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作文選登兩篇

百味

樂灣國際實驗學校高三(1)班 彭然

這裡是南方多雨的小鎮, 這間古色古香的不大而略顯昏暗的屋子是我從小到大的“精神糧倉”——鎮子裡名為“百味”的年代較久遠的書屋。 書屋的主人是年近耳順之年的秦阿婆, 打我記事起她就在這兒了, 十多年來幾乎從未見她離開過書屋半步。

“秦老師, 我來還書啊。 ”這時, 一位女子笑盈盈地推門而入, 我認出她是鎮子裡的劉老師, 是“百味”的常客。 秦阿婆一面接過她手裡的《浮生六記》, 一面問她:“小劉啊, 你住在城東, 每週還坐那麼遠的車來我這兒借書, 會不會挺麻煩啊?”劉老師敲敲木櫃:“您這兒的書才讓我們靜得下心來。

……不過, 您女兒也勸你好幾次去城裡和她一塊兒住了, 您真不想搬走?”秦阿婆搖頭道:“不走, 你, 學生們, 還有這些孩子, ”她朝我點點頭, “不都是看著‘百味’的書長大的麼。 我得守住這兒, 望著你們來呀。 ”

我自小就牢記著秦阿婆掛在“百味”牆上, 出自《曾國藩家書》的“唯讀書可變化氣質”。 然而, 當我一年後去北方大城市讀書後慢慢發現, 身邊的人不再因讀書患得患失, 我也再沒見到如秦阿婆一般像守望信念一樣守望閱讀的人。 我開始無比想念她, 想念“百味”了。

南方的雨季再次來臨, 我回到令我魂牽夢繞的小鎮, 第一件事便是打聽“百味”的下落, 人們說起“百味”不免談到秦阿婆的固執,

說無論鎮長怎麼勸, 秦阿婆也不肯同意把“百味”拆建成新便利店。

後來, 我問秦阿婆這些年守著“百味”是否好過時, 她只是答:“我這輩子沒幹成什麼大事, 年輕時教孩子們念書, 老了, 就得這幾本舊書守著。 但我不肯放手啊, 書就是命根子哩, 我守的是好多人的命根子呐!”

流年飛逝, 歲月如歌, 白駒過隙, 遠方有晚禱的沉重鐘聲, 一個小小的聲音隨著“吱呀”一聲進了屋, 帶著大片餘暉落在“百味”兩個大字上, 一雙閃著興奮好奇的眼眸掠過書架。 這樣的情形, 秦阿婆以前一定常看到。 我擦拭完置於櫃前她的照片, 轉身問那小小的身影到:“來了? 今天想看什麼?”

編輯楊酈晶點評:一輩子守著“百味”書屋的秦阿婆不知是否真有此人, 但她這種堅守書屋的責任心,

讓讀書人找到精神寄託的想法非常難得, 特別是在當下人們多心態浮躁, 沉不下心來看書。 文章沒有過多華麗的辭藻, 讀來很質樸。 需要指出的是, 有個別句子超過40個字卻沒用標點符號來斷句, 讀起來好累。

香樟樹下

貴陽市第三實驗中學高三(1)班 彭暢

炎熱而又沉悶的午後, 公車上繁雜得讓她皺眉, 白色耳機垂掛在她的耳廓邊, 裡面播放的是宛轉悠揚的昆曲, 是她從咿呀學語的稚童到亭亭玉立的少女就一直縈繞耳邊的唱調。

她是家裡的獨生女, 是唯一一個在一群頑皮打鬧的男孩中安靜不語的女孩, 於是, 在這個因戲而生的大家庭裡, 她自然而然成為姥姥親任的唱昆曲的繼承者。

在被母親送進少年宮時,

她好奇又膽怯, 雪白的水袖紛揚落下後, 她只看到鏡前發愣的少女, 她和姥姥並不像, 除了那眉宇間傲氣的神似, 自己從頭到腳都不像是塊唱戲的料。 “憑什麼我的人生必須要與昆曲相伴?我不想走姥姥的舊路。 ”一氣之下她將自己的戲服撕爛, 並和從未與她紅臉爭執過的姥姥大吵一架, 那天, 媽媽給她說, 姥姥一直將她撕爛的戲服抱在胸前, 只說了一句:“隨她吧, 心不在這, 就別強求了!”

從回憶的苦澀中抽身, 公車到了終點站。 她抿了抿乾燥的嘴唇下了車。 她穿過醫院的門診大廳擁擠的人群, 直接上樓, 還未進病房, 那婀嫋的曲調就充盈了病房的走廊:“良辰美景奈何天, 賞心悅事誰家院……”是姥姥在給他的主治醫生唱曲,

開口幾句, 就贏得了病房裡一片喝彩!

姥姥執著而用力的唱著, 她豎起蘭花指, 身體隨著唱念吐字而起伏著。 她忽然間覺得自己重新認識了姥姥, 如今她明白了戲曲的力量帶給姥姥的不僅僅是執念, 更是獲得新生般的希望。

這時, 姥姥的唱曲結束了, 在眾人稱讚聲中, 姥姥提到了她:“我那外孫女拗得很, 學了十多年, 不想再走, 這條路就是太苦, 我不想她像我以前那樣吃那麼多苦, 可惜我再唱長不了了, 我怕哪天睡過去, 就睜不開眼, 看不到她扮上妝, 在臺上唱曲的樣子……”站在門外, 她緊捂著嘴, 早已泣不成聲。

編輯楊酈晶點評:這篇作文寫得有血有肉, 感情發自肺腑, 讀來讓人感覺真實。 這篇文章有點像小說, 微型小說那種, 通篇沒有多餘的廢話,中心思想明確,文辭優美,不矯揉造作,是一篇難得的好文。

通篇沒有多餘的廢話,中心思想明確,文辭優美,不矯揉造作,是一篇難得的好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