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我國首個“國字型大小”核電產業技術創新平臺落戶煙臺

齊魯網煙臺11月9日訊我國首個核電產業技術創新平臺今天在山東煙臺落戶, 這是目前國內唯一集核電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於一體的國家級創新平臺。 創新平臺以推動核電全產業鏈轉型升級為核心定位, 將圍繞核能綜合利用、核級裝備材料、輻射防護與大容量儲能、海洋能源綜合利用等領域的技術研發, 加大優質項目引進力度, 培育一批核電裝備製造骨幹企業。 總規模約100億元的煙臺核電(新能源)產業基金同時成立。 核電基金主要投資核電裝備產業鏈股權投資, 涵蓋核電行業上下游的各類高成長性中小型科技企業。

【新聞連結】國家級核電產業技術創新平臺

今年8月24日, 國家能源局以國能綜函科技[2017]263號文批復同意煙臺建設“國家級核電產業技術創新平臺”。 創新平臺的建設目標是通過推進核電產業與技術創新, 推進核電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進核電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推動核能多元化利用, 建立開放、共用的產業鏈新形態, 促進核電安全高效發展, 實現核電強國夢。

煙臺市發改委核電辦副主任張潔非表示, 該平臺依託煙臺核電研發中心和萊山、海陽、招遠三個核電產業園區(一心三園), 建設國家級核電產業技術創新平臺。 煙臺核電研發中心是創新平臺建設和運作依託的實體機構, 除在技術成果產業化方面扮演孵化器角色外, 還承擔創新平臺協調統籌、日常運營等責任。 萊山、海陽、招遠三個核電產業園分別結合自身特點, 承擔引進人才和智力, 落實科研成果工程化、產業化的責任。 其中:萊山核電產學研聚集區主要承擔招才引智的功能;海陽核電裝備製造產業園主要承擔AP1000技術相關科研成果的轉化任務;招遠新能源裝備科技園主要承擔“華龍一號”技術相關科研成果的轉化任務。

據悉, 到2020年, 創新平臺將完善省、市企業與中國廣核集團、中國核工業集團、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所屬科研單位的合作機制, 理順人才引進、經費保障、課題申報等通道;建立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研發機制, 提升核電裝備及材料研發核心能力, 培育形成3-5個具備產業鏈互補優勢的產品品牌, 對有相對優勢的研究成果就地產業化, 期末年銷售收入達到100億元。 到2025年, 創新平臺將培育技術先進、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電裝備品牌和共用技術, 擁有核電設備和技術服務骨幹企業15家以上,

實現銷售收入達到1000億元, 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核電產業技術創新平臺;全面掌握三代核電裝備與材料關鍵研發技術, 具備新一代核電共用技術支援能力, 成為中國核電走向世界的“橋頭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