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揪心!孩子持續高燒不退,省兒科專家:家長的這個親昵動作要注意

典型病例

小愛(化名)3歲了, 活潑可愛。 但在10餘天前, 出現了無明顯誘因出現發熱, 體溫最高達到39.3℃, 還伴有充血性全身皮疹。 最終被診斷為EB病毒感染、肝功能異常, 並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收治入院。

相較小愛, 9個月的小雨(化名)情況更嚴重, 在入院前, 小雨就已發熱9天, 熱峰可達40.2℃, 軀幹部和顏面部都有皮疹、口腔有鵝口瘡。 小雨最終被診斷為感染相關性嗜血細胞綜合症, 病情危重, 隨時可能出現多器官功能衰竭、嚴重出血、呼吸、心率驟停, 及至危及生命。

小愛和小雨的發病元兇都是一種叫做EB病毒的病毒,

為何這種病毒竟會如此厲害?我們又該如何讓孩子遠離這種病毒呢?

今天, 康大夫邀請來了省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主任醫師陳必全, 來和大家一起聊聊這可怕的EB病毒。 一種與身體和平共處的病毒

EB病毒, 又稱人類皰疹病毒4型, 在世界各地都有分佈, 是一種能和身體和平共處的病毒, 為95%以上的成人所攜帶。 EB病毒是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病原體, 更為重要的是, 它與鼻咽癌、兒童淋巴瘤的發生有密切相關性, 被列為可能致癌的人類腫瘤病毒之一。

病毒攜帶者和患者是EB病毒的傳染源。 EB病毒感染人體後, 可在人口咽部上皮細胞內長期存在, 並在上皮細胞內繁殖而釋放病毒至唾液內, 排毒時限可長達數月。 經口密切接觸是EB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

易與常規感染混淆

陳必全主任告訴我們, EB病毒感染的潛伏期約4~7周。 感染可涉及到全身的各個器官臟器, 臨床表現一般有反復發熱、全身淋巴結腫大, 尤以頸部明顯、肝脾腫大、皮疹等, 早期扁桃體表面可有白色膿性分泌物附著。

所以在臨床診斷上,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常需與化膿性扁桃體炎、川崎病、膿毒症、猩紅熱等症狀相似的病症鑒別, 存在一定診斷難度。

EB病毒感染的確診主要依賴於血清學檢查, 可判斷是近期感染患病、既往感染再發感染還是既往感染但未患病的三種情況。 而EB病毒感染目前尚無特效治療, 主要為對症用藥。

感染未控制或可奪命

兒童感染EB病毒發病後易引起併發症。 常見的併發症有肺炎、噬血細胞性淋巴組織細胞增多症、鵝口瘡、淋巴瘤、腦炎、心肌炎、腸梗阻、腸穿孔和腸出血、膽囊炎、肝內膽管多發結石、肝炎、血小板減少症。 而嗜血現象是預後不良的一種表現。

陳必全主任解釋, 嗜血現象是EB病毒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 炎症因數及巨噬細胞活化造成“瀑布現象”, 形成的全身免疫性損傷, 包括三系造血細胞減少等, 這雖然和EB病毒的基因型有關(即不是所有EB病毒感染都會造成該現象), 但一旦發生極為兇險, 死亡率高達50%。

不親吻孩子是預防關鍵

針對EB病毒的傳播特徵,

陳必全認為, 家長不對口喂飼嬰兒、不親吻孩子、注意手衛生是預防重點。 除此之外, 由於EB病毒還通過唾液傳染, 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也非常必要, 不要隨地吐痰。

EB病毒感染後是否發病, 和自體免疫力相關, 所以應為孩子均衡營養, 提高其自身免疫力。 一旦發現孩子有無明顯誘因的反復發熱、皮疹、頸淋巴結腫大,應及早治療、干預,干預無效的,應立刻去大醫院問診並做血清學檢查,以免誤診或延誤病情。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yangzhanggk@foxmail.com。

一旦發現孩子有無明顯誘因的反復發熱、皮疹、頸淋巴結腫大,應及早治療、干預,干預無效的,應立刻去大醫院問診並做血清學檢查,以免誤診或延誤病情。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yangzhanggk@foxmail.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