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喬春果:國內生產總值角度看現貨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七日

(作者按:順應第一篇文章的邏輯而寫本篇, 我站在國內生產總值的角度來看待現貨行業的發展, 通過現貨業與股市、期市的對比來厘清如何正確區分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界線, 這在現貨行業應屬首次。 執到寶。 本系列應好友無傭網汪圓先生的邀請而作, 作為《中國現貨業向何處去》第二篇。 )

無傭網配圖

開篇閒話

經濟學發展走歪帶來的悲劇。 理查·塞勒(Richard Thaler)於二〇一七年十月因行為經濟學方面的貢獻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計量經濟學和實驗經濟學三十年來也大行其道。 我大學時曾花兩年時間專門研究計量經濟學中那些高深莫測的計量模型, 但發現怎麼也無法量度風險。 是說各種風險參數既然取了數值, 理論上就不存在風險了。 事實上無法量度的市場風險一直沒有消失, 雖然我們不知它來自哪裡。 計量經濟學是穿著皇帝的新衣也!有趣的是,

現在以搞計量模型進行金融投資的塞勒是以行為經濟學家的身份獲獎。 怪不怪?經濟科學是門實證科學, 每一步都需要在人類現實社會進行驗證, 象牙塔里的經濟學者總以為行為經濟學、搏弈論、實驗經濟學中那些看不見驗不著的理論是事實。 是經濟學發展的悲哀。

經濟本科的學子學到的理論是經過簡化的, 教授教學輕鬆, 學生考試容易過關。 嚴謹的經濟理論經過簡化, 經濟學發展史被漠視, 造成相關專業的學生對於理論的掌握不足, 各種理論矛盾重重加不起來, 影響很大很壞, 另文重提。 重點是說厘清過去才能看對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概念。

股期市場看現市規模

上篇文章說到上期所二〇一六年的交易總金額是八十四點九八萬億,

實物交割總金額為五百七十四億, 後者占前者百分之零點零六七六比例, 餘下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三的交易額屬於虛擬經濟。 上海黃金交易所(SGE, Shanghai Gold Exchange)二〇一六年的黃金交易量四萬八千七百噸, 實物金交割量約二千八百噸(本資料來自海外評估, 上黃所從未公開, 原因不詳), 後者占前者百分之五點七五, 餘下百分之九十四點二五是虛擬經濟。

中國股市二〇一六年總成交金額一百二十七萬八千億, 融資、再融資總額一萬三千三百億, 後者占前者百分之一, 餘下百分之九十九是虛擬經濟。

我在《正確角度看中國現貨行業》一文中說到, 現貨行業中成行成市的現貨商品一般是大宗商品和貴金屬,

而這兩項的市場規模實際上非常龐大。 若加上股市或期市那樣的虛擬經濟規模, 現貨市場的規模更大龐大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至於有些人擔心虛擬經濟會損害經濟, 我的看法是從市場性質和合約角度會看到本質, 業內首次, 廣東話叫執到寶。 後面會單獨寫篇文章進行示範。

帶入國內生產總值看虛擬經濟

現貨交易所躺在銀行帳戶上的客戶資金屬於個別客戶, 個別客戶因投資金融服務企業所收取的相關服務費用(硬體及維護、人工、稅費等)要計入國內生產總值。 個別客戶的實物交割部分要計入國內生產總值。 個別客戶因價差交易所產生的投資盈虧則屬於轉移支付, 不計入國內生產總值。

客戶資金大有用處

對於各地方發展現貨交易場所是持慎重支援的, 這點上我與傳統看法相左。 謹慎, 制度配套措施要完善, 另文會提。 支持, 是從上述我認為很對的經濟邏輯全面看虛擬經濟的發展。 在前後各種文章裡, 有形或無形的通過市場性質和合約角度反復剖析虛擬經濟(只有從這兩個角度才能看清該發展什麼樣的虛擬經濟, 以及如何處理虛擬經濟), 是執到寶也。 先來說客戶資金的使用吧。

倘若現貨場所的客戶資金受到無死角的監管, 這些資金可是地方經濟增長的寶貝, 是說存放于金融機構的客戶交易資金有大用, 是各省市不遺餘力發展現貨市場的初衷吧。 想想吧。 資金本身是有利息收入的, 個別客戶把資金投入虛擬經濟領域換取發財的機會是沒有利息收入了。地方銀行則可使用這筆錢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融資,也可為現貨場所支付努力拓客所獲資金的代價(利息)。股民和期民的資金理論上可存放於交易所所在地銀行機構,是為管制最高級別。

在虛擬經濟中,理論上客戶以損失利息的機會獲得投資機會,平臺方及其居間機構以己有本錢提供虛擬經濟專案獲得服務費收入,資金存管銀行所保障下的資金投入當地經濟發展。我是看不到皇帝新衣的人,也不用價值觀去評判有關現象的對錯,經濟科學是沒有感情且不存在價值觀,這也是我經常與有關學者討論常提的。

虛擬經濟的爭議

芝加哥學派經濟大師在五十年前整合風險理論和利息理論,寫就了現代金融學科的基礎。此後眾多學子得以系統培養,虛擬經濟在全球迅速壯大起來。中國改革開放已三十九年,金融市場的發展不過近二十多年,成績不俗。現代眾多學者對於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轉變即缺乏世事瞭解,寫就的有關內容也乏善可陳,是經濟學走歪了的結果。學者通常認為股市、期市、現市、債市和匯市都是虛擬經濟,甚或籠而統之的區分為貿易金融和資本金融,看法皆不準確,易於混淆也。

(《中國現貨業向何處去》之二,未完待續)

個別客戶把資金投入虛擬經濟領域換取發財的機會是沒有利息收入了。地方銀行則可使用這筆錢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融資,也可為現貨場所支付努力拓客所獲資金的代價(利息)。股民和期民的資金理論上可存放於交易所所在地銀行機構,是為管制最高級別。

在虛擬經濟中,理論上客戶以損失利息的機會獲得投資機會,平臺方及其居間機構以己有本錢提供虛擬經濟專案獲得服務費收入,資金存管銀行所保障下的資金投入當地經濟發展。我是看不到皇帝新衣的人,也不用價值觀去評判有關現象的對錯,經濟科學是沒有感情且不存在價值觀,這也是我經常與有關學者討論常提的。

虛擬經濟的爭議

芝加哥學派經濟大師在五十年前整合風險理論和利息理論,寫就了現代金融學科的基礎。此後眾多學子得以系統培養,虛擬經濟在全球迅速壯大起來。中國改革開放已三十九年,金融市場的發展不過近二十多年,成績不俗。現代眾多學者對於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轉變即缺乏世事瞭解,寫就的有關內容也乏善可陳,是經濟學走歪了的結果。學者通常認為股市、期市、現市、債市和匯市都是虛擬經濟,甚或籠而統之的區分為貿易金融和資本金融,看法皆不準確,易於混淆也。

(《中國現貨業向何處去》之二,未完待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