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在長安吃面,感受一份濃濃的友情(2)

西安最具有代表性的麵食是biangbiang面, biangbiang面是關中的本土麵食。 百度注釋是:Biáng(拼音:biáng;注音符號:ㄅㄧㄤˊㄅㄧㄤˊㄇㄧㄢˋ;國際音標:/piaŋ24piaŋ24-31miã55/), 關中方言生僻字, 合字, 象聲字。 筆劃57畫。


用於陝西關中地區的麵食Biangbiang面。 biáng也是一種口語化的象聲詞, 有時為口頭禪, 或小孩子此字出於陝西關中的一種小吃“biángbiáng面(陝西關中民間傳統風味麵食, 特指關中的麵粉, 通常手工擀成長寬厚的麵條)。

biangbiang面最早出現在咸陽, 傳說是一個懷才不遇窮困潦倒的落魄書生吃過面後無錢付帳生造出來的。

新華字典裡沒有這個字。


我不是一個學者, 對關中的麵食沒有什麼深入的研究。 在我四十八面的人生經歷中, 三十年前西安的麵食還是單一的, 本地人的手擀面是主流。 手擀面長寬厚, 西安城裡人叫做“biangbiang面”,

離西安最近的長安人就做“方方”或者“片片”。 手擀面費功夫, 現在飯館基本上引進機械加工。 機械加工麵條速度快, 但沒有手擀面好吃, 吃不出家裡的那種味道和感覺。


我在長安吃面, 把長安二中附近的麵館基本吃遍了。 長安麵館遍佈大街小巷, 分量足價格便宜,

街道上流行的味道能夠滿足南來北往不同人的口味。


我小時候和母親生活在少陵原畔的韋兆, 從小吃母親手擀面和自家烙的鍋盔長大。 長安東片的人家家家戶戶七八十年代都以手擀面和烙鍋盔為主食。 在母親的影響下, 我十二歲就學會了擀面。

長安東片的人習慣把手擀面切成厚厚的方塊形狀, 一片一片下在鍋裡, 煮好撈出來盛在大老碗或者洋瓷碗裡, 爛些蒜苗或者蔥, 調上油潑辣子, 醬油和醋, 當年的麵條就是這種吃法。 雖然不像現在炒幾個菜豐盛, 當當時的方方面特別香。 方方面不是每一天都吃的, 只有來了客人, 而且是特別親近的客人, 才吃手擀方方面, 平時自家吃旗花面或者包穀榛。 天天吃手擀方方面的人家要麼是家境殷實, 要麼是掙錢多的壯勞力。


(未完,待續)

--來自粉粉日記


(未完,待續)

--來自粉粉日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