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招商局“拯救”中外運長航進入第三步

在航運、物流板塊相繼展開重組後, 招商局集團與中外運長航重組整合的第三步即將啟動。 日前, 北京商報記者獲悉, 招商局集團將重組長航集團與長航重工。

此前, 中外運長航曾因業績不佳遭遇危機, 自2015年以無償劃轉的方式整體劃入招商局集團之後, 雙方一直在不同的業務板塊進行重組, 中外運長航業績也開始逐漸回升。 目前, 招商局集團已經完成航運、物流業務的重組, 本次整合將使招商局集團增強重工板塊優勢, 在造船業務中增強實力。

計畫重組

11月7日, 北京商報記者自招商局集團官網獲悉, 招商局集團董事長李建紅於11月4日到長航青山船廠、長航集團調研, 宣佈招商局集團與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外運長航”)重組整合第三步年內啟動。 兩大重組對象為中國長江航運(集團)總公司(以下簡稱“長航集團”)和中外運長航集團船舶重工總公司(以下簡稱“長航重工”),

這兩家公司分別以內河航運和船舶製造為特長。

8月, 招商局集團物流板塊重組也宣告啟動。 8月22日晚, 中國外運發佈公告稱, 擬自招商局集團收購招商局物流集團的全部股份, 總對價54.5億元。 中國外運是中外運長航控股的H股公司,

而招商局物流集團為招商局集團旗下發展現代物流業的核心企業。 至此, 招商局集團旗下物流板塊的整合塵埃落定。

此番重組被招商局集團內部稱之為整合第三步。 李建紅表示, 將組建長航集團與長航重工重組籌備工作組, 待正式宣佈後, 全面開啟重組與新長航的打造工作。 對於重組規劃, 李建紅表示可分兩步走。 第一步是在近兩三年, 努力達到長航集團歷史最輝煌時期的收入、利潤、資產規模;第二步是將佈局沿江七省兩市, 成為在當地有影響力的企業。

過程坎坷

被劃入招商局集團並進行多次業務板塊整合的中外運長航其實也是重組而來。 公開資料顯示, 中外運長航由中國對外貿易運輸(集團)總公司(以下簡稱“中外運”)與長航集團於2009年3月重組成立,

總部設在北京。

中外運與長航集團重組前, 國資委旗下的航運板塊共有5家央企, 分別是中遠集團、中海集團、長航集團、中外運和招商集團旗下的招商輪船。 其中, 中遠集團占5家運力的55%, 位列第一, 中海集團運力占25%, 其餘3家運力所占比例均不到10%, 招商輪船由招商局集團控股, 是主要從事能源運輸業務的航運企業, 作為上市公司其命運暫時不用擔憂, 而剩下的就是中外運和長航集團。

因此從2007年開始, 兩家充滿危機感的航運集團開始接觸, 2007年6月, 時任中外運總裁的趙滬湘赴長航集團談整合方案。 2008年9月, 國務院正式批准中外運和長航集團進行重組。 2009年3月, 中外運長航正式掛牌, 成立後的首要任務, 就是將原屬於中外運和長航集團的業務重組整合在一起。 合併後的中外運長航成為橫跨海運、造船、物流、貨代等多項業務的綜合物流集團, 資產近1000億元, 僅次於中遠集團。

重組後的幾年, 中外運長航遭遇整而不合的情況, 導致2013年出現了百億虧損。2015年,經國務院批准,招商局集團與中外運長航實施戰略重組,中外運長航整體併入招商局集團。招商局集團與中外運長航同屬央企序列,但無論是體量還是盈利能力,招商局集團均遠超後者。

2015年,招商局集團利潤總額483億元,同比增長43%,增幅在央企排名第一。中外運長航長期在航運央企中業績不佳,港股上市公司中外運航運2015年淨利潤虧損6633.4萬美元,同比盈轉虧。併入招商局集團之後,中外運長航業績大幅增長,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865億元,利潤總額33億元,超額完成年初預算目標。

著力造船

近年來,招商局集團對中外運長航的不斷重組使其業績不斷增長。但相比較而言,造船業務一直是招商局集團的短板。公開資料顯示,招商局集團創立於1872年晚清洋務運動時期,目前是一家以交通、金融以及園區與房地產開發為主的綜合性中央企業,旗下擁有招商銀行、招商輪船等多家上市公司。截至2016年底,招商局集團總資產6.81萬億元。全年營業收入4954億元,同比增長78%;實現利潤總額1112億元,同比增長34%。

航運業資深專家吳明華表示,中外運長航的第一次重組並不成功,因此才會引進招商局集團這樣實力較強的企業進行再重組。以前中外運長航在航運、物流方面是強項,重工方面相對薄弱。這次整合有利於重拾重工業務,通過資源的優化加入新的元素,把重工的優勢做強。

長航重工是重組後的中外運長航的全資子公司,年造船能力達450萬載重噸。下轄金陵船廠、江蘇金陵船廠、江東船廠、青山船廠、宜昌船廠、長江船舶設計院、中國長航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總公司、中國外運長航集團船舶貿易公司(香港)、紅光港機廠、長航電機廠、長江航運物資總公司等11家全資及4家合資企業。

“自從中外運長航併入招商局集團以後,進行了一系列從港口到航運板塊的業務整合和產業結構調整,從港口到航運板塊的動作,此次重組屬於正常的業務整合。從招商局集團來看,重工並不是強項。而中外運長航雖然有船廠和機械,但是與國內的中海、中遠等企業相比,其造船板塊是相對落後的。招商局本次重組有利於做強造船這一塊的業務,增強招商局集團的優勢。”吳明華稱。

導致2013年出現了百億虧損。2015年,經國務院批准,招商局集團與中外運長航實施戰略重組,中外運長航整體併入招商局集團。招商局集團與中外運長航同屬央企序列,但無論是體量還是盈利能力,招商局集團均遠超後者。

2015年,招商局集團利潤總額483億元,同比增長43%,增幅在央企排名第一。中外運長航長期在航運央企中業績不佳,港股上市公司中外運航運2015年淨利潤虧損6633.4萬美元,同比盈轉虧。併入招商局集團之後,中外運長航業績大幅增長,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865億元,利潤總額33億元,超額完成年初預算目標。

著力造船

近年來,招商局集團對中外運長航的不斷重組使其業績不斷增長。但相比較而言,造船業務一直是招商局集團的短板。公開資料顯示,招商局集團創立於1872年晚清洋務運動時期,目前是一家以交通、金融以及園區與房地產開發為主的綜合性中央企業,旗下擁有招商銀行、招商輪船等多家上市公司。截至2016年底,招商局集團總資產6.81萬億元。全年營業收入4954億元,同比增長78%;實現利潤總額1112億元,同比增長34%。

航運業資深專家吳明華表示,中外運長航的第一次重組並不成功,因此才會引進招商局集團這樣實力較強的企業進行再重組。以前中外運長航在航運、物流方面是強項,重工方面相對薄弱。這次整合有利於重拾重工業務,通過資源的優化加入新的元素,把重工的優勢做強。

長航重工是重組後的中外運長航的全資子公司,年造船能力達450萬載重噸。下轄金陵船廠、江蘇金陵船廠、江東船廠、青山船廠、宜昌船廠、長江船舶設計院、中國長航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總公司、中國外運長航集團船舶貿易公司(香港)、紅光港機廠、長航電機廠、長江航運物資總公司等11家全資及4家合資企業。

“自從中外運長航併入招商局集團以後,進行了一系列從港口到航運板塊的業務整合和產業結構調整,從港口到航運板塊的動作,此次重組屬於正常的業務整合。從招商局集團來看,重工並不是強項。而中外運長航雖然有船廠和機械,但是與國內的中海、中遠等企業相比,其造船板塊是相對落後的。招商局本次重組有利於做強造船這一塊的業務,增強招商局集團的優勢。”吳明華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