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京杭大運河上的江蘇城市

1982年9月29日, 江蘇省京杭運河續建工程指揮部成立。 京杭運河在江蘇的大地上流淌了兩千多年, 孕育出一座座生機蓬勃的城市, 沿著運河邊行走, 有太多奇跡和美景, 等待著我們去探尋和發現。

江蘇境內大運河全長690公里, 流經徐州、宿遷、淮安、揚州、鎮江、常州、無錫、蘇州等8個地級市, 是中國大運河河道最長、文化遺存最多、保存狀況最好和利用率最高的省份, 直至今天, 大運河江蘇段仍是黃金水道, 年運輸量超過10條鐵路。 2014年6月22日, 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 此次申遺江蘇列入申遺點段的河道6段、歷史遺存22處, 比重約為40%, 承擔大運河申遺最重的任務。

在大運河的滋養下, 一座座城市得以繁榮發展, 留下獨特的風景。

蘇州:運河與古城門的剛柔並進

古城蘇州, 因京杭運河而成為萬商雲集的天堂。 時至今日, 蘇州近一半的貨運量還是靠水路來承擔。 夜晚船游古運河, 沿岸絢麗的燈光倒映在蕩漾的水波裡, 搖曳的柳枝上。 沿岸的燈光與蘇州古城建築相得益彰, 渾然一體, 令人陶醉, 讓你充分領略了千年古城蘇州的柔美和精緻。 沿途經過盤門、胥門、金門、閭門等10座蘇州古城門和20座風格不一的橋樑。

無錫:運河上最鮮明的中國風

古運河畔兩側1.3公里沿岸每間隔6米掛一串紅燈籠, 全長近3公里延長線內共計900多串2000餘盞紅燈籠, 古老運河頻添喜慶之氣, 景象蔚為壯觀。

“紅燈籠是中國元素的代表, 古運河兩岸滿滿的紅燈籠掛著過年, 非常喜慶, 特別到晚上, 站在古老的清名橋頭,

看著古建外的‘串串紅’與河面倒影相呼, 綿延千米, 江南水鄉風情的年味撲面而來。 ”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近五年來先後榮獲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中國著名商業街、國家4A級景區、中國創意產業最佳園區獎。 是全國唯一一個在文化、商業、旅遊三大領域全部擁有“國字型大小”的歷史街區。

常州:感受繁華運河之旅

常州古運河水上游西起篦箕巷, 東到東坡公園, 與常州最繁華的延陵路齊駕並驅, 是古運河的精典遊線。 全程往返約10公里, 行程約1個半小時。 畫舫船豪華而又古典, 環境舒適, 坐在船上品茗賞景, 傾聽導遊吳儂軟語介紹著發生在千年運河兩岸的故事, 宛如偷得浮生半日閑, 盡享樂活人生。

從乾隆皇帝數次登岸的篦箕巷大碼頭乘畫舫船, 沿岸流覽充滿古跡、古韻、典故和傳說的古巷, 百米來之的巷子裡有明代僅次於金陵驛的江南大驛毗陵驛, 清代常州城三大接官亭之一皇華亭, 老常州西郊八景中的蓖梁燈火, 文亨穿月, 譽為"宮梳名蓖"的百年老店"老蔔恒順梳蓖店"。

鎮江:長江與古運河交匯的千年古城

鎮江位於中國兩大黃金水道——長江和大運河的交匯處,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鎮江山水相連,風光旖旎,素有“城市山林”的美譽。京杭運河鎮江段全長42.6公里,是大運河運量最大、密度最高的河段之一。而貫穿主城區的古運河,全長16.69公里,從京口閘到三叉河,承載了鎮江從古到今的財富與文明,也記載了鎮江的歷史變遷。

揚州:大運河江蘇段的精華所在

揚州被視為大運河的長子,歷史文化遺存眾多。在大運河首批列入世界遺產的27段河道和58處遺址點中,揚州境內裡運河、揚州古運河、瓜洲運河、高郵明清運河故道、邵伯明清運河故道以及古邗溝故道6段河道,劉堡減水閘、盂城驛、邵伯古堤、邵伯碼頭、瘦西湖、天寧寺行宮、個園、汪魯門宅、鹽宗廟以及盧紹緒鹽商住宅10個遺產點入選。

揚州已開通多條水上游線路,而“揚州-邵伯-高郵”水上游線,將把古運河和京杭大運河連通起來,也將成為京杭大運河上開通的第一條水上遊覽線。

淮安:中國“運河之都”

淮安是一座因運河而生、因運河而興的城市。運河給淮安帶來千年輝煌,留下了寶貴財富。淮安因此獲得“運河之都”稱號。清江閘是當今運河上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明代石閘。

淮安今天保存的大運河文化遺產,分為物質和非物質兩大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有大量的河道工程遺存,漕運總督署、河道總督署、淮關監督署等官衙遺存,漕船廠、常盈倉、盤糧廳等漕運相關設施遺存,惠濟祠、大王廟、陳潘二公祠等祠宇遺存,以及運河線上的古城鎮遺存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多種多樣,包括河工文化、漕運文化、榷稅文化、運河宗教信仰文化、戲曲文化、美食文化等。

宿遷:運河與城市的包容之美

海青歌詠京杭大運河的詩,正是古運河宿遷城區風光帶的寫照。和萬里長城齊名於世的京杭大運河,全長1794公里,穿過徐州市,從北向南進入宿遷市,經過宿遷市城區,由西北轉向東南,狀若彎弓,蜿蜒而過。在"弓"背上,有一條亮麗的風景線,這就是古運河宿遷城區風光帶。古運河城區風光帶,位於宿遷市區中心偏東,呈倒"L"形環抱鬧市區。北自三閘公園,南至運河三號橋,總長度約8公里。風光帶段東西河距離寬200-300米(局部地段為30米),總面積252.14公頃。它是宿遷市旅遊景觀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徐州:窯灣京杭大運河上的“小香港”

窯灣被譽為中國大運河畔的第一古鎮,踞駱駱馬湖岸邊,有千年水鄉古箏之稱,以古老、質樸、秀麗、繁華而聞名遐邇。窯灣古鎮,隸屬於江蘇徐州新沂市,位於京杭大運河與駱馬湖交匯處。據說,頻發的山洪挾裹來大量泥沙,成為燒制陶器的最佳材料,用泥土燒制磚瓦就成了當地人重要的謀生手段,又由於地處京杭大運河拐彎處,故名“窯灣”。窯灣古鎮三面環水,又處在新沂、邳州、睢寧、宿遷四地的交界處,農業社會時也有“雞鳴聞四縣”的說法。

大運河從鎮邊流過,河面寬闊,幾百年來,運河航道裡舟楫穿梭,現在的運河依然忙碌,處在這樣一個地理位置,可以想像窯灣曾經的繁華。憑藉扼守大運河黃金水道的地理優勢,窯灣曾經“日過桅帆千杆,夜泊舟船十裡”。窯灣現存明清和民國初期古建築較多,明末清初形成的西大街和中寧街至今仍基本保持了原有風貌。

鎮江:長江與古運河交匯的千年古城

鎮江位於中國兩大黃金水道——長江和大運河的交匯處,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鎮江山水相連,風光旖旎,素有“城市山林”的美譽。京杭運河鎮江段全長42.6公里,是大運河運量最大、密度最高的河段之一。而貫穿主城區的古運河,全長16.69公里,從京口閘到三叉河,承載了鎮江從古到今的財富與文明,也記載了鎮江的歷史變遷。

揚州:大運河江蘇段的精華所在

揚州被視為大運河的長子,歷史文化遺存眾多。在大運河首批列入世界遺產的27段河道和58處遺址點中,揚州境內裡運河、揚州古運河、瓜洲運河、高郵明清運河故道、邵伯明清運河故道以及古邗溝故道6段河道,劉堡減水閘、盂城驛、邵伯古堤、邵伯碼頭、瘦西湖、天寧寺行宮、個園、汪魯門宅、鹽宗廟以及盧紹緒鹽商住宅10個遺產點入選。

揚州已開通多條水上游線路,而“揚州-邵伯-高郵”水上游線,將把古運河和京杭大運河連通起來,也將成為京杭大運河上開通的第一條水上遊覽線。

淮安:中國“運河之都”

淮安是一座因運河而生、因運河而興的城市。運河給淮安帶來千年輝煌,留下了寶貴財富。淮安因此獲得“運河之都”稱號。清江閘是當今運河上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明代石閘。

淮安今天保存的大運河文化遺產,分為物質和非物質兩大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有大量的河道工程遺存,漕運總督署、河道總督署、淮關監督署等官衙遺存,漕船廠、常盈倉、盤糧廳等漕運相關設施遺存,惠濟祠、大王廟、陳潘二公祠等祠宇遺存,以及運河線上的古城鎮遺存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多種多樣,包括河工文化、漕運文化、榷稅文化、運河宗教信仰文化、戲曲文化、美食文化等。

宿遷:運河與城市的包容之美

海青歌詠京杭大運河的詩,正是古運河宿遷城區風光帶的寫照。和萬里長城齊名於世的京杭大運河,全長1794公里,穿過徐州市,從北向南進入宿遷市,經過宿遷市城區,由西北轉向東南,狀若彎弓,蜿蜒而過。在"弓"背上,有一條亮麗的風景線,這就是古運河宿遷城區風光帶。古運河城區風光帶,位於宿遷市區中心偏東,呈倒"L"形環抱鬧市區。北自三閘公園,南至運河三號橋,總長度約8公里。風光帶段東西河距離寬200-300米(局部地段為30米),總面積252.14公頃。它是宿遷市旅遊景觀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徐州:窯灣京杭大運河上的“小香港”

窯灣被譽為中國大運河畔的第一古鎮,踞駱駱馬湖岸邊,有千年水鄉古箏之稱,以古老、質樸、秀麗、繁華而聞名遐邇。窯灣古鎮,隸屬於江蘇徐州新沂市,位於京杭大運河與駱馬湖交匯處。據說,頻發的山洪挾裹來大量泥沙,成為燒制陶器的最佳材料,用泥土燒制磚瓦就成了當地人重要的謀生手段,又由於地處京杭大運河拐彎處,故名“窯灣”。窯灣古鎮三面環水,又處在新沂、邳州、睢寧、宿遷四地的交界處,農業社會時也有“雞鳴聞四縣”的說法。

大運河從鎮邊流過,河面寬闊,幾百年來,運河航道裡舟楫穿梭,現在的運河依然忙碌,處在這樣一個地理位置,可以想像窯灣曾經的繁華。憑藉扼守大運河黃金水道的地理優勢,窯灣曾經“日過桅帆千杆,夜泊舟船十裡”。窯灣現存明清和民國初期古建築較多,明末清初形成的西大街和中寧街至今仍基本保持了原有風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