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胡歌自曝有喜事時會嘚瑟分享,去留學很任性,自己有很多失敗地方

采寫:新京報首席記者 劉瑋、實習生葉彬彬

攝影:新京報 朱駿

新媒體編輯:吳奇函

胡歌回來了。

本周, 由胡歌主演的電視劇《獵場》在湖南衛視開播。 從今年年初赴美留學, 他已經在大眾視野中消失了許久。 如今, 借著該劇開播, 回歸的胡歌“ 從新出發”, “ 我在演員這個崗位之外晃了太久, 該回來上班了”。

攝影:新京報記者 朱駿

或者是真的離開這個行業有點久, 胡歌甚至有點“淡忘”了一名當紅演員的日常。 接受新京報專訪那天, 正好是《獵場》開播發佈會結束之後, 被安排了滿滿一天通告的他笑著和記者說, “一直聽說歌手的採訪都是特別密集的, 我今天有了一種做歌手的感覺。 ”

從李逍遙到鄭秋冬在一大波古裝劇後, 陷入瓶頸

胡歌從小就是個熱愛文藝的少年。 上幼稚園時考入小熒星藝術團, 14 歲成為教育電視臺《陽光少年》欄目主持人, 還擔任過校廣播台台長、校合唱團團長、學生話劇團負責人。

高中畢業後, 胡歌順利考入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 並在大學期間接拍了他的成名作——在電視劇《仙劍奇俠傳》中飾演李逍遙。

當年這張圖, 秒了萬千少女啊…

之後, 他接連出演了《聊齋志異之小倩》《天外飛仙》《少年楊家將》《射雕英雄傳》等多部古裝劇,

直到2010 年演完《神話》, 他突然意識到自己陷入了瓶頸。

他在家看電視, 先是看到《神話》, 換台, 看到《仙劍3》, 看了十幾分鐘, 又換台, 看到了《仙劍1》。 一個晚上看了自己三部不同時期的作品, 胡歌心情沉重, 因為他覺得自己還是在《仙劍1》中演得最好。

《仙劍3》

《神話》

《少年楊家將》

《辛亥革命》

《生活啟示錄》

《如夢之夢》

所以《神話》後,他就沒有再接古裝劇,而是嘗試了各種不同類型的角色:在電影《辛亥革命》中挑戰林覺民,在抗戰劇《四十九日·祭》中飾演陸軍少尉,還在都市劇《生活啟示錄》中與閆妮上演姐弟戀。他甚至蟄伏話劇圈一年,就為了演好《如夢之夢》中的五號病人。對於古裝劇中的翩翩美少年,胡歌一點也不留戀,他只想找到更大的世界。直到2014年,他遇到《琅琊榜》。

人氣高受歡迎,不是成功是幸運

梅長蘇帶著羸弱身軀和神秘與哀傷,為胡歌迎來了一場“重生”。

因為臺詞量巨大,剛進劇組的前三天,胡歌焦慮得整晚睡不著覺。為了背臺詞,他以饑餓法虐自己,“一旦吃得太飽血液都會跑到胃裡,大腦就會缺氧。”劇組工作人員甚至可以用“飯量”來判斷胡歌當日的工作量,如果臺詞多,他就不吃午飯背臺詞。如果臺詞少、壓力不大,他就會吃很多。胡歌的敬業也得到了合作團隊的尊重及認可,侯鴻亮就連續和他合作了《偽裝者》《琅琊榜》兩部大劇,編劇王麗萍也是在《生活啟示錄》後再次與他合作了《大好時光》。

《琅琊榜》裡的梅長蘇為胡歌迎來了一場“重生”

對於業內人士的認可,胡歌格外看重和珍惜,“我因為李逍遙成名很早,一下子就感覺紅了。從2005 年到2015年,拿了很多獎,可都是人氣獎、最受歡迎獎之類的,沒有一個是和演技有關的。對演員來說,我不認為那是成功,那只能說是幸運。我會特別看重業內對我的專業評價。”

而這一次,胡歌得到了《獵場》導演姜偉的稱讚。劇中,其飾演的鄭秋冬經歷複雜,從做傳銷急功近利導致鋃鐺入獄,到成為頂級獵頭,鄭秋冬的成長是破繭成蝶的過程,到最後擁有了“超乎完美的人格”。而這個比喻,薑偉認為,同樣也適用於與他合作的胡歌。

一個演員的自述“如果有人設,我希望是‘神秘’”

攝影:新京報記者 朱駿

現在大家覺得老胡是一個三好生對吧,模範生之類的。

但我肯定不完美。

你說我沒有失敗嗎?我有很多失敗的地方。比如,在我成為男一號之前,演過很多群眾演員的角色。從初中開始,我自己掙零花錢。暑假、寒假就泡在劇組裡,泡一天也沒有臺詞,這些經歷我不說,大家是不會知道的。

我今天講的時候,你會覺得這很勵志,但我覺得那個時候有點在浪費時間,我的同齡人,他們利用寒暑假這麼寶貴的時間,在學習、在看書,我卻去做群眾演員掙錢。這是對的選擇嗎?可能不是。

類似的事情挺多的,所以你能看到的只是那個叫胡歌的人。或許有人會說,這也是你想給大家看的那個胡歌。但有些事是你看見了,你才相信。有些事是你相信了,你才會看見。

所以,最近一年我都想任性地做自己。可是感覺我又不知道什麼是自己。最可悲的地方,最近一段時間我的工作是減量的,可是我依然沒有達到減量前想要達到的效果。以前工作排得很滿的時候,我是有藉口或者理由的,我總是覺得生活中的自己不如我的角色那麼的光鮮、充實,是因為我忙,沒有時間。可是當我有了時間後,發現我的生活,並沒有實質性的改變。

我有時候覺得自己有很多東西想表達,有時候又覺得自己像一架沒有油的飛機。我有很多缺點,比方說我有很大的惰性,我缺少毅力。想法太多執行力太差,每一個目標你都得去執行、去實施才能實現。

說到危機感,別人給不了我危機感。我的危機感是自己給的,是每一次虛度光陰帶給我的。

我是一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我會把事情想到最壞:我沒有戲拍了,我的飯碗被人搶了。但是我會很積極的去做,我的危機感被我的悲觀覆蓋了。但我又一想,萬一就是失業了唄,我錢掙夠了,我怕什麼呀!我一天三餐,我有房子住,都能保證,那就夠了唄。

最後又說到人設。如果有

新京報:給粉絲們推薦一些書吧。

胡歌:我最近在看《罪與罰》,前段時間看了《局外人》,當然這個可能和我未來的工作會有關係,我相信每個人去讀這兩個故事的時候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新京報:你認為擁有龐大的粉絲群體和真正的演員是否存在衝突?你最喜歡的和粉絲的相處方式是什麼?

胡歌:我如果來回答這個問題,可能大家會傷心的。我希望大家不要來關注我的生活,我希望你們可以去我的角色裡尋找你們想要的答案。我也是怕你們失望,因為我演的角色都比我本身要優秀。

新京報:想對粉絲說什麼?

胡歌:我想說,其實在這個世界上,能夠成為偶像的人,比我優秀的多得多。科學家、醫生…好多領域。你們能夠成為我的粉絲,我謝謝你們,我得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才能夠對得起你們,對吧。但是呢,如果你們有機會可以接觸到更優秀的人的話,希望你們可以把你們的標準定的更高一點。(這個問題胡歌回答完後高能,詳情看視頻~)

記者手記“在我看來,他一直在理性思考,感性作答。跟我感受到的他的生活很像。”

胡歌是個非常認真的採訪對象,即便是在採訪時間即將超時的情況下,我告訴他剩下的問題可以快速、簡單回答就好,他依然對每個問題都保持了“思考”的狀態。

胡歌的認真思考並不能掩蓋他的真性情,採訪中他經常會哈哈大笑,毫不掩飾自己失敗的留學經歷、憑著感覺走的戀愛體會以及作為一名“樂觀的悲觀主義者”的旁白。他不會敷衍你任何一個問題,但也不似迫切傾訴般的將採訪氣氛搞得很粘稠。在我看來,他一直在理性思考,感性作答。跟我感受到的他的生活很像。

所以,採訪肯定是超時啦。當我們一眾錄完視頻、拍完照片的同事排著隊要和胡歌合影簽名的時候,他依然會周到熱情的招呼大家,像是招待來家裡做客的朋友。而且我發現了一個小細節,跟女同事的合影中胡歌都是得體的並排微笑,和男同事照相的時候他卻會親密的主動摟住人家。

跟胡歌聊到平時買菜做飯的生活時,我腦海裡浮現出的畫面就是一個翩翩少年陽光下大笑的身影,嗯,就像這張畫。

此圖由本文作者新京報首席記者劉瑋所畫,這種狀態,就是她感受到的胡歌想要的生活狀態

《生活啟示錄》

《如夢之夢》

所以《神話》後,他就沒有再接古裝劇,而是嘗試了各種不同類型的角色:在電影《辛亥革命》中挑戰林覺民,在抗戰劇《四十九日·祭》中飾演陸軍少尉,還在都市劇《生活啟示錄》中與閆妮上演姐弟戀。他甚至蟄伏話劇圈一年,就為了演好《如夢之夢》中的五號病人。對於古裝劇中的翩翩美少年,胡歌一點也不留戀,他只想找到更大的世界。直到2014年,他遇到《琅琊榜》。

人氣高受歡迎,不是成功是幸運

梅長蘇帶著羸弱身軀和神秘與哀傷,為胡歌迎來了一場“重生”。

因為臺詞量巨大,剛進劇組的前三天,胡歌焦慮得整晚睡不著覺。為了背臺詞,他以饑餓法虐自己,“一旦吃得太飽血液都會跑到胃裡,大腦就會缺氧。”劇組工作人員甚至可以用“飯量”來判斷胡歌當日的工作量,如果臺詞多,他就不吃午飯背臺詞。如果臺詞少、壓力不大,他就會吃很多。胡歌的敬業也得到了合作團隊的尊重及認可,侯鴻亮就連續和他合作了《偽裝者》《琅琊榜》兩部大劇,編劇王麗萍也是在《生活啟示錄》後再次與他合作了《大好時光》。

《琅琊榜》裡的梅長蘇為胡歌迎來了一場“重生”

對於業內人士的認可,胡歌格外看重和珍惜,“我因為李逍遙成名很早,一下子就感覺紅了。從2005 年到2015年,拿了很多獎,可都是人氣獎、最受歡迎獎之類的,沒有一個是和演技有關的。對演員來說,我不認為那是成功,那只能說是幸運。我會特別看重業內對我的專業評價。”

而這一次,胡歌得到了《獵場》導演姜偉的稱讚。劇中,其飾演的鄭秋冬經歷複雜,從做傳銷急功近利導致鋃鐺入獄,到成為頂級獵頭,鄭秋冬的成長是破繭成蝶的過程,到最後擁有了“超乎完美的人格”。而這個比喻,薑偉認為,同樣也適用於與他合作的胡歌。

一個演員的自述“如果有人設,我希望是‘神秘’”

攝影:新京報記者 朱駿

現在大家覺得老胡是一個三好生對吧,模範生之類的。

但我肯定不完美。

你說我沒有失敗嗎?我有很多失敗的地方。比如,在我成為男一號之前,演過很多群眾演員的角色。從初中開始,我自己掙零花錢。暑假、寒假就泡在劇組裡,泡一天也沒有臺詞,這些經歷我不說,大家是不會知道的。

我今天講的時候,你會覺得這很勵志,但我覺得那個時候有點在浪費時間,我的同齡人,他們利用寒暑假這麼寶貴的時間,在學習、在看書,我卻去做群眾演員掙錢。這是對的選擇嗎?可能不是。

類似的事情挺多的,所以你能看到的只是那個叫胡歌的人。或許有人會說,這也是你想給大家看的那個胡歌。但有些事是你看見了,你才相信。有些事是你相信了,你才會看見。

所以,最近一年我都想任性地做自己。可是感覺我又不知道什麼是自己。最可悲的地方,最近一段時間我的工作是減量的,可是我依然沒有達到減量前想要達到的效果。以前工作排得很滿的時候,我是有藉口或者理由的,我總是覺得生活中的自己不如我的角色那麼的光鮮、充實,是因為我忙,沒有時間。可是當我有了時間後,發現我的生活,並沒有實質性的改變。

我有時候覺得自己有很多東西想表達,有時候又覺得自己像一架沒有油的飛機。我有很多缺點,比方說我有很大的惰性,我缺少毅力。想法太多執行力太差,每一個目標你都得去執行、去實施才能實現。

說到危機感,別人給不了我危機感。我的危機感是自己給的,是每一次虛度光陰帶給我的。

我是一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我會把事情想到最壞:我沒有戲拍了,我的飯碗被人搶了。但是我會很積極的去做,我的危機感被我的悲觀覆蓋了。但我又一想,萬一就是失業了唄,我錢掙夠了,我怕什麼呀!我一天三餐,我有房子住,都能保證,那就夠了唄。

最後又說到人設。如果有

新京報:給粉絲們推薦一些書吧。

胡歌:我最近在看《罪與罰》,前段時間看了《局外人》,當然這個可能和我未來的工作會有關係,我相信每個人去讀這兩個故事的時候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新京報:你認為擁有龐大的粉絲群體和真正的演員是否存在衝突?你最喜歡的和粉絲的相處方式是什麼?

胡歌:我如果來回答這個問題,可能大家會傷心的。我希望大家不要來關注我的生活,我希望你們可以去我的角色裡尋找你們想要的答案。我也是怕你們失望,因為我演的角色都比我本身要優秀。

新京報:想對粉絲說什麼?

胡歌:我想說,其實在這個世界上,能夠成為偶像的人,比我優秀的多得多。科學家、醫生…好多領域。你們能夠成為我的粉絲,我謝謝你們,我得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才能夠對得起你們,對吧。但是呢,如果你們有機會可以接觸到更優秀的人的話,希望你們可以把你們的標準定的更高一點。(這個問題胡歌回答完後高能,詳情看視頻~)

記者手記“在我看來,他一直在理性思考,感性作答。跟我感受到的他的生活很像。”

胡歌是個非常認真的採訪對象,即便是在採訪時間即將超時的情況下,我告訴他剩下的問題可以快速、簡單回答就好,他依然對每個問題都保持了“思考”的狀態。

胡歌的認真思考並不能掩蓋他的真性情,採訪中他經常會哈哈大笑,毫不掩飾自己失敗的留學經歷、憑著感覺走的戀愛體會以及作為一名“樂觀的悲觀主義者”的旁白。他不會敷衍你任何一個問題,但也不似迫切傾訴般的將採訪氣氛搞得很粘稠。在我看來,他一直在理性思考,感性作答。跟我感受到的他的生活很像。

所以,採訪肯定是超時啦。當我們一眾錄完視頻、拍完照片的同事排著隊要和胡歌合影簽名的時候,他依然會周到熱情的招呼大家,像是招待來家裡做客的朋友。而且我發現了一個小細節,跟女同事的合影中胡歌都是得體的並排微笑,和男同事照相的時候他卻會親密的主動摟住人家。

跟胡歌聊到平時買菜做飯的生活時,我腦海裡浮現出的畫面就是一個翩翩少年陽光下大笑的身影,嗯,就像這張畫。

此圖由本文作者新京報首席記者劉瑋所畫,這種狀態,就是她感受到的胡歌想要的生活狀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