率則普遍下降,其中降幅最大的是上海銀行,從1.17%下降到1.15%。從不良貸款率而言,城商行普遍較其他類型的銀行更低,除了上海銀行之外,南京銀行、寧波銀行和北京銀行的不良率均位於上市銀行最低陣營。

更值得關注的是,不良貸款率下降,是在商業銀行對不良貸款認定標準趨嚴的背景下實現的。這可以從關注類貸款占比下降中觀察出來。

據中國銀監會資料,今年第二季度,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1.74%,而在去年第三季度時,這一數字還為1.76%。更為重要的是,商業銀行的關注類貸款占比也連續出現3個季度都在下滑的現象。

關注類貸款和不良貸款率的同時下降,為商業銀行釋放利潤奠定了基礎。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25家A股上市銀行營收同比增速僅為0.074%,但淨利潤增速卻達到了4.6%;這很大程度上是貸款減值準備減少的結果。

以工商銀行為例,今年前三季度,其貸款減值損失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51.47億;同期,其淨利潤增加了52.07億。券商主流的觀點認為:如果資產品質持續好轉,大型國有銀行利潤仍有很大的釋放空間。

另一方面,銀行收入結構也在持續改善。以上海銀行為例,今年前三季度,上海銀行的非息收入為103.94億,同比增加63.13%,非息收入占比提升到42.55%。此前,中信建投證券研報稱,在城商行中,上海銀行非息收入增速快,且占比最高;意味著其收益結構優化持續,在向中間業務收入轉型上,成效異常顯著。

上市銀行業績和股價分化已經無可避免,大型銀行依靠規模產生綜合優勢,而以城商行為代表的中小銀行,則需要差異化的競爭策略破解行業整體的營收與利潤增長壓力。

只是作為一個投資者,我們更應當關注利潤的可持續性。雖然上市銀行通過“蓄水池”來平滑利潤是一種慣常做法,某種程度上被會計準則所默許。但路遙知馬力,投資銀行股需要慎之又慎,這是個高杠杆的行業。

延伸閱讀

25家上市銀行各項資料對

截至10月底,上市銀行2017年三季度報已披露完畢。整體上看,銀行業資產負債規模穩定增長,增速均有所放緩;資產負債結構進一步調整,資產中貸款規模占比提高;上市銀行不良率持續改善。本文將從盈利、資產、負債等三方面來總結分析銀行業三季報。

盈利分析:誰是最賺錢銀行?

2017年1-9月,誰是最賺錢銀行?

在全部25家上市銀行中,貴陽銀行的ROE(淨資產收益率)最高,年化ROE為19.02%,也是城商行中ROE最高的銀行。

在五大行中,賺錢能力最強的依然是建設銀行,年化ROE為16.42%;在全國股份制銀行中,ROE最高的是招商銀行,年化ROE為18.66%;農商行的ROE整體偏低,常熟銀行以11.89%的年化ROE奪魁。

再來具體分析上市銀行的盈利情況。

2017年1-9月,上市銀行營業收入同比增長0.74%,較去年同期下降1.7個百分點,其中,25家上市銀行中有11家銀行的營業收入出現負增長,與2017年上半年相比,營收增速同比下降的銀行少了2家。與此同時,上市銀行淨利潤同比增長3.99%,增速較去年同期提高0.3個百分點。

整體來看,上市銀行營收增速出現好轉,主要是利息淨收入改善。2017年1-9月,上市銀行利息淨收入同比增長3.10%,較去年同期提高約7.5個百分點,較2017年上半年增速提高了2.2個百分點。其中,國有大行利息淨收入增速同比增幅相對更大,2017年9月末四大行利息淨收入增速同比提高超過10個百分點,主要得益於負債端優勢,使其淨息差率先回升,從而帶動利息淨收入和營收增速回升(參見圖2)。

分銀行看,25家上市銀行中,營收增速最快的是貴陽銀行,2017年1-9月同比增長27.07%(參見圖3)。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貴陽銀行營收增速一直遙遙領先。同期,興業銀行的營收增速降幅較大,2017年上半年營收同比下降13.16%。

淨利潤增速方面,25家上市銀行中,淨利潤增速最快的是貴陽銀行,2017年1-9月同比增長18.93%。同期,僅華夏銀行和江陰銀行的淨利潤增速為負,淨利潤分別同比下降2.46%和3.19%。

資產分析:哪家銀行資產在負增長?

2017年9月末,銀行業資產規模同比增長8.52%,增速進一步下滑。各類銀行資產規模增速分化較大,其中,貴陽銀行資產增速最快,2017年9月末同比增長32.27%;中信銀行是唯一資產負增長的銀行,同期同比下降0.08%。

從資產結構看,上市銀行貸款規模占比進一步提高——從2017年6月末的50.29%提升至9月末的50.91%;投資資產和同業資產占比有所下降——2017年9月末,投資資產和同業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分別較2017年6月末下降0.08個百分點和0.41個百分點(參見圖6)。

對投資類資產進行分解,在去除應收款項類資產後,其他投資類資產2017年9月末占總資產的比重為21.64%,較2017年6月末提高了0.58個百分點,所以,投資類資產中以非標為主的應收款項類資產占比下降,而債券類資產占比提高。

從資產品質看,2017年9月末,上市銀行整體不良率均值為1.56%,較2017年6月末進一步下降0.02個百分點,資產品質持續好轉。同期,14家上市銀行的不良率季度環比下降,但浦發銀行不良率增幅較大,季度環比提高0.26個百分點(參見圖7)。

負債分析:哪些銀行存款占比低?

2017年9月末,上市銀行總負債同比增長8.47%,增速季度環比下降1.32個百分點,負債增速基本上保持與資產增速同步增長。

近年銀行負債結構發生變化較大,存款規模占比下降,主動負債(同業負債、同業存單、二級資本債等)占比提高。2017年9月末,上市銀行存款規模占比72.55%,季度環比下降0.16個百分點,居民和企業財富更多的從一般性存款轉換成為理財、信託、基金等。同期,同業負債和應付債券占比小幅提高。

從增速上看,2017年9月末,同業負債較年初下降9%,同期,吸收存款和應付債券較年初分別增長6.09%和18.61%。同業負債規模下降與金融去杠杆有關,對於同業負債占比較高的銀行,可能會面臨短期負債結構調整的壓力,同時,對於2018年一季度資產超過5000億元以上的銀行,一年期以內的同業存單也將納入同業負債考核,後面同業負債和同業存單規模較大的銀行負債結構還將進一步調整。

比較五大行、股份制、城商行和農商行,負債結構差異比較大。具體來說,五大行和農商行的存款占比高,2017年9月末占比均超過78%,其中,五大行營業網點具有明顯優勢,而農商行紮根縣域,服務三農,客戶群體中存款傾向較高。同期,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的存款占比相對較低,分別僅占總負債的59.39%、60.02%,其對主動負債的依賴度更高。

整體來看,2017年1-9月,上市銀行整體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增速改善。從業績驅動因素看,利息淨收入改善是上市銀行營業收入增速提高的主要原因。從資產品質看,不良率繼續下降,資產情況持續好轉。從資產結構看,上市銀行貸款規模占比進一步提高,投資資產和同業資產占比小幅下降,特別是以非標為主的應收款項類投資資產占比下降較多。從負債規模看,總負債增速基本與總資產增速保持一致,在同業監管趨嚴下,2017年9月末上市銀行同業負債規模較年初下降9%。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